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訊,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就業藍皮書——《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昨天在京發布。報告顯示,2017屆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生,大學畢業生在教育、信息、醫療行業就業需求旺盛。與此同時,新一線城市對大學畢業生的吸引力不斷增強,畢業生起薪持續增長。而教育、零售行業成為大學生創業的「主戰場」。
大學生就業藍皮書由麥可思研究院編寫,迄今已是第十年發布。最新藍皮書顯示,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9%,與前兩屆基本持平。其中2017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1.6%,與2016屆基本持平,近六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就業整體穩定。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為92.1%,比2016屆的91.5%略高,近十年應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穩步上升,2017屆高職高專就業率首次超過本科。
同時,2017屆大學畢業生受僱工作的比例為77.1%,創業比例為2.9%,與上屆基本持平;讀研或者讀本科的深造比例為10.8%,略高於前兩屆。
具體到各專業的就業率,報告顯示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是工學,達93.5%;其次是管理學,為93.2%;最低的是法學,為85.3%。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電氣類,達95.6%;最低的是法學類,為85.3%。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排前三位的專業是軟體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大類是生化與藥品大類,最低的是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最高的專業類是電力技術類,最低的是畜牧獸醫類。
同往年一樣,報告今年繼續依據就業率、薪資和就業滿意度等指標列出了2018年度的紅牌專業和綠牌專業。
藍皮書指出,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最多的行業類是「教育業」,就業比例為14.7%,且在「教育業」就業的本科生比例從2013屆的10.0%上升到了2017屆的14.7%,其中有六成左右集中在中小學教育機構。
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比例增長最多的也是教育業。進入「教育業」就業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比例連續五屆保持上升趨勢,較2013屆增長了2.8個百分點。「教育業」中,就業於幼兒園與學前教育機構的佔比上升較快,從2013屆的25%上升到了2017屆的33%。
同時,「媒體、信息及通信產業」是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第二多的行業類,「醫療和社會護理服務業」是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第二多的行業類。
民企、中小微企業、地級市及以下地區等依然是主要就業去向,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到2017屆的60%;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22%下降到2017屆的18%。
收入方面,藍皮書顯示2017屆大學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317元,比2016屆增長了329元。其中,本科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4774元,比2016屆增長了398元;高職高專院校2017屆畢業生的月收入為3860元,比2016屆增長了261元。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半年後月收入呈現上升趨勢。從事IT類職業本科畢業生收入較高,月收入最高的職業類是「網際網路開發及應用」,為6082元;其次是「計算機與數據處理」,為6042元。
2017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為2.9%,與前兩屆基本持平。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高於本科畢業生。從近三屆的趨勢可以看出,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呈現平穩態勢。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為22.7%。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商業,為12.3%。
同時,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人群收入優勢明顯,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的月收入為5785元,比2017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高1011元。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的月收入為4880元,比2017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平均月收入高1020元。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