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縣有千年古剎白雲禪寺、有文哲大師莊子、有妙筆生花的江淹,文化底蘊豐厚。今天來到這裡,沒想到這座城市這麼美,『顏值』相當高!」2020年11月18日,在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考察投資項目的一位外地客商如此感慨。
從2013年中國建設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花落民權,該縣成為全國獲此殊榮的首個縣級城市;到2018年8月榮膺「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健康小城」稱號,再到2020年8月獲批河南省省級森林城市,民權縣這座活力新城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日新月異的黃河故道之畔。
民權縣以「一城一區一廊」為總抓手,以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基礎建設、增強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為主線,以營造優美環境、建設宜居健康之城為指針,強力推進、重槌擂響了城市建設的戰鼓,著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現代化城市。
該縣緊抓國家大力推進城鎮化戰略的契機,堅持把城鎮化建設作為事關全局的戰略性舉措來抓,以打造商丘西翼城市目標定位,堅持南擴東張戰略,加快推進新城區,改造提升老城區,完善配套高新區,城鄉建設勢頭強勁。該縣致力於優化城鄉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改善鎮村面貌,實施了道路交通、市政設施、園林綠化、城市供水、文化娛樂、住宅建設等城鄉建設重點工程。通過推進全方位、高標準基礎設施建設,縣城框架日趨合理、功能日臻完善、品位顯著提升,城市區域輻射力、集聚力、拉動力逐步增強。
結合「四水同治」工作,該縣大力實施「九河五湖三溼地」城市提質工程,使民權的城市建設與跨越發展的要求同頻共振,與改善民生的步伐齊頭並進,與促進和諧的目標合拍相應。落實以水「潤」城要求,該縣2020年重點做好大沙河、清水河、民生河等生態水系建設,全面改善了河道生態環境質量。目前,河道治理已基本完成,打造出了水清岸綠的河湖生態水系,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顯著提升了城市品位。
該縣不斷加快公共設施建設,注重補齊民生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實現新突破。2020年以來,該縣第三水廠通水運營,東區汙水處理廠建成投用,鋪設供水管網21公裡,新建日處理規模70噸的汙泥處理廠項目一座,新鋪設燃氣一級管網10公裡、二級管網15.5公裡,新增居民用戶4403戶。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城鄉建設發展步伐,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了居民生活環境。堅持民生為本,大力推進安置房建設,建成安置小區6個,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城區居民居住環境進一步改善。
民權縣號稱「綠洲」,對「綠」有著割捨不斷的情愫。秉持「植綠、護綠、愛綠」理念,該縣把城市綠化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按照「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要求,鞏固全國園林縣城創建成果,進一步加強街頭綠地遊園建設,推進城市景觀精緻化、精品化。2020年,建成了一批「出門進遊園、散步聞花香、抬頭受教育」的街頭小遊園、小綠地,完成了八一公園及10餘個街頭綠地遊園建設,形成「一園一特色、一園一亮點」的格局,不斷豐富城區園林綠化的空間結構層次和城市立體景觀藝術效果,進一步增加城市綠量,讓城市全面「綠」起來。
「民權城市建設如今乘上了『高鐵時代』,正向著更加功能完善、宜居宜業的目標發展。身為建設者,我們深感自豪,也深知肩負的責任。」民權縣住建局幹部劉傳忠說。民權住建部門持續以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為抓手,以改善城市品質為重點,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使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城市影響力不斷提升、社會公認度持續提高。他們通過深入開展住建領域執法整治和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該縣在確保全縣建築領域不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建築工地揚塵治理防控能力。
該縣以「項目帶動」「借力發展」等方式,大力推動鄉鎮集鎮建設,通過實施鄉鎮街道的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工程,使鄉鎮建設發展氣象一新。通過吸引社會資本,配套建設大型商超、酒店、學校等設施,實施集鎮區村莊改造工程,使全縣各小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集聚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注重鎮區內建築的規模、風格和色調,形成古典與現代相結合新型城鎮面貌,推動了全縣「鄉村大集市」向「鎮級小城市」的華麗嬗變,與縣城中心城區共同勾畫出了大美民權的精彩畫卷。
(原載於2020年11月20日《商丘日報》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