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學生是如何開學的,他們有開學典禮嗎?

2020-12-13 上遊新聞

每年的九月往往是學生開學的日子,「開學季」便成為這一時期的熱門話題。尤其是經過高考的洗禮後,一批新生開始步入大學,開始了他們新的人生徵程。今天的開學情況,我們自然是很熟悉的了,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過多的討論。然而,古代的學生是如何開學的呢,他們有開學典禮嗎?

我們今天將不同年齡的學生劃分為小學、中學、大學等不同的等級。那麼在中國古代有這種區分嗎?其實中國古代只有小學和大學,而沒有中學這一區分。

我們不妨從學生的入學日期開始談起。由於中國古代以農立國,故而一切事物圍繞著農時而展開,學生上學也不例外。學生除了春季入學,還有秋季入學和冬季入學。如漢代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漢代小學入學時間多在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以及十一月硯冰凍時。這些時間往往是農閒時間,因為在農忙的時候,農業就是天大的事情,學生要幫著家裡幹農活,畢竟民以食為天嘛!

隨著時間的發展,到了南北朝時期,學生們的開學時間逐漸統一起來。這時候,學生大多在冬季入學,因此歷史上盛行「春夏務農,冬入學」的說法。後來,冬季入學也成為了鄉下學校的傳統,雖然具體時間在各個時代略有出入,但總體上來說是不變的,往往會在十月份開學。當然,具體的開學日期還是跟學期的長短有著緊密的聯繫,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比如在明代,學生在臘月上學,會一直持續到次年三月。

01

既然知道了古代學生的入學日期,那麼其上學年齡到底多大呢?

我們今天的適齡兒童一般都是六七歲開始上小學。當然,古代沒有幼兒園,他們的上學年齡較之今天也的確有些晚。古人一般是八歲開始入小學,十五歲開始上大學。如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之《大學》中講「古人八歲入小學,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

其實在古代上學並無年齡限制,有很多年少成才的例子。

比如唐代孫思邈「七歲就學」,李賀七歲時就能作《高軒過》等等,不勝枚舉。當然,大器晚成者也不例外,如《三字經》所記載的「蘇老泉,二十八,始發奮」。明代魏校的《莊渠遺書·渝民文》言:「凡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歲至二十歲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學。所謂的「社學」便是地方官方奉朝廷命令所設的鄉村小學。別看20歲就覺得年齡大,其實這真是小巫見大巫了。根據《魏書·劉蘭傳》記載其便是「年三十餘,始入小學」。

古代學生入學的日期和年齡我們大概了解了,那麼他們的學費情況到底如何呢?根據現有資料的記載,學校最早出現於夏朝,當時叫作「庠」。夏商周三代由於學在官府,所以當時能夠上學的皆是貴族。自然是官辦學校,當然也就是公費了,因此該時學生上學是不繳納學費的。

到了春秋時期,禮壞樂崩,學術下於民間,一大批沒落貴族來到民間。孔子便是其中的一個,孔子首開私人講學之風。他貫徹「有教無類」的原則,學生不論出身,只要自備束脩,潛心想學,他就能夠接受他們為弟子。正如《禮記》所言:「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這就是所謂的「學費」,雖然學費不高,但主要表達的是「尊師重道」之風。

到了漢代,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朝廷設立官學,私塾受到一定的打壓。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的緣故,政權更迭相當頻繁,故而使得私塾如雨後春筍般再度興盛。因為私塾招的學生大多是寒門子弟,故而學費較低。然而,即便是這微薄的學費,依然還是有人繳納不起。那麼,這該如何辦呢?沒錢總有力氣吧。如果有實在交不起學費的同學,在畢業後留下來為學校打一年的工。幫助師傅料理學校事務,有時還包括家事在內。

接下來就涉及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了,古代有開學典禮嗎?我們自稱是禮儀之邦,可以想見,開學這種重大的事情怎能少得了開學典禮這樣的儀式。在周朝時,「入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同等重要,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

02

「入學禮」包括很多環節,有正衣冠、行拜師禮、洗手淨心等。

正衣冠被視作開學最為重要之時。古人言:「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入學時,學生並排而立,由先生依次幫著學生整理衣冠。學生步入學堂後,要舉行拜師禮。

首先要叩拜先師孔子牌位,雙膝跪地,九叩首。其次拜先生,三叩首。最後便是洗手淨心。

拜師禮禮畢以後,學生們便會按照先生們的指示,將手放入水盆中「淨手」,正反各洗一次。其中的寓意在於希望學子們能夠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在日後的學習中能夠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03

入學禮還有最後一項內容,當然也至為重要。

該項活動叫作「硃砂開智」,彼時先生手持一支蘸著硃砂的毛筆,在學子們的眉心處點上一個紅點。由於「痣」與「智」諧音,故而有吉祥之意。

當然,古代學生的入學內容還有很多,在這裡很難一一列舉,這裡只是就其中最主要的內容作了簡單的陳述。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對學習的重視。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正是學校的偉大之處。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寒門子弟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命運,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事情不絕於史。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古代的開學典禮
    現在要開學了,各位小夥伴感覺如何。估計家長們是很高興的,終於可以送走「神獸」了,但各位想不想看看古代是怎麼開學的。 中國有句古話:「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其中「入泮宮」指的是在州縣考試中中了秀才的童生們入學做生員時準備的開學典禮。在古代,泮指的是學校。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開學典禮,儀式感十足
    又是一年開學日~8月29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為590名新入校的一年級學生舉行入泮禮,吸引了不少關注。所謂「入泮 (pàn)禮」,是中國古代學生的入學大禮。萌娃們身著漢服,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正衣冠、敬茶、點硃砂、家長贈書等環節,讓開學典禮變得「別具一格」。
  • 古代學生開學指南,了解一下?
    神獸們終於開學了!!!在家長們歡呼雀躍時,孩子們愁眉苦臉的補起了作業......雖然今年的假期格外的長,但好像總玩不夠的樣子。這讓我不禁思考起來:古代的學生也有作業嗎?他們的開學和現在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嗎?開學時間大不同!
  • 南馬高中舉行學生黨校開學典禮
    9月9日,南馬高中第26屆學生課餘黨校開學典禮在行政樓會議室隆重舉行。校黨支部書記盧強民、副書記胡國俊等學校黨支部成員和團委書記蔣豔燕參加了開學典禮,與會課餘黨校學員共61人。本屆課餘黨校學員是由各班團支部推薦,經班主任同意,最終由校團委和黨支部審核確定的部分優秀學生幹部和和共青團員,他們都是學校中的學習優秀、思想上追求進步的學生。
  • 不一樣的開學典禮!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卻被網友嘲作秀?
    Y老師想問大家:你們作業都寫完了嗎?沒開學的學生是不是還在想著一支筆、一個夜晚創造奇蹟呢?今天Y老師帶大家看看」別人家的學校「,不一樣的開學典禮!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8月29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為590名新入校的一年級學生舉行入泮禮。
  • 開學丨全國各地中小學校進入開學模式,開學典禮有這些精彩
    新學期希望同學們開好頭,有個人的規劃,奮發進取、樂學會學、知禮講禮。中關村一小:傳家風學榜樣 家風故事迎接新學期中關村一小的開學典禮,傳家風、學榜樣是主題。3名學生和他們的家長給師生分享了家的故事,讓大家了解了自己的家風。校長劉暢為每個家庭授予「葵園最好家庭」稱號,並贈送家風故事書籍。
  • 古代新生開學有什麼不一樣 學生贈師禮寓意深
    九月一直是官方開學時間嗎 和入學年齡一樣,古代的開學時間各個朝代並不相同,除了現代統一的「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古代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教學亦然,奉行的主要原則就是「農閒時間搞教育」。
  • 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開學 開學典禮穿插學生音樂表演
    昨日,位於浦東前灘商務區的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開學,今年共招收了300多名學生。昨日,上海惠靈頓國際學校正式開學,學校舉行了一個簡短卻頗為精彩的開學典禮。  入學要經過多學科測試  開學典禮放在學校三樓嶄新的劇場中舉行。劇場舞臺布置得簡潔、典雅,能容納千人的劇場內座無虛席,學生以及他們的家長濟濟一堂。  作為第一屆開學典禮,校長大衛·庫克的致辭倒顯得非常輕鬆、活潑。
  • 開學啦!南京這所中學開學典禮不一般
    開學典禮現場傳遞希望,傳承擔當「你們有信心把這份工作做好嗎?」「有信心!」記者在現場了解到,2019屆國旗班是去年9月2日開學典禮上在全校師生面前第一次亮相,隨後每一次室外晨會就有了他們始終不變的挺拔的身影、矯健的身姿、整齊的步伐,一走就是一個寒暑,今天的交接,意味著他們將和平凡而又非凡的國旗班歲月道別,也意味著2020屆國旗班又將像他們那樣走過一個寒暑。對於新國旗班的學生們,這也是一份責任與擔當的傳承。
  • 開學典禮有學生暈倒 家長排隊買課本有的已斷貨
    核心提示: 9月1日,是中小學開學的日子,基本上每所學校都會在這天上午舉行開學典禮。開學典禮多在操場露天舉行,時間一般在一個小時之內,有些學校會壓縮在半小時左右,即便這樣,仍有學生在開學典禮舉行時暈倒。
  • 重慶一小學開學典禮校長英文致辭 學生:很震撼
    小學開學典禮 校長為啥英文致辭  「今天武隆實驗小學校長英文致辭,讓同學們震驚了!」「嘗試不一樣的東西,給校長點讚!」2月26日,武隆區實驗小學校長陳曉平在開學典禮上用英文致辭的短視頻刷爆朋友圈。
  • 開學典禮 | 我們不一樣!楊梅小學開學典禮不一樣!
    隆重華麗的開學典禮是屬於少數人的舞臺,大多數人是作為觀眾在臺下鼓掌。今年,楊梅小學舉行了有別於以往的開學典禮。
  • 開學季,在古代是怎樣一番景象?
    一邊好奇古代的開學季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直到清朝被迫打開國門,書院開始衰落,現代大學有了雛形。雖然中國古代學習場所經歷了不少變化,但開學儀式變化並不大。甚至和現代還有不少雷同。因為古代肉乾非常珍貴,窮人家一年可能吃不上一次肉,更別提十條肉乾了。總之,後來束脩便成為學費的代名詞。一開始,「束脩」多為實物,後來慢慢演變為銀兩錢幣,即「脩金」。送脩金是一種社會風氣,有時也是一種強制性要求。明沈鯉《義學約》中便有規定:「義學束脩,東道總備。分四次送,每季仲月十五日送一次,其諸學生家不必又具私禮。」沒想到吧,古代學費還能分期付款。
  • 正值九月開學季,你知道古人開學是啥樣嗎?
    那麼我們不免都會感到好奇:古代的學生開學是什麼樣子呢?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有著各種開學儀式和固定的時間規範嗎?作為一個傳統的農耕大國,在那個工業還尚不發達的時期,大多數人都是靠種地農耕來養家餬口,於是學生的開學時間自然也會圍繞農事活動進行安排。因此,他們的入學時間除了秋季入學,還有春季和冬季入學。而事實上,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各個朝代對於學生開學時間的要求以及學期的長短是差別很大的。
  • 新生喜獲《開學護照》,濟南育秀中學小學部開學典禮有「溫度」
    9月1日,濟南育秀中學小學部舉行了隆重又不失活潑的開學典禮,迎接新生、新學期。開學典禮活動豐富,學生們展示了重要的主題實踐活動,也讓全校學子了解了2020級年級標誌徵集活動入圍者的創意設想等。開學典禮上充滿創意和溫度的活動則是高年級學子們與一年級新生的「手拉手」,六年級學子寄語一年級新生,「叮囑」他們好好學習,並把一本記錄新生未來成長的《開學護照》交到「小豆包」們手上,傳遞優+特育秀學子精神,也傳遞溫暖和快樂。
  • 今天開學,「神獸已歸籠」!你知道古代開學,都有哪些講究嘛?
    9月1日,開學第一天!經歷了漫長的暑假,孩子們終於又能回到了久違的學校。在開學的第一天,很多學校都以各種形式來迎接孩子們重新返校。可你知道,在幾百年前的古人,在他們開學第一天,都會經歷哪些儀式嗎?入學禮古代的入學禮,包括很多環節,大家比較熟知的有正衣冠
  • 新學期第一天:「節約糧食」成開學典禮新亮點
    9月1日,重慶各中小學迎來開學季。新學期伊始,今年的「開學大片」除了開學第一課、師長致辭等固定流程,「愛糧節糧」的主題也活躍在不少學校的開學典禮上。今日,慢新聞記者走訪了大渡口區、九龍坡區的兩所小學,看看學校如何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方式教會他們愛糧節糧、傳承勤儉美德。
  • 開學典禮日記200字
    經過了校長,主任和一位六年級的姐姐講話後,就到了發獎的時候了,分別表揚獲得優秀幹部,三好學生和進步之星的同學。走上領獎臺的同學個個都十分高興,他們面帶微笑,站得十分端正,有的同學還在往臺下看,好像在尋找一雙羨慕他們的眼睛。表揚完了有輪到批評了,那些愛搶劫的同學被人站到臺上去,臺下幾乎有幾千雙眼睛不約而同地看著他們,他們覺得沒有臉而低下了頭。領獎的同學和受批評的同學有什麼區別呢?
  • 開學特輯|武昌開學典禮有點燃~ 新的開篇,為你驕傲
    武昌校園的開學典禮有!點!兒!燃!執行開學典禮升旗、護旗任務的是該校少年軍校國旗護衛隊第二屆預備隊員。新學期的首次國旗下講話就從他們的故事開始。武昌實驗寄宿小學美林校區在武昌實驗寄宿小學美林校區的開學典禮上,伴著《歌唱祖國》的曲子,該校18名教師手持巨幅國旗進入操場中央,一幅70平方米大小的巨幅五星紅旗在操場上舒展開來。
  • 在香港體驗大學開學典禮
    □20多年來,學生會會長與學校領導一同進場、入座,是港大開學典禮的一個傳統。    □典禮講話中,不同嘉賓直截了當地相互批評;學生會主席嚴肅批評學校的工作失誤。    □禮堂裡的四塊大屏幕上,有手語同步傳譯講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