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Atherton Research的副總裁兼首席分析師Jean Baptiste Su攥寫的福布斯專欄報導中顯示,在今年蘋果的iPhone新機型中將配備一個USB-C埠,並且還配備了屏幕內的Touch ID功能,即屏下指紋識別。
如果此次報導屬實,那麼iPhone在今年的新款機型中指紋識別又將會重返。iPhone手機自iPhone X起就已經全面的採用了Face ID面部解鎖。而取消了指紋解鎖給iPhone 帶來的變化就是從普通屏幕變為了全面屏中的"劉海屏",所以有業內人士分析,蘋果採用屏下指紋解鎖是為了向更全面的"全面屏"發展,同時也是為了摺疊屏手機做鋪墊。
說到屏下指紋解鎖,國內第一款應用了屏下指紋解鎖的手機是Vivo在2018年初發布的X20 plus UD版本,其後該技術在其他品牌手機中被廣泛應用,風靡了整個手機圈,而國外的手機品牌,如三星、LG、索尼等,基本都還在使用傳統的解鎖方式,此次蘋果作為第一個即將採用屏下指紋解鎖方式的非本土品牌手機,無疑也是在順應手機行業發展的大趨勢。
看到這裡也許你會疑問為什麼屏下指紋解鎖引會引發這股熱潮呢?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追溯到2017年,我們都知道自2017年起全面屏就是手機行業的一大風口,所有的手機廠商都無一例外的開始像全面屏時代作出改變,但其實絕大部分的手機都無法實現真正的全面屏,所以在業內也就出現了只要屏幕比例達到了18:9即可被稱為全面屏的這一現象。其中類似於我們經常聽到的"劉海屏"、"水滴屏"、"鑽孔屏"等其實在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作全面屏。
那麼在科技發展如此突飛猛進的時代,做出一款全面屏手機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很難嗎?如果單從技術層面講不難,但是在實際應用中會出現全面屏與"解鎖"之間的矛盾。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實體Home鍵的指紋解鎖與利用攝像頭的Face ID解鎖早已逐步取代了傳統的密碼解鎖,於是在全面屏時代要解決屏幕佔比與解鎖之間的矛盾就成了手機廠商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從而也就出現了屏下指紋解鎖。
那麼既然屏下指紋解鎖可以解決全面屏與解鎖方式之間的矛盾,按照常理應該早就在各品牌的手機中普及,為何到現在也只有國內部分廠商得到了實際的應用呢?
這是因為屏下指紋解鎖技術分為"光學式指紋"和"超聲波式指紋",這兩種屏下解鎖的技術在研發過程中,對於許多手機廠商來說有無法攻克的瓶頸性難題,所以並沒有在手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而VIVO對這兩項技術都有涉及,先是在2017年宣布與高通合作研究出了"超聲波指紋",但後來據業內人士分析,也許是該項技術無法實現量產,所以並沒有應用在後來生產的手機中,到了2018年VIVO又與Synaptics合作研究出了"光學式指紋",並應用在了其品牌的手機中。
無論是蘋果或是其他品牌的手機,都在逐步的解決屏幕正面按鈕或者硬體與全面屏之間的矛盾,所以毫無疑問今年各品牌的新機型都會向更加全面的全面屏發展,如果Jean Baptiste Su發布的消息屬實,那麼不知道你是否會期待具有屏下指紋解鎖,並且屏幕佔比更大的iPhone新機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