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朋友小菲,她在糾結9月份孩子就要上小學,是不是該辭去工作全身心地陪伴孩子。她說:「身邊很多媽媽們都說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很難,比較有挑戰。孩子升入小學,學習任務會越來越重,要陪孩子寫作業,幫孩子檢查作業,早中晚接送上小學,很多事情要忙。如果工作的話,會分心」。
的確,孩子升入小學之後,很多時間上我們需要協調。曾經有一位全職媽媽做過一個時間表:
按照這張時間表來看,媽媽們一天的任務確實很繁重,而且上班和接送孩子的時間會有所重合,看起來似乎做全職會更有利於平衡家庭與孩子教育的問題。
那麼該不該辭職做全職媽媽?
其實要平衡家庭與孩子的教育問題,沒有該不該。就像羅伯特的《發展心理學》中講到關於兒童中期舉了美國實驗案例,媽媽是全職還是職場媽媽這件事情本身,對孩子的影響差別不大,關鍵在於媽媽對自身狀態的滿意程度。
首先,做全職媽媽,要接受的是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這就意味著一切要依靠於丈夫。丈夫是否能夠理解你作為全職媽媽的辛苦,尊重你的勞動成果,在你忙不過來的時候幫你一把,或者在請個,這些顯得尤為重要,決定著家庭幸福指數。
同時,全職媽媽還面臨的是與社會脫節,當你認為適合返回職場工作時,會發現社會進步太快,自己的那些技能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其次,做職場媽媽,要具備平衡工作、家庭、孩子教育問題的能力。比起全職媽媽,兼顧工作、生活的女性,需要一顆更強大的心。不僅要面對生活中的瑣碎,孩子教育上的各種問題,還要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但這樣的媽媽們,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圈,不與社會脫軌,還能為家庭收入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職場媽媽還可以做孩子的榜樣。她們為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努力的態度,積極打拼的精神,會給孩子樹立榜樣。孩子會更愛媽媽,尊重媽媽,懂得媽媽的不容易。
所以,關於孩子上小學是否應該辭職的事情,見仁見智,重要是看媽媽是否能夠接受生活帶來的些許考驗。
孩子的教育,父母共同參與
仔細看上面的表格會發現一個問題,整天的生活中一切都是以媽媽為主,看不到爸爸的任何蹤跡。所以,為了陪伴孩子成長,讓媽媽辭職在家,是有一些不平衡存在的。
我的朋友大李是一個二胎全職媽媽,她每天的工作除了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以外,其餘的時間基本都用在了照顧家庭當中,幾乎沒有屬於私人樂趣的時間。而大李的先生每天只負責自己的工作,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不插手,信奉的是「男主外女主內」。
開家長會5次就有4次都會走錯教室,我曾經跟孩子聊的時候,發現爸爸對他們的教育參與過少,會影響他們與爸爸之間的親子關係。所以,關於孩子教育的問題,父母應該參與,並且與孩子共同成長。
更好的陪伴是有質量的陪伴
很多全職媽媽都有一種共性,負責孩子的一日三餐,接送上下學,還要負責陪孩子寫作業。這樣24個小時當中,除了睡眠時間,其餘幾乎做到了全程陪伴孩子。但這樣的陪伴並不能稱為好的陪伴,相反會因為跟孩子之間沒有距離,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尤其體現在陪孩子寫作業這個部分。
經常看到網上發出一些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家長崩潰的視頻。其實不要採用保姆式的陪伴,幫助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會讓陪伴變得更加溫馨。
對於上一天班的我來說,每天晚飯後是屬於最輕鬆的時間。從小就幫哥哥、妹妹養成了自主學習的意識。
他們的作業基本不需要我跟爸爸操心,通常放學後,他們會自己去寫作業。飯後就是我們一家聊天與看書的時間,這樣的安排,會讓彼此的陪伴更加的有意義。
所以,無論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會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喜歡的事情。
凌晨媽媽來叨叨:
我個人認為,不必因為孩子升入小學就選擇辭職。應從小讓孩子明白,媽媽有屬於自己的工作、私人時間。這樣的認知,會更有利於孩子獨立。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