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畢業年級就要告別音樂課、體育課?浙江溫州護士學校在畢業年級依然開設了音樂、體育、心理、自主整理等課程。溫州護士學校的這份從容淡定來源於通過「雲課堂」「雲閱卷」「化驗單」,實現了因材施教、精準教學,幫助學生提效減負,使一些學困生變成了學霸。
教師掌握了「讀心術」
「雲課堂」讓教學精準高效
「老師教的都是我們想學的。」該校護理專業17護(3)學生蘇雅靜用這樣一句話概括了「雲課堂」帶給她的學習感受。這種「雲課堂」讓教師集體掌握了「讀心術」,對每個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一目了然。
在護理專業的一節語文課上,教師林留夷利用「雲課堂」軟體來教授文言文句式,學生們每人手持一臺平板電腦,專注地做練習。隨著學生們紛紛點擊「提交」按鈕,班級的幻燈大屏幕上出現一張張餅狀分析圖,顯示出了答題的正確比例,以及每題有幾人出現差錯。師生們都清晰地知道哪一題出錯了,以及對應的知識點是什麼,下一步需要列入複習計劃。
「雲課堂」軟體在學生們答題後給每個人出具一張學情「化驗單」,並針對不同學生錯誤的知識點,找出相對應的題目,自動推送不同的練習題。學生們在課後登錄「雲課堂」,還能再得到一張分析表,看到知識點的細化分析。教師可以看到每個學生的對錯情況,進而採取新一輪個性化指導。
「用了雲課堂軟體後,我講的重點正是學生們的困惑,學生們聽課更專注了,學習方向目標明確,他們的綜合學習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大家的學習熱情明顯提升,精神十足,也更願意與我交流互動。」林留夷藉助「雲課堂」教授了病句、修辭、文言文句式、現代文閱讀以及作文等專題課程,實現了「精準教學」。
從「撒大網」到「精準捕撈」
「雲閱卷」使學困生變學霸
僅僅一個學期,學生小雅的數學成績從52分飆升到109分,學生小若的數學成績也從69分飛升到132分,如此學困生華麗變身學霸的案例層出不窮。護士學校2019年參加高考的126名女生,高考數學平均分達到134分,陳蓓霞老師任教的一個班級40人平均分甚至達到140分。高三數學教師陳彤彤認為,這一方面是師生共同努力帶來的成果,另一方面,他們的背後是有「雲閱卷」「化驗單」這兩位「高人」在指點。
現在,溫州護校都通過「雲閱卷」來批改試卷,改卷後,能看到每個題目的班級得分率、錯選比例和全段的差異等詳盡的數據分析。那麼,如何給學生做考後指導才能更快地幫助他們提升?
陳彤彤回憶,工作之初,自己在做考後分析時,曾「撒大網」,逐題分析;後來,又曾選擇重點講解班級得分率低的題目,但都收效不佳。有了基於「雲閱卷」自主研發的學情「化驗單」後,她改由從大部分學生「最近發展區」的題目入手分析,實現了「精準捕撈」,學生們的成績紛紛提升。
何為「最近發展區」?從學情「化驗單」上看,就是那些得分率呈現為平向箭頭(→)的題目,其對應的知識點屬於可快速提升的部分,需要教師重點關注,通過課堂群體指導改進。對於得分率呈現向上箭頭(↑)的題目,可以簡化教學過程或開展個別輔導。當得分率呈現向下箭頭(↓)時,說明之前的知識點教學情況不理想,相當於教或學的過程中出現了「病灶」,需要與其他老師進行「會診」,集體攻關,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案專題指導。
「以前複習的時候是眉毛鬍子一把抓,全面複習,但苦於時間不夠,效果不佳。現在我清楚地知道自己薄弱的知識點在立體幾何,抓住這個重點來突破,成績就進步了。」畢業年級學生趙鈞若也是「化驗單」精準複習的受益人。
陳彤彤老師還幫助學生們重點突破了三角函數、圓錐曲線等知識難點。成績提升後,學生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也明確了未來的職業方向,眼神中寫滿了自信與堅定。
六種「化驗單」立下奇功
分層分類教學實現精準幫扶
近年來,溫州護校根據精準教學、高效改進需求,研發了「化驗單」式的數據報表和數據分析與改進系統。不只有學生、學課教師、班主任可以看到學情或教情「化驗單」,備課組長、教務處、學校決策者也都能拿到相應的「化驗單」。這六張化驗單,分別診斷課堂個體學情、群體學情,考試學生個體學情、群體學情,學科教師個體教情、群體教情。
以該校畢業年級語文教師的群體教情「化驗單」為例,「雲閱卷」系統將知識點整合成知識模塊,對比三個語文教師的知識模塊得分情況,李老師在科技文閱讀模塊得分率達到92%,高出另兩位教師10多個百分點,周老師在文言文閱讀模塊得分率略佔優勢,兩位老師可承擔優勢模塊的教學任務。語文備課組組織在知識模塊明顯佔優的教師幫帶處於劣勢的教師,針對整體得分率不高的知識模塊,備課組組織集體備課,開展教學攻關。
該校副校長吳含荃分析:「『化驗單』式數據報表體現醫護類學校特色,方便直觀,針對性強。學生可以藉此自行診斷薄弱知識點,自行分類補差,自我提升;教師也可以據此選擇試卷分析課改進、專題改進還是個別輔導等合宜的途徑;教學管理者更是可以據此了解每一名學生、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備課組的知識模塊掌握情況,有的放矢地開展分層分類教學和教師之間取長補短、精準幫扶的結對提升活動。」
校本資源庫支持「精準改進」
學生們從畏學到樂學、善學
目前,溫州護校已經確立了一個「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精準診斷—備課(班級)改進—課堂(管理)提升—教學提高」的教學診斷及改進流程,還開發了5種「改進記錄表」,分別是對應學生、教師、備課組長、班主任、教學管理部門的精準診斷、學與教的改進記錄表。
為確保從「診斷」到「改進」各流程各環節的連貫運行,學校加快了軟體的更新迭代——2018年,學校對接「三三雲」課堂開發了習題的「精準推送」和二次即時反饋功能;2019年,學校與「藍墨雲」合作,構建基於精準診斷的校本資源庫,同時,開啟薄弱知識點的診斷檔案和自主強化組卷功能的合作開發。
學生藉助診改系統提供的反覆出錯的薄弱知識點,定好每周需要強化的學習內容、改進措施。學生在精準學習過程中,提高了學習效率,從「畏學」到「樂學」「善學」,成績顯著提升。因效率提升,學生們有更多時間轉向職業技能學習。
《中國教育報》2020年08月25日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