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雄才大略,早就知道司馬懿有野心,為何不將其除掉?

2020-12-19 尋史春秋

曹操是曹魏的奠基人,起兵三十年擊敗無數諸侯才打下半壁江山,還為曹丕後來稱帝做了全部準備工作。而野心家司馬懿也生活在曹操那個時代,甚至經常被曹操調侃、羞辱。而曹操本人也知道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甚至當面測試過!

很多朋友不明白曹操既然有點忌憚司馬懿,卻不除掉司馬懿,這明顯不符合曹操的風格,對此感到疑惑,甚至還覺得曹操怕司馬懿。其實這不是因為曹操怕司馬懿,而是站在曹操的視角來看,司馬懿還是很有用的,不能殺。

司馬懿沒有透露出任何野心

曹操還做司空的時候就徵辟過司馬懿,但那個時候的司馬懿不想為曹操做事,特意裝病拒絕。曹操知道司馬懿的小心思,也沒有放在心上。畢竟這個時候的曹操實力還不是很強大,也多次被人拒絕徵辟。官渡之戰後曹操擊敗袁紹,幾年後又吞併袁紹的領土和資源成為天下最強的諸侯,這一次曹操繼續徵辟司馬懿,只看見司馬懿表示已經"痊癒"了,連忙過來曹營任職。

司馬懿這個做法滿足了曹操的虛榮心和惡趣味,曹操特意安排司馬懿去洗馬、放馬故意侮辱司馬懿,順便也考察考察他性格夠不夠沉穩,有沒有真才實學。司馬懿知道曹操考核自己,也可能是真的不想為曹操做事,洗馬放馬雖然很累卻做得有聲有色。曹操多次派人暗中觀察、嘆司馬懿的口風,均被司馬懿不動聲色略過,表現極好。

此時曹丕正在和曹植爭奪繼承人,曹植已經有青年才俊楊修輔佐,而自己身邊空無一人。終於曹丕坐不住了,建議曹操把司馬懿分配給自己,曹操鼓勵曹丕和曹植爭權,隨即任命司馬懿成為曹丕的幕僚。司馬懿一邊為曹丕出謀劃策,建議他結交軍中將領,一邊幫曹丕完成曹操布置的各種任務。幾年下來曹植連連出錯而曹丕表現得非常完美,非常沉穩,曹操立曹丕為繼承人,但也對司馬懿表示擔憂。

後來曹操特意命令司馬懿到丞相府議事,但不聊正事,而是和司馬懿嘮家常,了解司馬懿家的背景。其實就家族歷史而言,司馬家的歷史可比曹家的歷史要光輝,但司馬懿刻意不講,因為不想觸犯曹操。曹操話鋒一轉說到司馬懿幾兄弟和他已經年邁的父親身上,明裡暗裡告訴司馬懿自己有能力殲滅司馬家全族人!司馬懿聽得汗流浹背,大氣都不敢喘。曹操很滿意司馬懿這種表現,認為控制司馬家就能控制他一個人,斷定他沒有任何野心,把方法告訴曹丕後不再針對他。

曹丕離不開司馬懿

而且對於曹丕來說,司馬懿的確是他的重要幕僚。曹操集團雖然看似強大,但內部卻派系分明。首先是曹操的參謀部,以荀彧、荀攸為代表的潁川士族們是支持曹植的,因為曹植是個文藝青年,更適合這群文人的性格。這並不是說曹丕上位後他們就不支持,而是他們不是曹丕的班底,曹丕也不會過於重用他們,同樣他們也不會像對待曹操一樣為曹丕嘔心瀝血。那曹丕就尷尬了,沒有忠於自己的謀臣,日後如何統治江山?而司馬懿的智謀能比得上荀彧荀攸,可以說司馬懿對曹丕就是不可或缺的人物。

再一個,司馬懿對穩定河北士族有很大作用。自從曹操殲滅袁紹後,他就已經把自己的大本營放在河北鄴城,這個地區不論人口規模還是經濟、資源都是那個時代的頂級。而冀州內部士族林立,還有很多潛伏的袁紹餘孽,曹操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地盤不想殺太多人,那只能同化他們。同化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聯姻,比如結拜,以及啟用當地人。聯姻和結拜不可取,畢竟曹操沒有那麼多兒女,曹丕的兒女也沒成年,意味著只能啟用當地人了。

司馬懿出身於河東士族,派系劃分上就屬於河北派,而且還輔佐曹丕,從龍有功的他未來必定能夠升遷成為朝廷紅人。這變相的就激勵河北士族,也能給河北士族更好的政策,這樣魏國大本營才更安寧。所以,司馬懿這個人物很關鍵,曹丕離不開他。

曹魏家業最終被司馬家竊取

或許曹操、曹丕想得很好,計劃也很好,但事態的發展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因為他們的栽培、提拔,司馬懿在曹丕時代就已經做到了尚書令,實際上的曹魏文官集團一把手,門生故吏遍布朝堂。曹丕臨終前又任命司馬懿為輔政大臣,配合其他三個輔政大臣一起輔年輕的魏明帝曹叡,這時候的司馬懿威望已經很高。

同年蜀漢攻打曹魏雍涼地區,前線的指揮官不敵諸葛亮,甚至隴西3個郡城和十幾萬人口被諸葛亮擄走。魏明帝大驚,特意派遣司馬懿掌權雍涼,讓司馬懿完成了一個權臣的轉變,手握十萬大軍。司馬懿統兵時也很精明,借諸葛亮的手斬殺張郃、郭淮、郝昭、王雙這些忠於曹魏的大將,徹底將這支軍隊變成自己的私軍。後來諸葛亮離世蜀軍退兵,司馬懿攜帶天大的功勞班師回朝,整個曹魏沒人是他的對手。只是抓住一個機會,帶著3000死士發動政變,僅僅一天時間就竊取曹魏最高統治權。

小結

所以從司馬懿的例子可以看出,當發現一個人很有野心,而自己難以駕馭的他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消除這個安全隱患,寧願壯士斷腕也不要一直存著,不然任其發展將會後患無窮。

而從司馬懿的角度來看,因為他的野心、能力被人忌憚,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直夾著尾巴做人,在沒有絕對實力的情況下不要貿然出頭,兢兢業業做好分內事不留把柄才是王道。當自己的能力夠強,弱點夠少,資源夠多的情況下,不論做什麼事都更方便,該來的東西也會來的。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大太監李玉為何不告發進忠傳信?只因魏嬿婉對其有恩?
    導語:《如懿傳》:李玉為何不告發進忠傳信?只因魏嬿婉對其有恩? 《如懿傳》算的上一部十分成功的宮鬥劇了,劇中的人物形象飽滿,不論是如懿這般主角亦或是進忠這樣的配角,他們的形象都是如此生動,但令我不解的是,李玉身為皇上身邊的大太監,為何卻不制止進忠向炩妃傳信?
  • 司馬師雄才大略,與夏侯玄,何晏齊名,為何沒留下後人繼承王位?
    司馬師雄才大略,早年與夏侯玄,何晏等齊名。在父親司馬懿奉帝命出徵的時候,司馬師和弟弟司馬昭也隨軍出徵。在司馬懿的切身教導下,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沙場經驗不斷地豐富起來,隨後更是能夠帶兵作戰。在早期,司馬師曾娶了夏侯尚的女兒夏侯徽。
  • 司馬懿不愧三國最大贏家,熬死曹丕、耗死諸葛亮、急死曹叡
    司馬懿不愧三國最大贏家,熬死曹丕、耗死諸葛亮、急死曹叡《三國演義》作為我們的四大名著,想必大家都已經多次的熟讀,提到三國的謀士,想必大家最可能會先想到了諸葛亮、龐統、司馬懿等人,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三國中最後最大的「贏家」——司馬懿。
  • 太后明知皇嗣折損真兇另有其人,為何還重罰如懿
    文-Chuanye太后不是皇上的親生母親,皇上又是一個心性多疑的人,所以許多事情,皇上皇后不請太后出面,太后本人也懶得管。畢竟管理後宮,是一件費力不得好的事情。大家看她是坐享天下的太后,其實只有她知道這個太后當的還沒有掌握後宮大權的熹貴妃讓她安心。玫貴人儀貴人的龍胎鹿死誰手?這個案子是在養心殿、長春宮辦理的,還特地請了太后。皇后又搬出了太后和皇上,意思很明確:這件事情涉及到高位妃嬪,怎麼辦?你們看著辦!當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嫻妃的時候,皇上說她相信嫻妃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 司馬昭可待他不薄,只能用兩個字解釋
    沒有司馬昭知人善任,鍾會不過是一個頂級名士,不可能在歷史上演繹這麼吃重的戲份。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會造反呢?只能用野心兩個字來解釋,用現在的話講:「有權力欲」。從小鍾會很地給自己設計起了前途。司馬昭已經做足了消滅蜀漢的準備,但在具體用人上,司馬昭不太放心鄧艾,又在西線安插了鍾會,封鍾會為鎮西將軍,並全權負責關西各州的軍事。鍾會是一個自視很高的野心家,他在出兵伐蜀的當初,就可能已經有所算計了。但是司馬昭更有心計,他早已看出鍾會心有異志,但還是派他領兵伐蜀。
  • 一天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關注這個公號,變成別人眼中博學多才的人✦每個成語背後都有你不知道的典故來啊,造作啊
  •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但是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他死亡後就將權利交給了司馬師,司馬師雖然有才能,但是英年早逝,臨死之前又將權利交給了司馬昭。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但指的是司馬昭的野心,還指的是司馬家族的野心家。當然還包括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都是非常厲害的陰謀家。
  • 如懿傳:衛嬿婉見識短淺,又陰險毒辣,皇上到底喜歡她什麼
    後來還是海蘭眼尖,提醒純貴妃將她撥到了花房當差。不得不說造化弄人,最終衛嬿婉還是爭寵成功成為了皇上的女人。衛嬿婉相對於嘉貴妃來說,是更加令人憎惡的一個人。後續衛嬿婉將要做下的惡事,一點都不比嘉貴妃少,甚至比嘉貴妃還要多。原著小說中,衛嬿婉就幹了很多惡事,令人髮指。
  • 司馬懿不讓子孫後代祭祀掃墓,原因為何?其中大有玄機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無疑是最為成功的人,最終的三家歸晉,司馬家族無疑成為了最終的贏家。司馬懿在曹操時期就開始隱忍,或者說,在曹操時期,司馬懿沒有野心,但是到了曹丕時期,司馬懿建議曹丕消弱宗親。這樣的建議現如今看來,可能是有某些目的的,只不過史書對此的記載沒有很明確。
  • 司馬師與髮妻孕育5女,為何最終卻毒害妻子滅其三族?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你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司馬師與髮妻孕育5女,為何最終卻毒害妻子滅其三族?
  • 為何司馬相如的陵墓沒有留下來,看他做過的事,就知道了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司馬相如的一首《鳳求凰》,成為了代表愛意的絕唱。司馬相如還被魯迅誇讚:「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他文採飛揚,為何最後卻連一座陵墓都沒有留下來。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鍾會滅蜀後叛亂,是因為野心膨脹,還是忠於曹魏?
    歷來都認為鍾會叛亂,就是因為滅蜀後野心膨脹,想要除掉司馬昭,自己掌握權力。而近代史學大家呂思勉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見,他認為鍾會叛亂是忠於曹魏表現。在《三國史話》中呂思勉先生指出:「鍾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的,不是什麼不知義理的武人,他要盡忠於魏朝,是極合情理的。所以鍾會可說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並不是自己有什麼野心。」
  • 司馬掘天塹,諸葛試地雷
    司馬懿知道戰事必然吃緊,再令司馬師領五千人馬,前往協助。看看正午,只聽震天動地的一聲響亮,接連又是兩聲,把新安北城從山上倒塌下來一百餘丈,司馬師的五千人馬,盡埋入地穴之中,兩三裡內沙石亂飛,塵土飄揚,人翻馬倒,天日無光。司馬懿見事不諧,立令司馬昭同徐晃前去搶護缺口。剛來到城邊,黃忠一聲令下,五千弓弩手,箭如飛蝗,踏城亂射。
  • 《如懿傳》大結局如懿為何不原諒海蘭?與凌雲徹無關,原因暖心!
    文/羅小可追周迅、霍建華領銜主演的電視劇《如懿傳》,無限感慨青櫻和弘曆蘭因絮果的婚姻結局,每每看到最後大結局都會倍感蒼涼和無奈。周迅的演技很驚豔,非常有層次感,把如懿一生對愛情的執著詮釋得淋漓盡致,把圍城和婚姻的本質講得很透徹。
  • 燃燒:如果周偉是內鬼,趙月娥為何不除掉他?原因有二
    燃燒:如果周偉是內鬼,趙月娥為何不除掉他?原因有二在趙月娥和許家福身上找不出問題,警方最終把視線放在95年,開棺做親子鑑定這件事上。下一個就輪到魏大炮了,大炮欲言又止的樣子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他肯定知道點什麼但他絕不是內鬼。鑑定程序沒問題過程也沒問題,如果說有問題那一定是人,這個大概是大炮沒說出來的話吧!做95年做親子鑑定的一共有三個人,除了他倆還有一個李飛已經不在了,他們三個當中誰才是有問題那個呢?相信大家很早就看出來了,那個內鬼就是周偉。
  • 如懿傳:被逼入死局的如懿,是如何一步步洗刷冤屈,走出冷宮的?
    為查明真相,如懿被禁足宮中,可是有人卻想藉此除掉如懿,白蕊姬和儀貴人也前來為自己的孩子報仇,為了找出背後之人也為了保護如懿,皇上把如懿廢為庶人,打入冷宮。
  • 司馬徽為何寧死不肯出山?有四大原因,倘若孔明知道,也不敢下山
    其個人綜合能力完全有資格做,臥龍鳳雛的導師,就連被世人認為無敵的郭嘉,郭大師,恐怕也得尊稱他一聲前輩。綜上可知,司馬徽有大才。這一點,確認無疑。不過讓世人感到奇怪的是,為什麼司馬徽寧死不肯出山,難道他真的無心於功名?其實在筆者看來,一共有四大原因,導致司馬徽一輩子都不敢下山!司馬徽到底有什麼難言之隱?
  • 看《如懿傳》原著才知道,阿箬為何那麼恨如懿?換我,我也會!
    如懿視她為親姐妹,若她與惢心一樣忠心耿耿,必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一切都沒有如果,網上很多人討論說,阿箬是活著的浣碧,惢心是去了的流朱,不同的心態不同的結局,那麼阿箬被很多人都瞧不起過,處處受人不待見,那她為何非要恨如懿呢?而且到死都在恨如懿,這是為什麼呢?
  • 如懿傳:魏嬿婉那麼狠毒為何最終還是放不下凌雲徹?如懿早已知曉
    如懿傳:魏嬿婉那麼狠毒為何最終還是放不下凌雲徹?如懿早已知曉如懿傳中的魏嬿婉最開始的時候也只是辛者庫中一名小小的宮女,後來又因為凌雲徹認識了如懿,並且幫助如懿做了很多事情,那麼魏嬿婉自然也是沾了很多光呢,都知道最開始的時候魏嬿婉和凌雲徹是青梅竹馬,或許還能走到一起的!但是魏嬿婉這個人太不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