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陸續開學,對於大一的新生來說,大學充滿了期待,對於大二大三的學生來說,有的活得精彩,有的卻是渾渾噩噩,對於大四的學生,雖然學業不是最忙碌的時候,生活卻成了最為忙碌的時候,就業,讀研等等都在這一年塵埃落定,也是檢驗四年大學生活的一次考試。而在大學期間,很多人都希望在大學能夠自己創業,畢業的時候甚至在大學的時候就成為老闆,把大學的學歷只當作一紙文憑。其實大學並不是讓你來創業的,學歷並不等同文憑,因此告誡即將上大學或者正在讀大學的學生們,這個坑千萬別踩。
1、大學創業更多的是美好的設想。
對於大學創業,更多的同學是心中的設想,一方面感覺自己是成年人了,應該有能力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另一方面是想通過大學創業來鍛鍊自己,以期待進入社會之後自己做自己的老闆,不用看別人的臉色。甚至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心血來潮,感覺某些方面有前景,就想自己創業。但是世界上出現了幾個比爾蓋茨,又出了幾個馬雲。而且作為年輕的大學生,有一股闖勁,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都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千萬不要腦袋一發熱,就開始美麗的幻想,而且更多的幻想最後也就成了幻想。因此有想法是好的,但是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深入的調查,以及持之以恆的決心。
2、大學生創業經驗不足,急於求成。
雖然都是進入大學就相當於進入了社會,大學是社會的一個縮影,但是畢竟大學相對於社會還是單純了很多,作為一名大學生創業的經驗是不足的,而且更多的學生是非常渴望短期內就能夠見到成效,急於求成。即使學習管理的學生,從書本上學習的知識還不能完全成為創業的條件,對於市場的洞悉,對於營銷的理念,對於管理的經驗,都是需要一個過程達到的。而且在大學看到了太多的成功學,讓學生的心態非常容易波動。
3、資金少,眼高手低
在父母眼中,進入大學依然是學習是第一要務,因此不可能投入很多錢讓你在大學裡面創業,資金問題也是制約著大學生創業的一個因素。除此之外眼高手低也是致命的因素,作為大學生想創業,創業初期自己單幹或者幾個人的情景是最多的,而初期的工作都是單調枯燥的,時間長了,就會感覺到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就有了放棄的念頭。
其實寫這些並不是完全反對大學生創業,而是要先給自己定位好,大學真的就是來創業的嗎?如果沒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那麼大學的生活多半是荒廢了,不管是大學畢業之後創業還是就職單位,那麼在大學裡面最應該增加的是專業性的知識,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學習專業的知識,能夠學有所長,在以後的創業或者工作中能夠發揮自己的能力。培養自己的素質,通過各種活動的參與,培養自己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協調管理能力。這樣也不至於畢業之後,拿在手裡面的就是一張文憑,文憑之中全無東西可言。
大學生創業不是壞事,但是就怕自己沒有定位好,而如果自己能夠平衡好學業與創業的關係,評估好利弊得失,相信這樣的你創業也是會成功的。我是微言老師,歡迎大家關注,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留言或者評論,微言老師期待與你們共同進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