家長越懶孩子越棒,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2020-10-09 糖果媽媽


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受,自從當了媽媽每天越來越累,時刻擔心孩子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恨不得事事都要親力親為。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但這樣只會把我們自己弄筋疲力竭,心裡也變得更加焦慮。其實這樣「勤快」,不但我們自己受累,孩子也並沒有從中受益。

這樣「費力不討好了」的帶娃要不得,教你4種偷懶的辦法,家長越懶孩子越優秀。

你的無私奉獻可能只是自我感動

同事晶晶有一個五歲大的女兒,因為晶晶和老公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全家人都對她這個女兒寶貝的不得了,對女兒的照顧可以稱得上是無微不至了。

晶晶自己倒是覺得女孩子嬌慣些沒什麼,不是說富養女兒嗎,但是就是這樣對孩子的無私奉獻,卻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自私和懶惰。

女兒班裡的老師,為了培養小朋友的勞動意識,要求每個孩子都負責一個區域清掃,而晶晶的女兒卻拒絕幹活。

她覺得這樣的活都是爸爸媽媽幹,為什麼要讓她幹,要是一定要打掃就把媽媽找來幹活吧。

老師聽了之後感覺非常吃驚,連忙教育了晶晶的女兒。

老師打電話給晶晶,告訴她不能一味的寵溺孩子,這樣不但會挫傷孩子勞動的積極性,還會養成事事依賴父母、自私自利的壞習慣。

晶晶聽了老師說的話,也覺得非常吃驚,沒想到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晶晶也下了決心,一定要重新教育女兒。

孩子長大不成材?這可能都怪你

像晶晶一樣的母親相信還有很多,這些家長們過度的去幹預孩子的成長,不讓他們幹活,每一步都替孩子決定。

長此以往,養成了孩子的惰性和自私,認為這些事就應該是父母幹的,毫無感恩之心。許多家長都知道對孩子不能過多的溺愛,可還是不能做到讓孩子動手幹活。

有研究證明,孩子3-4歲時,會萌發出獨立意識,這時也是父母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絕佳時機。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家長明知道孩子其實已經可以獨立穿了,但是你因為時間緊、孩子穿不好等各種各樣的原因,一次次的替他穿衣服。

並且嘴上還說「你穿不好,媽媽幫你穿。」

這其實是在變相傳達,「你什麼都幹不好」的思想,長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固定思維,即使你以後讓他自己幹,他也會覺得他幹不好,產生對穿衣服的牴觸心理。

家長要學會示弱

德國兒童教育學家蘭海曾提出,父母要適當的在孩子面前,表現軟弱和不完美,這讓孩子反而會更加寬容和堅強,並且肩負起擋風遮雨的責任。

家長要懂得放手和示弱,告訴孩子媽媽做不了這件事,問他們能不能幫助媽媽?

引導他們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他們的獨立意識,並且孩子完成之後要積極誇讚孩子,讓孩子在獨立做事上感到樂趣。

記住,過分的控制孩子的生活,反而是一種枷鎖,限制了他們的成長。

4種懶法,讓孩子受益一生

1)懶得管孩子

每個家長都會冒出這種想法,算了,不管了。但之後又打起精神接著幹。

懶得管孩子,其實反而是幫助孩子,你可能覺得孩子太小,沒辦法幹好。但這種事事都要管的行為,會嚴重損害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無法獨立思考。

2)懶得輔導功課

根據統計顯示:78%的家長會陪孩子一起寫作業。

輔導孩子功課,可是稱得上是父母最抓狂的事之一了,但其實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才是正確的做法。

如果有家長在旁邊一直輔導,孩子就會失去對問題的判斷能力,給他的學習思考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3)懶得給自己攬責

許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毛病,孩子闖禍自己,孩子學習不好怪自己......只要孩子出了什麼毛病,責任一定是自己的。

其實許多時候明明是孩子的錯誤,家長卻非要大包大攬,要告訴孩子他們做錯了,讓他們有責任意識,也讓他們儘早的學會承認錯誤和改正錯誤。

4)懶得嘮叨孩子

一件事說了800次孩子還是依然故我?

縱然孩子可能聽的耳朵已經起繭了,但你說的話他可能也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反覆的嘮叨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比起嘮叨,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讓孩子知道,做錯事的後果,這可比嘮叨更有效。

糖果媽媽今日話題:你認同「懶教育」嗎?你有沒有什麼新懶招教給大家?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父母要學會4種"偷懶",孩子受益一生
    ",4種"偷懶"要學會趙女士和丈夫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年輕的時候都在拼事業,好不容易自家公司運轉進入正軌了,耐不住家裡老人的催促才開始考慮生兒育女,彼時,趙女士早已過了最佳生育年齡,長期的奔波勞碌和熬夜喝酒讓她的身體處在一種亞健康的狀態,身體受孕也沒想像中簡單。
  • 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中國式父母覺得帶娃太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自理能力差?父母是元兇,家長學會「偷懶」孩子就越優秀
    父母&34;,孩子越優秀第一,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父母想要學會&34;,第一步就是要思想上的偷懶,不再為孩子準備好所有的事情,讓孩子自己學會安排,當孩子能夠自己去思考去解決的時候,那麼他們就是真正的長大了。
  • 中國式家長帶娃比上班累?那是您不懂「4種懶」,越懶孩子越優秀
    前言:每位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可帶孩子卻讓「中國式父母」感到壓力山大,甚至有不少家長認為帶孩子比上班都累。其實「中國式父母」沒必要事事親力親為,更無需將所有精力放到孩子身上,如果能學會這「4種懶」,不僅自己肩上的擔子會輕很多,而且孩子還能更優秀呢。
  • 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可別太勤快
    不少父母都覺得自己什麼樣,教出來的孩子就什麼樣,所以平時在家裡面都表現得很勤快,希望孩子以後也能夠像自己一樣勤快,但是現實往往很殘酷,你越是勤快孩子越是懶,而相反你越懶孩子則越勤快。,所以媽媽們別太勤快了媽媽在這4件事上越「懶」,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 孩子越聰明會越難帶?李玫瑾教授:有這3種表現的娃,家長偷樂吧
    每次家庭聚會的時候,做父母的肯定都會與其他父母聊天,而每次聊到孩子的時候就讓各位家長叫「慘」不已,相信每個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到了某個階段的孩子,總會和家長們鬥智鬥勇,讓家長都感嘆:孩子越聰明越難帶啊!
  • 媽媽在以下方面越懶惰,孩子將來越有出息,道理科學,別太勤快了
    為人母啊,還是不要太勤快為好,越懶孩子越出息。」看出了我的嗤之以鼻,閨蜜倒沒生氣,而是認真告訴我她變懶以後孩子們的變化。隨著她的講述,我也越來越心驚,甚至開始反省自己的勤快是否錯了。畢竟從結果來看,她家孩子的確在她變懶後開始懂事的,種種細節可以論證。不如今天就來聽一下,媽媽在以下方面越懶惰,孩子反而越有出息的道理,都別太勤快了。
  • 當媽的最高境界就是:偷懶!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1 學校讓帶學習材料,會幫孩子準備好並放進書包2 孩子一哭,就立馬抱起來哄3 幫孩子拎所有的東西4 好菜全留給孩子吃,自己捨不得吃5 不讓孩子做任何家務6 孩子不肯吃飯,就餵孩子吃飯7 直接幫孩子做學校的「手工作業」8 孩子在外面犯錯了,替孩子道歉
  • 孩子越聰明就越難帶?李玫瑾:有這3種表現的娃,家長就偷著樂吧
    ,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偷著樂吧,具體是哪些表現呢?帶孩子確實不容易,很多寶媽說孩子越聰明越難帶,但是李玫瑾教授卻反駁道,不是越聰明越難帶,其實娃有這3種表現,家長不必過於有心具體是哪3種表現呢?調皮好動孩子調皮好動,總是坐不住,總是鬧著要出門。其實這是孩子好奇心重的一種表現,家長善於引導,有利於孩子找到自己的喜愛並堅持,發展成為孩子的特長,除此之外,孩子總是鬧出門,家長可以讓孩子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也能達到鍛鍊孩子身體的作用。
  • 孩子越大越叛逆,言傳身教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子一生!
    孩子大了,相信很多家長談到孩子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有些頭疼,孩子怎麼越大越不聽話,越大越叛逆。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言傳身教,父母的行為舉止、家庭氛圍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請家長們要理解孩子,最好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耐心的聽孩子傾訴,不要總是命令他們。作為家長必須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了解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他們的知心朋友。2.做一個會關心孩子的好家長。很多孩子的問題反映出來,家長們「不會」關心孩子。關心有很多種,我們不能只在物質方面關心他們,精神上的關懷更重要。很多家長以為滿足了孩子的物質需要就可以了,其實,孩子成長中,精神關愛至關重要。
  • 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本事,別不當回事
    家長在這4個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本事,別不當回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孩子的家庭生活越來越好,小時候有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是現在太苦孩子又怕委屈了孩子,到底是該富養孩子還是窮養孩子呢?別著急,家長在這些方面越摳門,養出來的孩子越有出息,別不放在心上。
  • 天才密碼如何拯救「懶孩子」?家長需要知道這三件事
    「孩子太懶了,除了玩什麼事都不積極,該怎麼辦呢?」這是令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管教 「懶孩子」,究竟應該從何下手?「懶」其實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很多家長過度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結果造成孩子事事懶。
  • 這4種食物會降低孩子「記憶力」,越吃越笨,家長儘量別讓孩子吃
    現在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飲食是要要求的非常嚴格的,因為孩子還小,家長們會擔心如果孩子吃到了一些對他們不好的東西是對他們在長大之後會有一定的影響的。所以,有的食物孩子吃得越多會越聰明,而有的食物會阻礙孩子的智力發育;而且有些食物還會導致寶寶的記憶力下降,因為寶寶們的記憶力是很重要的,如果記憶力下降了,那麼以後學習的時候自然會影響孩子的成績。
  • 家庭教育中,媽媽越「懶」,孩子越優秀
    或者告訴她,遇到不懂的詞,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一下,學會猜讀,也可以下載一些軟體或者用詞典查一查,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家長真的為孩子做的太多了。所以,嘗試做一個「懶」媽媽吧,家長越偷懶,孩子在學習上才越勤奮。
  • 職場中,有時候並不是越努力越成功,你要學會這樣「偷懶」
    其實,職場當中,有時候並不是越努力就越成功,而是你要學會「偷懶」,聽到偷懶這個詞,可能人們想到的就是不好的意思,但這裡的意思並不是讓你真正的偷懶,而是需要你這樣做。【1】建立時間價值思維首先,我們想要偷懶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時間價值思維,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的時間不夠用,工作完之後非常的疲憊,其實,有時候這樣的情況出現,多數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 你越管孩子越不聽話!育兒專家:家長學會4招,孩子乖乖聽話
    但當孩子長大到4、5歲時,畫風突然改變,與原來的思想完全不同:孩子變得越來越調皮,搗蛋,還學會了回嘴,脾氣像一頭「倔強的小驢」。然而,父母越管教,孩子就越不聽話!這讓不少家長感到頭疼。那麼,今天小編就給父母點建議,學會這4招,孩子乖乖學好。
  • 孩子壞習慣很多?家長可以利用「強化定律」,讓孩子受益一生
    習慣養成的時間越長,那麼改變習慣的時間就會越長。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那麼好的習慣對孩子而言具體有何意義?好習慣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好朋友。,對於家長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是很多父母都搞錯了重點。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家長應該高興
    這段時間一直有一個話題很火,「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父母都想知道這是不是真的,畢竟自家寶寶是真的難帶,屬於那種「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類型,今天婷婷就帶各位父母一起看看,是不是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娃有這4種「難帶」表現,說明你家娃很聰明,家長應該高興1、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人人家裡都有一個淘氣的娃,但喜歡拆東西、亂扔東西的娃卻在少數,這類娃只要是自己用手碰到的東西,趁家長不注意就會拆散架(拆不開就往地上摔),家裡有這樣一個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讓所有父母偷著樂的3種表現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大多比較聰明李玟瑾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那麼到底是哪三種表現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十萬個為什麼、話癆、當孩子學會說話之後,只要一見到陌生事物,就會追著家長問這問那,擺出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
  • 3分鐘學會收納達人的居家技巧,4歲小孩都能複製,讓小家越住越大
    好在,這本《收納,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維整理訓練》讓我撿起了小時候落下的收納課,手把手教我重頭開始認識收納,順帶整理了腦海中向來混亂的思維邏輯。1. 收納的主要作用,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方便以前一提到收納,我都理所當然地認為,收納就是為了好看,為了不讓別人發現我是個邋裡邋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