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一角,透過窗子可以感受到秋意。
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過後,位於七彩雲南西北部的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依舊陽光明媚,從遠處的層林盡染到清泉石上流,無論德欽縣還是維西縣,旖旎的景色都十分撩人。
優美的自然風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一種新興的旅遊產業提供了生長的「沃土」和空間。
民宿被群山包圍,遊客可在室外閒坐,感受大自然。
近年來,民宿經濟在逐步興起的大眾旅遊消費升級的客觀需求中嶄露頭角,因為它契合了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普遍期待,滿足了城市居民對於鄉野生活體驗的嚮往與追求。早在2014年,曾有酒店工作經歷的維西人和建忠瞄準市場商機後,在老家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風風火火地辦起了民宿,成為縣裡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藏在民宿之中的小驚喜。
「啟別村位於金沙江支流臘普河下遊,周邊自然資源豐富,滇金絲猴國家公園、「植物活化石」千年銀杏樹、其宗神泉以及以原始森林和珍稀動植物為主的哈達谷,每年都會吸引眾多遊客慕名而來。」和建忠告訴記者,在當地每戶村民的三間房屋中,用來放置葡萄的屋子閒下來後就一直空著,加之村裡擁有獨特的風土人情,為此他打起了這間屋子的「主意」,毫不猶豫地將家裡的老宅修葺為民宿。起初,大家對他的這一改變都持觀望態度,房子修好以後誰來消費呢?
夕陽西下,民宿顯得格外寧靜,陽臺上,幾名遊客在閒談。
「每年5月到9月是客人最多的季節,都是通過網絡預訂。」源源不斷的客流證明了和建忠的抉擇是正確的,一年下來可以掙到10多萬元,日趨發達的網絡成為其民宿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它有效縮短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正在建蓋的民宿,坐落在叢林之中,被樹林和陽光包圍。
2017年,嘗到甜頭的和建忠將村民的土地流轉過來,同合伙人一起在村口打造了極具詩意的「哈布達雲谷」民宿院落,並於今年9月試運營,主要提供民宿、餐飲和旅遊定製服務。遠道而來的遊客們可以在深山裡重走茶馬古道,在燒烤、露營、採菌、稻田抓魚和欣賞滿天繁星的同時,還能觀看民俗表演。昔日寧靜的古村落,由此增添了無限的活力和生機,而他也越發乾勁十足。
民宿一角,老闆在地裡種起了蔬菜,綠色又生態。
如何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將鄉村旅遊做大做強也一直是和建忠思考的問題。目前,他的旅遊服務公司已與多個村籤訂了旅遊合作協議,遊客分別可以欣賞到瑪麗瑪薩人的祈福儀式、藏式康巴服飾製作和藏族熱巴舞。誰也沒有想到,短短四年時間裡,民族的老傳統在這裡成了致富的新路子,實現了生態和文化共舞。
民宿正在建設當中。
在德欽縣雲嶺鄉,沿著蜿蜒的公路盤山而上,背靠白馬雪山,面朝梅裡雪山的古村落紅坡村出現在眼前,這裡有清澈見底的雪山融水、林立的古樹以及淳樸的民風,仿佛世外桃源一般。此時,在白馬雪山腳下,村裡的集體經濟——「紅心苑生態莊」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據云嶺鄉黨委書記魯茸尼瑪介紹,這個項目集帳篷區、住房區、燒烤、娛樂區、餐廳、會議廳等為一體,縣鄉前期已投資了350萬元,預計明年5月投入運營。
冰雪融化後經過樹林順著山谷流淌到山下,雪水乾淨又冰涼。
在魯茸尼瑪看來,「生態莊」與鋼筋混凝土的城市酒店民宿截然不同,遊客可以在此盡情追逐林間螢火、傾聽鳥叫蟬鳴、仰望浩瀚星空,「停留在字典中的尋覓鄉愁,回到故鄉將成為現實。」
「雖然,世界的香格裡拉早已馳名海內外,但還是有遊客不知道怎麼去以及哪裡好玩。」談及旅遊新業態的未來發展和變化,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魯志軍在接受雲南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地抓宣傳的同時,也在加大對景區的提升改造、新景區開發、旅遊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並計劃通過鄉村旅遊,民宿酒店的發展來拉動全域旅遊。與此同時,還要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以此提升旅遊服務形象。
生活在山腳下的村民,抬頭便能看到雪山。
他進一步解釋說,迪慶旅遊的轉型升級,要把景點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景區內部管理向全域依法治理轉變、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產品向綜合性旅遊產品轉變、在滇西北市場末端的旅遊市場向東部的遊客集散中心轉變、旅遊內部的小馬拉大車向「全社會+旅遊」群馬拉大車轉變,從而實現旅遊門票經濟向服務業經濟轉變,只有這樣才能讓香格裡拉從虛擬走向現實。
兩名村民爬山累了,靠在護欄上遠眺雪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