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陰影:不敢剪齊劉海、不敢剪平頭、不敢戴鴨舌帽......連去理髮店找tony老師,都要猶豫再三,就怕剪出個高曉松老師「同款」。
究其原因,可不就是小時候長輩給睡的「扁頭」!小時候,媽媽總會讓你仰睡,看著你被睡扁的後腦勺說:真好看!長大後,你摸著仿佛被「砍平」的後腦勺,打算找她理論。沒想到她居然很得意,還對自己的「作品」讚嘆不已。
有些明星也難逃「扁頭」命運,比如顏值爆表的鹿晗:
國民女神劉詩詩(跟劉亦菲的完美圓頭對比起來更為明顯):
但明星好歹是有顏值在那撐著,再不濟也有造型師幫忙修飾:
普通人特別是有些女生扎馬尾的時候,頭就扁的十分明顯:
網上一搜「扁頭」,儼然一部血淚史:
還有網友說自己是一半頭扁一半頭圓的
長輩是高興了,但是扁頭也給人帶來了無限陰影!為什麼老一輩對「扁頭」有那麼深的執念?難道「扁頭」真像他們說的那麼好?
在我國,「扁頭」最早出現於《後漢書》中。「兒生欲令其頭扁,皆押之以石」——《後漢書·東夷列傳·韓》
意思就是,如果希望新生兒的後腦勺扁平,就用石頭來壓。由於新生兒頭骨還沒完全發育好,這時只需在「枕骨」施加壓力,即可成就「扁頭」。
看來古時候的人更簡單粗暴,「扁頭」是直接用石頭壓,而不是睡出來。除此之外,我國北方地區也有類似習俗:小兒在出生之後,讓其睡在裝有小米的枕頭上,可讓頭骨變得扁平。
有一些老人認為:睡扁頭能讓人有「天庭飽滿、地閣方圓」的「官頭」,把頭睡扁了就成全了「前門臉兒」,腦有反骨,是不忠不義之人。
甚至有些媽媽如果沒把自己小孩的頭睡扁,就會被人恥笑。其實這些說法都不科學,甚至可以說是迷信。
新生兒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不恰當的睡姿,不僅影響嬰兒頭部發育、導致頭顱嚴重變形,還可能對智力有一定影響。現在很多年輕人以後腦勺飽滿為美,而很多被「睡扁」了頭的小孩,除了不美觀,還會患上扁頭症候群。
扁頭症候群
扁頭症候群指的是嬰兒的頭骨或者頭骨兩側發生不同程度的畸形,由此帶來的嬰兒機能損傷。如果是發生在正後方的,就叫做「平頭畸形」,如果是發生在腦部後側方的,就稱為「斜頭畸形」。
這種疾病容易發生在嬰兒出生後的3個月內。若嬰兒的床墊比較平坦,且缺乏科學的軟硬度,就容易將嬰兒柔軟的頭骨「睡扁」。扁頭症候群不僅影響嬰兒外觀,還會讓嬰兒的視神經發育不平衡,精神發育也比正常嬰兒緩慢。
如果扁頭症候群讓頭顱「變形」的程度大,還容易讓嬰兒腦容量不足、影響智力。而且,這種畸形並不會隨著身體發育、年齡增長而改變。
跟健康嬰兒相比,美國對扁頭症候群的判斷標準:
輕度:頭顱不對稱小於6mm
中度:頭顱不對稱在6-12mm
重度:頭顱不對稱大於12mm
對於輕度的扁頭綜合症,可以通過毛髮等進行覆蓋,長大後不易看出;中度則是建議接受治療,重度就必須接受治療。
睡「扁頭」這個傳統,其實都是老一輩人流傳下來的舊習俗。雖然造成的傷害無法挽回,但成年人可以通過一些「修飾」來進行自救。
髮型
我們可以通過燙髮來讓頭髮變得蓬鬆,彌補後腦勺的」空缺「
髮飾
藉助一些「心機」髮飾,也能達到修飾作用。
這些要避免!
女生最好不要留貼頭皮的短髮、避免直長發;男生最好不要想不開去剪寸頭;扁頭的人,出門儘量避免戴帽子,不然會扁得更明顯!對於下一代來說,睡」扁頭「既違反嬰兒正常生長規律,又影響小孩身體健康。
一般來講,嬰兒不能長時間採取同樣的睡姿。在有大人看管情況下,應該每隔2-3小時,幫助他們翻身變換睡姿,最好是平臥側臥交替。當然也不是鼓勵大家,都去把小孩子睡成「圓頭」,因為一些外來的輔助工具,同樣容易導致小孩健康受損。
所以對於新手爸媽,或者關心孫子孫女的爺爺奶奶們來說,科學育兒最重要。畢竟,不管什麼頭型,都沒小孩子健康重要吧?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扁頭症候群
[2]百度百科-嬰兒猝死症
[3]黃明樂. 東北滿族的睡扁頭習俗起源及其利弊初探[J]. 科技視界, 2013(10):205-205.
[4]陳維強. 嬰兒睡眠姿勢與扁頭症候群的研究與預防[J]. 現代醫藥衛生, 2015, 000(011):1682-1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