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領跑 「十三五」前四年北京GDP增加1萬億元

2021-01-13 北京商報

1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經濟發展專場。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宏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隨著新舊動能迭代,北京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人均地均產出提高,前四年地區生產總值增加1萬億元。期間,數字經濟成為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佔全市GDP比重近四成。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之下,醫藥製造等行業已在漸次迎來新的產業機遇。

預計「十三五」期末北京GDP將超3.6萬億元

據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紹,預計「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將超3.6萬億元,人均GDP達2.4萬美元左右,較2015年提高0.6萬美元,保持全國領先。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2016年至2019年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6%,從2015年的2.5萬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5萬億元,增加了1萬億元。林恩全表示:「這1萬億元含金量不同以往,是新發展理念深入貫徹、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背景下取得的1萬億元,來之不易。」

據介紹,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GDP登上第1個萬億元臺階,用了58年;到2013年登上第2個萬億元臺階,用了6年時間;到2018年登上第3個萬億元臺階,用了5年時間;「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僅用了4年時間。

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同步,全市居民收入也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萬元提高至6.8萬元,年均實際增長6.6%;同期,全力做好本市低收入農戶幫扶,低收入農戶收入全部過線、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全市人均地均產出得到進一步提高。北京作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十三五」時期實現人口、建設用地規模「雙下降」。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製造業地均產值比2015年提高15%左右。

數字經濟GDP佔比近四成

「十三五』時期北京聚焦『高精尖』,產業數位化、高端化特徵凸顯。其中,以信息服務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據統計,當前全市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近四成,比例居全國首位。按照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分類標準(徵求意見稿)》統計口徑,2019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8%。

其中在2016年至2019年間,全市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2%,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10.5%提高到13.5%;同期,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加快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5%,佔GDP比重達到18.5%。

工業結構深入調整,全市已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154家,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達到24.4%和23.8%,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業雙引擎加快形成,智能製造為北京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

據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龐江倩介紹,2019年,全市新經濟實現增加值12765.8億元,按現價計算,與2016年相比實現年均增長11.4%,高於全市GDP現價增速;佔GDP比重的36.1%,比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戰略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GDP佔比分別為23.8%和24.4%,較2016年提高了2.9個和2.6個百分點。

實際上,全市創新投入也勾勒出其經濟結構迭代轉型的蹤跡。據了解,2019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到2233.6億元,相當於全市GDP的6.31%,比2015年提高0.72個百分點;其中,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比重為15.9%,提高2.1個百分點,佔全國基礎研究經費的26.6%。而創新投入的增加也帶動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2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

當前,北京數位化新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國家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中心啟動試運營。5G商用化、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為代表的技術應用推動傳統產業與數位技術加速融合,催生一批新企業、新主體。截至2020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數位化率達到6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70%,數位化生產設備聯網率達到60%。

醫藥製造等行業危中逢機

近期,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林恩全表示,在此背景之下,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去年全市在疫苗、診斷試劑、藥品研發攻關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北京研發疫苗進入三期臨床試驗的數量居全國首位。今年,北京市醫藥製造等行業或將迎來一輪爆發性增長。」

考慮到全市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七成就業,穩住中小微企業,也就意味著穩住北京經濟的基本面。北京將精準幫扶受疫情影響較突出的企業,如住宿、餐飲、物流等行業;同時,結合全市特點,中小微企業中的科創企業佔很大比重,有望成長為獨角獸企業和未來全市經濟發展的支撐,將對其採取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

「我們既要穩住就業的存量,也要拓展就業的增量,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北京已湧現出靈活用工等新興就業形態,在今年的工作中,我們還將鼓勵靈活用工,牢牢兜住就業民生底線。」林恩全說。

今年還要繼續擴內需、促開發。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優化消費產品,提升服務性消費的品質,包括養老、醫療、健康等;同時,完成22個傳統商圈改造、提質升級。通過優化供給,提升品質,促進居民消費。增強投資的後勁,持續抓好「兩區」「三平臺」的建設。

在北京調整產業結構,高質量發展已成主流的當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認為,北京仍需加強培養適宜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通過打造產業鏈的方式,在京津冀協調布局相應的產業鏈環節,提高三地產業協作水平,降低成本,也使得產品更具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

相關焦點

  • 北京:預計「十三五」期末地區GDP將超3.6萬億元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恩全表示,「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的五年,「十三五」時期北京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北京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區GDP)2016年-2019年年均增長6.6%,從2015年的2.5萬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5萬億元、增加了1萬億元。
  • 「十三五」末北京GDP預計超3.6萬億
    「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GDP總值將超過3.6萬億元;實現了人口、建設用地規模「雙下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4.8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6.8萬元;消費主引擎作用更加凸顯,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接近七成,北京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呈現韌性強、質量好、結構優、動力足的鮮明特點。
  • 前三季度城市GDP排名50強 中國城市gdp排名2020
    近期,不少城市和省份已經統計公布了前三季度GDP,多個強省會城市增速位居前列。今年前三季度GDP 50強城市花落誰家?  榜單顯示,有11個城市超過萬億元,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蘇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和天津。此外,前三季度GDP超過5000億元的城市也達到了31個。
  • 北京經濟亮出高精尖底色,2019年GDP達3.5萬億元
    市發改委昨天介紹,「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不僅地區生產總值在2019年達到3.5萬億元,而且高精尖經濟結構加快構建。於北京而言,這5年,正是改革激發新動能的5年。「過去5年,北京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北京樣板。」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正是改革讓北京的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從「十三五」時期已有的統計數據來看,2019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萬億元,經濟總量實現新突破。
  • 中國城市gdp排名人均收入多少?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全國gdp排名2019省份 全國gdp城市排名2019 破萬億gdp城市2019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31省份2019年前三季度GDP數據。其中對於2019全國各個省份城市的gdp排名也具體給出,還特別的公布了破萬億gdp城市2019名單。
  • 2016年中國GDP超預期:GDP達74.4萬億影響幾何?
    2016中國gdp總量:28省GDP出爐 8地未達標!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3671億元,比上年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96236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384221億元,增長7.8%。
  • 對實體經濟發放貸款增加1.53萬億元
    人民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 (記者吳秋餘)中國人民銀行近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我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1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3萬億元,同比多增1676億元。
  • 2019美國gdp總量預測 GDP預計為22.32萬億?
    2019年已經成為過去,全球各國也開始公布本國的GDP,那麼2019年美國經濟總量多少萬億美元?目前的國際貿易依舊不平靜,對全球經濟來說帶來巨大的威脅,以及增加經濟衰退的機率,現在美國的經濟也出現衰退的跡象。
  • 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排名公布:北京、上海排名均有上升
    來源:澎湃新聞記者/韓聲江1月5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在滬發布《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藍皮書。根據報告,全球數字經濟城市競爭力方面,紐約、波士頓、倫敦、新加坡和東京位居前五,中國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競爭力排名較上年均有所上升。
  • 中國第二座GDP達3萬億的城市,跟住上海的步伐了,你知道是哪個嗎
    許多省市也在統計去年的部分統計數據,前幾天部分地區的統計結果全部出榜,在官網上公布了自己的成績單,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北京GDP突破3萬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二個「3萬億俱樂部」城市,到目前為止,提起中國經濟最強的城市,人們都會想起上海,雖然球隊的成績不會低於10多年來的數值,但面對同樣是一線城市的北京
  • 2020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出爐:11城已破萬億元,西安增速領跑
    2020前三季度城市GDP50強出爐:11城已破萬億元,西安增速領跑  Evelyn Zhang • 2020-11-23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萬億元 約佔GDP三分之一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三十一萬億元,約佔GDP的三分之一  數字中國,邁向美好未來  本報記者 李心萍  400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億元總投資,其中20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已建成運營。  這是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的碩果。
  • 前二季度臺灣GDP2.15萬億元,人均GDP9.1萬元,在國內排名第幾?
    長久以來,臺灣經濟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臺灣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亞洲四小龍成員。近些年,臺灣經濟受到國際形勢影響,發展有所減緩,但綜合來看,臺灣依舊是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省份之一。今年上半年,臺灣地區完成名義GDP92007.93億新臺幣,折合2.15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3062.81億美元,GDP增速同比增長0.41%。截至2019年,臺灣常住人口為2360萬人。按照此人口計算,上半年臺灣人均GDP約為9.1萬元。
  • 貝恩諮詢:2025年數字一體化將使東協GDP增加1萬億美元
    5.在數字時代中駕馭商業生態系統在我們採訪的數字企業家和數字一體化中小企業中,40%報告了與商業生態系統相關的障礙 —— 從遵守數字法規到創業困難,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在東協成員國最長能花99天。機會:為東協提供1萬億美元的獎勵在東協國家,開拓性的中小企業正在克服這些障礙,為其他企業鋪平道路。
  • 青島「十三五」經濟目標總體完成 人均GDP有望達1.9萬美元
    青島新聞網12月10日訊(記者 劉倩倩)今天上午,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青島市「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新成就。「十三五」前四年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2019年達到1.17萬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
  • 98%、90%、36.2%我國通信普惠邁上新臺階成為數字經濟強勁引擎
    七十歲的張玉英老人,家住河南開封,她識字不多,平時主要用手機和遠在北京工作的兒子聯繫。 前兩年,村子裡接通了寬帶,建起了4G基站,老人的手機也從功能機換成了智能機。在鄰居的幫助下,她學會了使用微信,經常和兒子視頻聊天,「面對面聊天,像真人一樣,真中啊!」
  • 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 五大行小微貸款...
    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1萬億元。  五大行小微貸款超額完成  全年增量計劃和30%增量目標  黃洪表示,前三季度,用於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重點投向基礎設施、製造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營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
  • 「十三五」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年業務收入增至1.1萬億元 年均增速...
    「十三五」期間全國郵政快遞業年業務收入增至1.1萬億元 年均增速達22%
  • 廣東「最富」的3座城市,一個GDP超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
    在飛速發展的今天,每個人都在努力工作,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正因為有這樣的人的存在,我們國家的經濟才會提高,住在廣東省的各位,知道廣東省什麼樣的城市比較富裕嗎?今天就廣東「最富」的三個城市,一個gdp超過2萬億元,成功超越廣州;no3:東莞作為廣東省有名的地級市,東莞還是靠近珠三角,所以有比較便利的交通,水運、陸運、空運都很發達,優越的地理位置,使東莞的各種產業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其gdp一度達到七千多億元,在廣東各城市中屈指可數。
  • 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31萬億元 約佔GDP三分之一
    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三十一萬億元,約佔GDP的三分之一數字中國,邁向美好未來本報記者 李心萍400個數字經濟重大項目,3000億元總投資,其中20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一批項目已建成運營。這是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一年來的碩果。一年來,「數字」翅膀給美好中國帶來許多可能,電子政務、數字經濟、智慧社會,一場數字變革正在神州大地上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