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
關於觀賞魚缺氧的問題,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那就是溶解氧,大體意思就是說空氣中的氧氣能夠溶解於水中的含量。
如果是水中的溶解氧達到最佳狀態,應該是每升水的含氧量在9毫克左右,而一般的水體都可以保持在3-5毫克每升左右。
如果水中的溶解氧低於每升水1毫克,有些品種的觀賞魚就會有缺氧或者死亡的可能,這個由於不同品種的觀賞魚對於氧氣需求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就有了髙氧魚一說。
在正常情況下,只要是水中的溶解氧沒有達到飽和狀態,那麼空氣中的氧氣就會通過水麵不斷地溶入水中,也就是說水面的潔淨程度與否,對於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是氧氣得以進入到水中的唯一途徑,另外一點就是魚缸中的水草,通過光合作用也能釋放出一定的氧氣。
所以說,在我們排除了其他因素之外,如果魚缸的水面上,有過多的氣泡長期不散和大量的油膜附著,就成為了阻礙氧氣進入水中最大的障礙。
之所以它們能夠形成而又聚集到水面,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觀賞魚飼養密度過大,耗氧量過大
二、觀賞魚投餵量過大,有機物和排洩物較多
三、物理、生化過濾不健全或者缺少氧氣泵的配合
四、我們在實際操作或者投放到魚缸裡的任何東西上帶有油性物質溢出
五、藻類過多發生大量的老化、死亡現象,也會漂浮在水面,封閉了氧氣進入
六、觀賞魚患病,大量的粘液在水面上飄蕩,物理過濾根本無法濾除
以上這些原因,幾乎都可以算是人為的一些能夠影響到水面油膜和氣泡過多的因素,有它們的存在,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就會相應地降低,如果情況過於嚴重,就會出現整體悶缸的現象。
這是造成水中溶解氧含量過低的主要原因,關於這些問題的解決辦法,無外乎減少飼養密度和投餵量,加強物理和生化過濾,適當抽底換水,加裝除油膜裝置,爆氧,或者飼養可以吃油膜的工具魚,等等方法來加以改善。
只要是我們長久的堅持和維護,這些現象根本就不是什麼大事,很容易的就在一定的時間內處理完畢。
不過如果以上的這些情況,再碰上另外的兩種因素,那可能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還會急劇的下降,那就是氣壓和水溫,氣壓越低、水溫越高,能夠進入到水中的氧氣則會更少,再稍微的加上點以上因素,水面稍微不潔淨,就容易出現很大的問題了。
最後一點就是水位的高低也是很關鍵的因素,據測定水族箱表層2釐米處的溶解氧含量,比起水面以下十幾釐米處的含氧量,要高出十倍以上。
這就是為什麼魚兒一缺氧就會上浮到水面的原因,也是為什麼在過深的圓柱形魚缸裡,根本不適合用來飼養金魚或者魚苗的原因。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