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是民間對於成年女子私處沒有毛的一種稱呼,說法是不能與這種女孩子交歡,一來克夫,二來即使不是丈夫,交合也會觸黴運。
巧的是,清朝末年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臨死之前給家人留下囑託:白虎可怕,勿近白虎。
那麼,是什麼讓這個清朝首富在彌留之際會留下這麼一句話呢?我覺得應該從他的人生經歷講起來。
無背景、憑藉實力取得第一桶金
胡雪巖並沒有什麼好的家庭,出身在一個普通的家庭裡,自幼清貧,以放牛為生。12歲那年父親病逝之後,13歲時他便自己出來獨闖江湖。前期也是鬱郁不得志,前6年都是輾轉於各個商行做夥計,各種打雜,慢慢也積累了一身的本領。
坦白來說,胡雪巖的命運是真的好,因為精明能幹,又能腳踏實地,在19歲那年被阜康錢莊收為學徒。掌柜沒有後人,對精明能幹的胡雪巖更是喜歡得不得了,當作自己家的兒子看待,並且在自己將要離世的時候,將自己的錢財全部悉數交給了胡雪巖。這錢莊價值5000多兩,胡雪巖一下子便成為了小有名氣的商人,也擁有了自己商海博弈的資本。
有時候,真的要佩服下胡雪巖的眼光,我們知道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那麼胡雪巖遇到人生第一位的貴人也是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
慧眼識英才、遇到人生第一個貴人
胡雪巖20歲繼承了掌柜的家產,平穩經營到了26歲,他遇到了人生第一個貴人王有齡。王有齡是清朝著名的官員,位居一品、浙江巡撫。遇到王有齡那會,王還沒有出名,只是一個候補官員,但是胡雪巖那會就和王有齡交好。相傳為了幫助王有齡拿到浙江鹽大使的職位,胡雪巖從銀行中拿出500兩資助於他。
拿到職位後,並且一路升遷的王有齡並沒有忘記胡雪巖當初的雪中送炭,一路升也一路提攜胡雪巖,因為有官場的幫助,胡雪巖開逐漸擁有了生絲、藥材、錢莊等生意。
生絲、藥材、錢莊等生意畢竟是小生意,胡雪巖的轉折點是成為軍商。
庚申之變發生之後,面對舉國喪辱的條款,國家此時對軍務極其看重,生意人出身的胡雪巖在王有齡的幫助下直接搭上了軍屆,開始督辦軍火、糧草等,軍費等也是儲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當時做得有多大呢,資料上說他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的戰時財經。
有了錢有了背景,還指染了軍火的胡雪巖可謂是人生的一大高潮期。可惜好景不長,太平軍攻破杭州時,王有齡戰敗自殺。胡雪巖也逃到了上海。
結交大吏、走上人生巔峰
如果說王有齡是小打小鬧的話,那種左宗棠就是讓胡雪巖走上了人生巔峰的引路人。
左宗棠是晚晴著名的大臣、封疆大吏,王有齡失敗後,左宗棠慢慢的接任了杭州巡撫,嘗到了甜頭的胡雪巖趕緊搭上了左宗棠這條大船。為了博取信任,胡雪巖對左宗棠大力支持,為其事業給錢給糧,兩人相見恨晚、健談甚歡。因為有左宗棠的鼎力支持,加上破解太平軍之後,胡雪巖被左宗棠委任為總管,他將主持杭州善後事宜已經浙江全省的錢糧、軍餉等和阜康錢莊掛鈎,讓阜康錢莊大獲其利。加上清軍攻破太平軍所獲的物資等全部存於阜康錢莊,胡雪巖生意越做越大,在各地逐漸開辦商號,還開辦了營業至今,著名的中藥堂「胡慶餘堂」。巔峰時期的胡雪巖身價超過2000萬兩,成為了名震一時的首富。因為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等有功,也被朝廷賜予黃馬褂,授予布政使的職位,一時間風頭無兩。
暗淡收場、悔恨交加中離世
上帝欲使其滅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得志意滿的胡雪巖自以為看透了官場,作為頂尖的商人對風險不能很好的把控。為了和洋人競爭生絲生意,不顧一切投擲千萬收購生絲,想達到壟斷以提高售價獲取利潤,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不惜一切,甚至挪用阜康錢莊的錢。可惜,天不如願,那一年剛好歐洲生絲獲得了豐收,本來就想做洋人生意的胡雪巖瞬間跌落了冰窟,生絲大量的積壓,不得已只能虧損上千萬折價賣出。
作為左宗棠老對手的李鴻章,為了打擊左宗棠,派出了另外一個官商盛宣懷,盛宣懷知道胡雪巖資金緊張,於是放出了風聲說阜康錢莊的錢已經被胡雪巖挪用,再不去取錢,錢就沒了,於是阜康錢莊發生了嚴重的擠兌事件。走投無路的胡雪巖最後只能典當家財,但是最後也沒能扭轉局面,朝廷也追責下來。最後一代著名官商在含恨交加中逝世。
在彌留之際,胡雪巖留下了囑託:白虎可怕、勿近白虎。縱觀他的一生,我覺得他想說應該是有兩層意思:
1、「白虎」這裡是指白花花的銀子,更深層次的理解是「貪心」。胡雪巖用自己一輩子的經歷告訴子孫後代,做生意不可貪心,孤注一擲的勇氣固然可嘉,但是也要給自己留一條後路,切勿過於貪心;
2、謹慎和官場打交道,商場如戰場,官場也如戰場,人性可怕,縱觀他的一生是起於官場,但是最後也是被官場的人所傾覆,和官場保持距離。
這大概是小編想說的,假如您有更好的見解,歡迎評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