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在各種政策以及市場的驅動下,越來越多的旅遊企業加入研學旅行隊伍,形成了專門的研學旅行部門,並且出現了研學導師等新興職業,研學旅行部門越來越重視與旅遊景區的合作;中小學也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生參與,滿足教學和學生的需要,那在研學旅遊規劃上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實現研學+旅遊的多元化?
尋找適當貼切的研學主題和課程教育目標,促進研學旅行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既要結合學生身心特點、接受能力和實際需要,又要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最終使學生在研學旅行中辨別、探究、思考、歸納、總結、吸收,形成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1、設計調查問卷,進行可行性考察調研
不少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時,在目的地及景點選擇上總是難以讓學生和家長都滿意。解決這一問題,不妨給家長選擇權,聽聽家長的意見。提前對於對標的研學目的地進行現場調研,考察工作包括活動地點的參觀學習流程、需要的時間、整隊集合的時間和地點、需要的活動費用等,解決了決策者和消費者分離的狀況。
2、劃分學段有針對性地選擇研學旅行方向
由於小學、初中、高中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學生能力、學生知識等有較大差異,所以要分學段選擇研學旅行方向。初中研學主要方向是: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基於初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按照學段進行課程設計;高中研學主要方向是:人文素養提升和文化認同意識的培養。高中學生在認知和管理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具備了能夠「遠行」的基本條件。
3、與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制定研學旅行主題
研學旅行既然屬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就應該體現課程性,並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除了教材中學到的知識可以在真實的場景中得到運用,學生還需要以大自然為課堂和教材。所以研學的課程需要半結構化,研學應該是自然的課堂、開放的課堂,實現不經意的成長。
4、做好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機制
由於研學旅行的課堂多是在路上,開放性非常強,所以安全是確保活動課程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則。針對以學生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學旅行,需要對研學線路、課程設計、組織方案、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等進行事前、事中、事後評估,切實做到活動有方案,行前有備案,應急有預案,確保活動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安全性
5、實施多元評價反思研學旅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評價是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全面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夠讓教育管理者掌握本次活動的開展情況,從而吸取經驗教訓為更好地開展下一次活動做奠基,也能讓學生進行自我感知,自我教育。依據研學旅行的目的,本著關愛、呵護、督導、培育、評估的原則,研學旅行評價可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結果評價兩部分。最終的評價形式可為晨會、班會、校級主題演講、攝影展、徵文比賽、櫥窗成果展等。
6、研學旅遊規劃重點渲染當地文化歷史
中國地大物博,五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為中國提供了種類繁多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旅遊資源,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旅遊強國以及旅遊資源大國。截至2018年10月,我國5A 級旅遊景區數量為259個;截至2019年7月,中國世界遺產已達 55項,是與義大利並列擁有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因此,中國有眾多的旅遊資源可供深入挖掘,能夠支撐多樣化研學旅行產品的開發,豐富產品線便是實現多元化的一小步。
最後,研學旅遊目前還沒有特別規範的旅遊基地模範,只能在文旅產業發展中一步步摸索總結,在項目開發前期的著重調查,從市場需求、文化習俗、研學課程等多方面進行深入探究,相信付出心力的研究規劃,最終也可以呈現一個令學生群體滿意的多元化研學旅遊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