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末北京GDP預計超3.6萬億

2021-01-13 北青網

    昨天上午,本市召開「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經濟發展專場。「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GDP總值將超過3.6萬億元;實現了人口、建設用地規模「雙下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6.8萬元;消費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七成,北京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呈現韌性強、質量好、結構優、動力足的鮮明特點。

    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GDP總值將超過3.6萬億元;擁有獨角獸企業93家,居全球榜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萬元提升至6.8萬元,居全國第二位;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到28.2萬元/人,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昨天上午,本市召開「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之經濟發展專場。北京青年報記者由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北京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高質量發展邁上新的臺階,呈現韌性強、質量好、結構優、動力足的鮮明特點。

    韌性強

    北京獨角獸企業93家 居全球榜首

    過去5年,在外部複雜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的嚴峻考驗下,北京經濟經受住考驗,宏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微觀市場主體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全市GDP2016-2019年年均增長6.6%,預計「十三五」期末將超過3.6萬億元,人均GDP達2.4萬美元左右,較2015年提高0.6萬美元,保持全國領先。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GDP登上第一個萬億臺階,用了58年;到2013年登上第二個萬億臺階,用了6年時間;到2018年登上第三個萬億臺階,用了5年時間;「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僅用了4年時間……

    「這1萬億的含金量不同以往,是在外部複雜環境下增長的1萬億,是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背景下取得的1萬億,質量更好、效率更高,也更加來之不易。」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表示。

    「十三五」末市場主體總量約208萬戶,比「十二五」末增長67%左右;科技、信息、商務、文化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比重由2015年的不足50%,提高到2020年60%左右;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萬家,是「十二五」末的2.4倍;擁有獨角獸企業93家,居全球榜首……多項數據表明,「十三五」時期北京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

    質量好

    2019年全員勞動生產率達28.2萬元/人

    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十三五」時期北京實現了人口、建設用地規模「雙下降」。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製造業地均產值比2015年提高15%左右。另外,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6.8萬元,居全國第二位;年均實際增長6.6%,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另外,全市能源利用效率和低碳發展水平持續提升,能耗「雙控」連續13年超額完成國家考核任務。數據顯示,預計「十三五」末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5年下降21%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最好水平,預計較2015年下降22%以上。

    「北京正以更少的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支撐和推動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先後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辦法等政策文件,減量提質成效明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綠色成為首都的亮麗底色。

    結構優

    「三城一區」GDP佔經濟比重超三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需求、產業、空間結構全面優化,成為「十三五」時期經濟發展的另一重要特徵。

    需求結構方面,「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消費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七成。消費領域兩個重點指標保持兩位數增長:一個指標是網絡消費,2016-2019年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長13.7%,2020年1-11月增長30.3%,比全國高18.8個百分點;另一個指標是服務消費,2016-2019年服務消費年均增長16%,2019年服務消費比重達55.1%,較2015年提高10.5個百分點。此外,更加注重發揮投資優化供給結構作用,持續推出「3個100」市重點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世園會和冬奧會場館等一批標誌性項目相繼建成,持續加大首都功能核心區、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等重點區域投資,軌道交通、市郊鐵路運營裡程5年分別增加173公裡和302公裡達727公裡和393公裡。

    產業結構方面,「十三五」時期本市聚焦「高精尖」,做好「白菜心」,產業數位化、高端化特徵凸顯。據介紹,以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數據顯示,2016-2019年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2%,佔GDP比重達13.5%;現代金融優勢持續鞏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加快發展,2016-2019年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5%,佔GDP比重達到18.5%。與此同時,本市加快對工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十三五」時期全市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154家,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達到24.4%和23.8%,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業雙引擎加快形成,智能製造為北京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

    空間結構方面,「三城一區」進入快速發展期,GDP佔全市經濟比重超三成。

    動力足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全國首位

    經濟結構不斷深化調整,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北京經濟發展動力也更足了。動力足,一方面體現在創新鏈和產業鏈的加快融合。「緊抓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不放鬆,既打基礎、利長遠,又切實增強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市積極服務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布局,建設量子、腦科學等新型研發機構,湧現出「量子直接通信技術」等一批原始創新成果,若干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領跑的躍升。

    數據顯示,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保持在6%左右,居全國首位。另外,出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制定實施「科創30條」、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28條等創新政策,讓科技成果能夠「轉得出」「落得下」。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預計累計超2.5萬億元,較「十二五」時期增長超80%。

    動力足的另一方面,還體現在「引進來」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5年來,北京形成了120餘項全國首創的突破性政策和創新制度安排,向全國推廣6批25項創新經驗。2020年,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工作方案獲批,北京自貿試驗區正式揭牌,「兩區」建設全面啟動,北京對外開放邁上了新的臺階。文/本報記者  林豔

    對話

    「北京將採取精準有效措施鞏固疫情防控、促進經濟復甦」

    對話: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

    北青報: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2021年北京將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林恩全:今年,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還將始終堅持以常態化疫情防控為前提,採取精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成果。2020年在疫苗、診斷試劑、藥物研發攻關方面跑出「北京速度」,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我們預測,今年本市醫藥製造業會有一個爆發性的增長,既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也促進了相關產業發展,這也是北京發揮科技抗疫優勢,危中尋機、化危為機的重要體現。

    北青報:今年在穩就業、保就業方面,有什麼具體安排?

    林恩全:穩住中小微企業就是穩住北京經濟的基本面。一方面,北京將抓好文化、娛樂、住宿、旅遊等受疫情影響突出、恢復滯後行業企業的精準幫扶;另一方面,結合本市特點,還將加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幫扶力度,為未來經濟發展積蓄動力。在穩定就業上既注重穩存量,又注重從新業態、新模式中拓展增量,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鼓勵靈活用工,牢牢兜住就業民生底線。

    北青報:「十四五」期間,北京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重點工作?

    林恩全:一是將繼續強化創新核心地位,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統籌布局「從0到1」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三城一區」融合發展。二是突出特色與活力兼備,著力構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加緊布局5G、大數據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大力發展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鞏固增強金融業、信息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優勢。三是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積極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鼓勵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國際消費樞紐建設,圍繞環球主題公園打造旅遊消費集聚區。四是高標準建設「兩區」「三平臺」,加快探索具有較強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政策和制度。進一步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也都是下一步的發展重點。文/本報記者  林豔

相關焦點

  • 北京:預計「十三五」期末地區GDP將超3.6萬億元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恩全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五年,「十三五」時期北京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2016年-2019年年均增長6.6%,從2015年的2.5萬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5萬億元、增加了1萬億元。
  • 數字經濟領跑 「十三五」前四年北京GDP增加1萬億元
    1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宏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隨著新舊動能迭代,北京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人均地均產出提高,前四年地區生產總值增加1萬億元。期間,數字經濟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佔全市GDP比重近四成。
  • 福建福州:預計今年GDP突破萬億元,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福建福州:預計今年GDP突破萬億元,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澎湃新聞記者 蔣子文 2020-11-26 12:21 來源:澎湃新聞
  • 2019美國gdp總量預測 GDP預計為22.32萬億?
    2019年已經成為過去,全球各國也開始公布本國的GDP,那麼2019年美國經濟總量多少萬億美元?目前的國際貿易依舊不平靜,對全球經濟來說帶來巨大的威脅,以及增加經濟衰退的機率,現在美國的經濟也出現衰退的跡象。
  • 2019年北京GDP超3.5萬億,常住人口2153.6萬人
    2019年,本市GDP(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6.1%;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萬人,同比減少0.6萬人。昨天,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發布2019年北京經濟運行數據。全市GDP超3.5萬億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13.7億元,下降2.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715.1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542.5億元,增長6.4%。
  • 「十三五」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年業務收入增至1.1萬億元 年均增速...
    「十三五」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年業務收入增至1.1萬億元 年均增速達22%
  • 中國第二座GDP達3萬億的城市,跟住上海的步伐了,你知道是哪個嗎
    許多省市也在統計去年的部分統計數據,前幾天部分地區的統計結果全部出榜,在官網上公布了自己的成績單,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北京GDP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個「3萬億俱樂部」城市,到目前為止,提起中國經濟最強的城市,人們都會想起上海,雖然球隊的成績不會低於10多年來的數值,但面對同樣是一線城市的北京
  • 2018年北京全年GDP將首次突破3萬億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鮑聰穎)2018年,北京主要經濟指標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有三項體現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北京全國領先,預計全年能夠實現GDP增長6.5%左右的預期目標……12月24日下午,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召開經濟高質量發展媒體吹風會,記者獲悉,2018年北京市GDP預計首次突破3萬億,人均GDP預計超過
  • 2020年廣州地區GDP增速預計至少達1.6%!四季度當季增速或超13%
    其中提到,預計二〇二〇年地區生產總值2.4萬億元以上,「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高收入經濟體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1%,增速高於經濟增速。   12月21日,《中共廣州市委關於制定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建議》)發布。
  • 北京經濟亮出高精尖底色,2019年GDP達3.5萬億元
    市發改委昨天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不僅地區生產總值在2019年達到3.5萬億元,而且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於北京而言,這5年,正是改革激發新動能的5年。「過去5年,北京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樣板。」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正是改革讓北京的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從「十三五」時期已有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萬億元,經濟總量實現新突破。
  • 福建省2019年各地市gdp公布:預計今年將誕生2座萬億大城
    截止2020年3月1日,福建省下轄的9地市2019年經濟運行情況已經全部公布。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結合2019年福建省實際經濟增長情況,去年全年,福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2395億元,增速958%,增量超過3700億。
  • 蘇州工業3.3萬億、GDP1.9萬億:蘇州成為中國新一線龍頭城市
    2019年中國十大城市GDP出爐 2019年蘇州市GDP突破1.92萬億超過直轄市天津市,成為中國第六大經濟中心城市,遠超武漢和成都新一線城市
  • 「十三五」期間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
    「十三五」期間新增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為企業減負 為創新加油(大數據觀察)本報記者 王 觀《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8日 第 07 版)據統計,2016年至2020年新增的減稅降費累計將達7.6萬億元左右,特別是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達到2.36萬億元,佔GDP的比重超過2%,拉動全年GDP增長約0.8個百分點。
  • 中國城市gdp排名人均收入多少?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全國gdp排名2019省份 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破萬億gdp城市2019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1省份2019年前三季度GDP數據。其中對於2019全國各個省份城市的gdp排名也具體給出,還特別的公布了破萬億gdp城市2019名單。
  • 廣東「最富」的3座城市,一個GDP超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
    今天就廣東「最富」的三個城市,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no3:東莞作為廣東省有名的地級市,東莞還是靠近珠三角,所以有比較便利的交通,水運、陸運、空運都很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東莞的各種產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gdp一度達到七千多億元,在廣東各城市中屈指可數。
  • 近2.3萬億元 浙江工業交出2020年亮眼成績單
    「全省工業經濟躍上新臺階,預計202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近2.3萬億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6%。」1月6日召開的2021年浙江省經信工作會議上,浙江省經信廳黨組書記、廳長徐旭在報告中回顧了2020年和「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和信息化工作,同時,確定了2021年浙江工業經濟的主要預期目標。
  • 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2018年度GDP超2萬億元
    地處不同區域的北京、上海、廣州、重慶都是非常強勢的城市。從經濟上來看,其GDP超過2萬億的也是這些城市,再加個深圳特區。在公布的2018的數據來看,北京以3.032億突破3萬億大關,追上上海,成為中國2018年第二個3萬億城市,而重慶以20363億元躍居中國城市前五名。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2018全年GDP:32679.87億元。
  • ...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蘋果供應商工廠發生火災,新百麗旗...
    中國2020年GDP預計突破100萬億元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發布。全會稱,「十三五」時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國取得重大進展,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大成果,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進一步彰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
  • 2020年中國各省gdp排名 31個省份2020年GDP增速均已公布
    此外,2020年31個省份的GDP總和超全國的差額首次出現銳減,意味著地方GDP之和與全國GDP差額不斷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2020年中國各省市GDP增速可參考2020年數據,各省市排名情況或有些許調整。  2020年全國各省市GDP增速31省份去年GDP增速普降
  • 上海2020年GDP預計達3.9萬億元,全球什麼水平?
    建議提到,預計2020年生產總值(GDP)達3.9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美元,經濟總量邁入全球城市前列。2019年,上海市的GDP總量為3.82萬億元,在國內城市(除港澳臺外)總量排名第1,在31省份的總量排名中位列第10,兩項數據均位於全國前列。2019年上海的人均GDP在全國排名第8位。那麼上海今年的預計GDP總量,在全球城市中將處於什麼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