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清代的玻璃器皿:古今中外的技術融合,可不僅是好看而已!

2020-12-17 浩然文史
海藍色玻璃花瓣口瓶表情圖

前段時間,一個「讓我叉會兒腰」的海藍色玻璃花瓣口瓶文物以其自身獨特形態,以及網友附加於瓶身的萌系表情包,再加上新火的相聲演員孟鶴堂與其姿態相仿圖片的重重推動,一時間走紅網絡,吸引不少人前往北京故宮珍寶閣觀賞。

這個海藍色玻璃花瓣口瓶是清代玻璃工藝製品之一。它通身為海藍色,透明狀,瓶口呈花瓣狀,腰身有一對彎曲成弧狀的柄,色澤亮麗,姿態俏皮生動。這樣一種玻璃工藝品,在清代是怎麼製作出來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清代的玻璃製作工藝。

一、清代玻璃製造處

玻璃製作工藝自西周開始,到清朝時期達到頂峰,玻璃製品的花色品種繁多,超過清以前歷代生產的總和。玻璃器製作在清朝出現官營與民營,且在國內形成南北兩大生產中心,一是北方的山東省博山,二是南方的廣東省廣州市。而工藝最精湛的當屬清宮內廷造辦處玻璃廠,它是集合了南北玻璃製作特點以及歐洲傳入的玻璃工藝於一身而形成的。

博山琉璃器

最開始,康熙帝在養心殿設立造辦處,這一點在《大清會典事例》卷1173中有所記載:「初制,養心殿設造辦處,其管理大臣無定額,設監造四人,筆帖式一人。」後來,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養心殿造辦處設立作坊,再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下令在西安門蠶池口建立造辦處玻璃廠,工匠們在德國傳教士紀裡安指導下建成該玻璃廠。建成後,由養心殿造辦處管轄,並設立兼管司員一名。該玻璃廠主要按照皇帝旨意製作各種玻璃製品。到雍正年間,為滿足皇家對玻璃製品的需求,雍正帝又曾在圓明園六所建立了新的玻璃廠。造辦處玻璃廠自康熙帝時期成立,一直到清朝滅亡才停止生產玻璃器皿,存活時間較久。

北京故宮養心殿

二、清代早期玻璃發展特點

清代玻璃發展主要集中在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時期,根據已有資料的不完全統計結果可知,康熙王朝時期已出現了單色玻璃、套玻璃、灑金玻璃、刻花玻璃和畫琺瑯玻璃等品種;雍正王朝時期則又出現了描金玻璃;乾隆王朝時期,玻璃廠生產規模最大,成為清代玻璃製作的頂峰時期。後來的嘉慶年間初期更是將之發揮到極致。在康熙、雍正、乾隆這三個不同時期,玻璃工藝呈現不同特點。

(一)康熙王朝

康熙王朝的玻璃工藝在繼承前代工藝技術的基礎上,又融合了新傳入的西方玻璃技藝。這一時期的玻璃生產以單色玻璃器為主,所謂的單色玻璃器就是指只用一種顏色的玻璃材料所製作出來的玻璃器皿,如白色、藍色、紅色、綠色、黃色珍珠、藕粉等顏色。現存於北京博物館的透明玻璃水丞是這一時期單色玻璃器製作水平的代表之作,該玻璃器呈透明狀,與水晶相似,表面飾西方的幾何形圖案,是中西玻璃器製作技術融合的產物。

《步步驚心》劉詩詩:飾演馬爾泰·若曦

此外,康熙時期還製作了新的玻璃品種,主要為玻璃胎畫琺瑯和套料。玻璃胎畫琺瑯是從銅胎畫琺瑯技術種發展出來的,是一種在玻璃胎體上裝飾畫琺瑯技藝的工藝。由於玻璃與琺瑯二者的熔點相近,對製作者的技術要求極高,稍有不慎就會製作失敗。故康熙時期,大多將這種技藝用來製作嬌小型器皿,如鼻煙壺等。在這一時期,該技藝便已經相當成熟,只不過流傳下來的物品卻較少。這讓人想起《步步驚心》電視劇中,四阿哥就曾描繪三狗戲耍圖於鼻煙壺上送給若曦,這倒是較為符合歷史的。

(二)雍正王朝

雍正王朝的玻璃生產技術基本保持康熙王朝時期的水平,依然以單色玻璃為主,主要有紅色、綠色、淡綠色等約三十種顏色,其單色玻璃雜質少,質地乾淨,表面光滑,色澤豔麗。此外,玻璃胎畫琺瑯技藝依舊流行,但依舊由於其對技藝的超高要求,製作不多,傳世作品更是不多。雍正王朝時期,玻璃的地位逐漸上升,使用範圍擴大,用處頗多。如,它可代替寶石被用於裝飾官員帽,因而成為官員等級的象徵,同時還被納入了宮廷典章制度之中;再有,它被皇帝當作給王公貴族及外來使臣的賞賜品。

清雍正 透明藍玻璃尊(故宮博物院藏)

(三)乾隆王朝

乾隆王朝時期,玻璃生產製作規模逐漸擴大,發展迅速,十分繁榮。這一時期,由於修建圓明園西洋樓急需製造大量玻璃器,因而清廷擴建了玻璃廠。這一時期,玻璃器數量相較以前大為增多,又極其追求「華麗和繁縟」,製作精美,生產不計成本,造型多借鑑其他類別的工藝品;其用途也較為廣泛,從生活用品到佛堂用品、書房用具等都有涉及。此外,玻璃品種更是繁多,單色玻璃依然佔大多數,且出現了不少新的品種,如金星玻璃,這種玻璃為紅褐色,玻璃內部有許多金色星點。這種玻璃工藝品十分珍貴,它大多在造辦處內玉作坊製作成的,採用的是玉器加工方式。即使有破損的金星玻璃,亦會將其重新加工處理,而不是扔掉。在乾隆朝時期,金星玻璃主要用在書房用品以及陳設物。

清乾隆 金星玻璃冰裂紋筆筒(故宮博物

這一時期,玻璃胎畫琺瑯技藝有所提高,這一技藝主要用於製作生產鼻煙壺,因而該藝術品生產數量較多。工匠們利用玻璃胎畫琺瑯技藝在小小的瓶身上勾勒山水、花鳥、蟲魚,體現高超的技藝以及極佳的審美情趣。

文史君說

清朝時期,玻璃工藝是中西方玻璃工藝技術相結合的產物。一方面,它繼承了傳統的玻璃製造技藝,同時又吸收了陶瓷的製作方式、玉器的加工方式等,集合了中國傳統藝術品的優勢重新改造玻璃製作工藝以及造型、品種;另一方面,由於中西方之間的交流,不少西方傳教士將自己國家的工藝技術來到中國,中國傳統玻璃工藝得以吸收西方的玻璃製作技術,也由此推動清朝玻璃技藝發展到頂峰。

參考文獻

1.陳晨:《流光溢彩——淺談清代玻璃器發展》,《北京畫院專題資料彙編》;

2.石瑞雪:《流光溢彩的清代早期玻璃器》,《藝術市場》2012年09期;

3.張琦:《淺析中國陶瓷器對清代玻璃器製作的影響》,《文物鑑定與鑑賞》2019年第6期;

4.佚名:《故宮清代玻璃器》,《東方收藏》2013年第4期。

(浩然文史·初八的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縱觀玻璃器皿發展現狀 了解玻璃器皿市場趨勢
    市場的巨大潛力,促進了玻璃器皿行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加速了玻璃器皿行業機械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八十年代玻璃器皿壓製機械設備升級改造成為主流。由於看好這一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前景,一些國際知名玻璃機械生產商,紛紛在中國開設辦事處(如德國的瓦爾特Walter玻璃機械公司等),或藉助每年在中國北京、上海舉辦國際玻璃技術交流展覽會的機會,推出他們的先進產品。
  • 不可不知的玻璃器皿分類
    凡是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點綴物質文化生活的玻璃製品,均屬於玻璃器皿。玻璃器皿與玻璃容器相似,也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定義。廣義的玻璃器皿為由玻璃製成的日用器皿、裝飾品和藝術品等的總稱;狹義的玻璃器皿指盛裝食品和飲料的玻璃用具,如杯、碟、盤、碗等,所以英文又成「table ware glass」,國外有些文獻中將玻璃器皿包括在玻璃容器範圍內。
  • 玻璃器皿上的花紋是如何形成的?
    此次展品之中,有大量來自阿富汗貝格拉姆考古遺址的玻璃器皿。作為羅馬帝國的典型產品,這些玻璃器皿上的花紋非常漂亮,充分顯示了當時玻璃製造的傑出工藝。此外,仿玉、翡翠、珊瑚等製成的瓶、碗、鼻煙壺等玻璃器皿,不但顏色逼真,具有獨特風格和韻味,其表面的花紋往往讓人眼前一亮。那麼,這些玻璃器皿表面的花紋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 十八世紀清代宮廷的西洋玻璃器
    中國的玻璃工藝,或可追溯到周代,從戰國曾侯乙墓的蜻蜓眼到唐代法門寺地宮的藍玻璃盤,玻璃常涉儀軌、信仰之器物,而被視為珍罕之物。可以說,紀理安(Kilian Stumpf)不僅是玻璃廠的重要督建者,也是技術的核心掌握者,斡旋於歐洲工匠與清廷之間,將從中國各地選調的工匠培養成兼具東西方玻璃技藝的「大國工匠」,也引領了清宮的玻璃風尚。首先,是光學玻璃的製造,主要用於數學和天文儀器。康熙的雄才,並不只在於文治武功,亦在於其對科學的執迷,從天文、地理到醫學、數術,皆取得卓越的成就。
  • 紮根中國 廣州摩特偉希爾滿足實驗室玻璃器皿洗滌要求
    自2010年成立以來,依靠自身的科技人員隊伍和我國理化實驗室的知識積累和沉澱,全面引進德國的先進技術,紮根中國,專注於研發和生產多功能全自動玻璃器皿清洗機。2018年3月13日,廣州摩特偉希爾機械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中國製藥網中級榜上有名會員。
  • 中國玻璃發展史(下)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當時清宮徵調了全國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在玻璃廠輪班供職,他們主要來自山東博山和廣州等地,同時還有歐洲的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並參與製作,於是,西方技術和中國傳統琉璃技術在養心殿玻璃廠進行融合。專門為皇室製造各種高級藝術玻璃。
  • 專家帶你了解玻璃器皿的這幾項性能
    玻璃材料性能包括玻璃的力學性能,熱學性能,化學性能,電學性能,磁學性能,表面性能,光學性能以及生物活性和黏度等。對於各種玻璃製品來講,因為應用範圍不同,作用不同,對玻璃性能的要求也就不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
  • 中國漢代就能做玻璃,為什麼卻用紙糊了1000年窗戶?
    所謂「琉璃」,在中國古代時,很早就是「玻璃」的別稱,直到漢代以後,才用來指代中國本土生產的玻璃.。而中國人做玻璃的歷史,雖說要晚於西亞地區,卻最晚也在西周年間就開始:河南洛陽與陝西寶雞的西周墓葬裡,就出土過玻璃珠與玻璃管。春秋戰國年間的各地墓葬裡,玻璃製品也更多更豐富,不單有玻璃珠這樣的小物件,還以「模壓」「纏絲」等技術,制出各種玻璃製品的首飾。
  • 日本出土5世紀後期玻璃器皿 或來自古羅馬帝國
    東京理科大學分析化學科助教阿部善也等人,對奈良縣橿原市新澤千塚古墓群126號墓出土的約5世紀後期的玻璃器皿進行螢光分析後,得出結論稱,其與古羅馬帝國領土內發現的「羅馬玻璃」化學成分基本一致。【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13日報導,近日,東京理科大學分析化學科助教阿部善也等人,對奈良縣橿原市新澤千塚古墓群126號墓出土的約5世紀後期的玻璃器皿進行螢光分析後,得出結論稱,其與古羅馬帝國領土內發現的「羅馬玻璃」化學成分基本一致。這是第一次通過科學的手段側面證明,日本國內的古墓中出土的玻璃器具是從古羅馬傳來的這一說法。
  • 清代也有歐洲範的首飾,玻璃粉盒,水鑽龍簪,件件美得驚人
    而在清代的時候,當時把水鑽叫做西洋玻璃,它是從外邦傳入我們國內的。於是我們稍微留意就發現,清代的不少首飾上都有這些西洋玻璃的身影,讓這些首飾多了一絲歐美的味道。如果上面的首飾歐式風格不夠明顯的話,那這隻簪子就明顯很多了。它整個簪身都用西洋玻璃點綴,五彩繽紛,搭配口銜珍珠,這樣中西合璧的風格跟我們以往常見的那些清代翡翠簪子或者點翠頭飾對比還是很明顯的。
  • 玻璃罐存茶、木箱存茶、紫砂罐存茶,盤點三種不適合存白茶的方式
    首要面對的自然是從各式各樣的存茶器皿裡做選擇。下面就來盤點三個美觀雅致,卻不適合存白茶的存茶罐子。茶友們在存白茶的時候,不要太過刻意追求追求美觀,以免犯了買櫝還珠式的錯誤,枉負好茶。《2》紫砂罐不適合拿來存白茶。
  • 乾貨|素描靜物單體詳解:陶罐、水果、玻璃器皿等
    玻 璃 瓶 透明物體中包括玻璃與塑料製品,它們擁有相同的透明與半透明的感覺,具有對環境色的強烈反應,瓶口有一定厚度,都可透過本身畫其他物體。
  • 女兒拿父親留下「清代和田玉」鑑定專家:打眼了是最新的造假技術
    前段時間郝小姐的父親去世了,在整理父親遺物的時候,找到了父親留下來的一盒子玉器, 郝小姐說父親告訴自己,他收藏的和田玉都是清代時期的玉器。 隨後郝小姐拿著這些玉器去找人看了,可是有人卻說郝小姐,父親留下的這些「和田玉」是玻璃。為了弄清楚自己父親收藏的究竟是不是和田玉,郝小姐帶著一盒子玉石找到了專家,希望專家能幫她鑑定一下,解開心中的疑惑。
  • 古今中外數學家盤點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古今中外著名數學家盤點,歡迎大家了解!————雷巴柯夫遲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檢,有數可推.————祖衝之(429-500)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華羅庚數學表達上準確簡潔、邏輯上抽象普適、形式上靈活多變,是宇宙交際的理想工具.
  • 玻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又是誰最早發明的?
    1975年,在寶雞茹家莊西周早、中期墓葬裡出土了上千件琉璃管、珠,經中外科學家對古代實物的鑑定,是鉛鋇玻璃,與西方的鈉鈣玻璃不同,中國的玻璃是自成系統發展而來。不過,我國早期的玻璃,古人稱它為璆琳、琉璃、璢璃、璧流離、藥玉、水精、罐子玉等,南北朝以後,有時又稱玻瓈、料器。清代才稱玻璃。古代所說的琉璃,包括三種東西:一是一種半透明的玉石,二是用鋁、鈉的矽酸化合物燒製成的釉,三是指玻璃。
  • 微波爐加熱器皿有幾種,不可放入加熱的器皿與食物有哪些?
    雖然用它可以很快的加熱食物及製作美味佳餚,但對其若使用不當或者加熱的器皿選用不當,也是會為居住者帶來危險的。今天小編就有關微波爐加熱器皿給大家科普下。(感謝大家來看我的文章,如果對你有所幫助,那可以點讚或關注我哦,有
  • 玻璃微波爐飯盒好嗎?玻璃碗可以放進微波爐嗎?
    摘要:玻璃微波爐飯盒好嗎?玻璃碗可以放進微波爐嗎?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玻璃碗是非常常見的器皿,大多數家庭使用的碗具都是玻璃製品,不少的飯館、酒店或者是咖啡廳,玻璃碗也非常的普遍。許多用戶會把玻璃碗和瓷碗弄混淆,認為玻璃碗就是瓷碗,其實並不是。
  • [玻璃鎖]好看的外表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最近的智能鎖還具有虛位密碼功能技術,即在已登記的密碼前面或後面,可以輸入任意數字作為虛位密碼,有效防止登記密碼洩露,同時又可開啟門鎖。b.很多智能鎖具有專利技術保障,在室內的把手設置中增加了安全把手按鈕,需要按住安全把手按鈕轉動把手門才能開啟,帶來更安全的使用環境。(同時按照使用者需求,通過簡單操作,本功能可以選擇性設置。)c.
  • 用微波爐加熱食物時,提醒:禁止使用這5種器皿,要乖乖聽勸
    但是,微波爐的使用卻需要謹慎,並不是所有的器皿都能放置在微波爐內加熱的,特別是以下幾類:1、金屬類器皿微波爐本身不能穿透金屬器皿來加熱,所以盛放在金屬器皿內的食物自然也就無法加熱了。另外,有部分金屬類器皿放置在微波爐內加熱,還可能會和微波爐內壁觸碰從而出現打火現象,長期如此的話,微波爐不僅可能受到損害,甚至還有可能出現意外風險。2、塑料容器有部分朋友為了節省,一次性飯盒都捨不得扔掉,認為放置在微波爐內比較方便。
  • 展櫃玻璃太透明觀展人撞落清代花瓶 被索賠百萬
    展櫃玻璃太透明觀展人撞落清代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