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長群」「家庭作業」火了
家長和老師以及學校之間的話題
演繹成一場網絡拉鋸戰
12月10日,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
「對於杜絕將學生作業
變成家長作業這個問題
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
俞偉躍表示,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近年來,不少地方出現了「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現象,引起了家長們的不滿,吐槽之聲不絕於耳,家校矛盾也變得尖銳,「家長群成負擔群」、「家長批改作業」一時成為媒體和網絡的熱點話題。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的表態,正是對這些輿論和聲音的一個回應。
早在去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專門提到「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及時做好反饋。」
此次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強調,對違反規定的現象「發現一起,嚴處一起」,態度十分明確,措辭也比較嚴厲。結合近期全國多地都出臺相關規定,嚴禁學校要求家長批改作業,這其中的治理信號已經十分明確。
叫停家長批改作業,意圖很清晰,就是要給學校和家庭釐清關係,明確各自應該承擔的責任,讓家校權責關係回歸到正常軌道。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環節,是教師開展教學評價和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是一種專業性的教育活動。專業的事就應該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作為家長,應當為孩子完成作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引導孩子自主完成作業,但是批改作業、判斷作業的對錯是老師的職責,不能也不應該讓家長代勞。
如今,教育部重申不讓家長為孩子批改作業,這為釐清家校關係開了一個好頭,期待這項規定能真正落到實處。
同時也要看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捋順。
對於家長來說,應該認識到,不給家長布置作業,並不意味著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就可以充當「甩手掌柜」。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本就是一體兩面,少了任何一方的努力,教育的效果都會大打折扣。
家長在培養孩子方面承擔著重要責任,家長要跟學校密切配合,多多關心了解自己的孩子,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和習慣,家校形成育人的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重新釐清家校關係,也不僅僅是教師和家長的事。
此前之所以有部分教師讓家長批改作業,一個客觀原因就是教師除了備課上課,還要承擔很多與教學無關的瑣碎任務,比如各類檢查驗收、評估考核、活動進校園、創優創建……
這必然牽扯教師批改作業的時間和精力。
為此,應當從源頭上為教師減負。
近日山西、福建等地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嚴格清理規範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包括不得強制要求中小學校和教師參與各類與教育教學無關的點讚投票、人物評選、問卷調查、網絡答題等活動。
為教師減負十分有必要,還學校一個純粹的空間,讓教師安安靜靜地教好書,就是對教育工作最大的支持。
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改變人生,教育意味著向上的機會和能力。
在今天的社會,家長們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重視教育,全社會的教育焦慮也普遍存在,教育領域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湧現,考驗著教育管理部門的智慧和水平。
為家庭和學校劃清「楚河漢界」,讓學校的歸學校,家庭的歸家庭,雙方既相互分工,又彼此配合,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為國家民族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半島熱線:0532-96663(線索採用後,有獎勵哦)
◆聯繫我們:17561687858(手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