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獲悉,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結束長達5個月的疫情休館,恢復開放。率先開放的是第五大道主館,為慶祝大都會建館150周年而策劃的「創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同步開放。修道院博物館將於9月開放,布勞耶分館暫不開放。
在一份聲明中博物館表示,「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藝術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歡樂、慰藉和靈感,並幫助我們培養相互理解的同理心,照亮了當地乃至全球大眾的生活。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們面臨失去藝術家和大都會博物館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痛苦,但希望之光卻從未熄滅。」
1870年,一群不畏艱困的紐約人創建了大都會博物館,當時除了新頒布的機構章程之外,大都會一無所有——沒有一件藝術品,也沒有可以安置藝術品的建築。如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藏品數量多達約150萬件。然而2020年的新冠疫情使原計劃慶祝建館150周年的博物館陷入休館長達數月。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近日,據外媒報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計劃於8月29日重新開放第五大道主館,兩場因疫情延遲的新展覽將同步開啟。修道院博物館的重新開放日期尚未明確,但大都會表示,該館將於9月開放。布勞耶分館將暫不開放。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第五大道主館
鑑於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影響力,其重新開館有可能推動紐約其他博物館的重開。不過,這一切都將視情況而定,當紐約進入復工復產第四階段,才會允許文化機構、影院、健身房和娛樂場所恢復營業。6月22日,紐約進入了復工復產第二階段,辦公室重新開放,允許戶外就餐,部分商店開門,理髮店和房地產辦公室恢復經營。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長及執行長丹尼爾·韋斯(Daniel Weis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博物館員工和參觀者安全仍是重中之重。我們非常渴望重新開放。一路走來,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藝術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歡樂、慰藉和靈感,並幫助我們培養相互理解的同理心,照亮了當地乃至全球大眾的生活。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們面臨失去藝術家和大都會博物館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痛苦,但希望之光卻從未熄滅。」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董事長及執行長丹尼爾·韋斯
第五大道主館重啟之時,「創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將開放,展覽選取了150年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250件展品,展品幾乎涵蓋館藏中所有的藝術類型,呈現人類5000年藝術史。同時開放的還有非裔美國畫家雅各布·勞倫斯(Jacob Lawrence)個展,呈現藝術家1950年代繪製的一組反映美國人艱難奮鬥歷程的作品,兩場展覽因疫情閉館推遲展出。
「創造大都會博物館:1870—2020」展覽介紹頁面 圖源:大都會官網
雅各布·勞倫斯個展
介紹頁面 圖源:大都會官網
3月中旬閉館的紐約歷史學會(The 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宣布,8月14日將在後庭舉行戶外展覽並於9月11日恢復展館開放。戶外展覽名為「尋找希望:檢疫隔離時期的紐約」,50張圖片、12段視頻採訪記錄了紐約人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經歷。
延伸閱讀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宣言
今年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成立150周年。原定的慶祝活動不能舉行,我們希望藉此機會對經歷疫情之苦的人們表達關心,並向所有在這一公共健康危機之下站在最前線的英勇工作者表示敬意。同時,也衷心感謝保護本館建築和藏品安全的館內工作人員,確保大家能夠再次安全地造訪大都會博物館。
面臨這些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應當花一些時間來回溯過去,以史為鑑。這也正是博物館致力所在;博物館能夠幫助我們詮釋過去,以便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現在。振奮人心的是,大都會博物館的建築雖因疫情原因暫時關閉,我們和世界各地的其他博物館一直通過遠程工作的形式支持社區,進一步擴大服務範圍。作為一個活躍的機構,大都會博物館提供大量易於獲取的藝術資源,任何尋求靈感的人都可以通過我們的在線服務,以多種方式參與我們的收藏、學術研究和社區活動。目前參與的人數規模是我們前所未見的。
1916年6月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六公立學校的學生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慶祝美國國旗紀念日。
我們想與大家分享一些大都會博物館的歷史時刻,這些時刻反映了我們創始人的巧思和博物館的毅力。1870年,一群不畏艱困的紐約人創建了大都會博物館,除了新頒布的機構章程之外,我們一無所有:沒有一件藝術品,也沒有可以安置藝術品的建築。但是,我們的創始人堅信這個蓬勃發展的城市應當擁有一座能與歐洲的頂級藝術收藏相媲美的博物館。正是因為他們當初堅定的決心和遠見,今天的大都會博物館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藝術博物館,藏品跨越5000年的藝術史,每年迎接700萬名遊客。
創造精神和獨創意識支撐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歷史風雨中巍然屹立了150年,前輩們的卓越成就是值得我們銘記和汲取靈感的榜樣。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降低美國士兵頭部負重傷的風險,美國軍方要求大都會博物館的武器盔甲部研究員巴什福德甲館長(Bashford Dean)設計效果更佳的安全頭盔。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會議記錄所載,博物館曾堅決表示,即使紐約遭受炸彈襲擊,它也絕對不會關門,但是也會做好將珍貴藏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準備。911事件之後次年,博物館為紐約市消防局舉辦了一場周年紀念展,展示犧牲的消防員的出勤籤名板。
2020年4月9日線上播放故事時間,教育主管艾米麗·布盧門撒爾(Emily Blumenthal) 在閱讀一本兒童讀物。
紡織品修復部主任雅妮納·波斯克羅克(Janina Poskrobko)在2020年為紐約市的醫護人員準備口罩。
一路走來,即使在最困難的情況下,藝術依然能夠帶給我們歡樂、慰藉和靈感,並幫助我們培養相互理解的同理心,照亮了當地乃至全球大眾的生活。現在的情況不容樂觀,我們面臨失去藝術家和大都會博物館大家庭的其他成員的痛苦,但希望之光卻從未熄滅:每天,每時每刻,我們的員工都還在為服務全球大眾這一使命而不懈努力。這是因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不單單是一座用以展示古今各地藝術作品的建築,我們還類似大學,有專家致力於收藏、教育、研究、修復等各方面。就在上周,我們通過網站和社交平臺,為孩子準備了線上播放故事時間,在館內的安格哈德中庭 (Englehard Court) 以視頻的形式首演了一段打破常規的歌劇,並傳達我們一位維護博物館建築安全的員工的問候。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秉承堅強不屈的信念來迎接挑戰。今年夏末,我們的大門將會重新敞開。在那之前,我們將通過線上形式,盡我們最大的努力與藝術和社區緊密相連。
無論何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都將和您砥礪同行。
(150周年宣言來源: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微信公眾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