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群眾的旗幟戰勝危難的堡壘——岷縣「5·10」搶險救災中的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
凝聚群眾的旗幟戰勝危難的堡壘
省委組織部赴災區一線工作小組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哪裡有需要,黨組織就出現在哪裡。每到關鍵時刻,一個個共產黨員就是一面面鮮豔的旗幟,衝鋒在最前面,戰鬥在第一線;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座堅強的堡壘,凝聚著人心,守護著家園。
岷縣「5·10」特大雹洪泥石流災害發生以後,各級黨組織反應迅速,靠前站位,及時組織群眾撤離,全力搶救受傷群眾,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以最快速度搶修基礎設施,盡最大努力開展災後重建,在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的主戰場組織動員群眾、引領服務群眾,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為奪取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勝利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廣大共產黨員視災情如命令,與時間搶生命,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自覺發揮帶頭作用,在最危急的時刻、最危險的地方,以最堅決的行動體現了最堅強的黨性,成為災區人民的主心骨、受災群眾的貼心人。
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堅強的堡壘
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來自於對黨的忠誠,來自於把群眾利益作為最大責任,來自於長期以來堅持不懈的夯實基礎。這種作用,愈是在危難關頭,體現得愈是充分;愈是在關鍵時刻,表現得愈是可貴。
岷縣山高溝深,地形複雜,雹洪多發,自然災害向來比較嚴重。縣、鄉、村各級黨組織以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落實省市黨委、政府的要求,把建立災害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製作為一項重點工作,常抓不懈。縣裡設有防汛領導小組,縣、鄉、村層層籤訂防汛責任書,鄉、村兩級明確險溝險段防守任務;各村普遍組建以黨員為骨幹的預備搶險隊、突擊隊、巡邏隊,經常開展防災常識宣傳,做到防汛工作家喻戶曉,疏散通道婦孺皆知;建立防災物資儲備制度,及時發布災情信息預報。這些做法,正是「5·10」特大雹洪泥石流災害巨大、人員傷亡卻相對較小的重要原因。
茶埠鎮生態條件脆弱,自古就是「十年九災」之地。每年汛期來臨之前,鎮黨委就啟動鎮、村兩級幹部定點負責和全天候值班制度,組織群眾填寫明白卡,配備防險避災工具,標明撤離路線,始終緊繃抗洪搶險這根弦。山洪爆發時,抗洪救災指揮中心與9個工作小組立即開展工作,迅速組織各村黨支部和全鎮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投入搶險救災,當晚即安置受災群眾768人,搶救受困群眾9人,行動迅速,臨危不亂,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
禾馱鄉哈地哈村黨支部接到上級預警後,在河道現場組織村「兩委」班子成員和13名黨員召開簡短會議,提出「全村男女老少一個都不能少」的要求,決定由村幹部帶隊,黨員帶頭,按地塊分三組發布災害預警,緊急疏散群眾。在快速撤離過程中,對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由年輕黨員背著抱著送到安全地帶。村黨支部一班人衝鋒在最前面,全體共產黨員直到鄉親們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才最後撤離。這次災害雖然衝垮了房屋、毀壞了農田,但全村群眾無一人傷亡。這種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先人後己的精神,產生了巨大的示範帶動作用,災害預警和搶險救災中表現突出的包永平、劉遊、包文明3名同志,在災後的廢墟上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閭井鎮閭井村黨總支以群眾安全為最大責任,不僅身先士卒,衝鋒在前,全力組織開展本村群眾轉移、搶險救災、恢復生產等工作,而且組織本村黨員幹部,出動4臺裝載機,連夜奔赴受災嚴重的古嶺村和杜家村參與搶險救災工作。主動組織搶險救災人員2000人次,搶修通村公路一條,清理淤泥3萬餘立方米,打通救援通道,協助鎮防汛指揮部儘快把救災物資運送到受災村,保證受災群眾有飯吃、有水喝、有帳篷住。朱家村黨支部成立了由24名黨員幹部組成的突擊隊,冒著洶湧的洪水逐家逐戶搜救轉移群眾,在齊腰深的泥漿中肩扛人拉,全力疏通省道306線朱家溝段。縣直機關工委、縣公安局黨委、縣衛生局黨委等基層黨組織,積極組織1500多名黨員志願者搭建帳篷,疏導情緒安撫群眾。縣交通和公路部門黨組織第一時間組織170名黨員幹部趕赴災區搶修道路,在48小時內疏通國道、省道公路46公裡,清理泥石流216處13.6萬立方米,為搶險救災打通了救援通道。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關鍵看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得怎麼樣。在這次特大雹洪泥石流災害面前,岷縣各級黨組織把組織的重託放在心上、把群眾的安危放在心上,以堅強的黨性、出色的工作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充分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展示出了強大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鬥力。實踐證明,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座堅強的戰鬥堡壘,能夠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戰鬥的旗幟
信念能夠激發鬥志,責任能夠集聚力量。一個信念堅定的人,往往會無所畏懼地前進;一個勇於負責的人,往往會迸發出強大的力量。共產黨人就是這樣一群有信仰、有追求、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心讓他們在災難來臨時充滿自信與力量,始終奮鬥在搶險救災的最前沿,以無私無畏的精神在災區群眾心中樹起一面面鮮豔的旗幟。
岷縣各級黨組織在搶險救災中組織4500多名黨員志願者,佩戴黨徽、「我是黨員」標牌和「黨員突擊隊」、「黨員服務隊」袖章,亮明黨員身份,積極開展搶救傷員、搜尋解救被困人員、挖掘處理遇難者屍體、搬運救災物資、動員轉移受災群眾等工作。
蒲麻鎮紅崖村黨支部書記張俊才,是一個已經幹了15年的老支書,是群眾心目中的「頂梁柱」。在暴洪發生時,他組織轉移全村1000多名群眾到安全地帶,又急著解救被困人員,安置受災群眾,發放救災物資,卻顧不上搶救自家的財物。他家三間房屋被毀,小賣鋪中的物品大多被洪水衝走,剩餘部分浸泡在汙泥當中無人照料,損失近20萬元。他經常說,作為一名村支書,只有把村民的事辦好了,人家才會信服你。
「哪裡有困難,哪裡我先上」,不只是革命戰爭年代的豪言壯語,也是禾馱鄉計生辦主任王宏的錚錚諾言。在災難來臨時,王宏與三名同事深一腳、淺一腳地在齊腰深的洪水中足足走了6個多小時,從禾馱村到牛溝村再到山溝村,挨家挨戶查看人員傷亡和受災情況。13日,噩耗傳來,王宏家6位親人被洪水衝走,不幸遇難。然而,巨大災難並沒有擊垮王宏,他強忍悲痛,抹乾眼淚,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堅守崗位,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搶險救災。這種敢於迎難而上的勇氣、堅韌不拔的意志背後,是一個當代共產黨員勇於擔當的責任意識。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祖國的花骨朵。禾馱九年制學校校長王虎全在危急時刻,以「一個都不能少」的決心與信心,以學校黨員教師為骨幹,成立搶險救援組和學生安置組,高聲呼喚街道兩旁的校外住宿學生,在洪水泛濫、交通阻斷、通訊中斷的情況下,組織教師不屈不撓地搜尋並營救被洪水圍困的學生和群眾。經過一夜奮戰,他和老師們共轉移學生和村民800多人,校外寄宿學生一個都沒有少。村民們流著淚說:「沒有王校長和老師們,就沒有我們這些人的命!」樸實的語言中充滿了對這位普通黨員、人民教師的由衷讚嘆。
在洪水肆虐的關鍵時刻,許許多多像他們一樣的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義無反顧地加入黨員突擊隊、黨員救援隊,勇敢地擔當起組織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茶埠鎮共產黨員李成清,在兒媳被洪水衝走下落不明的情況下,依然堅持參與抗洪搶險工作。西寨鎮上山村老黨員李三個,帶領自己的工程隊,幫助群眾搭建簡易帳篷,為受災群眾提供食宿。陽坡村黨支部書記助理種文閣主動放棄到蘭州參加選調生考試的機會,自覺為搶險救災貢獻自己的力量,踐行自己服務農村的諾言。申都鄉黨委秘書劉清祿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沒有回受災嚴重的老家,在災情發生後的7天裡,他只和父母親通過一次電話。禾馱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包雪梅在災害發生後的72個小時裡,一直奮戰在救助群眾、醫治傷員的第一線,顧不上回家照看自己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他們這種把安全送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體現了共產黨員牢記使命、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正如茶埠鎮的西村黨支部書記唐孝所說的那樣:「我在入黨時是宣過誓的,吃這點苦不算啥,因為我是一名共產黨員!」
一個重要法寶就是堅持不懈強基固本
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在危險面前保全自己是普通人都會做出的選擇,但在大災面前,各級黨組織身先士卒,廣大黨員幹部奮勇爭先,把救助他人、服務群眾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已經超越了人性的光輝,更體現著堅強的黨性,體現著對使命的堅守。這種平常時期看得出來、困難面前站得出來、生死關頭豁得出來的精神是從哪裡來的,如何把我們的基層黨組織打造得更加堅強,把我們的黨員隊伍鍛造得更加先進,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一個重大命題。
岷縣「5·10」特大雹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賀國強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胡錦濤總書記親赴災區指導搶險救災,慰問災區幹部群眾。中央組織部專門下發通知,號召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積極發揮作用,並下撥150萬元黨費用於幫助災區黨員群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中央的關懷極大地增強了災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奮力搶險、戰勝災害的信心和決心。省委、省政府及時作出安排部署,迅速啟動搶險救援工作,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偉平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指導慰問,省市各部門快速行動,救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運往災區。省委組織部緊急下發通知,動員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搶險救災和災後重建中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先後派出5個工作組和工作小分隊深入災區幫助工作,並向災區下撥120萬元黨費,盡全力支持搶險救災。省委、省政府的堅強決心和有力措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成為災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發揮作用的強勁動力和災區人民渡過難關的強大後盾,有力地激發了災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大浪淘沙方見金,千錘百鍊始成鋼。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大災面前的堅強,得益於我們黨長期以來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得益于堅持不懈開展大規模黨性教育活動、提升黨員意識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得益於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等下基層活動中廣大黨員幹部與基層群眾結下的深厚感情。正是因為多年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進了基層黨組織爭創「五個好」領導班子、打造「五帶頭」黨員隊伍,在關鍵時刻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產黨員。回顧總結全省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害、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災害、岷縣「5·10」雹洪泥石流災害中的堅強表現,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強基固本,把強化基層、夯實基礎放在首要位置,下移重心,真抓實幹,狠抓落實,著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努力使每個支部有一個好的帶頭人、一個好的發展思路、一個好的工作制度、一個好的活動陣地、一個好的保障機制,基層黨組織就一定能夠成為凝聚群眾的旗幟、戰勝危難的堡壘,在推動轉型跨越、富民興隴的偉大實踐中發揮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