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家長這樣做
中國家長在教育上的投資在世界範圍內是絕對能排進前幾。為了更好地配合孩子的學習,許多家長選擇「全職管理孩子」——帶孩子上輔導班、做飯、輔導作業、接送放學……
相對來說,全職媽媽多於全職爸爸。
有許多媽媽準備孩子上小學後加入「全職媽媽」陣營。全力支持孩子的學習。甚至有的寶媽生完孩子就再也沒返回職場。
也有些家長充滿疑慮:本來有很好的工作,為孩子上學就此辭職有必要嗎?
我尊重許多家長的選擇,但我不建議辭職在家管理孩子
每個家庭都不同、各有難處。夫妻二人權衡過後,一人犧牲為家庭做貢獻,這沒什麼不好。無論全職媽媽還是全職爸爸都是一種個人選擇,值得大家尊重。
但我不建議家長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全職在家帶娃。理由如下:
1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全職家長」
當一段全職家長後,你會自我懷疑。
看到以前的同事、周圍的朋友,在外面生龍活虎;看到熊孩子的各種「熊樣」,你會想:這值得嗎?為什麼我會淪落到如此境地?
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很難堅持下去。你會左右搖擺、不知所措,難免抱怨、憤怒,影響親子關係。
所以,做全職家長之前你要衡量自己:看自己能不能承受內心的搖擺,能不能在搖擺時,堅定目標、及時調整。
2做家長首先要做好自己
有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準則就是:家長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我們教育孩子,肯定希望他們將來有一技之長、在社會競爭中發揮長處能夠安身立命。
家庭是孩子的港灣,孩子被父母的行為日夜影響,會在無形中模仿父母。父母的格局、高度就是孩子的起點。
如果家長為了孩子放棄事業,變成為孩子服務的父母,那麼對孩子沒有太大的榜樣意義。
所以,家長先做好自己,活得精彩,才能將光芒撒到孩子身上。
3全方位管理孩子,對孩子的學習未必是好事
全方位管理孩子就好了嗎?未必。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孩子需要勝任感和控制感,才能安然度過成長中的衝突。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要面對內心的衝突、成長的困惑(人人都有),如果在所有的關鍵點都有大人指點,孩子就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也不會有勝任的感覺。那麼他們永遠也不會學會自律。
即使在父母的「管理」下考上了大學,將來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家長不要過度幹涉孩子事務,要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自己去安排自己的事情。所以,全職看管孩子並不利於孩子的學習。
綜上所述:教孩子用心是必須的,但家長要記住「做好自己」,不要事事幹預。孩子也不需要這樣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