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落幕(資料圖) |
搜狐娛樂訊 2014年7月21日,為期九天的2014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2014 Beijing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Workshop/2014 BICW)活動在中央音樂學院落下帷幕。本屆作曲大師班以挖掘培養年輕作曲家和音樂家為目的,吸引了百餘名國內外作曲學員報名參與,不僅令學員對中西音樂結合的創作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為中國音樂走向國際提供一個絕佳的平臺。
當日下午,大師班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在中央音樂學院教學樓舉辦。作為本屆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的重頭戲之一,音樂會依舊以演奏學員作品為主。除了安排分部練習之外,組委會及演奏家還為每部作品準備了各五次的合奏排練。八位A組學員的作品將在此逐一亮相,並接受授課專家的現場打分,評出兩個優秀作品獎及一個最佳作品獎,此外約翰尼斯•薛而霍恩教授的作品也在音樂會中上演。
音樂會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本科三年級學生鄒瑞的《空•際》中拉開帷幕,作者通過作品「大地空茫,邊水無際」的意象,希望表現自己對中西方文化及現代音樂中界限的探索。學員裴雨順同樣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在音樂會上,他以作品《五重奏》描繪了自身的夢境,寫出了作曲家自己心裡的真實聲音,這是他第一次為中西樂器結合的編制進行創作,大師班的密集排練及指揮和大師對作品的指導都令他收益良多。趙宇軒本科畢業於西安音樂學院,他的作品《西向》靈感來源於在新疆的一次旅行,前半部分是對新疆景色的描繪,後半部分則體現了作者路遇駝隊時感受到的心靈震撼。學員黃百林是廣西藝術學院作曲方向研究生,他的作品《小石潭記》取材於柳宗元被貶官後所寫的文章,作者使用了相對比較傳統的音樂語言與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相結合,描繪出柳宗元當時複雜的內心世界。上半場最後一部作品展示了德國教授約翰尼斯•薛而霍恩教授的室內樂作品《牧歌》,這部作品具有他典型的創作風格特點,特別之處是這部作品可以用不同的編制進行演出,此次演奏的形式是三重奏---大提琴、手風琴和薩克斯。
下半場第一首作品曲名叫《塔霖薩籟》,蒙古語直譯為「草原的風」,是蒙古族學員宋楊的作品。這部作品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現象與樂器的探索,在音樂中作者對樂器音響與景物描繪的極致擴展遠超過了風的意象。朝鮮族學員方權一在1994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本科,在歷經多年的教學與留學生涯後,他再一次重返中央音樂學院,目前正在攻讀作曲博士學位。他的作品《SAN JOO》取材於古老的朝鮮族民間器樂曲形式,以自由的散調開始,通過不同長度按節奏的組合發展主題材料。
前面六部學員作品的編制都是五重奏形式,音樂會最後展示的是編制更大些的兩部學員作品。劉曉江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學士學生,他的作品《亂蟬嘶》以西方管樂配合中國樂器笙和琵琶,利用西方管樂豐富的音色變化來描繪蟬鳴及蟬本身的各種狀態,運用中國樂器來指代人的精神狀態及如何對待和看待蟬鳴等這類客觀事物。青年作曲家饒鵬程的作品《幽蘭II》是本次音樂會編制最大的一部作品,分為三個部分,採用集中的素材作為發展核心,將四件中國傳統民樂(古箏、琵琶、笙、二胡)與西洋木管五重奏相結合,具有明顯的個人風格和寫作特點。
2014BICW的中西合璧的特色還體現在本場音樂會的指揮也是由中外指揮家共同擔當,除了奧地利指揮家卡斯帕•德•羅,音樂會部分曲目還由青年指揮家張少擔當,由奧地利勁風新音樂樂團(Windkraft Ensemble)與北京現代室內樂團(Ensemble Contempo Beijing)共同演出。這是一次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合作的完美展現,在為期一周的排練中,兩個樂團間的不斷練習與磨合使得演出的效果趨於完美,最終以精準而生動的演奏令作品得到了最完美的呈示,贏得了在場教授、學員及其他聽眾的一致讚賞,音樂會結束時掌聲熱烈持續良久,演奏家謝幕長達十多分鐘。
音樂會結束後,全體大師班任課教授及指揮與樂團成員對作品進行了投票評比,並舉辦了隆重的頒獎儀式。最終朝鮮族學員方權一的《SAN JOO》榮獲本屆大師班的「最佳作品獎」,而「優秀作品獎」則由宋楊和裴雨順獲得。
在大師班閉幕式後的冷餐會上,學員與大師們得以再次齊聚,對活動與作品進行最後的交流。對於此次活動,各位學員均反響熱烈,對於大師班的教學活動印象深刻。「大師班真的是太棒了,我見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作曲家,他們的課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一位學員激動地說,「我已經是第二次來大師班了,這裡的氛圍我非常喜歡。我不僅可以請教授指導我的作品,還可以和很多來自其它國家和地區的學員進行交流,通過大師班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一位B組的國際學員說「我參加過一些世界各地的大師班活動,這麼獨特的編制和這麼精彩的新作品演奏我還從沒見到過!這次的學習給了我許多靈感和收穫,如果明年我還能來的話,我一定要參加A組的投稿。」
「不要被動去學習,而要主動去交流」,是大師班執行總監賈國平教授在2011年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舉辦之初便提出的理念,而在延續四屆的大師班活動之後,「主動交流」也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美、德、日、意以及墨西哥等國的專家相繼到訪,在給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帶來新鮮空氣的同時,也令中國作曲家的作品漂洋過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隨著活動的持續舉辦,北京國際作曲大師班已在海外打響名聲,受到中外專家的高度重視與好評,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大師班的影響力還將會持續擴大,並最終成為國際作曲活動中非常重要的存在。(文/蔡晴)
票務代理:永樂票務
訂票電話:4006-228-228
訂票連結:http://www.228.com.cn/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