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化「鄭州造」憑啥叫響文博會 除了創新更多的是走「心」)
| ||
| ||
| ||
|
「這套《四世同堂茶具》是我在這次文博會上見到的非常有趣的陶瓷產品,它表達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溫厚、謙和、尊長精神,令我特別感動。」不久前在有著「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之稱的中國(深圳)文博會上,一名江西觀眾看到河南國脈文化的設計作品,讚不絕口。
《四世同堂茶具》如同和諧、和睦、興旺的四代人同處一堂,而按長幼秩序輩分做成大小不一的茶杯,默默呼喚著人們對「孝悌」的遵循——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產業發展、為文化產業項目增加精神內涵,這也正是鄭州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特色和法寶。
鄭報融媒記者 左麗慧/文 宋曄/圖
經濟的,也是精神的
「很多人一提到文化產業,就想到市場、經濟收入等,但我們認為,好的文化產業項目,一定是有精神內核在其中的。」河南國脈文化集團負責人李翔自豪地告訴記者,國脈文化是全國最早的國家級非遺傳承技藝展演及傳承人藏品和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技藝展演及傳承人藏品的運營專業中心;國脈所籤約的傳承人均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涵蓋各項傳統文化20多個門類100多種。
國脈文化,一方面保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也為企業的產業發展增添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據了解,經過多年發展,國脈文化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陶瓷、刺繡、剪紙、皮影、石刻、泥塑、社火、釀造、印染、制硯、版畫、民間音樂等多個門類的傳統項目,在北京、上海、廣州、鄭州、臺兒莊等地長期陳列著大師們的珍品2萬餘件,吸引國內外觀眾300多萬人次。編纂了十幾種圖書,開發了100多款文化創意禮品。
在鄭州,類似的文化產業企業不只有國脈文化。
「我們目前推的主要是商代原始青瓷系列,其特點就是把鄭州3500年前的商代青瓷尊進行復原、展示。」鄭州商瓷御品堂負責人王洪偉說,鄭州最主要的文化代表有商文化,而「商瓷」就是鄭州商文化的代表之一,「希望通過這種帶有古老燒制技藝的瓷器,能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商瓷、了解鄭州的商文化。」
除了復原數千年前商瓷技藝的商瓷,鄭州市君友織品研發的「豫錦」系列文創產品,重點挖掘河南文化底蘊、弘揚古老中原文化,以精美的豫錦為載體,再現古典布藝,集文化性、歷史性、裝飾性、收藏性於一體,多次獲得國家級大獎,不僅為鄭州文創增輝添彩,也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產業的,也是惠民的
對普通市民來說,產業似乎是一個距離自己日常生活較遠的名詞。其實不然,具有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內核的文化產品,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鄭州製造」的大型動畫《黃帝史詩》,全劇圍繞黃帝的一生,濃墨重彩描繪出5000年前華夏民族從碰撞、融合走向文明的宏偉畫卷。作為一部主打「黃帝文化」的產品,憑藉博大深厚的中原文化,為無數炎黃子孫尋找精神家園、了解歷史淵源,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作品在央視播出後廣受好評,成功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骨幹工程。
在剛剛閉幕的深圳文博會上,鄭州報業集團打造的《龍族的後裔》、反腐倡廉巨製《第一大案》及「孵投邦」眾創空間項目現身鄭州館,而兩部影視作品以吸引人的主題、現代化的表現手法「先聲奪人」,吸引了往來參展嘉賓的注目。《龍族的後裔》通過姓氏文化和根親文化的起源、演變故事,傳遞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聚合世界華人圈的能量,共同為中原崛起、民族復興做貢獻。
對文化企業來說是創作的源泉,對市民來說,這些帶有深厚文化內涵、獨特中華文化印記的作品,更是他們渴求的精神食糧。
歷史的,也是創新的
在車流不息的嵩山路上,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靜靜迎接著四面八方的來客。在這裡,不僅有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展覽展示、製作表演,還有收藏培訓、動手操作、產品自選服務等功能,集中了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可謂廣大市民了解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首選之地——其中,登封窯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也是鄭州頗具代表性的文化產業項目之一。布藝、泥塑、木雕、玉雕等非遺類型,也是鄭州文化產業大軍中的一員。
「中原地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做文化產業,充分挖掘當地這些文化資源,可謂是企業做強做大的 捷徑 。」市文廣新局產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方面鄭州的文化資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注入了競爭力與內核;另一方面,隨著文化產業項目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也為這些文化項目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在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交易博覽會上,首次亮相的「鄭州製造」豫錦《富春山居圖》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綜合類金獎;鄭州許氏陶瓷孔雀洗獲得中華優秀作品獎陶瓷類銀獎;河南一涵汴繡有限公司的手工精繡作品《穆桂英》獲得銀獎、《一花一世界》獲銅獎……鄭州參展企業帶去的作品收穫頗豐,這體現的不僅是文化企業發展的速度,更是文化產品精神內核的厚度。
(原標題:文化「鄭州造」憑啥叫響文博會 除了創新更多的是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