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思維停滯不前的4個跡象

2021-02-20 MBA智庫

朋友小C找到我,問為什麼工作了多年,還沒一個剛入職不到一年的新人拿的工資高,他心裡特不平衡。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致使這種結果的根本不是別人,只是自己的原因。

很多人和小C一樣,看似在職場上摸爬滾打了多年,其實腦子還停留在學生時代,導致這些年一直在原地打轉。

一個人的思維,如果停滯不前,不能及時修復認知中出現的BUG,更新早期形成的思維慣性,就只能淹沒在社會平庸的泥石流中。

如果有以下四種跡象,就說明該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思維配件是不是該升級了。


被動成長

做編輯的菲姐,最近招了一個實習生小助理,工作內容就是幫忙查找錯別字,整理排版,偶爾找下圖片,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工作。

只是做了不到半個月,菲姐就把她解僱了。

問其原因,菲姐說:

每次出現問題,我都需要去提醒她,有時候行距錯了,就只改行距,甚至第一段的行距改了,第二段第三段的還是錯的。

這種推一下動一下的工作態度,不適合在我手下做事。

學生時代,大部分人都是被動接受教育,上完課老師會布置作業,今天完成什麼,回去複習什麼內容。

生活中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被人安排做事情,漸漸就形成了一種被動接受的習慣。

心理學家阿倫貝克,把這種習慣稱為「自動化思維」,是對過往人生經歷中形成的一種評價習慣。

這種習慣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都會使我們陷入困境。

小A在年前通過了一家世界500強金融公司的面試,在函證製作部門工作。

剛拿到offer的小A超級興奮,對未來的工作信心滿滿。

然而不到兩周,就聽到小A抱怨:說她剛進入公司,什麼都不懂,但是她的直屬領導一點都不負責任,什麼也不教她,布置的任務有一點沒做好,就會挨罵。

很多人和小A一樣,初入職場,遇到不懂東西,覺得理所當然會有人教,別人給出十全十美的指示之後,再動手去做。

這樣的思維,只會讓你在職場中難立足。

人在職場,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會把你當小孩,手把手去教導

就像朱自清《匆匆》裡描繪的那樣:在你焦慮和沒抓沒撓的等待「考卷」的時候,工作和生活裡很多隱形地「考卷」或許已經自動提交,而通知你的時候已經「gameover」了。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有這麼一個職場段子:

一個人跑去問老闆:」我都有十年工作經驗了,為什麼您還不給我漲薪水呢?「

老闆回答說:」你是有十年工作經驗呢,還是一年工作經驗用了十年呢?「

那些看似努力工作了五年、十年的人,薪水依然停留在20歲左右的水平,就是因為沒有主動規劃的能力、被動成長導致的。

人生,如果不能主動進行改善,就得承受不良觀念和習慣帶來的無盡麻煩。可是,主動改善要有智慧和勇氣,否則很難跳出原有的生命軌跡。

從不主動學習,習慣被動成長是一個人腦子還留在學生時代的第一個跡象


偽裝合群

許多大學生都很羨慕那種自來熟的人。

他們可以在完全不熟悉的人群中如魚得水,眨眼的時間就和剛認識幾分鐘的人聊的熱火朝天,像是認識了好幾年的摯友。

他們也堅信「人脈是一生的財富」、「多個朋友多條路」,於是拼命的想讓自己看起來人緣好,陷入了一種叫作「假裝很合群」的症狀裡。

明明周末想去圖書館學習,舍友卻都在刷劇打遊戲談戀愛,為了不被孤立,只好追隨他們的生活作息。

明明想將下班時間用來做點自己喜歡的事,卻為了合群去喝酒應酬,唯恐被同事排擠。

但工作幾年之後就會發現:能讓你擁有「財富」的,永遠是你的能力

心理學上有種現象叫作:「羊群效應」,說的是「當人在一個集體中待久了,從眾慣了,就會逐漸喪失自己的判斷,淪為集體意志的奴隸。」


《烏合之眾》裡也說:

人一旦到了群體之中,智力就嚴重下降,為了獲得所謂的認同,願意拋棄是非觀念,用智商去換那份讓人感到安全的歸屬感。

三毛從小就生性冷淡,性格孤僻,與周圍的人事物顯得格格不入。

上學的時候融入不了學校,長大後她也經常離群索居,很少朋友。

但也就是這種獨來獨往的性格,保護了她細膩敏感的內心,寫出了許多浪漫的文字。

她也曾說過:

我認識的人很多,朋友並不多。

西洋有一句名言:一個朋友很好,兩個朋友就多了一點,三個朋友未免太多了。

 我很贊成這句話。

知音,能有一個已經很好了,不必太多,如果實在一個也沒有,還有自己,好好對待自己,跟自己相處,也是一個朋友。

有的人喜歡陪伴,喜歡結交形形色色的人,喜歡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覺得好玩有意思。

而有的人就喜歡獨處,喜歡一個人行動,覺得舒服自在。

善於獨處又安於獨處的人是幸福的,善於群居又安於群居的人也是幸福的

最難受的是,明明不喜歡喧鬧的氛圍,還非勉強自己扯著嘴角附和著別人的微笑。

為了顯得合群,而勉強自己去迎合他人,是一個人腦子還留在學生時代的第二個跡象

超前消費

莫泊桑在小說《項鍊》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嫁給一名小職員的女主人公馬蒂爾德,不甘心跟著丈夫一直過著平凡拮据的日子。

她雖然地位低下,卻迷戀豪華的貴族生活,為了出席一次盛大的晚會,從好友那裡借來了一條鑽石項鍊,不幸的是,這條項鍊後來竟然丟了。

馬蒂爾德不得不為此付出了十年的艱辛勞作,去還一張又一張的高利貸借款。這個故事跟今日深陷「超前消費」泥潭的年輕人何其相似。

為了不切實際的欲望,讓自己陷入一環又一環的貸款之中。

有人為中國年輕人消費購物做過這樣一項調查:

82%的受訪者表示看到別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買一件。

72%的受訪者表示看到社交網絡上的穿搭文會引發購買的欲望。

49%的受訪者表示會因為偶像代言產品而衝動購買一些不需要或不適合的東西。

此外,數據還顯示,中國大學生的人均年消費能力已達到近 20000 元,年消費總額達到 6000 億,超過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 50%。

在這龐大的數字下,可以看出現在年輕人,欲望和能力的不匹配。很多年輕人都喜歡「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癮」。

如今,網上流行一個詞叫:「花唄青年」,雖然沒有像校園貸那樣令人毛骨悚然,卻也讓年輕人陷入花唄、借唄和分期付款的漩渦之中難以自拔。

螞蟻花唄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在中國近1.7億90後群體中,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4500萬。平均每4個90後就有1個使用花唄。

網絡上甚至還有人鼓吹:「借錢花逼你有出息」「女人花錢才會掙錢」這樣的論調。

小楠就是被這些雞湯灌的迷三倒四,一口氣辦了好幾張信用卡,結果,工作了兩年,一分錢積蓄都沒有,還倒欠了5萬元的卡債。


直到小楠的工作進入了瓶頸,她才猛然發現,她不敢辭職、不敢失業、不敢有空窗期,因為她還有5萬元卡債等著她還。

消費觀的背後隱藏的是價值觀,在這個充滿了物質誘惑和物化價值觀的世界中,對於社會經驗不足的學生們,是一場自身價值觀和外界價值選擇的博弈。

價值觀不成熟,就極易被欲望牽著鼻子走

而對於工作了幾年的年輕人,更多的是會把欲望內化為成長的動力。

超前消費透支的不僅僅是金錢、是信用,也有可能透支的是你的未來。那一件兩件的奢侈品,也不會讓你看起來真的高級。

不了解自己的承受範圍,沒有底線的超前消費,是一個人腦子還留在學生時代的第三個跡象。

過度的自我意識

現在很多年輕人,為了曬出一張自拍,會耗時一個小時拍攝,一個小時修圖,再來一個小時配一段文字。

僅僅是能在朋友圈中展示自己美好的一面。

哈佛大學校長德魯·福斯特在哈佛畢業典禮上的演講如是說:

如果社會裡的每個人都開始過上整天自拍的生活,我們無休止地關注我們自己、我們的形象、我們得到的「贊」,不停地進行「自我放大」,這將會是怎樣的一個社會呢?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往往會陷入「太在意別人看法」的怪圈中,在開會的時候不敢發言,擔心提出的問題會被別人笑話,有了好的建議也不敢說,擔心說錯了會被人瞧不起。

過度的自我意識總是牽絆、束縛著自己的言行。

所謂「過度自我意識」就是:

太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或者太在乎自己的公眾形象。倒不一定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但對「自我」的執念一定非常重。

可能會因此而過分敏感、羞怯、忸怩,過於理想化和完美主義。

蔣方舟說過:「過度自我關注是萬惡之源。」

小貝第一次參加公司的年終聚會,自薦主持某一環節和大家互動的任務。

本想藉此機會,在公司高層面前留下個好印象,誰曾想因為太緊張,太害怕出錯,互動過程中冷場了好幾次。

結果,這次活動成了小貝揮之不去的陰影,她總是想起當時的場面,想起大夥的竊竊私語,導致很長時間,她都不敢在公司裡和別人大聲說話。

很多人都經歷過一些令人尷尬的場景,比如:不小心說了句冷場的話,喝可樂時不經意間打了一個響亮的嗝。

如果很在意別人的目光,逐漸地,這些目光就會變成壓力,越積越多。但事實上,並沒有人那麼在意你。

心理學家吉洛維奇做過一個巴裡·馬尼洛實驗:

他要求康奈爾大學裡的學生,穿上歌手巴裡·馬尼洛的T恤衫,然後走進一間還有其他學生在場的教室裡。

他們進去之後都認為,最起碼有一大半的學生都注意到了他們身上的T恤,但結果發現,在場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

可見人們總是高估自己在周圍人群中的影響力。

有一句挺有意思的話:

20歲時,我們顧慮別人對我們的想法。40歲時,我們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想法。60歲時,我們發現別人對我們根本沒有想法。

這並非消極,而是一種智慧,學會看輕你自己,才能做到輕裝上陣,才會從容面對跌宕起伏的人生。

過度關注自我,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這是一個人腦子還留在學生時代的第四個跡象。


山本耀司說:

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

進入社會後就會發現,沒有人告訴你,這個選擇是對是錯,有些題目是根本沒有正確答案的。

生活也沒有像GPA一樣量化清晰的評價標準。

曾經的摯友,或許終有一天會與我們走散。

那些天大的糗事,一兩年後也不過是過眼雲煙。

人生的道路也不再是由中考--高考這樣被人規劃好的既定路線。

反思和總結這些成長路上踩過的坑、走過的彎路,不是為了展示傷口,而是為了以後能夠優雅避過。

相關焦點

  • 一個人還是學生思維的4個跡象
    一個人的思維,如果停滯不前,不能及時修復認知中出現的BUG,更新早期形成的思維慣性,就只能淹沒在社會平庸的泥石流中。如果有以下四種跡象,就說明該自我檢查一下,自己的思維配件是不是該升級了。為了顯得合群,而勉強自己去迎合他人,是一個人腦子還留在學生時代的第二個跡象。
  • 一個人沒有出息的四個跡象
    在評價一個人的時候,不少人會習慣用有沒有出息來形容。比如說覺得某個人很優秀,通常會說這個人以後定會有大出息,反之就會說這個人難有什麼出息。那麼,一個沒有出息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看看一個人沒有出息的四大跡象和表現。望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一個人開始作死的4個跡象
    雖然她能力不錯,但是被大家所排斥,終落得個孤軍奮戰,職業生涯遲遲打不開局面。邀不屬於自己的功,會把其他人置於對立面。把團隊的功勞當做個人功勞,更是與團隊為敵,會把自己逼進死胡同。職場中邀不屬於自己的功,這是一個人開始作死的第一個跡象。
  • 心理學:一個人心智成熟的五個跡象,你有嗎?
    一個人的心智成熟是伴隨著對事物的認知水平提升而來,往往而言,心智成熟的人都有這五個跡象:心理學:心智成熟1、敢於試錯,正視失敗真正心智成熟的人大都具有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講述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興致勃勃去探索
  • 當一個人有這4種跡象時,說明正處於職業上升期
    如何判斷一個人處於職業上升期還是在走下坡路,只要看一個人是否有這4種跡象就可以。【2】不動聲色的努力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努力的人,每個人都非常的忙碌,但是有的人在看了一會兒書,或者加了一次班,就會發個朋友圈,恨不得讓全世界都知道,而有的人則在不動聲色的努力著,而命運也會光顧那些不動聲色真正努力的人。
  • 這些富人思維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這些富人思維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一個人要耐得住煩,命運要讓一個人成長起來的時候,總會安排一些讓人不順心的人或者事刺激他,這是規律。抱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要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修煉內功上,練好本領跳出討厭的圈子,再堅持一會兒,可能只差一步就成功了。學會暗自努力、自信篤定、微笑和善,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能力和物質做後盾,人生就會變得底氣十足。
  • 一個人越來越強大的3個跡象,你有嗎?
    一個人在職場中強大不強大,通過三個跡象就可以看出來:一是說話是否自信,二是是否有一技之長,三是人緣有沒有爆發。只要你覺得有一個人在這三個跡象上有出眾的地方,就說明這個人要比其他的人強大,至少在內心上是的!如果知道其中的緣由後,你也可以變得強大起來。
  • 格局越大,成就越高,三個跡象表明你未來有可期
    格局越大,成就越高,三個跡象表明,註定能成大事,如果你也擁有這樣的格局,那麼你的未來可期!一、淡泊而明志。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到處都充斥著金錢和利益、物質和腐臭,多少人,掙扎在這熙熙攘攘的名利場上,而又有多少人為了名利最終身敗名裂。
  • 夜讀|一個人越變越好的六個跡象
    夜讀 | 一個人越變越好的六個跡象 05:26 夜讀 | 一個人越變越好的六個跡象05:27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主播|沙青看淡過往走紅走紫,走馬走燈,不如走個真人生;求權求位,求金求銀,不如求個好心情。
  • 「停滯不前」英文怎麼說?
    stagnate 停滯不前、不發展的
  • 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3種跡象
    格局不是好人壞人的標準,卻是一個人是否能成大器的條件。當一個人具有下面3個跡象,TA就可以說有了格局,也有了笑傲江湖的潛能。羅天是我剛開始學習寫作時,認識的一位朋友,我們參加了同一期寫作課。她習慣於抱怨。
  • 一個人情商很低的三個跡象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深感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總有些人凡事都要爭個對錯,無論別人說什麼都要反駁,在言語上從不讓步。 這樣的人,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槓精」。 記得蔡康永曾在自己的書中,講過這麼一個職場故事。 有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每次部門開會,上司問到他的意見時,他都能侃侃而談、很有自己的想法,上司們對此很是欣賞。
  • 一個人的層次,開始提升的三個跡象
    剔除多餘,關注內在的體驗,體會品質、有效率的生活與工作,這是一個人的層次開始提升的第二個跡象。留有空間,體驗安靜力量。我們平時習慣把工作或生活安排得很滿,節奏很快,看似一副很成功的樣子。懂得為自己留空間,這是一個人的層次開始提升的第三個跡象。持續品質分享,一起成長蛻變。讓每個遇到我的人,因為遇到我,而變得更好。
  •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3個跡象,你中了幾個?
    如果你有了下面這3個跡象,就說明你開始變老了。 放棄身材管理 前段時間參加了高中同學聚會。 畢業10年,這是第一次大規模聚會,見到了不少許久未見的老同學。
  • 一個人有自知之明的4個跡象
    把自知稱之為「明」,又可見自知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自知之明呢?以下4個維度供你參考。做人需要踏踏實實、本本分分,對自己的能力有個正確的評價,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己的路需要自己走,鞋合不合適,也只有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能吃幾碗乾飯,適合幹什麼,找不準方向,再努力也會事倍功半。
  • 這五個跡象,如果你至少「中」了兩個,那麼恭喜你是發散性思維者
    作為組織或公司中的各級領導者,你怎麼知道下屬是發散性思維的人,還是聚合性思維的人?H君認為,創新與產品管理領域的諮詢顧問Dorian Simpson總結的五種跡象,較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跡象二:你周圍的人,常常對你說「我們可以聚焦在這裡嗎?」在項目管理會議或者其他的嚴肅會議上,往往需要通過聚合思維的人聚焦於那些邏輯步驟上。但是,在這樣的會議中,你總是忍不住要拋出其它的選項,或者突然轉移話題。
  • 一個人即將鹹魚翻身的4個跡象,有一個也說明你已苦盡甘來
    當你狼狽了良久,痛苦的苦掙了許久,一個人奮鬥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之後,突然有一天,你的生活發生了這4個跡象,那麼說明你好日子就要來臨了,你即將鹹魚翻身:01在工作上開始得心應手,越來越愛工作我們在開始工作時,總是這兒不懂,那兒也彆扭,一時摸不準方向,可是經歷過了一段時間努力和沉澱後,你的工作能力開始提升,你的實力也開始增強
  • 喜歡一個人的表現,男生喜歡一個人的跡象
    一、喜歡一個人的表現有哪些1、 很渴望見到對方在某一天你腦海裡面都在想著一個人,無論幹什麼都會覺著他在你的身邊,這就足以證明你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那個人。4、 佔有欲強看到你喜歡的人和別人在一起時,你就會莫名的不開心,那麼他與那個人只是在彈工作,也會生氣。5、 行為幼稚在心愛人的面前智商基本為零,會為零一點小事發脾氣。
  •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4種跡象,希望你都沒有
    一個人開始變老的4種跡象,看看你中了幾個?  01、開始認命  一個人變老,從開始認命開始。  一個人一旦開始認命了,也就不願意去努力奮鬥了,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下一代去實現。慢慢地,你就會與周邊的人差距越來越大,你的生活就會越來越困難。
  • 一個人越來越平庸的3種跡象
    有時候,正確的思維方式,比所謂的努力更重要。那些讓你越來越平庸的跡象,你佔了幾個?01 思維方式變得單一據說,200個應徵者中,只有一個人被僱傭了。他的回答是:「給醫生車鑰匙,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公交車。」看了他的答案,有沒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我們的思維,在成年之後,常常趨向於單一。單一思維,即傾向於用自己知道和喜歡的模式思考問題,遇到所有問題時只用一種方式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