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千年滄桑:在傳承中日臻完善,古羅馬帝國服飾文化的永恆之美

2020-12-08 大先生說史

引言

今天,人們想起古羅馬時,總是會聯想到恢宏的圓形廣場和掩埋著往昔榮耀的大理石廢墟。古羅馬的氣息仍然存在於現代羅馬城的角角落落,它們講述著那些快要被人們遺忘的、驚心動魄的古老故事。當人們揭開歷史的面紗,試圖還原這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城市,才發現困難重重。

然而服飾、建築、雕塑這些藝術領域很好地將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研究者的面前。作為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飾更能貼近古羅馬階層的日常生活,這為研究者提供了機會。

一、古羅馬貴族服飾是整個帝國意識的集中體現

2000年前的羅馬正處於鼎盛時期。亞平寧山脈遮擋住東北風,阿爾卑斯山脈矗立一旁,三面海洋環繞,使這個島嶼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地方。優越的地理環境促使了地中海風格生活的形成,藍色的大海,依山而建的潔白房屋,拼接馬賽克裝飾,將藍與白的海洋風情發揮到極致。

古羅馬在經歷了一次次的戰爭後逐漸變得強大。掠奪其他城市的財富,俘獲大批的俘虜,羅馬城一時間成為白人的政治金融中心,王室和貴族原本簡單質樸的生活方式飛快地向肆意奢侈轉變。房屋居住面積越來越大,沙發上鑲嵌黃金、白銀和寶石,美味佳餚逐漸替代往日的食譜,古羅馬的服飾也發生了明顯而深刻的變化。

古羅馬的服飾繼承了古希臘服飾的基本特點,從簡單的丘尼卡、斯託拉到託加圍裹披掛的綜合著裝方式,也加入了自己本民族的特徵。古羅馬服飾經過時間的洗禮,逐漸形成自己的慣例。例如,託加就被納入慣例之中,成為了固定風範。古羅馬的服飾包括了圍裹式、整合式和上衣下褲三大基本款式,這些款式都被穩定地傳承了下來,對今天的服裝設計的思路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另外,古羅馬的階層服飾主要通過顏色進行劃分。眾所周知,羅馬帝國最崇尚紫色,這是種偏向紅色的紅紫色,也就是羅馬人所說的暗紅色。到了公元二世紀,羅馬服飾的顏色才逐漸豐富起來,女性服裝有紅、黃、藍、綠等顏色,女性也可以隨意打扮。

飾品作為古羅馬貴族服裝的一部分,也可以反映出羅馬社會生活的改變和羅馬人審美的發展。蛇造型的戒指、纏繞脖子數圈的奢華項鍊、裝飾手臂的臂鐲和精美絕倫的耳環,不僅僅受到當時羅馬貴族的喜愛與痴迷,在今天的飾品設計中文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古羅馬各社會階層中,貴族服飾顯然具有非同一般的代表性,無論是面料還是做工都具有比平民服飾更高的實力。因為貴族屬於上流社會的成員,因此他們的著裝理念和著裝行為都佔據著主流地位。古羅馬貴族服飾作為古羅馬文明的一部分,集中體現了古羅馬帝國的主流意識與形態。

二、多樣的服飾風格逐漸形成:身穿託加和鬥篷的民族

圍裹式服裝自亞述形成,到了古羅馬已經成為了服裝慣例中的典型服飾。瑟布裡加克勒姆是古羅馬最初的不分性別的衣服,相當於現代的內衣。最初貴族和其他任何階層都可以直接穿著它出門,後來只有奴隸穿它。在共和時代,科爾奈利烏斯家族就採用內穿瑟布裡加克勒姆,外搭託加的穿著方式,以表明自己是簡樸的羅馬人。

託加主要是古羅馬男子的服裝,它是古羅馬和公民的象徵。公民十分重視託加的穿著權利,有能力或者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奴隸,被釋放後也有穿託加的權利。託加雖然沉重,但是它體現出一種別樣的優雅和尊嚴。古羅馬人曾被稱為「穿託加的民族」,託加或許就是古羅馬服飾文化的精髓。

託加隨著羅馬城的發展進程不斷地變化著。最開始的託加就像希臘鬥篷一樣大,並不沉重;古羅馬帝國呈現鼎盛之象時,託加隨之變大,在公元一到二世紀,達到六米之長,穿著方法也變得更加複雜。託加可分為成年託加、亮託加、鑲邊託加、刺繡託加等,穿著用途和目的各不相同,是顯示穿託加之人的職業、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方式。

整合式服裝泛指披掛於雙肩或者衣料自然下垂至下肢的服裝。這種穿著方式在古羅馬時期形成典型,並沿用至今。整合式服裝與上下分開的上衣下褲和一塊布纏繞的圍裹式都不相同,它分為兩種款式,一種是鬥篷、袍服等開襟服裝,另一種是類似貫頭衫的不開襟服裝。

拉凱魯納是開襟鬥篷式外衣,下擺呈現圓形,長度至臀部向下六釐米左右,在右肩或脖子前面用裝飾針固定。拉凱魯納原本是古爾地區居民用來防寒的衣物,剛傳入羅馬時,只有下層人和戰士穿,後來它的實用性徵服了各個階層的人,王室貴族紛紛穿上這種服裝,顏色明亮的由上層人穿,暗色系由士兵和窮人穿。得到普及後,拉凱魯納用來保護託加不受塵土、雨水的沾染,後來因為其舒適性和便利性,人們漸漸去除裡面的服裝,演化成直接穿鬥篷的方式。

丘尼卡在拉丁語中表示內衣,最早由埃特魯裡亞人穿著,羅馬贏得獨立後,繼承了包括服裝在內的一些文化特點。丘尼卡是一種不開襟服裝,形式有深V半袖、前短後長和一字領半袖,腰間的系帶也可換成腰帶,出門時在上面掛上錢包就可以了。

上衣下褲也是從古至今一直沿用的一種著裝形式,自確定以來不斷發生變化。古羅馬時期,這些服裝沒有明顯的階層劃分,大都由軍人穿著,為了方便活動和對外徵戰。奧古斯都大帝雕塑顯示出鎧甲上精美的浮雕,下半身穿短褶裙,手指前方,面容威嚴。王室貴族出徵所穿的服裝非常奢華,這也反映了不同階級的差別。

三、時代性與永恆性並存:凝聚審美意識的藝術

古羅馬貴族愛好其實就是貴族女性的愛好,她們在古羅馬社會變化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對自己的裝飾願望也越來越強烈。貴族女性不再局限於家中,而是購買服裝店鋪的美麗服裝,她們在打扮上用的時間也是非常驚人的。

21世紀以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漸漸成為了新世紀的主旋律。古羅馬服飾所體現的對美的追求、倡導和諧統一的思想理念,已然成為了一種超越歷史的高尚藝術象徵。舒適、自由、隨性的造型,以及豐富多樣的線條和別針的裝飾都已經成為跨越時空,連接古羅馬和現代人的紐帶,在現代人的服飾創造中注入新的靈感。

古羅馬貴族的服裝款式在現代服裝造型中也普遍出現。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圍裹式服裝再次受到認可,日本服裝設計師群體掌握住那份令人心生嚮往的自由,揭開了「反時裝」的浪潮。他們的服裝採用古羅馬傳統的纏繞式設計,在柔軟的面料、做舊的外觀中注入本民族的服裝理念,並與古羅馬的服裝產生神奇的反應,為現代的服裝設計帶來了一股別樣的貴族氣質。

在好幾年前,一種非常具有吸引力的鞋款就以復古奢華的特點為人們所孰知,那就是新羅馬涼鞋。菲拉格慕、範思哲等大牌都通過加高鞋跟、賦予更複雜的綁帶等方式讓羅馬涼鞋成為夏日最亮眼的明星。腳面的鏤刻和流蘇裝飾將復古的理念與現代感十足的單品相結合,呈現出變幻莫測的極簡風格,令人過目難忘。

由於羅馬人是依靠政府建立起來的體制,他們對於美的欣賞略遜色,但是富餘奢靡的貴族生活又喚起了他們對美的欣賞,對古希臘文明的繼承發展使他們更加熟悉古典藝術的品味。古羅馬貴族是真正意義上的享樂主義者,勞動者給他們創造了快樂享受,這讓古羅馬帝國的貴族逐漸培養起獨特的審美觀,同時它的奢靡之風也使帝國漸漸地走向衰落。

古羅馬帝國的文化藝術成就,其中包括服飾文化在內,都是屬於整個羅馬民族本身的。創造於古羅馬生活勞動,它凝聚了古羅馬人民的血汗、美感和智慧,各國人民間審美心理結構的共同性使它對世界文化藝術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古羅馬服飾作為一種凝聚了審美意識的藝術,既有時代性,也有永恆性。雖然人們處於不同的時代與社會階層,但是審美心理結構的普遍性、延續性與通用性使人們心理上產生了近似的美感,至今仍深深感染、激勵著後世的人們。

結語

服裝作品、建築雕塑是對自己內心深處獨特精神世界的一種表達。在古羅馬時尚風格的影響下,服裝和建築隨著現代科技的高速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逐漸展現自己的魅力,並有著成為世界潮流的趨勢。服裝設計通過與建築聯合,正在把世界藝術裝點得更加豐富多彩。從古羅馬服裝中總結出來的美學思想,仍然為今天的服裝設計提供著寶貴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羅馬帝國經濟史》

《世界服裝史》

《失落的文明:古羅馬》

相關焦點

  • 素有「千年古村落,古山重山水畫中遊」之美稱的國家生態示範村
    長泰縣古山重村,四面環山、青山疊翠、秀水漣漾,素有「千年古村落生態,古山重山水畫中遊」之美稱,是「國家生態示範村」。田野山麓中萬畝花海,極具美感的鵝卵石建築房屋,述說千年歷史的古樹,獨特原生態鄉村民俗,形成山重村特有的鄉野古韻。
  • 揭秘古羅馬帝國滅亡真相,您絕對想像不到!
    在歐洲的歷史上出現了不少聞名遐邇的大帝國,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羅馬帝國了,然而,自鼎盛時期100多年以後,古羅馬帝國卻每況愈下,內外徵戰頻繁,人口減少,城市衰退,國民飽受貧困之苦。那麼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古羅馬帝國滅亡的原因還有哪些?下面一起去看看吧!
  • 探訪張家口這些百年滄桑之美的古村落,您不知道的有幾個?
    探訪張家口這些百年滄桑之美的古村落,您不知道的有幾個? 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 古城堡、古戲樓」四大文化奇觀為一體, 是古蔚州800莊堡中最為獨特,
  • 傳承千年的「幾何圖形」,解密丹寨文化
    縣內自然生態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66.8%,旅遊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鬱,苗族節日眾多,苗族原生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苗族賈理、苗族錦雞舞、古法造紙等7項國家級、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6個國家級傳統村落,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特色縣」、「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縣」。
  • 敦煌莫高窟,歷經千年滄桑,依然絕代風華
    敦煌莫高窟,在經歷千餘年的風雲歲月之後,依然向世人展現出中華文化的絕代風華。莫高窟九層塔,塔內藏有莫高窟最大的一尊佛像,這尊佛像高達三十幾米,當日參觀時,沒能一睹佛像的尊容,只能從照片上看其介紹了。這條流淌了千年、歷經世事滄桑的河流,唐代稱為「宕泉」,後來叫「大泉河」。在大泉河的西岸,陡峭的鳴沙山東麓斷崖與三危山相望相守,它高約30米,南北長1600餘米,崖壁上像蜂窩般密密麻麻地排列五層大小不一、高低錯落有致的洞窟,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佛教藝術和歷史文化瑰寶莫高窟。莫高窟雖地處戈壁,但園區管理非常完善,綠樹成蔭,夏日的地表溫度很高,但在樹蔭下並不感覺灼熱。莫高窟介紹。
  • 人文課堂|傳承千年的東羅馬帝國被誰滅亡?
    奧斯曼人打仗非常厲害,他們向東吞併羅姆蘇丹國的大部分舊地,向西則對東羅馬帝國大打出手。1331年攻佔了重鎮尼西亞城,1354年更趁著東羅馬帝國內部紛爭,渡過海峽,佔領了歐洲東南角的加利波利半島。隨後,奧斯曼王國就以加利波利半島為根據地,大舉進攻歐洲。
  • 復興之美漢服歸來 誰在傳承傳統服飾文化?
    北京漢服協會/供圖復興之美漢服歸來「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又云: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昨天是農曆三月初三,相傳為中華民族始祖黃帝的誕辰,由共青團中央牽頭髮起的「中國華服日」線下活動在古城西安舉辦,活動包含華服文化研討會、中國華服秀和華服日國風音樂盛典三部分。
  • 千年茉莉花膏製作古法重現 非遺大師定製《魔域》花魁賽臻禮
    8月7日《魔域》花魁賽強勢來襲,專屬情侶時裝、華美仙舟、靈動羅傘等新品豪禮霸氣助陣外,更牽手新中國第一代調香師,非遺傳承人——郭斌,打造本屆七夕花魁賽限量茉莉主題臻品茉莉花膏,重演古法之美!重拾古法 非遺傳承人惟願"一生莫離"2016年,福州茉莉花膏製作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不為人知的古羅馬帝國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
    古羅馬從誕生到覆滅,歷經了千餘年之久,當時古羅馬之強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為了擴大自己的統治,古羅馬西奪地中海海上霸權,東徵之希臘馬其頓王國、埃及等地區,周圍國家無可與之抗衡。在安頓尼王朝時期,古羅馬進入全盛時代,當時古羅馬的疆域擴大到極點,基本整個西方世界都被納入了古羅馬的統治範圍。
  • 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原標題:弘揚中醫養生文化 傳承千年古法痧道) 2020年08月23
  • 千年古埠,惠民之州——廣東惠州
    廣東惠州,位於珠三角東部,是千百年來歷史文化名城。惠州好像不怎麼活躍在媒體網絡上,偶爾會見到媒體說惠州總產值早已超過中山,成為廣東第五大經濟市。今次讓我們走進這座千年古埠,究竟發展的如何呢?請看下文!正所謂惠城話獨特,使得當地惠城人有著強烈的優越感,畢竟惠城千年歷史文化城的繁華至今,優越感的存在也很常理,他們自認惠城話是一種東江方言文化。其實就是主要來自不同地方客家人匯聚惠城,所形成的惠城話,是客家語的一個分支。
  • 「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 2020年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內涵,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2020年10月17日,由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主辦的「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暨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靜琬廣場舉行。
  • 海南洋浦古鹽田傳承千年 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秦彥攝)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
  • 正因為收藏古玉這件事的存在,才能讓後人領略到老祖宗玉文化偉大
    只一塊古玉,便將古人富貴之遭遇,歷史文化滄桑之巨變,因為玩收藏展現在今人面前。古人視玉為溝通天地之靈物,以持玉劃分君臣等級,以佩玉彰顯君子德行,君子無固玉不離身。古代和田玉雕刻的玉繩結玉佩玉文化是中國所特有的,最能代表東方傳統文化精髓,縱觀玉文化發展史,華夏玉文明歷經八千年而綿延不衰可謂貫穿古今,一枝獨秀傲然於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 歷經千年的城市坐標(「一帶一路」文化)
    白塔是一座遼代古塔,位於機場東南方5公裡左右,歷經千年滄桑,見證著草原絲綢之路的發展和城市的變遷。白塔名為萬部華嚴經塔,是遼代華嚴宗佛寺的一座藏經塔,因為塔身塗了白堊土,通體潔白,故俗稱白塔。塔通高55.6米,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基座砌蓮瓣、平座欄杆和束腰,具有遼代佛塔的典型特徵。遼代佛教文化非常發達,修建的佛塔數量很多,中國北方地區現存遼代佛塔百餘座。
  • 中華園林的滄桑之美
    中華園林在世界上向來是有一席之地的,而且一度位居中央,受到廣泛矚目。婆娑、庇蔭、斑駁、青苔,在中華園林中成為了一種最佳組合,被「抄襲」到日本寺院後,竟然演化出一些個聞名遐邇的「苔寺」,將中華園林中由霧色與朦朧營造出的天地之物,維繫了幾百年之久。
  • 六桂福「福韻古法黃金」,從時尚潮流一窺東方千年之美
    由北京故宮官方授權合作品牌——六桂福珠寶,推出的「福韻古法黃金」系列傳遞東方美學,將黃金古法工藝與傳統文化巧妙的融合,每一件單品設計均源自故宮館藏,件件匠心獨運。「福韻古法黃金」以黃金富貴榮華的魅力,並同傳統故宮文化,捕獲了中外明星的關注。
  • 千年至純天珠,獨特的內涵與渾厚的歷史傳承,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虎牙天珠連續的齒紋含有「伏惡」的力量,藏傳佛教認為,其圖騰象徵東方金剛部,可以降服修持者內心或外在的障礙,有著剛強堅韌,消除波折,勇往直前天珠是藏人心中至高無上的聖物, 他具有特殊的感應,有著遠古獨特的內涵與渾厚的歷史傳承,三眼圖騰寓意極佳,身、語、意之圓滿,三寶加持,排除內外一切業障,增福祿壽。
  • 服飾中的錦繡華夏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在中國古代服飾發展史中,明朝作為最後一個漢族王朝,其服飾既有對歷代的繼承,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國方略時,始終將服飾制度的確立作為鞏固江山社稷的重要舉措,從洪武元年下詔「悉命復衣冠如唐制」開始,服制制度經明太宗和世宗的補充與修訂,方基本完善。
  • 非遺文化|金陽碗碗紅糖,千年古法代代相傳
    金陽碗碗紅糖千年古法代代相傳大涼山金陽,一個山清水秀、風光秀美的地方,這裡優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碗碗紅糖」這種特色農產品。金陽是民族聚集縣城,紅糖的古法製作也傳承著濃鬱的民族傳統與信仰,這也是金陽古法區別於其他地方古法紅糖最大的優勢。金陽碗兒紅糖一般在每年農曆冬月底開榨,次年清明前後收榨,為此,有冬糖和春糖之分。每當到了甘蔗成熟的季節,這個小小的縣城就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