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1300字,閱讀約需2.5分鐘
跳繩的好處
跳繩被很多人認為是一項完美運動,不僅經濟方便,快慢結合的跳繩還可以同時達到有氧和無氧運動的效果,鍛鍊多個部位的肌肉,如手臂、背部、腹肌和小腿等等,對燃脂和塑型都有幫助,還能鍛鍊協調性和平衡感。
跳繩時,心臟需要將更多的氧氣輸送到全身,很多研究表明跳繩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和有氧耐力。
有一項針對13~15歲少年的研究顯示,12周的花樣跳繩訓練可有效改善少年的骨密度,顯著增強其力量、爆發力等身體素質。哪怕將其納入職業運動員的訓練,也對於平衡性、協調性很有好處。
而且相比一般的快走、慢跑等運動,跳繩可以很快地提升心率,在更短的時間內達到更明顯的運動效果。
國外有一個小夥Nahim記錄了自己堅持跳繩30天的改變。
剛開始跳繩的時候還略顯生疏
在後續的跳繩訓練中,一邊學習一遍調整,慢慢熟練後顯得輕鬆自如,花樣也越來越多。
30天跳繩前後對比照
▼
體脂降低,肌肉線條也更加明顯,整個人看上去精壯了很多。
怎麼樣,這種改變是不是很誘人?
跳繩的正確姿勢
不是跳的越高越好。跳得高會對我們的關節產生更大的衝力。刻意向後撩腿來跳得高能起到的作用僅限於賣萌。
輕輕躍起,讓繩子能夠快速通過雙腳即可。
雙腳分的太開或前後分開。容易造成斷繩,增加膝關節的壓力。
雙腳放鬆、自然地併攏,儘量保持在同一水平。
膝關節過度屈伸或完全不屈。
膝蓋要保持微微的彎曲狀態,不要用外八內八等姿勢。
· 繩長:不合適的繩長會增大跳繩的難度,容易刷到人的同時還會打消運動的積極性。
一般認為腳踩著繩子,繩子拉到髖部左右時正好繃直,此時該繩長為標準繩長。不過這個標準是對於跳繩技術很成熟的運動員來說的, 普通人通過不斷的嘗試和調整,選個適合自己的繩長就可以。
· 發力方式:如果追求較長時間、較高速度,可以用大臂貼近身體,小臂自然彎曲下垂,讓手腕成為主要發力點帶起繩子,避免使用大臂大幅度揮動。
用前腳掌起跳和落地,不要直接用全腳掌或腳跟著地。
· 落地方式:前腳掌著是大多數跳繩者認同的觀點,這樣能有效地減少膝蓋損傷。
跳繩的注意事項
合適的跳繩
但這一點沒有什麼嚴格的標準,主要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新手要注意的是別選擇過重的跳繩,不然一下子不適應可能會導致主要發力的手腕酸痛和關節磨損。
可以選可以自動記錄跳繩數量、時間、所消耗卡路裡的跳繩,雖然可能不準,但是有一個記錄可能會更有目標感和動力。
合適的場地和裝備
雖然說跳繩對場地和設備的要求很少,但也還是要注意選擇相對空曠的地方,別傷害到路人或者擾民。
避免在凹凸不平,有沙礫或灰塵過多的地方跳繩。有條件的話還是在專業的運動場地會更好。穿一雙鞋底較軟、緩衝好的運動鞋也很重要。
全身熱身
上面我們說過跳繩是一項可以鍛鍊到全身的運動,所以在跳繩前最好做個全身熱身,比如肩、肘、腕、腳和膝蓋等都要照顧到。
跳完記得拉伸
很多朋友關心跳繩是不是會造成小腿粗的問題,其實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錯誤的跳繩姿勢和跳完沒有拉伸導致的假象,有些人跳完繩後腿部肌肉會充血、腫脹,導致看起來變粗了,這可以通過做好拉伸來改善。
按照一些運動App上的教程做一做,再用筋膜槍或者泡沫軸滾一滾,都會有幫助。
參考資料:(更新日期2020年07月22日)
[1] Baker J A . Comparison of Rope Skipping and Jogging as Methods of Improving Cardiovascular Efficiency of College Men[J]. res q.
[2] Trecroci A , Cavaggioni L , Caccia R , et al. Jump Rope Training: Balance and Motor Coordination in Preadolescent Soccer Players[J]. J Sports, Med, 2015, 14(4):792-798.
[3] 楊小鳳,李建國,林承德,陳鷹.花樣跳繩對13~15歲少年健身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1,35(03):68-70.
[4] 孫貴龍.中小學生跳單繩基礎技術解析[J].體育教學,2018,38(03):75-76.
今天運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