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19: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是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舉辦25周年,為傳承大會精神,發揮北京舉辦地優勢,2020「共促性別平等 共建美好世界」國際志願者北京行動(以下簡稱「北京行動」)以「紀念『北京+25』:薪火相承再出發」為主題,在全球嚴防疫情之際以雙語專題片、英文專題網頁等「屏對屏」形式開展,邀請大會親歷者回顧與會經歷,各國青年一代分享對性別平等的思考,共同表達對推動性別平等事業發展的決心和期望,並在全球進行多語種傳播。本次活動由北京市婦女聯合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共同主辦,北京市婦女國際交流中心、國際在線(CRI)聯合承辦。
親歷者說:共擎性別平等的「火炬」
2020年北京的秋天容易勾起親歷者們對1995年秋天的回憶,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的李英桃教授和研究生們漫步在校園中,與學生們分享當年參加北京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論壇的那段難忘經歷。李教授清楚地記得,當年與會婦女用她們的「大腳」向全世界講述了中國在婦女解放和性別平等領域取得進步的生動故事。那次大會讓李教授持續深入思考全球婦女發展與性別平等議題。在隨後25年的學術生涯中,她一直致力於社會性別與國際關係研究。北京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論壇的開幕式上,火炬手將點燃的火炬傳遞,在樂隊奏響「歡樂頌」的熱烈氛圍中,超過3萬名中外友人共擎性別平等的「火炬」。李教授回憶這些場景時仍然心潮澎湃,她說:「2020年,我願將手中的火炬傳遞給年輕一代,並與他們一起高擎火炬,從北京出發,共同為全球的性別平等努力。」
在那場傳遞火炬的盛大開幕式上,全場沸騰如海浪翻湧,當時作為農業大學工作人員的郭瑞香也在湧動的人潮中見證了歷史時刻。大會對全球性別平等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改變了郭瑞香的人生軌跡。1996年,郭瑞香決定將性別研究作為她的專業方向,並赴泰國攻讀社會性別與發展學碩士,回國後加入聯合國婦女署,作為項目協調員幫助貧困農村婦女獲得小額貸款,參與實施促進婦女參政、消除針對婦女的暴力等國際項目。大會精神已融入到郭瑞香的血液中,在大會召開25周年的特殊時刻,她更加期待和年輕人一起成為性別平等的積極推動者:「讓我們一起建立平等的性別關係,分享義務承擔責任,共同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各國青年一代:從北京到世界
北京作為大會舉辦地,一直在推動性別平等的實踐中努力奔跑。近年來,更加注重凝聚各國青年一代的共識,點燃性別平等火炬的青春之歌。自2014年起,「北京行動」每年7月招募中外青年志願者來京通過專題研討、志願服務、宣傳性別平等理念等系列活動踐行性別平等,累計吸引了來自亞洲、歐洲、非洲、美洲超過35個國家百餘名中外志願者和數千名青少年參與活動,並在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民心相通」分論壇上進行了展示。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紀念大會25周年的活動在線上舉行,歷年「北京行動」的各國青年志願者紛紛從自己國家發來視頻分享對性別平等的思考。來自坦尚尼亞的Gertrude Mugwe Mongella(格特魯德)在暴雨造成洪澇災害並造成斷電的艱難條件下發來視頻,作為北京世界婦女大會秘書長蒙蓋拉夫人的孫女,她說:「奶奶支持我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職業,我認為性別平等是人們可以自由選擇工作,無關性別和年齡。」來自尼泊爾的Imran Ahmad Khan(李一燃)在山村泥濘的小路上呼籲推動性別平等需要鄉村和城市並行。來自中國的周雅沁和趙新童分別在北京的住處發出通過教育推動性別平等的呼聲。來自哥斯大黎加的Elizabeth Valverde Loaiza(伊莉莎白)鼓勵大家團結起來應對性別平等依然存在的多重挑戰。
25年來,北京世界婦女大會精神對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持續發揮影響。在全球防控疫情時期,推動性別平等也面臨著更大挑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強調性別平等和婦女賦權已成為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目標,並呼籲「各國繼續攜手努力,加快實現性別平等」。北京世界婦女大會秘書長蒙蓋拉夫人在10月接受採訪時建議「世界各國加強合作,繼續提升婦女地位,促進性別平等」。推動性別平等,亟待老一輩和後來人薪火相承、青年一代聚合力量、有識之士團結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形成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和行動。
「紀念『北京+25』:薪火相承再出發」
雙語專題片
「共促性別平等 共建美好世界」
國際志願者北京行動英文專題網頁
網頁連結
http://news.cri.cn/chinanews/internationalyouthactionbeijing2020
來 源
北京市婦女國際交流中心
原標題:《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紀念「北京+25」:薪火相承再出發》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