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趙麗蓉臨終留16字,乾兒子鞏漢林「消失」10年不上春晚

2020-12-15 電影什麼都知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新版《鹿鼎記》剛一播出,飾演韋小寶的張一山就被罵上熱搜。

開場說評書那一段戲中,張一山被說是「演技浮誇」,還有網友調侃:簡直是鞏漢林附體。

或許很多人會問,鞏漢林是誰?

這似乎是記憶中有些模糊的人物了,但在當年,他也是春晚舞臺上的「釘子戶」。

一、回憶

說起春晚舞臺上讓人記憶深刻的面孔,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或許是——

「小品王」,一口「玉米大碴子和鐵鍋燉大鵝」味兒的本山大叔;

喜歡身穿紅色唐裝,一上臺就飛吻大喊「我想死你們了」的馮鞏;

造型越來越犀利,吐槽越來越「毒舌」的小品女王蔡明;

以及一個油光瓦亮的光頭,外表憨厚老實的好人「郭子」。

他們曾給我們帶來很多精彩的作品,讓大年夜充滿歡聲笑語。

在這些回憶之中,其實還有一對搭檔,他們曾經在舞臺上嬉笑怒罵,甚至一度讓我們以為他們是現實中的「母子」。

——他們是已經故去的趙麗蓉老師和她的「乾兒子」鞏漢林。

對很多人來講,趙麗蓉老師或許是「大器晚成」,其實她很早之前就已經「出道」。

在小品《打工奇遇》中,她曾講過自己年輕時參與《小二黑結婚》,結果唱得太好,「30多個小二黑愣是沒把婚結成」。

這段情節其實並不是虛構,趙麗蓉老師年輕時真的參演過評劇《小二黑結婚》,在其中飾演「三仙姑」。

因為紮實的評劇功底,她接受楊潔導演邀請,在86版《西遊記》中,出演了「車遲國王后」。

1989年,在劉曉慶版《紅樓夢》中,趙麗蓉飾演了「劉姥姥」,當時不識字的她,硬是憑藉連環畫,將「劉姥姥」這個人物刻畫的形神畢備。

說起她和春晚的緣分,還要從1988年開始,她與「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一起在春晚舞臺上合作了小品《急診》,從此開始了她的「春晚之路」。

隨後,她和鞏漢林搭檔,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作品,甚至其中的臺詞,現在還會被人記起:

「一杯你開胃,二杯你腎不虧,三杯五杯下了肚,保證你的小臉兒呀,白裡透著紅,紅裡透著黑,黑不溜秋,綠了吧唧,藍哇哇兒地,紫不溜秋,粉嘟嘟兒地透著那個美。」

在《如此包裝》這個小品中,趙麗蓉老師的「一跪」並不是舞臺效果,而是她真的帶傷在演,而這一跪,也讓她被送進了醫院。

二、往事

緣分奇妙。

有些人,註定了會相遇。

1991年,趙麗蓉在小品《母親的心》中需要找一個「兒子」,這時候,有人推薦了鞏漢林。

那時候的鞏漢林,和趙本山合作了小品「十三香」。

當他被喊到中央電視臺,第一次見到趙麗蓉的他有些緊張,而趙麗蓉開口第一句話就是——

「你就是兒子吧?」

就這樣一句話,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也拉開了兩人在舞臺上合作的序幕。

後來,鞏漢林認了趙麗蓉做乾媽,兩人合作了很多經典作品。

在小品中,她揮筆寫下的「貨真價實」;她跳的「趟 克 揍 是淌呀淌著走」;她滿嘴唐山味的「司馬缸砸咣」……

所有這一切,都成了永恆的經典。

但其實,在這些經典背後,是趙麗蓉老師對病痛的忍受。

1999年,趙麗蓉老師出演了她在春晚舞臺上的最後一個小品《老將出馬》,其實,在這之前的一個體檢中,她就被查出理肺癌晚期。

為了怕她擔心,家裡人和其他知情人都將這件事瞞了起來。

這樣的隱瞞,對當事人是殘忍,對知情者卻是更大的折磨。

鞏漢林後來在節目中回憶起他和老太太在春晚舞臺的彩排。

那時候,除了她本人,基本所有人都知道了她的病情,老太太的兒子們和鞏漢林商量好,他們把抗癌藥物包在紙包裡,每次排練後,由鞏漢林負責給她泡藥。

那時候的鞏漢林特別痛苦,明知道她病情嚴重,但還是要一遍又一遍的排練。那時候的春晚沒有特定的休息室,大家都在一個大廳裡排練,不僅人聲嘈雜,而且還會有很多觀眾,他們會跑上前來要求和趙麗蓉老師合影。

當時心裡難受的鞏漢林忍不住對觀眾發火,趙麗蓉在旁邊說他:「你不能這樣」。

鞏漢林找到劇組直接紅臉:「你們能不能給趙媽找一個休息的地方!」

劇組表示沒有特定的休息室,只能安排一個錄音室,但錄音室裡有人在錄音,同樣不能休息,於是鞏漢林就找到了廁所旁的一個鍋爐房。

「不排練的時候,我們就把趙媽藏在裡面。」

三、懷念

1999年春晚結束後,鞏漢林和妻子金珠送趙麗蓉老師上車,趙老師回頭囑咐:

「這個年咱就算過了,你們也算給我拜年了,過年的時候也別上我那去,我呀,也找個地方休息,今年不知道怎麼的,特別的累。」

當時的金珠沒忍住,淚流滿面。

演出結束後,趙麗蓉知道了自己的病情,面對病痛的折磨,老太太自己縫製了壽衣穿在身上,她提前準備好了葬禮上要穿的白襪子和皮鞋,還將自己鍾意的照片翻出來,找人幫忙去放大,作為遺照。

被病痛折磨的趙麗蓉身體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瘦,某天夜裡,她忍不住失聲痛哭,並且喊來醫生,希望能給自己安樂死,讓自己有尊嚴地離開。

面對這樣的請求,家裡人實在不忍心,於是趙老師又堅持了一年。

2000年7月17日,趙麗蓉老師與世長辭。

趙老師去世之後,鞏漢林的搭檔換成了黃宏,他們一起在春晚上奉獻了新的經典作品,後來,鞏漢林退出春晚舞臺,10年之間,他再沒有登上春晚舞臺。

當有人問起「為何不再上春晚」時,鞏漢林回憶說,在趙麗蓉老師去世前,曾對他說過一句話:

「要記住,幹我們這行的,要講究,不能將就」。

或許就是因為這句話,讓鞏漢林對作品和表演心存敬畏,寧可不出演,也不能將就。

20年過去了,現在回想起來,對趙麗蓉老師,還是滿滿的懷念。

希望她在天堂,再沒有病痛。

相關焦點

  • 鞏漢林連登18次春晚,因趙麗蓉12字,不上春晚「消失」10年
    鞏漢林連登18次春晚,卻因趙麗蓉12個字,不敢上春晚「消失」10年 2000年,鞏漢林正在外地表演,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頓時淚如雨下。 打電話的是一個男子,就說了一句話: 「漢林,咱媽走了。」
  • 鞏漢林為何連續9年不上春晚?只因趙麗蓉的這一句話!
    鞏漢林為何連續9年不上春晚?只因趙麗蓉的這一句話!說起鞏漢林,相信大家都很陌生,因為他已經很少出現在觀眾的視野當中了。了解他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喜劇演員,尤其是他在春晚中給大家留下的那一個個經典的作品,至今看起來都能讓人捧腹大笑。
  • 趙麗蓉生前一句忠告,鞏漢林至今遵守,如今才知為何10年不上春晚
    每次這句臺詞一響起,想必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趙麗蓉和鞏漢林吧?哪怕是年輕的網友們,對這兩位曾經的央視春晚常客並不熟悉了,但對於喜愛觀看小品的網友們來說,《打工奇遇》、《功夫令》等小品還是不陌生的。而且,現在不少年輕一輩的小品演員也一直在致敬作為前輩的趙麗蓉,時常會演繹她以及鞏漢林的代表作,如宋小寶此前就曾重新演繹了趙麗蓉和鞏漢林的經典小品《如此包裝》。
  • 鞏漢林連登16年春晚,因趙麗蓉的一句話消失10年,63歲退出娛樂圈
    也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原因退出了這個舞臺,當然還有一位也是這樣子的人,那就是鞏漢林,他作為一個老藝術家,也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經典的作品,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很早之前他就已經消失到了所有人的視線中,大家對他的印象也是非常的少。鞏漢林1957年出生於遼寧瀋陽。但是他的父母的話都是河南的。家庭條件還算可以。
  • 1999年趙麗蓉肺癌晚期,1年後去世,臨終前教導鞏漢林:不要將就
    在90年代,趙麗蓉老師的小品堪稱春晚的標誌,一大家子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她的出現,給人們帶來無數歡聲笑語。趙麗蓉老師作為一名優秀的藝術家,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作品。但不幸的是2000年的深夜裡,趙麗蓉老師卻因為肺癌去世了,讓很多人為之嘆息。
  • 趙麗蓉「生前」對鞏漢林說了什麼?讓鞏漢林9年「不願」上春晚!
    趙麗蓉「生前」對鞏漢林說了什麼?讓鞏漢林9年「不願」上春晚!春晚舞臺上出現過許多經典的人物,他們為大家帶來了無數經典作品。比如最有名的宋丹丹、趙本山,他們都是著名的老藝術家。然而還有兩位非常厲害的老前輩,他們就是趙麗蓉和鞏漢林。
  • 連登春晚18次,卻因一句話「消失」10年的鞏漢林,究竟得罪了誰?
    連登春晚18次,卻因一句話「消失」10年的鞏漢林,究竟得罪了誰?很多網友都加入到合成大西瓜的行列之中。然後轟的一聲就沒有然後了手差點廢了。可以像你以前一樣在田野裡抓蜻蜓。經常有人說。與裂片對生。所有之前的努力都付之東流了。其特點是筆觸奔放。連接福州市與漳州市。兩人也一同參加了義軍。他能最大限度的使人們獲得再現藝術的享受和滿足。提升血液循環。編輯來自樂觀的老胡:三年前。
  • 鞏漢林告別趙麗蓉"摸石頭過河" 好小品要"接地氣"
    曾經多年與表演藝術家趙麗蓉在春節聯歡晚會上合作,1995年在春晚上演出《如此包裝》後,鞏漢林與趙麗蓉的小品連續3年榮獲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全國觀眾最喜愛的節目小品類一等獎。   「現在很多演員,包括趙本山、潘長江,都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這些人不敢說爐火純青,但身上真是有高深的技藝,關鍵是作品的質量下降了。現在我真的看不到好作品了!」
  • 鞏漢林:留戀春晚,絕不貪戀春晚!春晚喜劇越來越難
    兩位老牌喜劇人在參加遼寧衛視《組團兒上春晚》間隙,回答了記者關於春晚的問題。潘長江是最近這些年還一直堅持在央視春晚舞臺上的春晚老人,最近這幾年的央視春晚潘長江和蔡明成為珠聯璧合的搭檔,給大家奉獻很多膾炙人口的喜劇小品,特別是去年他搭檔蔡明葛優演的小品《兒子來了》,成為去年央視春晚的一大亮點。
  • 趙麗蓉春晚最後一個小品《老將出馬》,為何當時卻備受爭議?
    趙麗蓉,一個從評劇舞臺走向影視,再到春晚舞臺的藝術家。她的作品至今仍然耳熟能詳,她的小品時隔20年,仍然被觀眾津津樂道。趙麗蓉老師從1988年第一次登上春晚舞臺開始,一直到去世前,先後登上了8次春晚。1995年和1996年的兩個小品《打工奇遇》和《如此包裝》,更是趙麗蓉在小品舞臺的巔峰時期,也因為這兩個小品的優質水準,都獲得了當年春晚小品一等獎。最後一次在春晚上,趙麗蓉老師表演的是小品《老將出馬》。這是趙麗蓉的最後一個小品,也是最後一次的舞臺演出。但是這個小品在當時演完之後,卻受到了不小的爭議,不少觀眾認為這個作品水平欠佳,與趙麗蓉以往的小品有些差距。
  • 1999年,趙麗蓉春晚表演不慎跪地,後送醫救治深夜乞求安樂死
    1999年,趙麗蓉春晚表演不慎跪地,後送醫救治深夜乞求安樂死!01趙麗蓉的母親是一名戲劇演員。她剛出生的時候,母親孟雲德便為她取名老愛(乳名)。寓意她能被更多的愛包圍,幸福成長。1988年,趙麗蓉第1次登上春晚舞臺,出演小品急診,此後她便對小品產生了濃厚興趣。接連多年由她主演的小品都被春晚選中,成為最經典的節目。從此趙麗蓉也成為了春晚舞臺上的常客。
  • 鞏漢林:我留戀春晚舞臺但不貪戀,一個「貪」字斷送藝術生命
    影片由青年導演楊立超執導,並邀請著名演員鞏漢林特別出演。15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探班正於濟南拍攝的電影《支教島·春風》,採訪到了正在片場拍戲的鞏漢林。聊起表演、喜劇、家庭等話題,鞏漢林立馬顯示出了作為老藝術家的風採,幾十年的表演經驗和人生閱歷淬鍊出他的侃侃而談。鞏漢林說,「一個好的演員,就是要『操心』,要『多操心』。」
  • 鞏漢林合作趙麗蓉弟子,歐陽娜娜鄭雲龍齊聚!江蘇衛視春晚全陣容揭曉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19:30,2020江蘇衛視春晚即將陪全國觀眾歡聲笑語過大年,今日節目主海報也新鮮出爐。江蘇衛視春晚向來兼顧年輕朝氣與時代情懷,匯集全年齡段的實力藝人,為全國觀眾送上雅俗共賞、老少鹹宜的「年夜大餐」。
  • 1983年至2000年春晚上小品精彩合集
    1983年2月12日,中央電視臺舉辦了第一屆春節聯合晚會。至此春晚成為了中國老百姓跨年夜必不可少的電視節目。1984年,陳佩斯、朱時茂的《吃麵條》,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小編認為在對著空氣表演吃麵,陳佩斯老師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 1999年深夜,趙麗蓉肺癌晚期懇求安樂死,臨終對鞏漢林留下一句?
    其實她並沒有上過幾天學,那麼為什麼還能在小品中寫出「貨真價實」4個大字,而且看起來特別有文化底蘊,這也是為了小品的真實效果,趙麗蓉練了幾天幾夜,從一個大字不識一個的人,到寫下了這4個大字。    從12歲開始,她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趙麗蓉,可想而知在她那個年代起名字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情,到了12歲才,後來的她也憑藉著自己的努力,跟著自己的師傅學習。
  • 誰來接班趙麗蓉?
    「生活是一團麻,總有那解不開地小疙瘩呀」,在1992年的《媽媽的今天》裡,趙麗蓉唱了一句《苦樂年華》中的歌詞,每一個字都像石頭一樣結結實實地砸在地上,讓人有一種想和面前這位江湖老太幹一碗酒的衝動,酒裡有她想對你傾訴的苦辣酸甜。
  • 席琳迪翁《我心永恆》引網友懷念趙麗蓉
    2013年春晚席琳-迪翁表演《我心永恆》趙麗蓉、鞏漢林的小品《老將出馬》,隨後帶來了她的經典作品《我心永恆》(my heart will go on),席琳-迪翁的演唱不僅讓大家重溫了《鐵達尼號》,也讓大家想起了已經逝去的著名小品演員趙麗蓉,因為是趙麗蓉將《我心永恆》第一次帶上春晚舞臺。
  • 1999年深夜,藝術家趙麗蓉穿好壽衣,選好遺照,含淚乞求安樂死
    很多人對趙麗蓉的記憶,停留在春晚的小品中,只有極少數人知道,趙麗蓉是唱評劇出身的。01、1928年3月,趙麗蓉出生在河北唐山,父母都是評劇演員,她自小就在戲班中長大,6歲便登臺飾演「童兒」。02、唱了大半輩子的戲,離開戲曲該如何生存,對趙麗蓉來說,也是一個大難題。好友遊本昌為了改善她的困境,將她拉入了小品界,並在1988年登上了春晚的舞臺,與遊本昌合作出演小品《急診》。
  • 95年春晚《如此包裝》因失誤成經典,趙麗蓉去世20年後再追憶
    95年春晚《如此包裝》因失誤成經典,趙麗蓉去世20年後再追憶 他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老藝術家趙麗蓉,他在60歲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登上了春晚的舞臺,從而達到了事業巔峰,在此之後,趙麗蓉也是給大家創作了非常多經典的作品,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鞏漢林妻撈金被批掉價,吳彥姝拍戲沒錢買房,老藝術家「養老難」
    最近,一位網友在著名小品演員鞏漢林所在的社交平臺上發表了一段短視頻,視頻中發現他和妻兒一起出去拍照,作為產品普及鞏漢林和妻子穿著紅毛衣,桌子上擺著新年賀禮,看起來很喜慶。兩個人面對面坐著,為新年禮物爭吵,不久兒子出來解圍,看了錄像的最後,才知道是為了一家三口的產品而展開的,有名的藝術家現在淪落到和妻兒一起撈錢,這不禁惹得網民生氣。「春天開花14、5、6月6日,看到谷秀,春天打六九頭, 我跟不上散步, 你說辣嗎? 「我相信我們每個人一看到這句話,就會不知不覺地唱出來, 這句熟悉的話來自1995年功漢林和趙麗蓉的小品《如此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