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壘鄉村富農新亮點:一段難捨的美麗鄉愁

2020-12-17 新疆新聞在線網

  天山網訊(記者沈祖嘯攝影報導)深秋的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月亮地村風輕雲淡,路旁綠化帶內花開得正豔。9月27日是個星期日,來這裡休閒的遊客絡繹不絕。體驗特色民宿、品味民俗文化、享受鄉村田園生活……曾經靜謐的山村如今成為富農新亮點。

遊客在民宿客棧前跳起歡快的舞蹈。

  9月27日,由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昌吉州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昌吉州旅遊聯合推廣中心主辦的#打卡新疆·達人西遊昌吉行一行來到木壘縣尋覓鄉愁,感受美麗鄉村建設,享受田園時光。

  當天,遊客和達人們一行來到英格堡鄉月亮地村,村裡青磚小瓦石板路,古色古香拔廊房,新村舊落交相輝映,巷道兩側,家家戶戶門前豎著招牌,古韻深厚的百年小山村,吸引著各地遊客樂在其中。

  「這裡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純樸的民風讓我們樂在其中,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溪水、讓我們享受悠然的田園時光,尋覓兒時的鄉愁,也看到了村民豐收後的喜悅。」來自昌吉市的遊客張清雪鈺開心地說,在這裡吃原味的農家飯菜,是記憶中媽媽的味道,也是鄉愁的味道。

  如今的月亮地村對於遊客來說,是一個見山望水覓鄉愁的好去處,對於當地村民來說,則是脫貧增收的福地寶地。

  月亮地村是國家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2017年被評為「新疆十佳特色鄉村遊」目的地,2018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村民閆向斌2017年把房屋改造成民宿,成為一名旅遊從業者,經營民宿年收入20萬元左右。「這段時間遊客明顯增多,今天還接了好幾個預訂十一期間民宿客棧的電話。」閆向斌高興地說。

  遊客吃農家飯,幹農家活,賞農家景,再購農家土特產,從而帶動了旅遊產業扶貧。

  村民馬蘭花用自家種的小麥和面蒸的饃、烤的鍋盔,都成了遊客眼裡的「香餑餑」,每年為自家增收不少。還有村民通過種植蔬菜,加工土特產、製作銷售手工藝品的方式增收致富。

  英格堡鄉黨委書記馮錦年說,近年來,木壘縣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將傳統村落保護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結合起來,打造具有濃厚鄉土文化特色的古樸村莊景區,村民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走上致富路。

相關焦點

  • 美麗鄉村建設該如何留住鄉愁
    趙澤軒目前,各地美麗鄉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各地的做法又不盡相同。筆者以為,鄉村魅力在於它的自然美。保持鄉村生態,也是最大程度彰顯美麗鄉村獨特價值和韻味的需要。美麗鄉村之所以讓城裡人嚮往,是它的原生態——自然的山水、猶存的村貌、真實的田園生活等。鄉村建設要順應自然,能「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通過大拆大建,或把一個具有本土特色和韻味的村莊裝扮成「異域風情」,這樣打造出的美麗鄉村,鄉愁也就失去了依附之地。在這方面,信陽市新縣田鋪大壪的做法值得借鑑。
  • 宜州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宜州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   宜州訊宜州市按照「三姐故裡宜人之州」的旅遊發展思路,藉助良好的生態自然資源,進一步傳承鄉村民俗文化,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打造鄉村旅遊新亮點,吸引八方遊客。
  • 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鄉村旅遊:富民惠民 留住美麗鄉愁■新天水記者 黃虹景區全面升級,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旅遊景點人氣爆棚,農家樂、度假村、土特產品店生意火爆……「十三五」期間,天水市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把鄉村旅遊發展作為助推脫貧攻堅的有效抓手
  • 桐鄉鄉村旅遊讓鄉愁觸手可及
    漫步沈家墩庭院感受美麗鄉村,尋回濃濃的鄉愁;在豐子愷故居緣緣堂體驗漫畫文化,感受桐鄉深厚的人文底蘊;走進石門灣四季果園採摘新鮮水果,體驗採摘的樂趣……近日,桐鄉市莊園鮮果採摘節在石門灣四季果園啟動,來自杭州的親子家庭、媒體記者等近百人走進石門,感受桐鄉鄉村旅遊的風採。
  • 婁火明:美麗鄉村要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
    會上,婁火明作了以《關於美麗鄉村建設的幾個問題》為題的專題講座,他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的講解,結合真實豐富的案例,從認識上怎麼看、建設上怎麼幹、經營上怎麼辦三個層面,圍繞美麗鄉村美在規劃設計、美麗鄉村美在整潔有序、美麗鄉村美在精緻和諧
  • 建設美麗鄉村—太白縣貫徹綠色發展理念
    村民們有的在門前曬太陽,有的在休閒廣場鍛鍊…… 梅灣村是太白縣美麗鄉村示範點。近年來,太白縣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全域景區化目標,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基礎性工程,把村莊當公園、園區當景區、道路當風景線來建設,成功躋身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走出了一條具有太白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 ...山水鄉愁、好客人家·美麗鄉村民宿設計(國際)邀請賽」即將開賽
    中國旅遊新聞網11月11日訊(李 勤、馮忠尉)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旅遊局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山東省鄉村旅遊民宿設施品質,避免鄉村旅遊民宿同質化現象,培育高端民宿新業態,實現「山東鄉村旅遊十大品牌」落地,推動鄉村旅遊提檔升級,首屆「山海天杯——山水鄉愁、好客人家·美麗鄉村民宿設計(國際
  • 玩騎行賞美景,品瓜果住民宿,探浦東美麗鄉村
    ,挖掘美麗鄉村的新玩法。在位於上海廣播電臺的主會場,浦東新區農業農村委黨組書記、主任蘇錦山,以及惠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徐明寶在演播室裡,以「樂遊推薦師」身份「推銷」浦東的美麗鄉村。「浦東不僅有高樓林立的陸家嘴,也有廣袤的鄉村腹地。近幾年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美麗庭院』創建,我們的鄉村也成為了美麗的風景線,值得大家去探索、去體驗。」
  • 美麗鄉村織錦繡 環境蝶變留鄉愁
    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市先後部署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農村環境整治、「三清一改」村莊清潔行動、農村人居環境專項整治「3+2」行動(「廊道」整治)。全市所有村莊已完成人居環境基礎整治任務,80%以上村莊達到乾淨整潔村標準。一條條村莊向「潔淨美」鄉村邁進,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三清三拆三整治」並非「一拆了之」,還可以盤活鄉土資源,留住美麗鄉愁。
  •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戚箭斌  「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
  • 金色-木壘新疆原點美術館落戶菜籽溝
    中國昌吉網訊(通訊員 付榮、王旭斌)10月1日,在木壘縣英格堡鄉菜籽溝藝術家村舉辦了金色-木壘新疆原點美術館開館儀式和2020年當代中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暨新疆油畫家作品提名展活動。丁成坤、馬順先、王天等35名國畫名家,萬景、王鐵、盧野等10名油畫名家參加了活動。
  • 灌雲縣侍莊街道黨工委書記朱禮家: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見山望水留住...
    【奮鬥新時代•一線故事】  灌雲縣侍莊街道黨工委書記朱禮家:美麗鄉村建設就是要見山望水留住鄉愁  光明網訊(記者袁晴)侍莊,位於蘇北連雲港市灌雲縣城南如今,隨著美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現在的侍莊已實現華麗轉身,成為連雲港市委、市政府「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戰略的先進典型,一幅天藍、地綠、水淨、村美、人勤的美麗鄉村振興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曾經的髒亂差如何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靚麗典型?侍莊街道黨工委書記朱禮家道出了這變化背後的答案。
  • 為商標富農品牌興農鄉村振興助力
    濟南市長清區市場監管局,在脫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智慧財產權的獨特優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專利技術強農、商標品牌富農、地理標誌興農,市場監管護農,探索出將智慧財產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相融合、共發展的有效路徑。
  • 浙江海鹽: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豐義村僅僅是海鹽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從海鹽縣委組織部了解到,海鹽縣以黨建為引領,以改革為突破口,開展「五星達標,A級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堅持全域秀美,開展農村全域整治,因地制宜建設「一村多景」,推動鄉村「盆景」變「風景」,實現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
  • 靜聽木壘秋日韻歌
    初秋的山城木壘,朦朦朧朧,秋雨淅淅瀝瀝。「秋風雜秋雨,夜涼添幾許」,卻道天涼好個秋啊!其實木壘這塊熱情的土地,它依舊熱烈奔放,如原野上時而追逐奔跑,時而揚鬃嘶鳴的駿馬,又如從容灑脫,卻又依戀不舍划過長空的流星,又如溫順婉約的女子靜默佇立……或是晨曦初照,或是夕陽西下,或是秋霧繚繞,或是秋雨綿綿,或是仰望雪山大聲呼喊,或是靜聽空谷回聲。
  • 美麗鄉村要有「鄉村味道」
    鄉村建設不能捨本逐末,簡單照搬城市風格,盲目貪大求洋,而要彰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特色,最大限度體現農村特點,保留鄉村風貌,突出農家氣息,彰顯田園風光,讓農村成為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規劃是鄉村建設的指南,要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鄉村特色」。第一位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充分尊重傳統習俗,充分尊重自然山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舒適宜居。
  • 魅力邯鄲打造美麗鄉村——堯王莊
    2018-6-27美麗鄉村——堯王莊在休息的時候,不斷從朋友圈看到磁縣美麗鄉村堯王莊的畫面和信息,就想抽空去看一看。5月2日,又抽得浮生半日閒,驅車去堯王莊。堯王莊原隸屬磁縣光祿鎮,現劃歸邯山區,但人們還習慣稱磁縣堯王莊。
  • 天山深處建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藝術家村落(組圖)
    天山深處建絲綢之路木壘菜籽溝藝術家村落(組圖) 2015-04-16 16:06:29   中新網新疆木壘4月16日電 (記者 楊 東)連日來,新疆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英格堡鄉菜籽溝的村民發現,在縱貫南北的中心大路上閃動著一群穿橘黃信號服的人——他們是木壘縣交通局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實施勘測
  • 手繪民俗文化 留住美麗鄉愁
    12月27日,在優美與靜謐的三裡河街道樂中民宿裡,迎來了黃淮學院的17名師生,他們運用他們自身專業,發揮自己藝術特長,對牆面進行了整體繪畫裝飾,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鄉土文化、農耕文化繪到其中,扮靚了新農村,也留住了美麗的鄉愁。
  • 加強紅樹林保護 留住美麗「鄉愁」
    「目前巽城補植的100多畝紅樹林長勢良好,已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村黨支部書記蔡福鋼欣喜地說。站在位於海尾的媽祖島上眺望,只見一株株青翠林木密密匝匝佇立在淺灘上,環繞著海灣,為冬日裡的漁村增添了一抹溫暖的綠意底色。「紅樹林是非常珍稀的自然防護林,而巽城是全國紅樹林資源自然分布的最北端區域之一,曾入選福建省首批50處重要溼地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