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縱觀玻璃器皿發展現狀 了解玻璃器皿市場趨勢
20世紀50年代起,採用了供料機配合的10工位壓杯機,之後又發展了12、14工位的壓杯機,1980年後,還試製了薄壁製品成型機,這些均為玻璃器皿機械化生產創造了條件。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令世人囑目的成就,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以顯著提高,作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和美化生活的裝飾品的玻璃器皿行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
異域奇珍: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伊斯蘭玻璃器
它高21釐米,腹徑16釐米;黃色透明,無模吹製成形;盤口、細頸、鼓腹、圈足;肩部纏貼一道相同顏色的玻璃絲;腹部貼有四排裝飾,第一排為8個深藍色同心圓形飾,第二排為6個不規則五角星飾,第三排為6個蓮芯樣圓形飾,靠近底部的第四排為6個深藍色水滴形裝飾。這種粘絲和貼花的玻璃器熱加工裝飾工藝於羅馬帝國晚期流行,尤其是東羅馬的玻璃工匠們喜歡在玻璃器皿上纏貼多道同色或不同顏色的玻璃絲作為裝飾。
-
玻璃器皿上的花紋是如何形成的?
此次展品之中,有大量來自阿富汗貝格拉姆考古遺址的玻璃器皿。作為羅馬帝國的典型產品,這些玻璃器皿上的花紋非常漂亮,充分顯示了當時玻璃製造的傑出工藝。此外,仿玉、翡翠、珊瑚等製成的瓶、碗、鼻煙壺等玻璃器皿,不但顏色逼真,具有獨特風格和韻味,其表面的花紋往往讓人眼前一亮。那麼,這些玻璃器皿表面的花紋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
-
揭秘古羅馬帝國滅亡真相,您絕對想像不到!
在歐洲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遐邇的大帝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羅馬帝國了,然而,自鼎盛時期100多年以後,古羅馬帝國卻每況愈下,內外徵戰頻繁,人口減少,城市衰退,國民飽受貧困之苦。那麼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古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還有哪些?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
不可不知的玻璃器皿分類
凡是滿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求,點綴物質文化生活的玻璃製品,均屬於玻璃器皿。玻璃器皿與玻璃容器相似,也有廣義與狹義兩種定義。廣義的玻璃器皿為由玻璃製成的日用器皿、裝飾品和藝術品等的總稱;狹義的玻璃器皿指盛裝食品和飲料的玻璃用具,如杯、碟、盤、碗等,所以英文又成「table ware glass」,國外有些文獻中將玻璃器皿包括在玻璃容器範圍內。
-
熬糖術、玻璃製造法的引進對中國的影響你知道嗎?
其實,印度當時並不能生產如此高級的玻璃製品,而是得之埃及。埃及是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生產玻璃的國家,公元前7000年已用玻璃製作護身符,公元前3000年製作生活器皿,公元前16世紀玻璃製品能與各種寶石媲美。埃及的玻璃如同中國絲綢一樣,是最重要的出口貨物,由海陸兩路輸往印度,再由印度販往中國,中國還以為出自印度。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赫赫有名的帝國——羅馬帝國。在公元前十世紀初,從義大利半島中部興起了古羅馬文明,隨後古羅馬不斷發展,一共經歷了兩個時代,分別為羅馬王政時代和羅馬共和國時代。在一世紀前後,古羅馬開疆闢土,用戰鬥力超強的軍隊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建立起以地中海為中心,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古羅馬帝國。
-
《日本書紀》編撰1300年,東京將首展日本最古神社文物
根據《日本書紀》記載,大國主命完成了造國的大業以後,就把豐葦原的瑞穗國讓給了天照大御神。天照大御神對於大國主命沒有私心的「讓國」非常感動,於是就為大國主命建造天日隅宮,天日隅宮就是今天的出雲大社,可見出雲大社是歷史悠久、地位崇高的古神社。
-
歐洲發現「外星人頭骨」,最早至公元5世紀,見證羅馬帝國興衰!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歐洲中部的匈牙利一個公元初到五世紀墓葬群中,發現了大量奇怪的屍骨,按墓葬習慣區分,和當時的墓葬風格非常相似,而且隨墓葬發掘的各種物品都是當時應景之物,但這些屍骨的相同點都有一顆非奇特的腦袋,長長的顱骨有些像古埃及法老的頭骨,考古學家一時有些懵逼,難道這些都是當時生活在地球上的外星種族嗎
-
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給出了答案
目前最權威的說法是日本學者埴原和郎的「二重構造說」即大和民族最先是由3萬年前的繩文人,2300年前的彌生人組成。日本創世神時至今日,日本本土族民血統70%以上來自東北亞的彌生人,而僅有30%的人來自東南亞的繩文人。而無論是彌生人還是繩文人都源於古中國,都屬於古中國人。因此,大和民族是古中國人後裔,其最初起源在於中國。
-
揭731部隊:逃跑前炸細菌實驗室 實驗器皿出土
據新華社4月9日電記者從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了解到,「七三一」遺址核心區域的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即「四方樓」)考古清理工作初步完成,清理總面積15337平方米,出土建築構件及金屬、玻璃器皿1500餘件。
-
為什麼說基督教挽救了晚期羅馬帝國?
西方也是這樣,從古至今發生過無數次慘烈的天災人禍,筆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西方的一個古代大帝國的受災及賑災的部分經歷,這個大帝國就是響噹噹的古羅馬帝國(囊括了今天地中海周邊所有地區),這是個持續達5個世紀之久的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當時的地中海算是古羅馬帝國的「內陸湖」。
-
宰相家的玻璃盤比皇家大 唐代宗很生氣
玻璃、琉璃的進口之途,分為陸海兩道。史載,漢武帝曾「使人入海市璧流離」,「璧流離」即琉璃。而廣州在這個海外貿易的網絡上,地位非常重要,亦是近水之樓臺。1954年廣州橫枝崗出土3件形制相同的西漢中期玻璃碗,其內壁光滑,外壁及口沿打磨呈毛玻璃狀,半透明,紫藍色,均屬納鈣玻璃,被認為來自海外。
-
日本出土刻有漢字「周」的最古老土器殘片
2018年1月11日訊,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長崎縣壱岐市教育委員會1月10日前發布消息稱,在該市一處遺址發現刻有「周」字左半部分的彌生時代後期(公元1~3世紀前後)土器殘片。
-
日本出土近2000年前的土器 上面刻著漢字「周」
原標題:日本出土近2000年前的土器 上面刻著漢字「周」 日本長崎縣壹岐市「Karakami」遺址出土的土器殘片(來源:日本《產經新聞》) 海外網1月11日電 日本長崎市教育委員會近日發布消息稱,在日本長崎縣壹岐市的「Karakami」遺址發現刻有「周」字左半部分的彌生時代後期
-
開創黃金時代,「復闢」古羅馬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內外政策
自東西羅馬帝國從公元4世紀分道揚鑣起,西羅馬帝國僅僅維持了不到一個世紀就在公元476年被日耳曼僱傭軍滅亡了,但是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佔庭帝國依舊在風雨飄搖中佇立了近千年的時光。拜佔庭帝國公元前5世紀末,彼時的查士丁尼還只是一個年輕的農民,他和他的叔父查士丁同他們的祖祖輩輩一樣在託萊索耕耘著自己家庭的土地。
-
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揭開了答案,並非胡亂猜測
不過,對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日本學者埴原和郎列出有力證據,揭開了答案,表明這種說法絕非胡亂猜測。埴原和郎列的「二重構造說」是目前公認的,關於日本大和民族起源於古中國最為權威一種學說,根據這種學說解釋,約3萬年前的繩文人和2300年前的彌生人這兩種起源最終構成了如今的大和民族。
-
歷經千年滄桑:在傳承中日臻完善,古羅馬帝國服飾文化的永恆之美
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最崇尚紫色,這是種偏向紅色的紅紫色,也就是羅馬人所說的暗紅色。到了公元二世紀,羅馬服飾的顏色才逐漸豐富起來,女性服裝有紅、黃、藍、綠等顏色,女性也可以隨意打扮。飾品作為古羅馬貴族服裝的一部分,也可以反映出羅馬社會生活的改變和羅馬人審美的發展。
-
專家帶你了解玻璃器皿的這幾項性能
玻璃材料性能包括玻璃的力學性能,熱學性能,化學性能,電學性能,磁學性能,表面性能,光學性能以及生物活性和黏度等。對於各種玻璃製品來講,因為應用範圍不同,作用不同,對玻璃性能的要求也就不同。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解一下。
-
日本出土史上最古老文字 一個是「子」,另一個是?
圖源:NHK海外網2月3日電 近日,日本松江市出土了一塊源於該國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中期的石塊,上面殘留著用類似墨汁撰寫的字跡。日本研究人員認為,出土文物距今約有兩千年左右的歷史,很可能是該國已知最古老的文字。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網站2日報導,該石塊出土於松江市的田和山遺址,形狀很像硯臺。對此,日本國學院大學客座教授柳田康雄等專家展開了調查。 結果表明,石頭在距今2000年前的彌生時代中期可能作為硯臺被使用,背面殘留著用墨汁書寫的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