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都特別重視,但對於「齲齒」的問題大家似乎並不那麼在意。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吃太多糖容易導致蛀牙,但孩子真的出現了蛀牙問題之後,我們總想著「等孩子換牙就好了!」
馨然大學期間是我們班公認的班花,但她很少笑,有男生還曾調侃她是個「冰美人」。其實,她性格並非如此,只是因為她之前的牙齒很黑,有嚴重的齲齒,因為父母當時沒有重視,結果換出來的牙齒長得都太「個性」,這也成為她最不自信的一點。
據調查,我國每10個學齡前兒童有8個存在牙齒健康問題。但我們常常覺得,小孩子都愛吃糖,有齲齒很常見,等孩子大點換牙就好了。
其實,如果乳牙蛀了很可能影響到寶寶將來恆牙的健康。所以,寶寶有齲齒了,家長們千萬不能幹等著,首先要及時就醫診治。另外,寶寶乳牙開始萌出後就應該注意口腔清潔和護理,預防蛀牙的出現。
一、遠離傷牙的壞習慣
有的寶媽說寶寶還太小,想要科學刷牙還不太現實。但有些傷牙的習慣從小就應注意,合理預防的難度總小過亡羊補牢。
1、吮手指
一般來說,寶寶一歲以後口欲期會逐漸過去,這也說明大多數嬰幼兒都有的「吮吸手指」的習慣會自然消除。但有的寶寶可能並未及時戒掉這個壞習慣,少數孩子甚至3歲左右都還在啃手指,這不僅影響到寶寶下頜和牙齒的健康發育,俗話說的「病從口入」也就是這個意思。有這樣習慣的孩子家長們應儘早幫助寶寶戒除。
2、睡前吃東西
大人愛宵夜,有的小孩子臨睡前非要吃點東西墊吧一下似乎才能睡得安穩。要知道,睡前吃東西,食物殘渣在溼潤的口腔中會很快發酵發酸。但睡眠期間, 口腔也在休息,唾液分泌會減少,對這些細菌產生的酸性物質不能及時稀釋,很容易侵蝕到牙齒繼而引發齲齒。
3、吃太多甜食
大多數寶寶對甜食的誘惑都無法抗拒。而這些食物,特別是富含澱粉的,如饅頭、包子、紅薯、土豆等,在咀嚼時由於唾液分泌量減少,食物殘渣很容易吸附在牙齒上,從而引發齲齒。
如果你家寶寶也鍾愛甜食,寶媽們一定要注意控制寶寶每日吃甜食的量和時間,從給寶寶添加輔食開始最好就少放糖,培養寶寶健康的飲食習慣。暫無法完全戒除的,應及時提醒孩子漱口、刷牙。
二、 選對清潔時間
有專家說,寶寶出生開始就應該注意口腔衛生,2歲左右的寶寶應該使用兒童專用的牙膏牙刷。現在,很多家長會給孩子購買電動牙刷,在此,建議7歲以前的寶寶最好別使用電動牙刷,以免損傷牙齦。
嬰兒一般6個月左右開始萌牙,在這之前,我們也要注意寶寶口腔衛生和護理,哺乳、喝牛奶後要適量給寶寶餵點水,這樣能減少口腔內的食物殘留,預防蛀牙。
等寶寶長出幾顆完整的牙齒後,就可以用乾淨的棉布或手指牙刷幫寶寶清潔牙齒了。2歲左右開始就可以慢慢讓孩子學著刷牙了。
三、培養寶寶的刷牙習慣
2歲左右的寶寶剛開始學刷牙,有的爸媽對這事兒比較重視,但要注意,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培養寶寶對刷牙的興趣,不要苛求孩子的動作是否規範,是否真的清潔到位。
爸爸媽媽可以給寶寶買一些關於刷牙的玩具來從小培養孩子的刷牙意識,還可以結合刷牙、護牙的繪本來提高寶寶對刷牙的認識。
3歲左右,寶寶應基本掌握了刷牙的要領,可能動作還不夠嫻熟,但爸爸媽媽一定要督促孩子養成習慣。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寶寶刷牙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好榜樣,不要因為刷牙讓孩子對家長的話產生反感,甚至影響到健康的親子關係。
本文總結:
孩子有齲齒,並不一定是吃糖太多,平時的口腔衛生可能是主要原因。爸爸媽媽要儘早重視,培養寶寶良好的衛生習慣。
要知道,好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
----
關於寶寶蛀牙(齲齒),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