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
讓家長和孩子們不得已統一開啟宅家戰「疫」
口罩、消毒液、酒精.
各種必備戰「疫」物品用起來
除了這些我們還有什麼方法幫助孩子抗擊疫情呢?
也是全國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重點項目,不少家長甚至給孩子報名跳繩訓練班,來幫助孩子鍛鍊身體提高跳繩成績,可以說每個學生都對跳繩不陌生。它對場地要求不高,在室內只需要很小的場地和一根跳繩就可以完成,而且一個人也能跳。像足球、籃球、羽毛球、跑步等運動,對於場地、人數有較高要求,現在疫情嚴峻,這些需要多人聚集或需要室外長時間停留的活動,都有可能加速病毒傳播,讓孩子感染疫情,目前這些運動都不太適合。近期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發布的《關於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的飲食營養專家建議》中就建議:開展個人類型體育鍛鍊,每天累計時間不少於 1 小時,不參加群體性體育活動。
因此跳繩成為了小朋友們防禦疫情的首選運動。同時,跳繩對於兒童成長還有多種好處。跳繩裡的彈跳運動對兒童骨骼、肌肉、肺及血液循環系統都是一種很好的鍛鍊,能加快機體新陳代謝,提高呼吸系統、運動系統和心血管功能,還對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部分-淋巴系統有益,運動免疫學研究發現「適度運動會增加嗜中性白細胞、巨噬細胞以及NK細胞等免疫細胞的數量」,這對增強孩子對多種疾病特別是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具有重要的價值。特別是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傳播的階段,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鍾南山院士也曾在央視採訪中提醒大眾:平日應注意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加強體育鍛鍊,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機率。對於運動基礎薄弱或者體質較差的孩子來講,讓他們進行適量跳繩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對抵抗病毒傳染有一定的益處。
上海體院運動科學學院教授、上海市學生體質研究專家陸大江認為:跳躍類的運動極其適合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兒童,不僅有益於長高,還可以讓孩子的骨骼發育更勻稱、反應更靈活。研究發現兒童每天跳繩30分鐘連續跳20周能比對照組同齡人身 高長高1.5釐米。
因為跳繩是唯一純粹的縱向運動,在跳繩過程中,連續的跳起落地,肌肉收縮牽拉骨骼會使骨承受一定的壓力和張力,刺激關節軟骨,促進生長激素分泌,加速骨生長,加速血液循環,使骨組織血液得到改善,對身高增長產生促進作用。兒童跳繩還可以促進骨密度增長,使骨重量增加,對日後骨骼的健康起重要作用。① 選擇適合寬鬆/透氣性好的衣物,避免著涼感冒。
② 準備一雙避震效果好的運動鞋,避免運動傷害。
③ 運動前後做適量拉伸運動,緩解肌肉疼痛。
④ 跳繩時手腕搖繩、前腳掌落地不要用腳跟、膝蓋自然彎曲,降低對身體和膝蓋的衝擊力。
⑤ 如果想達到增高效果那麼跳繩時跳的越高越好。
⑥ 可以配合動感節奏的音樂或花樣動作,增強運動趣味性。
⑦ 跳繩練習做好計劃循序漸進即可。
第一周 訓練可以每天100個,簡單易上手
第二周 慢慢加到每天200個,容易堅持
第三周 加到每天400個,促進手腳協調
第四周 逐漸穩定到每天500—800個,堅持下去有利於長高
具體運動強度以運動後孩子不感到疲勞為限 。
4歲以下兒童大都不會跳繩,可以採用無實物或是無繩跳繩練習蹦跳的動作,學會有節奏的跳後再開始模仿跳繩動作。
好啦,跳繩好處那麼多還等什麼,家長們陪著孩子一起動起來,開啟我們的主動防禦模式吧!
來源:生長發育科普網
生長發育亞專業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自2016年開展生長發育亞專業專科門診,是張家口地區開展生長發育疾病診治最早的單位和科室。科室有針對生長發育相關疾病的就診流程和診治規範,診斷技術先進,相關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的設備齊全,可以檢測生長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維生素D等水平;可以進行生長激素興奮試驗、性激素激發試驗;可以進行骨齡測定、垂體核磁、性腺超聲等檢查;對疑難患兒可以進行基因測序和染色體檢查。目前在在我院內分泌科生長發育門診就診並且得到明確診斷和治療的疾病種類包括:特發性矮小、生長激素缺乏症、Turner症候群、小於胎齡兒、神經纖維瘤病、Prade-Willi症候群、性早熟、鞍區腫瘤、青春發育延遲、性腺功能減退等。2019年全年因生長發育住院患者80例,平均月門診量50人,幫助50多位患兒實現長高願望, 2020年生長發育門診量日益攀升,疾病種類更加多樣化,我們將會繼續為幫助張家口地區的患兒們解決生長發育方面的問題而努力前行。專家介紹:
許崢嶸,1981年出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河北省醫師協會青春期醫學醫師分會 委員;張家口市醫學會內分泌代謝分會 委員;張家口市醫學會糖尿病足分會 委員;張家口市醫學會骨質疏鬆分會 委員,2007年畢業於山西醫科大學研究生院,獲內科學內分泌碩士學位,2010年晉升為主治醫師,2013年到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進修學習一年,2016年晉升為副主任醫師。2018年晉升為副教授。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等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負責張家口市唯一的生長發育門診、矮小門診。目前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8篇,以項目負責人完成張家口市科技局科研課題2項,目前在研河北省衛計委課題1項、張家口市科技局課題1項。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一和周四全天內分泌科專家門診,每周六上午生長發育門診。聯繫手機:15530397396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團隊竭誠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如果您覺得本文內容對他人有所幫助
可以轉發到朋友圈或轉給有需要的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本
微信公眾號
內分泌科醫辦室:0313-8041519
無恆難以做醫生,做任何學問都要勤奮和持久,學醫尤需如此。醫生這個職業的特殊之處在於,一舉手一投足都接觸病人,醫術好些精些,隨時可以活人,醫術差些粗些,隨時可以害人。一個醫生,如果不刻苦學習,醫術上甘於粗疏,就是對病人的生命不負責任。當然,就是勤奮學習,也不等於就能萬全地解決疾病。但無怠於學,至少可以無愧於心。
聲明:凡註明來源的均屬轉載,轉載只限於分享專業知識和醫學信息之用,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所選內容的文章作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者不應無償使用,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rwdlln@126.com,我們會及時改正或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