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視點|當多媒體文博展成為新藍海,下一步該往哪兒走

2020-12-22 騰訊網

清代御製《獸譜》中的一頁(麒麟)。 製圖:馮曉瑜

故宮御貓打翻了清代御製《獸譜》,封印失衡,神獸四散。循著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展開的一幕幕幻境,人們跟隨神獸白澤,找尋它失蹤的小夥伴,開啟了一場補全《獸譜》的旅程……由故宮博物院官方出品的「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多媒體綜合展」,近日登陸上海文化藝術新地標——西岸藝島,以創新的觀展體驗讓人大開眼界。

多媒體語言、虛擬技術與互動體驗構成了這個展覽,這些都是基於精選自《獸譜》中古代神獸的數位化「再創作」。以高科技手段「推送」到人們面前的,有古人想像中的神獸世界,更包蘊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業內看來,不動用文物本身、單純以多媒體技術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類文博展,正在形成一種「新文創」。它究竟能從多大程度激活傳統文化,還能如何優化人們對於文物背後價值的獲得感,值得業內思考。

乾隆御製 《獸譜》「轉譯」而來的展覽,文化容量有多大

此次「神獸」展創新的觀展體驗,表面上看得益於沉浸交互、數字藝術等新興技術營造的身臨其境般的場景。而在業內看來,其更具價值的部分在於,它將核心文物——故宮博物院所藏《獸譜》,深度發掘成了一個有劇情推進的故事,技術與內容相得益彰,傳遞歷史文化知識,也傳遞中國傳統價值觀。

成為展覽原點的《獸譜》,是一本圖文並茂的動物圖志,分六冊總計繪製180幅不同的瑞獸、異獸、神獸以及普通動物畫像,歷時11載編纂、宮廷畫師餘省和張為邦執筆繪畫,既體現出中國古代動物學與神話學的特色,又洋溢著東西方藝術相互影響的美學。而圍繞「尋找《獸譜》裡消失的小夥伴」這一主題,展覽設計了11大核心展區、12道解鎖關卡,自然元素、神獸信息以及相關的天文、地理、醫藥、志怪文學等傳統文化知識等都包蘊在形形色色的互動闖關體驗中。現場配套了一個小程序「掃一掃獲取神獸線索」,隨時透底劇情,揭秘知識,吸引人們一探究竟。

根據記者的體驗,整個觀展過程不僅好玩,而且埋了很多知識彩蛋。比如吉光、混沌、饕餮這些熟悉的語彙都來自神獸,而狏即、屏翳、狻猊這樣的生僻詞則是神獸之名。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呂維敏曾經在上海博物館工作多年。她這樣向記者解釋自己的策展理念:「在我們的傳統中,神獸和隱士之間是存在某種關聯的。它處於半隱狀態,可入世,也可出世,用與世不爭的方式與人類和諧相處。中國古人將神獸視為認識自然的媒介,他們的神獸觀念其實也是自然觀念,一種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諧觀念。這正是展覽最想傳遞給觀眾的。」

文博展不能滿足於「讓文物動起來,讓觀眾嗨起來」

「故宮裡的神獸世界——多媒體綜合展」現場展示的「神奇的畫屏」。 (均展方供圖)製圖:馮曉瑜

記者注意到,以數位化形式結合創意互動玩法「打開」文物國寶,最近一兩年正在形成一股展覽潮流。比如去年登陸上海豫園的「故宮裡的海洋世界」展覽,「復活」了乾隆枕邊書《海錯圖》裡神奇的海洋生物世界,讓人倍感新奇。

在業內人士和學界專家看來,運用多媒體手段實現公眾參與、情感連通,對於文博展的必要程度更甚於一般的美術展。藝術學博士、上海大學青年教師黃一遷經常逛博物館,她發現,博物館裡的青銅器、陶罐、瓷器等文物儘管價值斐然,但大多數人在觀賞時往往感覺晦澀。除了實物本身,很多時候與公眾的聯繫就只有說明牌上的三行文字,分別是名稱、年代和來源地。在她看來,文博展需要貼合公共教育,實現文物、歷史文化知識的普及。這種普及往往會在公眾親身參與之後更加入腦入心,而多媒體正是實現公眾參與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吸引年輕人親近中華文化瑰寶方面獨具優勢。

毫無疑問,多媒體文博展的前景是一片藍海。但值得引起關注的是,這樣一類展覽若想真正發揮出應有的公共教育之義,門檻其實很高。在此次策展過程中,呂維敏對此有著切身的感受:「它或許並不取決於技術有多炫,互動有多強,而更在於對於文物的闡釋空間邊界有多廣、深度有多大,有沒有表現出其背後的價值。它也不僅僅是讓文物動起來,讓觀眾嗨起來,而更需要與觀眾產生情感、思想上的交流互動,開啟他們對文物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吳萌有過多次考察國內外同類展覽的經歷,在她看來,考量多媒體文博展的標準,與考量傳統文博展其實是一樣的——從內在看,都需要看有沒有表達出博物館或文物的精神文化內核;而外在呈現上,則需要看在美感方面有沒有達到文博機構的品位、水準與特色。內外匹配,文質兼備,才能彬彬然。「文化不能只是多媒體文博展的一張皮,否則這樣的展覽就變成了另一種科技展或者當代藝術展,甚至可能變成遊樂場。」好的多媒體文博展,最終都應該指向博物館,指向那些從歷史深處走來的文物本身。

作者:文匯報首席記者 範昕

編輯:範菁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重磅文博展「熬濃」節日文化味
    長假期間,觀眾在成都博物館外排隊觀展。成都博物館供圖文博大展精髓「光影浮空」:60幅世界頂級藝術典藏匯聚一堂,這在蓉城和西南地區都尚屬首次「天路長歌」:唐蕃古道沿線七省區189件(套)精品文物見證了1300多年漢藏人民交往友好之路「天下大足」:釋迦牟尼佛像等大足石刻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首次集體亮相成都
  • 觀展新體驗交流新模式產業新亮點雲上文博會不一樣的精彩
    3243家參展單位、21572件展品、近萬名海外採購商……11月16日到20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雲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舉辦。從線下到線上,從「面對面」到「屏對屏」,今年文博會雖然辦展形式發生了改變,但「中國文化第一展」的成色卻絲毫未減。
  • 文博會突出「文化+」內涵
    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 第十二屆文博會下周四即將開幕,記者昨日從深圳文博會公司獲悉,本屆文博會注重展示內容,突出「文化+」內涵,主展館「文化+」新業態企業共146家,集中展示文化與科技、網際網路、金融、商業、旅遊、體育、時尚等產業融合發展成果及新型文化產品,同時眾多與這些新業態企業相關的主題展覽是首次參展文博會。
  • 杭州文博會要來了 八大展區提前揭秘 逛展攻略請收好
    桂子香了,文博會就來了。這樣的「默契」,持續了12年,今年也一樣!  只需一張門票,就可看遍全世界的文創潮流、抱走各地的新奇好物,這就是文博會的別樣魅力。  9月19日至23日,第十三屆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將在濱江區白馬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北京文博|2018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產品設計賽區獲獎作品回顧~
    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精心培育和打造北京特有的文創品牌,已經成為創意創新的集結號、文化領域的風向標、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博創意設計賽區作為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的版塊之一,已連續開展兩年。今年的賽事活動有哪些亮點?
  • 展陳設計創新思維暨多媒體技術應用新趨勢主題論壇完美落幕
    博展聯盟,通過社群影響基礎上,以「共建·共享·共贏」為主題,搭建文博展覽行業資源協作平臺。1.論壇活動開始為了促進中國博物館展陳事業發展,推動博物館展示策劃設計、多媒體技術研發與應用,增進企業之間、企業與文博機構間的交流互動,依託2018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簡稱「博博會」),博展聯盟將聯合北京驚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華藝博展裝飾有限公司、文博新媒體協作平臺
  • 考古文博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在有的崗位競爭太過激烈,有些崗位不符合預期的情況下,選擇就業的考古文博類專業碩士研究生至少有三分之一會選擇尋找別的就業機會。他們首先會考慮的就是考古文博周邊行業,如策展公司、博物館遊學公司、文博專業諮詢類公司或文博相關的出版社、報社。
  • 這張合肥名片好亮,文博會讓科技與文化相融!
    本屆文博會在展覽面積達7.1萬㎡的合肥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主會場,在以文化科技融合展、創客空間展、文化旅遊展、文化體育展、特色文化街區展、戰新基地展、縣(市)區文化產業綜合展、閱讀空間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展、安徽省轄市特色文化產業展等10個展區的主展館中,將文化與旅遊、科技、傳統工藝以及地方特色等多元素進行融合,成為參展面積與接待參觀遊客數量最多的文博會主陣地。
  • 臺灣展商借山西文博會推廣傳統工藝
    中新社太原12月9日電 題:臺灣展商借山西文博會推廣傳統工藝作者 高雨晴飛鵬展翅的雄鷹、前蹄騰空的駿馬、憨態可掬的熊貓……在第四屆山西文博會眾多展位中,有這樣一個展位吸引著觀眾。「我們的青銅雕塑工藝品,是運用老的工藝技法製作而成,在此基礎上加入新的藝術概念,每一件都有它的獨特性和差異性。」本屆文博會臺灣展商吳佳雯介紹著自己帶來的展品。臺灣展商吳佳雯正忙碌著介紹自己帶來的產品。高雨晴 攝作為文博會的常客,吳佳雯常年輾轉於大陸各個城市,這次是她第二次參加山西文博會。「在臺灣,我們能夠接觸到的大陸文化平臺並不多。」
  • 打陀螺聲「震」四鄰,規劃該往哪兒走?
    除了相互理解,有關部門的合理規劃、相關措施,也是大家急切需要的(來源:天天630官方微信)­  (原標題:打陀螺聲「震」四鄰 規劃該往哪兒走)
  • 文博會球幕電影帶你「飛躍內蒙古」
    剛從球幕影院走出來的參展商遲佳玉還沉浸其中,邊說邊豎起大拇指,「神泉山莊、老牛灣景區,我都去過,但用這種觀影方式去體驗內蒙古,動感十足。」在文博會2號時尚設計館,內蒙古天源國際旅遊大陣容參展,號稱「飛躍青城」的720°全球體球幕電影,以祥云為造型、震撼的音效、全方位的視覺吸引參展商一睹「青城」芳容,收穫眾多「粉絲」。
  • 北京文博|2019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獲獎作品回顧~
    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精心培育和打造北京特有的文創品牌,已經成為創意創新的集結號、文化領域的風向標、產業發展的助推器,在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和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文博創意設計賽區作為北京文化創意大賽的版塊之一,已連續開展兩年。今年的賽事活動有哪些亮點?
  • 眼鏡店下一步往哪兒走?
    對於這句話,我個人的理解:戰略就是往哪兒走,戰術就是怎麼走,對於企業家而言,往往容易忽略前者,走著走著迷失了方向。 比如,你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剛好遇到降溫卻沒有帶保暖的衣服;於是你決定臨時買一件。
  • 文化「鄭州造」憑啥叫響文博會 除了創新更多的是走「心」
    (原標題:文化「鄭州造」憑啥叫響文博會 除了創新更多的是走「心」)
  • 韻文博鑑品牌正式亮相 肩負盛趣遊戲文化新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其文博業務線「韻文博鑑」品牌正式亮相發布會。  今年3月底,盛趣遊戲啟用全新標識,立足於「科技賦能文化」的新文化產業定位,致力於成為一家打造極致文化內涵的科技文化企業。5月23日,世紀華通重組盛躍網絡(盛趣遊戲的實際控制主體)案獲中國證監會核准批文,盛趣遊戲回A落定。
  • 線上VR觀展 線下就近逛展
    昆明主會場12月12日,創意雲南2020雲上文化產業博覽會開幕。本次文博會由省委宣傳部主辦、雲南廣播電視臺承辦,以「新時代 新文創 新賦能」為主題,在線上和線下同時舉行,吸引了600多家企業參加。其中,開幕式主旨論壇、清華文創院高端論壇、文化創意產業高端論壇、數字時代的音樂教育與創意產業高端論壇、雲南藝術產業發展高端論壇將從理論和實踐方面,推動雲南文化產業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此外,「滇派百工 造物雲南」特色精品展、《交響搖滾&巴赫宇宙》生態交響音樂會、楊麗萍舞臺視覺藝術展、孔雀天空造物音樂節、絲路雲裳漢服巡遊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將多方位展示雲南文化產業新業態、新形象。
  • 走進文博會 | 創新,點亮深圳文化夢想
    第十五屆文博會1號館——文化產業綜合館。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蕾 攝時間,是充滿魔力的尺度,不僅是忠實的見證者,更是偉大的書寫者。十五載時光如電,在特區這片改革開放熱土上崛起的文博會,已成為實至名歸的「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 明基藝術之夜攜手畢卡索展 感受多媒體色彩魅力
    通過7年的雷射技術積累,明基雷射產品不斷精進,加上明基在藝術行業不斷深耕,科技與藝術碰撞出火花,繼2017年提出「體積小型化、價格普及化、光源高效化、畫質高分化」四大趨勢、2018年對雷射和4K聯合升級之後,明基雷射策略向細分市場進一步延伸,用準確色彩優化投影機畫質,助力藝術展陳多元化顯示應用。
  • 滇派百工造物雲南——2020雲上文博會 新時代 新文創 新賦能
    作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下舉辦的活動,「雲上」是本屆文博會最大的特點,雲南廣播電視臺以衛視頻道為主,與阿里雲一起合作創新,通過線上「雲展會+雲開幕+雲電商+雲數據」四朵雲的建設,同時設置了雲上文博會VR展,打造了一個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動於一體的雲南雲上文博會雲上展會平臺,讓全省16個州(市)的文化企業都可在雲平臺搭建展位,進行產品展示展銷。
  • 文博考古新突破:「博物館+」釋放更多可能
    近年來,科技賦能加深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深層互動,博物館也更加注重文創的縱深推進,開啟更多IP授權交易和跨界文化合作新模式。新技術進入大眾生活,加快了文化知識的傳播速度及廣度,也吸引著更多的年輕人走近文博、親近文博。2021年,我市各大博物館在呈上豐富展覽的同時,繼續跨界探索,讓「博物館+」變成一種潮流,為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釋放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