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思謀CEO沈小勇:加快布局上海,AI應用要敢闖深水區

2020-12-08 澎湃新聞

7月11日,在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籤約發布儀式上,人工智慧視覺技術公司思謀科技與上海市徐匯區籤約,將加快在上海的研發、人才和產品布局。

「我們考慮了多方面的因素,上海在人工智慧人才、政策,以及資本和市場的維度都有很好的優勢。」7月10日,思謀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沈小勇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說。

沈小勇介紹,思謀科技主要做的是將計算機視覺等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在智能製造和超高清視頻等領域,未來將繼續拓展服務的場景與行業。

「我們有超過一半的業務在長三角地區,上海的優勢在於航空、汽車、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業,因此加大在上海投入非常有必要。」

老師與學生「搭班」,已完成Pre-A輪融資

思謀科技是由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終身教授賈佳亞與學生沈小勇在2019年底設立。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思謀已完成了數千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由IDG資本領投,真格基金和聯想創投跟投。該輪融資主要用於基於AI技術的智能製造、超高清視頻等系統產品研發、人才招聘和市場拓展。

資本方在意賈佳亞過往的學術成就和行業影響力。賈佳亞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國際頂尖專家,還培養出了多位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新秀,包括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徐立等。

在創業這條路上,徐立的動作更早:2014年誕生的商湯,融資已到C+輪,估值超過45億美元。

2017年,賈佳亞從學界向產業界轉型,加盟騰訊,出任騰訊旗下專注計算機視覺的優圖實驗室聯合負責人。根據當時公布的信息,賈佳亞在優圖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及人工智慧與各應用場景結合的深度探索。

2019年底,賈佳亞離職騰訊,繼續圍繞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運用,開始獨立創業,組建思謀團隊。

一同與賈佳亞離開的,是他的博士生、原騰訊T4專家研究員沈小勇。「賈老師作為創始人和董事長,更多負責宏觀戰略。我作為CEO,負責公司整體管理、業務執行,還有公司KPI的達成。」沈小勇介紹說。

沈小勇並不認為思謀來晚了。

「AI第一波創業熱潮是在2010年到2015年,那個時候只要手握一定技術,都很容易融到錢,非常熱門。2016和2017年,AI慢慢冷下來,但並不是說AI沒有用,而是大家逐步看清楚AI對哪些事情有用。」沈小勇說,「到了2020年,不光是我們這些專業性的人,還是合作夥伴,甚至各行各業的人,大家逐步明白AI是什麼,能做哪些事情。當行業對AI有比較理性的認識後,你會發現這是一個適合創業的起點。」

但相較於作為大公司的一支技術性內部團隊,獨立創業面臨著更多的壓力,需承擔起技術研發、商業化的全流程工作。

人臉識別已成「送分題」,AI要敢闖深水區

思謀選擇的賽道,與上一波吃到「人臉識別」紅利的AI公司已大為不同。

沈小勇告訴記者,AI在2010年開始迎來第三波發展浪潮,其中在人臉識別、客服、金融風控等領域應用較好。

「我們看到的這些技術,都是在有限的考題下做得還不錯。以計算機視覺技術為例,人臉識別算一道考題,經過這幾年大量的做題訓練,已經變成了比較容易的『送分題』,另外做的不錯有文字識別和圖像處理。但這都是特定有限場景下的考題。」沈小勇說,「這些都是偏向於特定行業,而AI的應用可以有更多場景。前面幾個點相對簡單,剩下的東西都在深水區和無人區裡,比較少人去涉足。」

工業、醫療、農業,都是AI希望進入的「深水區」。

直到2020年,新基建政策正為人工智慧發展按下快進鍵,邊緣計算、5G等能力逐步完善,「無人工廠」、智慧製造等概念興起,人工智慧在產業應用的接受度快速提高……一批計算機視覺公司,開始爭相布局市場潛力巨大的工業領域,思謀就是其中之一。

「工廠的人跟研究人工智慧的人是兩撥人,當大家逐步互相了解後,事情做起來就變得容易了。」沈小勇說。

在工業製造場景裡,思謀科技主要解決兩個問題:效率和質量。

沈小勇介紹,以質量檢測為例,過去工廠產品依賴於人做質量檢測。「有些是採集圖像後,由質檢人員集中一起看,有的是拿著放大鏡,甚至對著強光看,對人非常不友好,又是個重複性的工作。」

交給計算機視覺識別技術和算法之後,質檢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可大幅縮短:相對於人,AI的判定尺度標準,極少出錯,不會疲倦。

思謀科技現已經推出了針對智能製造的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包括目標定位、圖像識別、視覺引導和物體測量,可運用於晶片、半導體、3C電子、汽車及新能源等整體或元器件缺陷檢測、分割識別等。

之所以認為工業AI 還處於「深水區」,在於其應用的難度。沈小勇稱,2017年後,雖有不少面向工業AI的公司誕生,很快發現難點:一是數據難以獲取,二是中國工業門類眾多,之間差異性大,通用場景的解決方案搬過去效果不佳,需要多種模型。

這也是思謀所面臨的考題。對此,沈小勇稱,思謀強調一定的通用性:「我們想做新一代的AI體系架構,把以前別人在單個場景做的事情,用統一的架構去解決它。在不同場景裡做到一定的通用性。」

「跟我們直接競爭的,以創業型的算法公司為主。」沈小勇稱,當下還是會更多聚焦自身技術和產品的提升和創新,「第一,我做得成本更低,第二,我做得更好。第三,我能做到別人做不到的。」

除了智能製造,思謀還希望把握5G+8K趨勢帶來的機會。「5G+8K在未來三到五年是爆發期,因此現在在超高清視頻領域剛好是投入的節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賈佳亞離職創業的思謀科技獲上海政府訂單,AI+應用創業到了「最好...
    界面新聞記者發現,在徐匯區的三個戰略合作協議訂單中,承接視覺研發應用的思謀科技是一家成立不到1年的年輕公司。公開材料顯示,思謀科技於2019年底正式成立,在上海、深圳、香港布局了研發中心。思謀方面對界面新聞表示,此次籤約後,將繼續加大上海研發中心的人才招聘、產品研發力度,更好地服務長三角製造業轉型升級和超高清視頻產業創新發展。
  • 專注AI領域的思謀科技SmartMore獲Pre-A輪融資
    記者向賈佳亞求證獲悉,新公司名為思謀科技(SmartMore),已完成Pre-A輪融資,在深圳和香港設立了研發中心,並在上海設有商務代表處。賈佳亞表示,實現全面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是思謀瞄準的解決方案,思謀的企業目標是擺脫單個算法領域的數據局限,以系統化體系架構開創AI 2.0時代。
  • 賈佳亞離開騰訊優圖實驗室,創立AI公司思謀科技獲 Pre-A 輪融資
    目前,思謀科技已獲 Pre-A 輪融資,在深圳和香港設立了研發中心,並在上海設有商務代表處。公司將致力於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等科技在堅持行業差異化的情況下持續創新,並為不同的領域的企業創造滿足自身需求的商業價值。
  • AI 大牛賈佳亞告別騰訊優圖,創立「思謀科技」,已獲融資
    昨日晚間,已有媒體報導稱原騰訊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旗下優圖實驗室負責人、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工程系終身教授賈佳亞創業新公司為思謀科技(SmartMore),已完成 Pre-A 輪融資。賈佳亞創立新公司,已獲融資2 月 27 日晚些時候,InfoQ 記者通過天眼查發現,思謀科技的公司信息已經可以查詢,該公司確實已經獲得數千萬人民幣的 Pre-A 輪融資。其核心成員,也就是該公司的創始人為賈佳亞、沈小勇,其中,沈小勇曾擔任騰訊優圖實驗室高級研究員。
  • AI大牛賈佳亞離職騰訊優圖,自主創業且獲Pre-A融資
    賈佳亞和思謀科技賈佳亞於2017年加入騰訊優圖實驗室,負責計算機視覺、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機器學習等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以及人工智慧與各應用場景結合的深度探索。如今賈佳亞離開騰訊創辦思謀科技,這家AI創業公司的實力必然不容小覷。從天眼查信息來看,思謀科技的核心成員主要包括兩位創始人:賈佳亞和沈小勇。沈小勇是賈佳亞在香港中文大學時的學生,曾擔任過騰訊優圖實驗室的高級研究員。
  • 賈佳亞正式離職優圖,稱艱難的決定,疫情當前創辦「思謀科技」
    根據天眼查的信息,思謀科技已獲得數千萬人民幣的 Pre-A 輪融資。該公司的創始人為賈佳亞、沈小勇,其中,沈小勇曾擔任騰訊優圖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他也是賈佳亞的學生。「現在疫情狀況對於經濟、社會、生產的影響讓我們對於思謀科技的創立會更加急迫和有動力。」 談到創立思謀科技的初衷,賈佳亞表示, 」越是基礎設施、關係到國家社會生產力的部分,越是需要我們的綜合科技能力去全面落地解決經濟生產裡的缺人力、淺智能的問題。實現全面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是思謀瞄準的解決方案。
  • 創立思謀科技,專注工業檢測與高清視頻
    思謀科技(SmartMore),就是賈佳亞創立的AI公司。據賈佳亞介紹,思謀科技將致力於5G、AI在高清視頻、智能製造領域的運用。同時他也表示,實現全面系統化、智能化、自動化是思謀的前進方向,思謀在今後將致力於擺脫單個算法領域的數據局限,以系統化體系架構開創AI 2.0時代。考慮到賈佳亞在計算機視覺AI領域前沿技術探索的20年,可以說是目前視覺領域高清圖像視頻處理、修復、增強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思謀科技的未來也足以讓人期待。
  • 原騰訊優圖負責人賈佳亞創業,新AI公司已獲pre-A輪融資
    近日,原騰訊優圖負責人賈佳亞的下一步動向得以曝光,其創建的新公司思謀科技已獲 Pre-A 輪融資。但目前尚不清楚該公司的投資方和估值。據 「天眼查」 顯示,思謀於 2019 年 11 月 5 日成立,專注於 5G+AI 領域,將 5G、AI 應用在高清視頻、智能製造等領域,並已在深圳和香港設立研發中心,在上海有商務代表處。公司的核心成員(創始人)除了賈佳亞外,還有思謀的 CEO、賈佳亞在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沈小勇。他也曾是騰訊優圖團隊成員。
  • 對話深思考CEO楊志明:從AI技術走到用戶需求
    專攻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推出深思考大腦(iDeepWise.ai)4.0「AI技術的發展會經歷感知、識別、理解、決策四個階段。」8月初,深思考推出了「多模態深度語義理解」深思考大腦(iDeepWise.ai)4.0,憑藉此項技術,深思考近日在中文語義理解與人機互動領域最高水平的SMP2018-ECDT賽事中獲得冠軍,蟬聯2017、2018兩屆冠軍。
  • 恆潔集團CEO丁威先生受邀對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廣東佛山2020年11月23日 /美通社/ -- 11月22日晚,由南京市委創新委指導,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南京大學商學院主辦,思謀會承辦,以「全球經濟展望與中國企業家新思維」為主題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與中國企業家對話活動在南京大學隆重舉行。
  • 位於上海徐匯濱江的AI TOWER啟用,微軟阿里等已入駐
    目前,已有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微軟-儀電人工智慧創新院、阿里巴巴、上海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等人工智慧頭部企業在樓內入駐,還吸引了不少人工智慧垂直細分領域表現不俗的中小企業入駐。未來,這裡將形成一條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人工智慧產業鏈,上海西岸將成為徐匯打造人工智慧高地的一張名片。
  • 疫情下教培行業加快AI技術布局
    面對疫情的持續影響,教育培訓行業的頭部機構紛紛加大了在AI技術方面的布局和投入,希望藉助AI技術能夠打破傳統在線教育存在的痛點,並幫助教師更好的進行學生的評測等工作內容。在數據驅動方面,51Talk通過對大數據的挖掘和人工智慧的運用自主開發了「魔鏡大腦」系統,這是一個全閉環的大數據採集技術,針對51Talk每位學員的學習計劃的設定、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效果的展示、課中對話輸出、課後輔助練習和測評形成一個完整閉環數據流。
  • 上海紡織加快推進「全國布局、海外發展」戰略
    上海紡織加快推進「全國布局、海外發展」戰略 2017-01-06 08:35:45 來源:全球紡織網 「十三五」期間,上海紡織集團預期通過資本運作
  • 為什麼華為要做《對話》
    於是,一檔名為《對話》的節目應運而生。它由華為和《財經》雜誌聯合打造,是華為中國政企首個高端對話訪談節目。通過節目把懂經濟、懂行業、懂技術和企業生態的專家大咖集聚一堂,融合華為對行業的深耕和強技術實力,讓他們解讀時代的深刻變局和身處時局中的行業、企業的應對之道。
  • 從生活服務到城市運行 智慧城市深水區需更多「智理」應用
    原標題:從生活服務到城市運行 智慧城市深水區需更多「智理」應用   智慧化技術在教育、醫療、出行服務等部分城市生活服務方面正越來越普及,如何深入賦能城市「智理」
  • 學校、醫院、交通都AI+,上海發布12個人工智慧試點應用場景
    據了解,目前,上海市第二批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需求的徵集通知已發布,解決方案也將同步徵集。本次徵集重點圍繞醫療、教育、城市管理、商圈和文化旅遊等10個領域、34個具體方向。不僅直擊社會熱點、強調民生應用,而且實現一二三產業全覆蓋,特別要讓工業、農業領域插上「智能+」的翅膀,努力解決「老小舊遠」等問題。
  • 現場| AI Frontier大會開幕 最乾貨的AI應用不容錯過
    這是繼今年年初第一屆AI Frontier後大會方在一年內組織的第二次會議,前百度首席科學家、Coursera聯合創始人、Deepliarning.ai創始人吳恩達與來自Apple、Amazon、Google、NVIDIA、UBER、Alibaba、麥肯錫等公司的團隊與技術負責人向參會的1400餘名觀眾分享了在人工智慧、語音助手、機器人、深度學習、視頻理解、工業應用、無人駕駛、遊戲等領域的最新趨勢。
  • 創新光伏建築一體化 國家能源集團等央企加快布局
    在六部委進一步明確智能光伏建築的應用方向後,巨頭企業加快了進入該領域的腳步。作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產公司、火力發電公司、風力發電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國家能源集團近日在2018中國西安光伏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暨展覽會上首次展示了銅銦鎵硒薄膜光伏建築一體化(CIGS-BIPV)核心技術展示單元平臺。
  • 中國人工智慧產業迎來重大機遇各地出臺政策加快產業布局
    國內科技企業加大投入,紛紛布局人工智慧產業。百度從做搜索需要的技術如自然語言處理基礎的分詞、短語分析等開始,逐步進入NLP、語音、機器學習、圖像等領域,時至今天,百度已經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人工智慧技術布局,包括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平臺層、生態層和應用層,共計六層。阿里巴巴憑藉電商、支付和雲服務資源優勢與人工智慧技術深度融合,將技術優勢逐步面向多領域發展。騰訊憑藉社交的優勢在AI領域已深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