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我隨文博史家曾意丹先生做過一個關於福州「琉球」文化遺存的田野考察,從臺江的琉球會館、內河、倉山的琉球墓園、金雞山零星的幾座琉球古墓、還有馬尾亭江的天后宮,足跡遍布與「琉球相關」的點。而文獻板塊上關於洪武皇帝遷徙「閩人三十六姓」於琉球,這個人類學社會學範疇的課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衝繩學者做了不少關於「那霸」與「福州」在信仰習俗及民間文化上的相似關聯的案子,在如今的NHK專題中都能找出,很精彩。大概就是那時候起,那霸,成了我最想去衝繩的念頭。東京國立博物館珍寶館有一個偏廳常年陳列關於「琉球」的民俗風物,一度是我最愛駐足的展廳,大概那裡有很多關於古代閩人的人文痕跡吧。今天從書架上翻出一本琉球新報社1993年關於尚家王朝文化遺產的圖錄,整理一些,懷念青春。
琉球,是介於中國臺灣和九州間的一個地區及古代國家,曾建有琉球國,轄域包括琉球群島及其周邊海域。曾經向中國的明、清兩代朝貢。二戰日本戰敗後由美國託管。1972年5月15日美國日本籤訂條約,美國將琉球管理權移交日本,日本並重設衝繩縣治理琉球。
琉球早期歷史已很難考證。中國自隋朝起就有關於「流求國」的記載,自隋代至元代,流求/流虯/琉球的概念一直在琉球群島和臺灣島之間搖擺,直至明朝,隨著「臺灣」一詞的出現和統一的琉球國的建立,「琉球」一詞開始專指琉球群島。渡日唐朝僧人鑑真在《唐大和上東徵傳》中首次記錄了衝繩本島居民的自稱「阿兒奈波」,此名傳入日本後逐漸演變為「おきなわ」(13世紀)和「衝縄」(18世紀)。在日本,自平安時代起,也出現對琉球一些島嶼的記載,如《續日本紀》。琉球本土的史籍記載了天孫、舜天、英祖三個王朝,然而這三個王朝都有一定程度的傳説性質;尤其是天孫王朝,其存在性都存在爭議。
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政府在琉球強行推行「廢藩置縣」,當時琉球王尚泰曾派使臣向清廷乞援。中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為日本領土,衝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為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衝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由於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琉球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籤訂此條約,即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的主權。
1880年9月,中方在談判中最後妥協,擬定《琉球專約擬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絕同意這一條約,並且指示了中方代表與日本繼續協商。日本方面斷然拒絕,協商破裂。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清廷恢複談判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1895年,大清國在甲午戰爭戰敗,被迫割讓臺灣、澎湖,並失去對琉球的發言權。1898年,日本政府強徵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去世。
趁此閒暇,整理一份琉球尚家王朝的舊物資料分享諸君,感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與厚愛,這裡是蒹葭堂,我在東京為大家講述茶道的故事.🍵。小店商務微信jianjiatang010 (在日、同行、及無須購買日本茶器的茶友請勿添加此微信,因為人數爆滿,此微信號不定期刪除一些同行及只看沒買貨的茶友,如有無意刪除還望見諒。)
這裡是蒹葭堂。
小店經營日本茶器9⃣️周年。過手無數,遊蕩東洋各地,細緻整理各博物館珍藏茶器與諸君分享,有些是實物拍攝,有些是臉書,推特,雅虎,維基等公共平臺的公開資料,有些是小店蒹葭堂私藏,有些是專題相關展覽圖錄整理,希望能給各茶友一些清晰可供參考的茶器審美資料,感恩各方信息來源。一個人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公眾號不定期上新,但絕不停止。謝謝九年來國內各地茶友的支持與厚愛。
小店微信: jianjiatang010
非誠勿擾。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