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評谷歌「量子霸權」:離實際應用還很遙遠

2020-12-15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谷歌公司聲稱他們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在200秒內完成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5日消息,10月23日,谷歌公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已成功演示了「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所謂量子霸權,其實指的是量子計算機對經典計算機的超越,其運算能力遠遠超過經典計算機,可以解決經典計算機在合理時間範圍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關於量子霸權的討論聽起來似乎有點耳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這篇論文也有所貢獻。早在9月中旬,NASA就「無意」中將這項最新的量子計算研究發表在官網上,宣稱「量子霸權」已經實現,然後又迅速將其撤下。雖然發表的時間並不長,但這篇論文已經引起了網絡上一片震蕩。這並不奇怪,因為谷歌公司聲稱,他們的量子計算機可以在200秒內完成超級計算機需要1萬年才能完成的事情,這樣的成果實在是太令人驚奇了。

Sycamore量子處理器的布局(a)和外觀(b),晶片中有54個量子比特,每個量子比特(灰色)通過耦合器(藍色)與最近的量子比特相連

超級計算機和量子計算機的關鍵區別在於它們存儲信息的方式。超級計算機和任何傳統計算機一樣,是二進位位的,處理的是1和0的問題;對於量子計算機,則涉及到量子比特的問題,可以假設0和1的任何排列。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量子比特可以像薛丁格的貓一樣,同時是兩個相互矛盾的東西——既是活的又是死的,或者既是0又是1。

正如理論計算機科學家斯科特·阿倫森(Scott Aaronson)在他的博客中所說,量子比特是「此和彼的複雜線性組合」,或者說,是0和1的複雜線性組合。或許最接近的類比應該是「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阿倫森指出,簡單來說,你可以把量子計算機定義為一臺利用這種新型「可能性」的計算機。

為什麼利用這種「可能性」就能賦予量子計算機所謂的「霸權」?德國法蘭克福高等研究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薩賓·霍森費爾德(Sabine Hossenfelder)解釋道:「為了讓你了解量子計算機的能力,你可以想像一下:通過量子力學方程的數值解,在經典計算機上模擬量子計算機。」

「如果你這麼做,」她接著說,「那麼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負擔就會隨著模擬的量子比特的數量呈指數增長。你可以在個人電腦上進行2或4個量子比特的計算,但如果是50個量子比特,你就需要一個超級計算機集群。任何超過50個左右量子比特的計算目前都難以實現,至少在任何合理的時間內都無法計算。」

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是一個名為「Sycamore」的紫色晶片。Sycamore的原意是梧桐樹,在論文中給出的晶片圖片上,可以看到一邊刻著「Google AI Quantum」,另一邊則刻著「Sycamore」和一棵梧桐樹的圖案。這個量子處理器被設計成使用54個超導transmon量子比特。由於其中一個量子比特不能正常工作,因此他們在實驗中使用了53個量子比特,在一個「偽隨機量子電路輸出的採樣任務」中將其計算速度與「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進行了比較。研究人員表示,Sycamore的計算幾乎沒有結構,這使它成為「基準測試的合適選擇」。與之相比,傳統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就顯得相當緩慢。他們總結說,Sycamore的成功「預示著一個備受期待的計算範式即將到來」。

2012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量子信息與物質研究所所長約翰·普雷斯基爾(John Preskill)提出了「量子霸權」一詞,後來這成為一個劃時代的詞彙。普雷斯基爾的原意是用量子霸權來描述量子計算機發展的關鍵節點。他本月在《量子》(Quanta)雜誌上寫道:「我想強調,現在是我們這個星球歷史上的一段特殊時期,基於量子物理學原理的信息技術方興未艾。」他似乎在說,谷歌的實驗結果後面還應該加上幾句註解。

「正如谷歌團隊所承認的那樣,他們的機器表現出驚人的計算速度,但所解決的問題經過了精心挑選,目的只是為了展示量子計算機的優越性,」普雷斯基爾補充道,「在其他方面,(量子計算)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霍森費爾德也有同樣的看法。她說,現在的量子計算機似乎還只是「科學家的新玩具」,因為「儘管隨機變量的產生可以用來檢查量子霸權,但並不足以計算出任何有用的結果。」

儘管如此,普雷斯基爾仍表示谷歌取得了探索量子計算機實用性的重要一步。他認為,為即將到來的「新時代」創造一個短語是很有必要的,這個短語就是NISQ(noisy intermediate-scale quantum),即「嘈雜中型量子」。其中的「嘈雜」(noisy)意思就是「不精確的」。對於量子比特,想要獲得無錯誤的計算結果仍然太難了——量子計算機運行的時間越長,它積累的錯誤就越多,計算結果就越不可靠。「中型」(Intermediate-scale)的意思則是,現在的量子計算機剛好可以做到谷歌所做的事情,即在某些任務中輕而易舉地擊敗超級計算機,展示量子計算的優越性。但是,量子計算機太小了,最多只有幾百個量子比特,做不出任何有價值的事情。所以,如果想超越NISQ時代,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對於量子霸權,目前我們還沒有什麼好激動的。「發明(NISQ)這個術語,實際上是想讓投資者相信量子計算將在未來幾十年產生實際應用,」霍森費爾德說,「NISQ的問題在於,雖然它們可能很快就能付諸實踐,但沒人知道如何利用它們計算出有用的結果。」也許永遠不會有人知道。「我現在很擔心量子計算會走上核聚變的老路,永遠充滿希望,但又永遠不會真正實現,」霍森費爾德補充道。

可以理解的是,谷歌的研究人員及其NASA合作者對這種不確定性給出了更積極的解釋。他們指出,現在的量子計算還處於「過渡」階段,從單純的學術研究,到成為開啟新型計算能力的關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距離有價值的短期應用只有一步之遙」。誰又能知道,這一天會什麼時候到來呢?(任天)

相關焦點

  • 「量子霸權」還是「量子優勢」?量子計算競賽「加速時」
    ……量子計算機是一個跨學科的行業,除了物理學家、計算機科學家、數學家,甚至還需要金融行業的定量和分析家,合作設計新的算法,覆蓋所有領域。「量子計算機如何定義?是否包括通用計算機和專用量子模擬器?」「IBM 50量子比特原型機能夠解決什麼問題了?IBM內部最大能糾纏的量子比特數是多少?」「……我們暫時不便公開討論這一數據。」
  • 中國首度實現量子霸權,頂尖科學家獨家權威解讀
    在此之前,人類歷史上只有谷歌的「懸鈴木」(Sycamore)曾經實現過「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什麼是「量子霸權」?「九章」金光閃閃的出現是不是說明量子計算機已經有可能走入千家萬戶,甚至替代傳統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真的能全面碾壓傳統計算機嗎?
  • 中國首度實現「量子霸權」 世界頂尖科學家這樣評價
    圖說:基於光的「九章」 新華社 發(下同)近日,我國量子計算研究成功攀登至第一個裡程碑:量子計算優越性(國外也稱之為「量子霸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
  • 量子霸權有多厲害?你的支付寶、信用卡密碼可能形同虛設
    前段時間「量子波動速讀」大型迷惑現場火遍全網2019還沒結束但年度沙雕新聞總冠軍已被「量子波動速讀」預定一頓操作後「量子霸權」成功引起了霸霸們的注意更引起人們對量子技術應用的關注說到掌握世界終極密碼(很厲害的樣子)我們就要說到「量子霸權」了「量子霸權」的概念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John Preskill在2012年提出的
  • 什麼是量子霸權?「九章」的優勢在哪?九問量子計算機
    而量子計算,則是利用量子天然具備的疊加性,施展並行計算的能力。每個量子比特,不僅可以表示0或1,還可以表示0和1分別乘以一個係數再疊加,隨著係數的不同,這個疊加形式的可能性會很多很多。這種疊加性意味著,隨著量子比特數增加,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會指數增加,經典計算機將望塵莫及。
  • 量子計算機"九章"有多厲害 量子計算機器離實用還有多遠?
    陸朝陽告訴我們:「如果量子計算原型機在某個問題上的計算能力超過了最強的傳統計算機,那就證明了量子計算在未來有可能在很多方面超越。」   或者通俗點說。儘管該理論描繪的光明前景令人著迷,但量子計算仍需在現實中證明自己的實力。科學家選擇了極其複雜的問題來測試量子計算,這樣它就可以在實際應用中「展示它的肌肉」。證明「量子優越性」被認為是量子計算從理論到實踐的一個「裡程碑式的轉折點」。
  • 量子計算機200秒完成的運算,最強超算需1萬年,谷歌實現量子霸權
    谷歌Bristlecone晶片是利用9個相同模式的量子比特進行耦合,然後依次擴展出去,並非實現了兩兩量子比特之間的耦合。量子計算機的實際應用也面臨諸多問題。由於在於0和1兩種狀態之間的能量差太小,需要降低到絕對零度附近,才能防止被熱量所破壞。此外,粒子之間狀態的耦合也有時間限制,時間一長,兩個粒子將不再「相干」。
  • 「量子霸權」提出者展望 新時代下量子計算的11大應用
    「我們正進入一個量子技術新時代,我稱其為『NISQ』。」加州理工學院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概念提出者 John Preskill 說道。對於物理學家尤其感興趣的量子模擬問題而言尤其如此。所以繼續尋找驗證量子計算機輸出的更好方法對於研究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陳根:「九章」攻擂「懸鈴木」,快一百億倍的量子霸權
    同時,「九章」也等效地比谷歌去年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機原型機「懸鈴木」快一百億倍。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霸權」的國家,也將量子計算研究推進下一個裡程碑。「九章」得以成為世界級重大科研成果,再一次,關於量子計算、量子霸權的討論紛至沓來。「量子霸權」在「霸權」什麼?
  • 谷歌量子霸權報告正式發布:200秒完成任務,經典計算機需要1萬年
    量子計算機應用的前景十分光明,相比經典處理器,某些計算任務在量子處理器上執行的速度可能成倍提高。但是人類科技面臨的一個基本的挑戰是,需要構建一種能夠在指數級大的計算空間中運行量子算法的高保真處理器。這種利用量子計算來獲得超越經典計算的結果的能力被稱為「霸權」,自從對該主題的研究開始以來,這種「霸權」能力一直是量子計算的理論優勢。谷歌使用了一個可編程超導量子位2,3,4,5,6,7的處理器來創建53個量子位上的量子態,它相當於253維的計算狀態空間。
  • 谷歌實現量子霸權論文曝光,圈內人士:量子計算的裡程碑事件
    ) 的時代 (如下圖),雖然我們離綠色真正的容錯通用量子計算機還很遠,但是現在已經開始進入到藍色區域相信在未來幾年會有一些當然,@ 少司命只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至於論文究竟如何,大家還需要自己去讀一下。
  • 「英漢翻譯」Google谷歌實現了「量子霸權」?
    還是先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吧↓↓↓美國網際網路技術企業巨頭谷歌公司宣稱成功演示「量子霸權」,利用實驗性量子計算機,在大約200秒內完成傳統超級計算機一萬年才能完成的計算量。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等競爭對手質疑谷歌的說法,認為量子計算機的優勢沒有那麼大。
  • 中科大「九章」歷史性突破,但實現真正的量子霸權還有多遠?
    「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光路系統原理圖如下:一年之前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懸鈴木發布,美國總統川普的女兒伊萬卡就曾經官宣聲稱這項成果使美國實際擁有了量子霸權,其成就堪與萊特兄弟在1903年的飛機首秀相媲美。看到這裡可能很多讀者都想了解我們離量子霸權到底還有多遠,不過做為一名量子物理的愛好者,筆者認為我們距離真正的量子霸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下來筆者就和大家具體聊一下有關量子計算與量子霸權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展望。
  • 九章量子計算機實現量子霸權?
    中國九章量子計算機的消息都聽說了吧,超越了谷歌去年的量子計算,往往有些媒體很激動,寫著打破谷歌量子霸權或者跟谷歌爭奪量子霸權什麼的,可惜全用錯了。量子霸權是個偽命題,一種營銷概念,這個詞本身就有問題,還有的媒體沒去看原論文,然後就在原文實現了區六個光子的輸出。
  • 谷歌正式宣布量子霸權實現!獨家專訪谷歌CEO:意義堪比萊特兄弟發明...
    這也是為什麼谷歌論文中提到了自己「在這一特定計算任務上實現了量子霸權」,甚至樂觀地表示量子處理器的計算能力或將遵從「量子摩爾定律」,計算性能每幾年就翻一倍,也許離有價值的實際應用只差一個創造性的算法了。不過,面對這樣的結論,量子物理學界和產業界迅速分成了樂觀派和質疑派。前者認為谷歌實現了一項偉大的科學成就,展示了一條通向可擴展量子計算的道路,狠狠地打臉那些質疑量子計算機可行性的人。
  • 谷歌發布72量子比特晶片背後 科技巨頭「量子霸權」戰爭打響
    3月初,谷歌量子AI實驗室在於洛杉磯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向外界展示了其量子處理器Bristlecone(狐尾松)。谷歌稱,這套基於門(gate)的超導系統將用於研究量子比特技術的系統錯誤率和可擴展性,並為量子模擬、優化和機器學習應用提供一個測試平臺。
  • 量子計算技術的研究現狀與趨勢
    當然,單個量子節點本身就是量子器件,也會有許多應用場景,量子網絡就是這些量子器件的集成,其信息功能將得到巨大提升,應用更廣泛。上述的量子網絡是量子信息技術領域發展的遠景,當前距離這個遠景的實現還相當遙遠。不僅尚無哪種類型量子網絡已經演示成功,即使是單個量子節點的量子器件也仍處於研製階段,距離實際的應用仍有著很長的路要走。
  • 谷歌「量子霸權」核心人物:我為什麼從谷歌辭職?
    我聽過一些有關Martinis教授真正離職原因的傳言,但個人覺得這些傳言有失偏頗、不值得採信,還不如聽聽Martinis教授本人詳述有關這一離職事件更多的細節。現在,正處於量子實驗與開發的時代。我相信,當今的量子科學家中有一些日後定會名垂青史,其中肯定包括John Martinis。
  • 打破谷歌量子霸權!一文看懂什麼是量子力學
    今天有一個挺讓人振奮的新聞,那就是我們自己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九章量子計算機,目前還只是原型機只能處理「高斯玻色取樣」這樣的單一任務,距離真正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所以為了解釋這些匪夷所思的現象,我們目前只能去通過一些數學工具給出一些「詮釋」,來試圖更深入了解量子力學。雖然只是在表層總結出來的規律,但通過數學工具精確計算後,我們還是通過量子力學精確描述許多現象,製造出可以實際應用的產品。
  • 價值2950億美元的「量子霸權」,技術水平到了哪個階段
    然而IBM和Google都沒有宣布實現「量子霸權」,也沒有公開相關測試結果,這意味著技術上離「量子霸權」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量子晶片是通過半導體工藝進行加工,量子位數目可以任意增加,但是僅有量子比特數目的增加是遠遠不夠的。在技術上更加困難的是對多量子比特的相干控制能力。如果一個晶片對多量子比特的相干控制能力沒有獲得好的測試結果,那麼這個晶片就沒有科學或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