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開示:舍法舍非法就是舍執著

2020-12-22 地藏寺講經堂

舍法舍非法就是舍執著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釋迦牟尼佛常對弟子們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就是把自己所說的法呢,比喻為過河的竹筏,竹筏就是用大的竹竿,把它一根一根並排紮起來,作為過河用的工具,我們想想,渡過了河,到達了對岸,那就要舍竹筏登岸了。所以說呢,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舟。佛所說的法呢,就像渡河的竹筏一樣,它只是為我們所用的,等到能度眾生脫離苦海,到達涅槃的彼岸,那這個竹筏就要舍掉了,佛法也是要舍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裡的非法,我們依照六祖大師的註解,非法者,生天等法。所以非法解釋為世間法。這句經文的意思就是說,佛法尚且要舍,何況世間等法,更要舍了。其實舍法舍非法,就是舍心裡的執著,把對法與非法的執著舍掉,捨得乾乾淨淨,情忘則智圓矣。

摘自宏圓法師《金剛經》講解

宏圓法師新浪微博:http://blog.sina.com.cn/u/6140029649宏圓法師宏法微信平臺:地藏寺講經堂

長按識別二維碼添加關注,聆聽宏圓法師智慧開示。

地藏寺講經堂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相關焦點

  • 宏圓法師: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段經文是對上文的總結,不應取法,這個法包括了一切法,簡單地說,就是指的有。不應取非法,非法這裡指的是無。眾生在修行的時候,不是執著有就是執著無,無論是有還是無,你只要取著,你只要執著了,你就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會障礙見性的,所以佛說法和非法,皆不應取。
  • 仁煥法師開示:什麼叫作往生與舍報?
    往生就是生命延續,舍報就是生命一個階段的結束。 如果事先和佛請這樣的法:請安詳斷氣舍報,在斷氣的前後,往生人必定安詳,全身柔軟。那麼當他斷氣以後就非常安詳,如果你們沒有請這樣的法,一般都很少有安詳的局面,那就要通過助念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轉變為安詳,如果事先為往生人請這樣的法,那就直接得到安詳。
  • 舍即是得,得即是舍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又不斷失去的過程。捨棄越多,得到的越多;得到越多,失去的越多。捨得,舍即是得,得即是舍。有所舍,必有所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就是一種得。人也一樣,我們想得到,我們想佔有,我們求而不得,全都來自內心裡的一念執著。不得時煩惱,得到了,又患得患失。不得時竭盡所有,得到了,回頭看看又悵然若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捨去得的執著,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簡單,緣聚緣散,隨緣得失。
  •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亦兼指上文不應取法,即以引起下文何況非法。何況非法者,明其非法更應舍也,舍即不取。然舍意更深,不但不取而已。前已取者,今亦須舍。究竟言之,即不取二字,亦應舍也。所以引常說之筏喻者,一面用今義顯常說,復一面借常說顯今義也。蓋謂以此法與非法皆不應取之義,所以如來常為比丘說的筏喻,雖只說了舍法,須知是連非法一併舍的。何以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其更應舍也,何待言哉。
  • 佛法開示:從慈悲喜舍開始,我們一起共濟天下悲苦
    佛在這裡說行慈心是指的「慈悲喜舍」四種無量心,四梵住。就是慈悲能生菩提心,依於善道,我們的心能入於祥和安寧。又因為祥和安寧則諸煩惱不侵,終至見道。「諸結漸漸薄「,即是指眾生的十種塵勞。分別是貪慾結、嗔恨結、我慢結、邪見結、戒禁取結、有愛結、嫉結、慳結、無明結。在長養善心的時候,諸結縛漸漸淡薄,從世間塵勞中走出來。
  • 《金剛經》所講的「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怎麼理解?
    《金剛經》上有句話「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佛法都應該放下,不應該執著,何況是其他東西呢?這句話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呢?下面我們簡單探討一下,有不妥之處,還請各位大德批評指正。佛陀在菩提樹下開悟後第一句話就是:「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不管你學不學佛,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妄想、執著、煩惱障礙了自性,雖然本身是佛,但卻得不到佛的智慧德相,無法受用。但是我們的智慧德相併沒有損失,沒有丟掉,只是暫時被障礙住了,只要我們把這個障礙去掉,自性就能恢復。怎麼去掉呢?
  • 泰國奇幻民間傳說:虎妖舍十面
    雖然在泰國人眼裡,「舍十面」和「舍」都是對老虎的稱呼(部分造型似貓的動物比如猞猁等,泰國民間也多有稱呼為「舍」,所以很多「虎皮」符管就是玩這樣的文字遊戲,其實是麝貓一類貓科動物的皮膚做的)。然而在法術圈子中,「舍」和「舍十面」大為不同。
  • 宗宙法師:《俱舍論略注》《俱舍論頌疏表釋》特色及俱舍之弘揚
    》特色及俱舍之弘揚——宗宙法師在2016年5月1日敏公上師《俱舍論略注》新書發布會上的講話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法師們、居士們:上午好!在釋迦佛圓寂之前,大家都知道多聞第一就是阿難尊者,在阿難尊者之後被譽為最多聞的大德就是世親菩薩。他能夠憶持千餘部的經論,像《大毗婆沙論》有兩百卷,他全部都能夠背下來,這是非常驚人的記憶力。
  • 《俱舍論》史略及其價值——振宇法師
    這樣,世親為如意的和尚,與《付法藏因緣傳》所說相合。而如意為《俱舍論》主世親的和尚;古世親確為『祖師』。古世親與後世親,有師承的關係,應該是可以信任的。」[5]《付法藏因緣傳》中有說到,婆修槃陀(即古世親)付法給摩奴羅:「婆修盤陀白言受教,從是以後,宣通經藏。以多聞力、智慧辯才,如是功德而自莊嚴,善解一切修多羅義,分別宣說,廣化眾生。所應作已,便捨命行。次付比丘,名摩奴羅。」
  • 看懂了的人,都是絕頂聰明——索達吉堪布譯作《俱舍論釋》
    「俱舍」義為藏,即「對法藏論」,《俱舍論》只是「藏論」的意思,「對法」的意義並沒有表達出來。一切有部認為,萬法可以包括在五事當中,所以《俱舍論》的內容概括起來,就是講五事,什麼是色法;什麼是心法;什麼是心所法;不相應行法,既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是除色法和心法以外的一種法;還有虛空等無為法。釋迦牟尼佛的第一轉法輪,見解以《俱舍論》來衡量,行為以《毗奈耶經》衡量。如果既懂得了《俱舍論》,又懂得了《毗奈耶經》,對一轉法輪的教義就完全通達了。
  • 高僧語錄:證嚴法師說能「舍」才能認清自己生死自在
    能舍,才能認清自己,不致迷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靜思語》:「捨得,有智慧的人能舍,能『舍』就能『得』,得到無限的快樂。能『舍』,才能認清自己,不致迷失。捨去眼前的煩惱,才能當下擁有慈悲的法喜。如何達到生死自在的境界?唯有靠平常多培養『喜舍』之心,方達提得起、放得下之境界。」註:捨得捨得,這個詞彙,世人經常使用,卻未必知道其真切含義,也未必能真正做到。道理簡單,實踐太難。能舍才能認清自己,捨去眼前煩惱,才能放下執念,勘破生死,得大自在。
  • 金剛經中,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總的意思是:因為這個緣故,我經常說,你們這些比丘,知道我所講的法相,就像渡來河的船一樣。不應該執著法相,更不應該執著於空性。「法尚應舍,何況非法」,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佛法都應該放下,不應該執著,何況是其他東西呢?
  • 舍 + 得(寫的真好)
    青春舍掉了,才有成熟; 時間舍掉了,才有成功; 輕鬆舍掉了,才有成長。 舍和得,永遠都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人無所舍,必無所得,懂得捨得,才是生活。 不舍,如何得?想得,必須舍! 若沒有痛下決心的舍,怎有輕而易舉的得?
  • 【參考原文】俱舍要義—— 總論
    《俱舍》,具稱《阿毗達磨俱舍論》(Abhidharmakosa-Sastra),為佛滅後九百年紀出身於北印度犍馱羅國首都布路沙城(Purusapura)的世親(婆藪槃豆 Vasufandhu舊譯天親)的著作。阿毗(abhi)是對義,達磨(dharma)是法義,俱舍(kosa)是藏義。所以阿毗達磨俱舍論譯為對法藏論。對法是指:對於佛經中所說的言教——法,加以考察推論之意。
  • 【金剛經淺釋】12.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宣化上人 講述)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舊金山佛教講堂一九六八年十一月 至 一九六九年四月「亦無非法相」:也沒有一個,那不是法的相,到這個法的本體上,也沒有一個是法,也沒有一個非法。「何以故」:什麼原因哪?「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假設他這個心要有一個法相和人相我相,這就是著住到我人眾生壽者了,這還是著相,他還沒有得到解脫,沒有真正的放下。「若取法相」:他要取這一切的法相,法沒有空,這也是著我人眾生壽者,這四相上了。「何以故。若心取非法相」:若取,這個非法相。
  • 《俱舍論略注》《俱舍論頌疏表釋》特色及俱舍之弘揚
    在釋迦佛圓寂之前,大家都知道多聞第一就是阿難尊者,在阿難尊者之後被譽為最多聞的大德就是世親菩薩。他能夠憶持千餘部的經論,像《大毗婆沙論》有兩百卷,他全部都能夠背下來,這是非常驚人的記憶力。          師父的另一個教育理念,就是常常教誡弟子們:作為一位講法的法師,不得早赴講筵——不能過早地去講法。
  • 3-05大安法師:舍報安詳,如入禪定
    「舍報安詳,如入禪定」,「舍」,就是捨去我們的業「報」身——這種四大假合的臭皮囊;「安詳」,就是不忙不亂,不是很慌張的。
  • 【師說】第49期: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狹義的「法」就是指佛教,也就是釋伽牟尼說的佛法;我們說皈依「三寶」(佛、法、僧),三寶的「法」指的就是佛陀說的法,說的能令眾生涅槃的道理。廣義的「法」指的是我們眾生的思想能夠想到的一切外在存在的事物。「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之法,對應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法」對應的是「意」,「意」就是思想。佛陀說「人我空」、「法我空」,這裡的「法」也是指我們想到的一切的外在的世界。
  • 宏圓法師:歡喜一念,具足大力無上
    他認為,念佛是大總持法門,含攝菩薩六度萬行,他在《彌陀疏鈔》中說:「諸菩薩眾,有恆沙劫中,未能滿足,而今念佛,萬緣自舍,即布施波羅蜜。一心念佛,諸惡自止,即持戒波羅蜜。一心念佛,心自柔軟,即忍辱波羅蜜。一心念佛,永不退墮,即精進波羅蜜。一心念佛,餘想不生,即禪定波羅蜜。一心念佛,正念分明,即般若波羅蜜。」那依此類推,萬行也都含攝在內了,一心念佛萬行具足。
  • 貓舍很臭用什麼除臭,貓舍怎麼除臭
    貓舍由於貓咪比較多,那麼貓咪的味道自然也是比較大的,首先是貓咪身上的味道、還有就是貓砂盆的味道,還有各種貓咪的食物味道等等,因此貓舍的味道重一些也是常見的,但是貓舍的味道很臭的話,說明貓舍主人對於貓舍的清潔打掃還不到位,另外,除了普通的打掃清潔外,對於異味大這個問題,也可以使用一些除臭噴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