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畦畦蘿蔔綠油油的,長勢喜人,在這豐收的季節,田間地頭到處可見農民伯伯忙碌的身影,又粗又白的蘿蔔,正是曬蘿蔔條好原料,不禁想起小時候嚼咯嘣咯嘣響蘿蔔條。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農村家家戶戶都會自己作蘿蔔條、大頭菜等醃菜,用作吃粥下飯的小菜,當時蘿蔔條貯藏在甕缸裡,我們經常去偷吃,掀開蓋子,一股鹹味加蘿蔔香味撲鼻而來,伸手去抓一把出來,顧不上洗。直接塞進嘴裡,咬得咯嘣咯嘣響,鹹啊!脆啊!,臨走時還裝幾條進口袋,當時小孩沒什麼零食,蘿蔔條都成美味佳品。現在吃的蘿蔔條,己經沒有小時候吃的那種清脆感。
蘿蔔條本地話叫作「鹹卜兒」
如何曬制蘿蔔乾呢?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方法,首先要選擇天氣好太陽充足的日子,
做法
一、將剛採搞回的新鮮蘿蔔清洗去泥,去根須。
二、將蘿蔔一分為四切長條。比轉大的蘿蔔可一切成六長條,要保證每條都有皮,這很重要的,不帶皮的蘿蔔條不脆,這可是秘訣。
三、切好的蘿蔔條拿去曬,晚上收回來用鹽攪拌,用力揉搓,也可以一邊揉搓一邊放鹽。搓好放在盆裡過夜讓蘿蔔出水。注意,手和盆洗乾淨,不能有油。
四、第二天將醃出水的蘿蔔去掉水份,繼續拿出外曬。
五、經過兩天的曬,蘿蔔基本曬乾(如果想保存久一點的可以多曬一天)。
六、哂好的蘿蔔條放在甕缸保存最好。甕缸耐鹽防腐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