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0日至22日,第二屆中國兒科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大會在浙江嘉興召開,這是全國兒科胃腸病學、肝病學和營養學領域最大的會議,吸引了眾多來自該領域的國內外頂尖醫學專家、從業者和專業人士的參與。大會上,國內外知名的兒科專家就最新研究熱點、前沿問題作了專題報告,展示了國內外最新的理論、觀點、研究以及診治。
第二屆中國兒科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大會在浙江嘉興召開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汪之頊教授在大會上作了《母乳中生物活性物質的發現-母乳研究邁入活性研究新紀元》的報告,提出母乳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已經成為新的方向,並與現場嘉賓就母乳生物活性對嬰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影響進行了交流,該報告得到了與會嘉賓的熱烈討論。
研究表明,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能夠為6個月以內的初生兒提供所需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除此之外,母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和酶,對於提高寶寶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概率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汪之頊教授指出,經過多項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數百到數千種不同的生物活性因子,如gsMO(乳源神經節苷脂)、α-lac(α-乳清蛋白)等,這些乳源活性因子部分可以被消化吸收、兼具活性功能和營養價值,有些不被消化吸收的則發揮生物活性功能。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婦幼營養分會主任委員汪之頊教授分享《母乳中生物活性物質的發現-母乳研究邁入活性研究新紀元》報告
根據中國權威母乳成分研究——「明研究」的發現,母乳生物活性因子在中國母乳中含量豐富。「明研究」是由北京大學、雀巢研發中心和雀巢營養科學院聯合完成,面向北京、上海、成都、廣州、瀋陽、蘭州、鄭州和蘇州8個城市的1498名6~36月齡的嬰幼兒進行研究分析。該研究至今已在國際國內專業雜誌發表了近20篇科學論文。它也是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關於中國母乳成分首次較大樣本的分析研究。
乳源神經節苷脂(gsMO)和α-lac乳清蛋白對嬰幼兒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針對「母乳生物活性的發現」這一重要課題,汪之頊教授在大會上進行了深入闡釋並為大家揭曉了乳源神經節苷脂(gsMO)和α-lac乳清蛋白兩種重要活性成分的作用。
汪之頊教授指出,0-6個月的新生兒自身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健全,在細菌等多種微生物的影響下容易受到外部感染,而母乳中含有的生物活性成分則為初生嬰兒提供了重要免疫保護,其中gsMO和α-乳清蛋白則是兩種主要成分,可以保護嬰兒抵禦感染,促進組織器官發育,維護腸道微生態。
對於這兩種活性成分扮演的不同角色,與會的中華醫學會全國圍產醫學分會常委俞惠民教授給出了進一步的解釋,「gsMO是母乳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乳源活性因子,可以作為「誘餌」吸附並帶走嬰幼兒腸道中的病原體,發揮直接抗病原體黏附功效,從而支持嬰幼兒免疫力,增加保護力。同時,gsMO作為一種活性營養因子,能促進神經突觸的生長及伸延,突觸更快更多地增加,幫助寶寶的認知發展,增強探索力。而α-乳清蛋白則親和人體,易於消化吸收和利用,促進鐵、鋅等吸收,支持寶寶吸收力。「
母乳生物活性成分研究將推動活性奶粉發展
「母乳活性成分被越來越多地發現,是現在比較熱門的研究方向。」俞惠民教授強調。
事實上,生物科技的進步一直在推動母乳研究的發展。母乳研究的第一階段是含量研究,重點探討母乳中的基礎營養成分,如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第二個階段是配比研究,重點分析母乳中的營養配比,如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配比達到60:40;第三個階段是分子結構研究,如添加OPO結構脂,從分子結構還原自然,OPO比例高達40%以上,可以更親和人體;而對gsMO和α-乳清蛋白兩種重要活性成分的研究發現代表了母乳研究進入了第四階段,也是母乳研究的全新方向。
中華醫學會全國圍產醫學分會常委俞惠民教授解讀母乳活性因子
母乳一直是配方粉行業研究和學習的對象,母乳的研究為配方粉設計指引了方向。行業領先的奶粉品牌都已經意識到了母乳生物活性的重要性,並不斷加強了對活性奶粉的研究與探索。大會上,惠氏營養品中國啟賦事業部總經理方芳女士表示,母乳生物活性的發現,讓我們對母乳神秘而偉大的力量之源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對於指導配方粉的研發方向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惠氏一直尊崇母乳研究母乳學習母乳,我們將努力在生物活性的研究方向上繼續摸索學習,讓嬰幼兒營養蘊含更多母愛的力量!
(責任編輯:董雲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