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季即將結束的日子,每一所頂尖學校,總會殺出幾匹黑馬,同時增添幾個悲劇。
最近此起彼伏的offer和拒信啪啪啪打在臉上,那個SAT考了1500+的倒黴蛋時而開懷大笑時而悲痛欲絕, 這種收放自如的真情實感不是一般戲精學院能夠培養出來的。
這個倒黴蛋SAT分數恨天高卻意外收到了錄取上沒有懸念的學校的無情拒絕。而託福100剛剛出頭的學生卻考上了美國TOP30,唯一能解釋的通的就是兄弟們太優秀了。
前面那個春風得意,後面那個抱頭哭泣。
每到申請季,總有那麼一兩個平時被寄予厚望的「好學生」遭遇人生重大滑鐵盧。可是你以為就這樣結束了嗎,覺得你太優秀而給你拒信的情況是有的但是不多。這個時候就會絕望地詰問:
「
為什麼我標化成績那麼高,拿到的卻還是拒信?
為什麼年年申請Top30名校,分數夠了卻年年被拒?
」
曾經跟美國招生官聊天說起這個事情,他說「一個學生SAT考了1500+明明可以免託的,卻把託福60分的成績寄送過來。這讓學校怎麼想?」也對,學校收到之後內心就要OS了(你的託福這麼低,sat這麼高,是不是你的sat作假了或者你的託福分數這麼低,能不能適應我們學校的學習,算了以防萬一,還是給你拒了保險)。
雖然美國留學申請有雷打不動的固定三件套:標化成績,學術成績和自身軟背景。
但前耶魯前招生官LIoyd Peterson這樣說過:「美國大學招生是一門藝術,並沒有標準的統一的錄取公式。」換言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你的Dream School 又想搞什麼事情!
美國Top30學校的招生官們每年都在強調一個觀點:「我們不太看成績,分數只會讓我們審查5-10秒。」就算你SAT拿到1550+分數,託福、GRE、GPA全部高分,結果可能都不會理想。
招生官想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鮮活的人,不局限於成績單上的一個個公式化的數字,一段足以讓你脫穎而出的背景提升經歷至關重要。
而隨著「高分被拒」的故事屢見不鮮,背景活動幾乎要成為中國學生的「死穴」。
成績不好沒關係,全面發展硬道理
除了優異的成績、良好的語言能力,招生官們往往更喜歡看到申請者的「多樣性」。
以TOEFL為例,能夠考到110+(總分120)的學生已經比比皆是,118、119、120的高分也是屢見不鮮。在藤校中國學生的這個pool裡,假如你只有100分的TOEFL成績,拿什麼去說服學校錄取你而不錄取那些110+的學生?
那些高分的學生往往都有餘力參加各類競賽和科研,並且能夠取得好成績。藤校閱人無數,總是能識別這樣的「學神」!
如果分數不夠好,只能怪自己不努力。可如果因為背景不夠好一次次被拒,你會甘心認命嗎?既然踏上了留學這條路,那就義無反顧走到底,用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爭取。就像李宗盛說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而申請做的事,恰恰就是「揚長避短」。在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硬實力的同時,千萬不要忽略申請季時自我包裝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