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籤約發布儀式上,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公司思謀科技與上海市徐匯區籤約,將加快在上海的研發、人才和產品布局。
「我們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上海在人工智慧人才、政策,以及資本和市場的維度都有很好的優勢。」7月10日,思謀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沈小勇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說。
沈小勇介紹,思謀科技主要做的是將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智能製造和超高清視頻等領域,未來將繼續拓展服務的場景與行業。
「我們有超過一半的業務在長三角地區,上海的優勢在於航空、汽車、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因此加大在上海投入非常有必要。」
老師與學生「搭班」,已完成Pre-A輪融資
思謀科技是由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終身教授賈佳亞與學生沈小勇在2019年底設立。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思謀已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真格基金和聯想創投跟投。該輪融資主要用於基於AI技術的智能製造、超高清視頻等系統產品研發、人才招聘和市場拓展。
資本方在意賈佳亞過往的學術成就和行業影響力。賈佳亞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還培養出了多位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新秀,包括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等。
在創業這條路上,徐立的動作更早:2014年誕生的商湯,融資已到C+輪,估值超過45億美元。
2017年,賈佳亞從學界向產業界轉型,加盟騰訊,出任騰訊旗下專注計算機視覺的優圖實驗室聯合負責人。根據當時公布的信息,賈佳亞在優圖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及人工智慧與各應用場景結合的深度探索。
2019年底,賈佳亞離職騰訊,繼續圍繞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運用,開始獨立創業,組建思謀團隊。
一同與賈佳亞離開的,是他的博士生、原騰訊T4專家研究員沈小勇。「賈老師作為創始人和董事長,更多負責宏觀戰略。我作為CEO,負責公司整體管理、業務執行,還有公司KPI的達成。」沈小勇介紹說。
沈小勇並不認為思謀來晚了。
「AI第一波創業熱潮是在2010年到2015年,那個時候只要手握一定技術,都很容易融到錢,非常熱門。2016和2017年,AI慢慢冷下來,但並不是說AI沒有用,而是大家逐步看清楚AI對哪些事情有用。」沈小勇說,「到了2020年,不光是我們這些專業性的人,還是合作夥伴,甚至各行各業的人,大家逐步明白AI是什麼,能做哪些事情。當行業對AI有比較理性的認識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適合創業的起點。」
但相較於作為大公司的一支技術性內部團隊,獨立創業面臨著更多的壓力,需承擔起技術研發、商業化的全流程工作。
人臉識別已成「送分題」,AI要敢闖深水區
思謀選擇的賽道,與上一波吃到「人臉識別」紅利的AI公司已大為不同。
沈小勇告訴記者,AI在2010年開始迎來第三波發展浪潮,其中在人臉識別、客服、金融風控等領域應用較好。
「我們看到的這些技術,都是在有限的考題下做得還不錯。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例,人臉識別算一道考題,經過這幾年大量的做題訓練,已經變成了比較容易的『送分題』,另外做的不錯有文字識別和圖像處理。但這都是特定有限場景下的考題。」沈小勇說,「這些都是偏向於特定行業,而AI的應用可以有更多場景。前面幾個點相對簡單,剩下的東西都在深水區和無人區裡,比較少人去涉足。」
工業、醫療、農業,都是AI希望進入的「深水區」。
直到2020年,新基建政策正為人工智慧發展按下快進鍵,邊緣計算、5G等能力逐步完善,「無人工廠」、智慧製造等概念興起,人工智慧在產業應用的接受度快速提高……一批計算機視覺公司,開始爭相布局市場潛力巨大的工業領域,思謀就是其中之一。
「工廠的人跟研究人工智慧的人是兩撥人,當大家逐步互相了解後,事情做起來就變得容易了。」沈小勇說。
在工業製造場景裡,思謀科技主要解決兩個問題:效率和質量。
沈小勇介紹,以質量檢測為例,過去工廠產品依賴於人做質量檢測。「有些是採集圖像後,由質檢人員集中一起看,有的是拿著放大鏡,甚至對著強光看,對人非常不友好,又是個重複性的工作。」
交給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和算法之後,質檢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可大幅縮短:相對於人,AI的判定尺度標準,極少出錯,不會疲倦。
思謀科技現已經推出了針對智能製造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包括目標定位、圖像識別、視覺引導和物體測量,可運用於晶片、半導體、3C電子、汽車及新能源等整體或元器件缺陷檢測、分割識別等。
之所以認為工業AI 還處於「深水區」,在於其應用的難度。沈小勇稱,2017年後,雖有不少面向工業AI的公司誕生,很快發現難點:一是數據難以獲取,二是中國工業門類眾多,之間差異性大,通用場景的解決方案搬過去效果不佳,需要多種模型。
這也是思謀所面臨的考題。對此,沈小勇稱,思謀強調一定的通用性:「我們想做新一代的AI體系架構,把以前別人在單個場景做的事情,用統一的架構去解決它。在不同場景裡做到一定的通用性。」
「跟我們直接競爭的,以創業型的算法公司為主。」沈小勇稱,當下還是會更多聚焦自身技術和產品的提升和創新,「第一,我做得成本更低,第二,我做得更好。第三,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
除了智能製造,思謀還希望把握5G+8K趨勢帶來的機會。「5G+8K在未來三到五年是爆發期,因此現在在超高清視頻領域剛好是投入的節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