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8年9月2日電 /新華美通/ -- 在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於2008年9月1日播出的《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行動特別節目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兼聯合國在華災情管理工作組主席魏英瑛博士當上了「校長」,向數千萬觀看該節目的青少年觀眾、老師和家長們發出號召,了解應急避險教育的重要性,用知識和技能保護兒童的生命。
《開學第一課》「知識守護生命」大型公益活動是在「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由中央電視臺發起的,得到了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國家減災委員會、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以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共同支持與合作。該活動向全社會發出倡議,將應急避險教育帶入全國幼兒園、中小學的課堂,讓孩子們學會避險自救的知識和技能來守護生命。其中,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應急避險教育方面提供了國際上的經驗和技術指導。
與魏英瑛博士共同參加這個特殊「課堂」的還有來自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們、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席顧秀蓮、教育部部長助理郭向遠、包括姚明在內的中國男籃國家隊全體隊員以及其他奧運冠軍們等人。在節目現場,魏英瑛博士向觀眾們展示和講解了被稱作「生命錦囊」的應急包,其中包含的急救物品能夠在危急情況下為受困者贏得寶貴的生存時間。這樣的應急包在地震多發的日本得到了廣泛使用。
魏英瑛博士說:「這種做法可以為我們在中國開展應急避險教育的普及提供借鑑。」平時儲備的應急包裡有醫療急救包、食物、瓶裝水、繩子、口哨、有警報和收音機功能的手電筒等物品,可以在緊急情況發生的時候幫助孩子們逃生。應急包裡重要的物品之一是一張包含兒童姓名、住址、血型以及父母聯繫方式等內容的信息卡,它可以幫助救援人員及時了解被救者的情況,以採取必要的相應措施。魏英瑛博士呼籲所有的家庭和學校都應當參與到應急避險學習中來,掌握避險自救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定期開展撤離疏散演習等。
此次活動的總負責人、央視經濟頻道總監助理許文廣表示,「當面對災難的時候,如果我們能掌握一點應急避險知識,有過一次身體力行的避難演習經歷,可能就能夠讓我們超越本能,創造生命奇蹟。這就是此次活動的口號『知識守護生命』的由來。」在汶川大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的大約2300名師生僅用1分36秒就成功疏散逃生,無一人傷亡。這個生命奇蹟得益於學校從2005年開始就實施的緊急撤離演習。
許文廣說:「我們希望能夠動員全民都參與這個活動,通過倡議能夠讓我們的中小學每年每學期都能給孩子們上一堂認識生命、尊重生命、守護生命的課,能夠開展一場像桑棗中學那樣的緊急避難自救的演習。」
《開學第一課》 特別節目總導演張雪梅女士說,欄目組參考了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國際經驗,推出了『生命錦囊』這個理念,作為本次公益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倡導每個家庭和學校都能夠配備在緊急情況下挽救和延續生命的應急包。
此次大型公益活動還請到了包括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郎朗在內的諸多名人拍攝「知識守護生命」公益宣傳片。新浪網公益頻道對該活動提供了大力的網絡媒體支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中國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1947年至1951年間曾向中國提供援助,援助內容包括:緊急救援、食品營養以及提供衛生保健培訓等。1979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正式開始與中國政府合作,項目領域涉及兒童衛生保健和營養、水和環境衛生、基礎教育、兒童保護、愛滋病防治等。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全世界超過15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工作來幫助兒童在嬰幼兒期和青少年時期實現生存和發展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