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

2021-02-23 蒹葭堂茶事

18年前,我隨文博史家曾意丹先生做過一個關於福州「琉球」文化遺存的田野考察,從臺江的琉球會館、內河、倉山的琉球墓園、金雞山零星的幾座琉球古墓、還有馬尾亭江的天后宮,足跡遍布與「琉球相關」的點。而文獻板塊上關於洪武皇帝遷徙「閩人三十六姓」於琉球,這個人類學社會學範疇的課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衝繩學者做了不少關於「那霸」與「福州」在信仰習俗及民間文化上的相似關聯的案子,在如今的NHK專題中都能找出,很精彩。大概就是那時候起,那霸,成了我最想去衝繩的念頭。東京國立博物館珍寶館有一個偏廳常年陳列關於「琉球」的民俗風物,一度是我最愛駐足的展廳,大概那裡有很多關於古代閩人的人文痕跡吧。今天從書架上翻出一本琉球新報社1993年關於尚家王朝文化遺產的圖錄,整理一些,懷念青春。

琉球,是介於中國臺灣和九州間的一個地區及古代國家,曾建有琉球國,轄域包括琉球群島及其周邊海域。曾經向中國的明、清兩代朝貢。二戰日本戰敗後由美國託管。1972年5月15日美國日本籤訂條約,美國將琉球管理權移交日本,日本並重設衝繩縣治理琉球。

琉球早期歷史已很難考證。中國自隋朝起就有關於「流求國」的記載,自隋代至元代,流求/流虯/琉球的概念一直在琉球群島和臺灣島之間搖擺,直至明朝,隨著「臺灣」一詞的出現和統一的琉球國的建立,「琉球」一詞開始專指琉球群島。渡日唐朝僧人鑑真在《唐大和上東徵傳》中首次記錄了衝繩本島居民的自稱「阿兒奈波」,此名傳入日本後逐漸演變為「おきなわ」(13世紀)和「衝縄」(18世紀)。在日本,自平安時代起,也出現對琉球一些島嶼的記載,如《續日本紀》。琉球本土的史籍記載了天孫、舜天、英祖三個王朝,然而這三個王朝都有一定程度的傳説性質;尤其是天孫王朝,其存在性都存在爭議。

1879年(明治十二年),日本政府在琉球強行推行「廢藩置縣」,當時琉球王尚泰曾派使臣向清廷乞援。中日就琉球問題開始談判,中方提出把琉球群島分成三部分:接近日本方向的奄美大島為日本領土,衝繩本島及其附近島嶼作為一個獨立的琉球王國存在,而在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日本方面建議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衝繩本島及其北方島嶼作為是日本的領土,而南部的先島群島則作為中國的領土。由於清廷部分大臣的堅持和琉球人的請求,清廷最終未與日本籤訂此條約,即未承認日本擁有琉球的主權。

1880年9月,中方在談判中最後妥協,擬定《琉球專約擬稿》,以日本提出的方式把琉球劃分成兩部分。然而清朝皇帝拒絕同意這一條約,並且指示了中方代表與日本繼續協商。日本方面斷然拒絕,協商破裂。1882年,駐天津領事竹添進一郎與清廷恢複談判琉球問題,但是沒有達成協議,琉球問題一直拖延至甲午戰爭。1895年,大清國在甲午戰爭戰敗,被迫割讓臺灣、澎湖,並失去對琉球的發言權。1898年,日本政府強徵琉球人服兵役。

1901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去世。

趁此閒暇,整理一份琉球尚家王朝的舊物資料分享諸君,感恩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與厚愛,這裡是蒹葭堂,我在東京為大家講述茶道的故事.🍵。小店商務微信jianjiatang010 (在日、同行、及無須購買日本茶器的茶友請勿添加此微信,因為人數爆滿,此微信號不定期刪除一些同行及只看沒買貨的茶友,如有無意刪除還望見諒。)

這裡是蒹葭堂。

小店經營日本茶器9⃣️周年。過手無數,遊蕩東洋各地,細緻整理各博物館珍藏茶器與諸君分享,有些是實物拍攝,有些是臉書,推特,雅虎,維基等公共平臺的公開資料,有些是小店蒹葭堂私藏,有些是專題相關展覽圖錄整理,希望能給各茶友一些清晰可供參考的茶器審美資料,感恩各方信息來源。一個人的工作,工作量很大,公眾號不定期上新,但絕不停止。謝謝九年來國內各地茶友的支持與厚愛。

小店微信:  jianjiatang010

非誠勿擾。謝謝🙏

相關焦點

  • 琉球和臺灣關係:大琉球是臺灣 小琉球是琉球群島
    在中學古代史課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在臺灣一處標註的是「琉球」或者「流求」。那麼曾經的琉球古國指的就是臺灣嗎?  我們可以從大名鼎鼎的聞一多《七子之歌·臺灣》中可以看到「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臺灣。」
  • 再議琉球
    但後來羅蔣會談琉球歸屬問題一經披露,輿論譁然,蔣介石被迫公開解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也」。蔣的表白非常模糊,所謂琉球「已屬日本」措詞絕非嚴謹,琉球是被日本侵佔的。是上策,只「歸我專有」「共管」是「共」而不「管」,導致琉球最終被美國軍事佔領。
  • 琉球學者:琉球王國的主權當屬於宗主國的中國
    歷史上琉球王國無論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均無條件服從宗主國的需要,由此得知,琉球主權應當屬於宗主國中國。琉球中山王是誰賜予的?詔令琉球三王,停止相互殺戮,休養生息。1380年,山南王對明朝俯首稱臣。1383年,山北王對明朝俯首稱臣。1390年,明朝海軍打下先島群島後,暫時交給琉球中山王管轄。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親手創建了琉球王國,詔令2000名福州人派往琉球,屯兵琉球,協助琉球中山王察度管理琉球王國。這2000名福州人史稱「閩人三十六姓」,移居地為那霸久米村,從事琉球中山王以下的任何官職。琉球王國因此走向康莊大道。
  • 琉球失國
    琉球群島,正是一串撒落在太平洋上的美玉。琉球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島之間,依東北、西南走向依次由奄美諸島、衝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組成,蜿蜒1000公裡,總面積4600平方公裡。從名字也能看出它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1372年(明洪武五年),琉球中山王察度遣使來華,琉球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此後500多年,中國與琉球始終保持著宗藩關係。
  • 國內外學者研討琉球問題 稱「琉球不是日本的」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欣】「琉球不是日本的」——5月21日,30餘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於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危機論壇——琉球問題研討會上發出了上述呼聲。繼《人民日報》於5月8日刊文質疑日本對琉球主權之後,此次研討會被視作對琉球的歷史和法律地位提出了新的解讀和視角。
  • 誰在阻礙琉球復國?為何琉球王國的復國進程遙遙無期?
    那麼,是什麼因素阻礙琉球王國復國成功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1、自身實力不足琉球復國失敗, 本質上是因為實力不足。在國際舞臺上,不僅琉球不值一提,在琉球群島內部,原琉球原住民的比例也相當低。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自1872年強制吞併琉球後,就開始不斷向琉球群島移民,並進行文化輸出,逐漸抹除琉球的本土文化。二戰時期,作為守護日本本土的南大門,日本在琉球群島布置重兵。
  • 專家:琉球再議議什麼?絕不是「中國要琉球」
    日本取得琉球是戰爭行為,取得釣魚島也是戰爭行為。那篇文章是在這樣一個邏輯下提及琉球的,不想最後一句話,「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被新聞媒體當作了這篇文章的亮點。媒體和網民的議論大多關注這個「琉球再議」。琉球地位需要「再議」,是我從琉球歷史和近代中日交涉的歷史中得出的結論,不是從現實的中日關係出發的。
  • 由琉球而衝繩
    該校與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僅有一排鐵絲柵欄相隔由「二戰」後整體格局的變化及其底因,轉入相對細部的領土變更,公允而言,琉球由美軍佔領而至歸還日本,是有價值的案例。於中國而言,琉球未必不是傷心事。李則芬在其《中日關係史》裡論述:釣魚島列嶼位於臺灣與琉球群島之間,明代《順風相送》(1403)便有記載,但釣魚島列嶼並不在歷史上的琉球三十六島之列。
  • 琉球、衝繩
    琉球,是群島之名,也是王國之名,甚至於是我們中國的屬國之名,據說琉球是明朝時期我們中國人為其命名的群島名稱。1879年日本強行佔領琉球後改名為衝繩,所以衝繩指的就是自古以來的琉球群島。那麼,歷史的真相是否真的是這樣呢?
  • 謝忱 謝必震 ▏來華琉球留學生與中華醫藥學的琉球傳播
    來華琉球留學生學醫的經歷,琉球醫者與中國醫師的書信往來,琉球醫書《質問本草》的編寫過程,來華琉球留學生輯錄的相關醫學知識等,都顯示了來華琉球留學生在中華醫藥學琉球傳播過程中發揮了主要作用。明朝初年,琉球國對留學中國的學生有年限上的規定:「今年新定以七年為回來限,醫生上國學醫術者,亦以七年為回來限,獨眾僧上國參禪學道,又以十五年為歸國限矣。」琉球史料《球陽》和琉球閩人《久米村家譜》也記載了眾多琉球「勤學」在中國學醫。毫無疑問,來華琉球留學生在中華醫藥學向琉球傳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日本暴雨衝垮了琉球遺址,「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
    今歸仁城是13世紀末期,琉球王國建立的一個城市。筆者心中一直存在著一個疑問:「琉球王國」是怎樣變成「衝繩縣」的呢? 1.「明朝藩屬」最早對琉球的記載是在隋朝,到1372年,琉球成為明朝的藩屬國。朱元璋得知琉球人民十分貧困時,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援。他不僅送給琉球船隻、貨物等物品,還在1392年下令派遣福建沿海閩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這些人在當地一個叫做久米村的地方居住下來,並世代傳承。
  • 《琉球王國儒家文化十二講》:琉球的儒家文化之根
    古代琉球王國是位於中國東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被譽為「萬國津梁」。其所在的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島之間,孤懸海外,與中國的福建地區隔海相望。隨著對琉球相關歷史資料的整理和研究發現,中、琉兩國的歷史淵源頗深。琉球早在明代以前就與中國有交往。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明太祖派遣行人楊載出使琉球,致送國書。
  • 日本是怎樣一步步把琉球吞併的?又為何曾打算與清朝分治琉球?
    一八七七年至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三年至六年,日明治十年至十三年)的琉球問題之爭,是由於日本阻止琉球向中國朝貢以至將琉球吞併而起。一、中國朝貢國——琉球琉球群島,介於中日兩國之間,在歷史上彼此之間都具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 周日002:琉球FCVS町田澤維亞 琉球主場回暖 町田有心無力
    周日002 日乙 琉球FCVS町田澤維亞 2020-12-20 13:00輪次:2020日乙常規賽第42輪場地:衝繩市陸上競技場天氣:17度 陰琉球FC在即將賽季收官階段的表現異常神勇,證明了自己絕非弱旅,球隊渴望在最後一個主場贏球完美收官。
  • 黃裔教授解讀琉球漢詩:琉球文化蘊含福建元素
    福建師大黃裔教授解讀琉球漢詩——  琉球文化蘊含福建元素    拿到這本琉球漢詩集《唐歌唐躍集》,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黃裔十分激動,不僅因為這是一本難得的研究素材,更因為這本詩集是以福州方言創作的。「琉球文化一直帶有福建文化的印記。」他說。  琉球漢詩,指琉球王國時代琉球詩人用古漢語創作的詩篇。
  • 琉球創世紀補完
    地理上,三大群島統稱琉球群島,若以行政劃分而言,則為日本的衝繩縣。但在古時,琉球群島自成乾坤,不僅擁有與日本本土迥異的風土與傳統,在政治上也具有完全獨立於日本的自主性。往昔,琉球人常以不無自負的口吻自誇:「琉球國者,南海勝地也。鍾三韓之秀,以大明為輔車,以日域為唇齒,在此二中間湧出之蓬萊島也。」
  • 中國對琉球的宗主起源
    康熙皇帝御賜琉球國王金匾——中山世土。中山即琉球三山分國時期的中山國,後又代指琉球國。此匾意指中山王世世代代都是琉球國的統治者。,同時明宰相胡惟庸叛亂時借兵日本,而琉球又對日本貿易關係密切,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對此甚為忌恨,遂派遣楊載為使者,再度踏上琉球土地。
  • 「嚮慕文教,琉球最篤」:琉球國赴華留學生的沉浮
    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感於琉球「修職勤且最恭順」,特別提出琉球中山王、山南王可以派遣貴族子弟進入國子監留學,學成後歸國,由此開始了持續明清五百年的琉球官生派遣制度,這一期間琉球共派遣官生26批,人數約96名。在明朝時期的官生,均就學於南京國子監,未隨永樂帝遷都北京而改變。
  • 組圖:琉球鄉長盼陸客到小琉球一窺天然寶地
    (琉球鄉公所提供)  東南網12月24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具豐富海岸資源與變化多端海底景觀的小琉球是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島嶼,亦是全臺唯一珊瑚礁島嶼,在日益蓬勃的觀光事業中,小琉球這塊如世外桃源的貴寶是深具吸引力。琉球鄉長蔡天裕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小琉球無工業破壞,是最天然的自然景觀,希望更多觀光客到小琉球一窺美景,享受一趟海洋生態之旅。
  • 日法學家撰文質疑本國吞併琉球 或促琉球獨立公決
    【環球時報記者 郭芳】近日,兩位日本法律專家在《琉球新報》提出見解稱,當年日本明治王朝吞併琉球完全違反國際法。「以前持這樣觀點的多是衝繩人和左翼人士,日本法律專家這麼嚴密地做此表述還是第一次。」衝繩大學教授劉剛7月3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