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4月8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今天通報全國檢察機關打擊網絡犯罪工作情況,並發布最高檢第十八批指導性案例。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張曉津介紹了最高檢第十八批指導性案例相關情況。
1.當「公檢法」打來電話……
「有快遞未籤收,經查詢還有護照籤證即將過期,將被限制出境管制。」一、二、三線話務員通過冒充快遞公司客服、公安局辦案人員、檢察官來實施詐騙。至案發,被告人通過上述詐騙手段騙取75名被害人錢款共計人民幣2300餘萬元。
張凱閔等52人電信網絡詐騙案,是我國首例從境外將臺灣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大陸進行司法審判的電信網絡詐騙案。
2.帳號密碼是這樣被盜的
葉源星、張劍秋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譚房妹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案中,葉源星編寫了用於批量登錄某電商平臺帳戶的「小黃傘」撞庫軟體,和其編寫的打碼軟體配合使用,可識別大量驗證碼,其中人工輸入驗證碼任務由張劍秋完成。譚房妹向葉源星購買打碼服務,獲取到某電商平臺用戶信息,並通過出售帳戶信息獲取違法所得。
該案是全國首例撞庫打碼案,案件的指導意義在於對有證據證明用途單一,只能用於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司法機關可依法認定為「專門用於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的程序」。
3.有黑客跨境攻擊遊戲伺服器
2017年2月至3月,黑客組織「暗夜小組」成員三次利用14臺控制端伺服器下的計算機,持續對某網際網路公司雲伺服器上運營的三家遊戲公司的客戶端IP進行DDoS攻擊,導致三家遊戲公司IP被封堵。某網際網路公司組織人員對伺服器進行了搶修並為此支付4萬餘元。這是全國首例全鏈條打擊黑客跨境攻擊案。
「網際網路絕不是法外之地」,最高檢第一檢察廳廳長苗生明介紹,最高檢以打擊網絡犯罪為主題發布指導性案例,主要有四方面考慮:一是充分表明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打擊網絡犯罪的立場。二是充分展示檢察機關參與網絡社會治理的新成效。三是為各級檢察機關依法辦理新型網絡犯罪案件提供參考和借鑑。四是有利於增強廣大群眾的法治觀念,提高群眾的網絡安全意識。(工人日報記者盧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