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小學部2019級開展了首次研學課程。「手牽手,一齊走」的響亮口號猶在耳邊,同學們好奇又興奮的表情、主動踐行社會公德的瞬間所帶來的感動讓人記憶猶新。其實,研學課程遠不止外出當天的體驗探索,快來一探究竟!
世界是最好的教材,生活是最大的課堂。本次研學課程分為「覺察與準備」、「體驗與實踐」、「思考與拓展」三個部分,以活潑的任務地圖讓學生知曉研學過程,並以任務卡方式分配階段任務,增強學生參與度。三個部分,貫穿研學過程前、中、後,同學們針對特定主題進行了為期三周的研究性學習,源於生活而又回歸生活,收穫滿滿,成果纍纍。
有趣的探索,始於既有知識與好奇心碰撞的火花。任務地圖的第一站,要求同學們在出發前根據任務卡的要求進行資料的搜集。辨別嶺南建築,形容嶺南美食,了解嶺南藝術,同學們建立了自己的「嶺南文化知識小寶庫」,為實地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體驗中學習,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最基本與自然的學習方式。過程中,同學們手持任務卡,通過畫圖、連線、書寫等方式,在導學的介紹下把已經從文字圖片中了解到的知識與實地體驗獲得的信息結合起來。
實地研學結束後,同學們在完善任務卡的過程中再次回顧了所觀所學所知所得,並把印象最深的元素或場景以最適合這一年齡段的方式——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雞公欖叔叔「高票當選」最受小朋友歡迎的嶺南文化元素,鑊耳牆、滿洲窗和皮影戲也深受喜愛。同學們用稚嫩的筆觸表達他們對嶺南文化的理解,沒有工筆畫般規整細緻,卻童趣無限,對傳統文化的珍視與傳承的種子正默默地播種在同學們的心田裡。
走進社會大課堂,讓學習與生活真正聯繫起來。研學的學習與體驗最終還得回歸到生活,需要以本次課程活動為原點,讓同學們在生活中感知更多嶺南傳統文化,在學習中傳承,在傳承中弘揚。
因此,任務地圖的最終站,要求同學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結合主題作進一步的延伸體驗,如品嘗更多的嶺南傳統食物,探訪更多的嶺南傳統建築,欣賞更多的嶺南傳統藝術,等等。同學們打卡的形式或地點多種多樣,但都離不開二字:生活。
研學課程是小學部聚焦「讓思維活起來」,用整體性思維構建的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本次研學課程的有效實施,有賴於校內外課程資源的充分整合,以學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標為引領,以原有課程體系和實踐經驗為基礎,通過頂層設計、優化整合,明確研學課程的目標原則,確定課程主題,構建課程框架,並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細化課程活動的具體實施方法,務求讓學生能在豐富的課堂形態下展開學習與探索。
往後,小學部每學期的研學課程都將根據學校的課程體系,結合思維培養與學生素養培育的關鍵點開展。伴隨著同學們知識儲備的增加與學習能力的提高,不斷創新的研學課程必將在同學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更加精彩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