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懶了,除了玩什麼事都不積極,該怎麼辦呢?」
這是令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管教 「懶孩子」,究竟應該從何下手?
「懶」其實是家長慣出來的毛病,很多家長過度愛孩子,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結果造成孩子事事懶。
「懶」 對孩子有很多不利影響:
學習懶,導致學習成績差。生活懶,導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家庭關係和社會生存能力。研究發現,越是勤快的孩子越懂得感恩!
很多家長不懂得如何正確地愛孩子,甚至會認為愛孩子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和最多的保護。但過於嚴密的愛護往往會適得其反。
家長大包大攬,最後只能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愛孩子的真諦應是,讓孩子掌握獨立生存的技能和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
家長應該怎麼拯救 「懶孩子」 呢?以下三件事應該要知道:
1、家長越勤勞,孩子越懶惰
有時候父母太勤勞,反而會養成孩子的惰性。由於太關注他的學習,孩子反而變得沒有責任感和自覺性;學習目標不明確,以為是為大人學的,對大人產生依賴性。
勤於幫孩子做事,甚至包辦,孩子就會有依賴和被動性,而責任心也無從培養。事事依著孩子,處處保護著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這些做法會造成孩子四肢動作發展緩慢,獨立生活能力差,處處依賴家長,一旦遇到困難或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會生氣、大發脾氣。家長勤快,什麼事情都替孩子考慮得很周全,難免孩子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
2、幫助孩子制定適當的計劃
懶惰不只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是人的天性。 很多孩子上學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也不會給自己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這個時候做家長的就要給起到一個榜樣了,可以和孩子一起,為孩子制定一個適合孩子的學習目標和計劃。
要改掉懶惰的毛病,只能循循善誘,可以幫助孩子也可以讓孩子獨立制定學習計劃,只要一天完成定量的學習任務,就給獎勵,讓他嘗到甜頭,日久天長,就會變得勤快了。
3、親自參與,帶動孩子
孩子的懶惰,有時也是客觀壞境造成的。如果想讓孩子改掉懶惰的習慣,需要耐心。在這個過程中,儘可能多地陪伴孩子。一件事情做完了,再做另外一件事情。培養孩子在做事中的成就感,並且答應過的事情一定要辦到,建立信任。
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多與孩子互動,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成長路上有家人正確的引導與適當的愛護有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