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 2020年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

2020-12-2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 2020年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舉行

丹青書盛世,妙筆繪華章。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內涵,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2020年10月17日,由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主辦的「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暨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靜琬廣場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房山石經與雲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炤,全國政協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秘書長、文藝評論家白煜章,房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永年、房山區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心松,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2022年冬奧會文明宣傳大使、北京東城書畫研究會副主席郭寶慶,房山區大石窩鎮黨委書記曹燕傑,房山區大石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華俊,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房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侯振海,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管理處主任王得軍,北京市房山區昊天學校校長李秋紅、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南尚樂中心小學校長丁建芳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開幕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向世界展現了國之美德,讓2020年成為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最美時代。筆會現場,大型「美」字形書畫臺成為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眾多知名書畫家、書畫愛好者和中小學生近500餘人齊聚雲居寺,用畫筆展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獨具的藝術魅力,詮釋「堅韌不拔、鍥而不捨、一絲不苟、默默奉獻」的房山石經精神。

房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永年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2022年冬奧會文明宣傳大使、北京東城書畫研究會副主席郭寶慶和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房山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盧景輝頒發雲居寺「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大型書畫筆會指導老師的聘書。

全國政協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秘書長、文藝評論家白煜章向雲居寺捐贈了書畫作品,房山雲居寺管理處主任王得軍接受了捐贈。

侯振海、李寶華、戰國權、曾木生、馬長勝、夏文周、楊茗媛、牛暖心、胡翰林等知名書畫家以「美」為主題傾力進行創作,共同創作出一幅「最美長卷」,向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新時代「最美逆行者」 致敬。書畫愛好者們通過以城市、鄉村、山河為創作元素而繪製的書畫作品,傳遞本次書畫筆會深厚內涵,展示雲居文化獨特魅力。還有學生書法愛好者參與其中,他們引用習語金句、勵志經典古句、房山石經精神等,書寫「最美時代」書法作品,從中汲取奮發學習的前進力量。

活動現場還伴有濃濃古風韻味的古琴演奏,《良宵引》《關山月》《梅花三弄》等大眾耳熟能詳的曲目,從演奏者指下緩緩流淌而出。現場翰墨飄香,丹青溢彩,古樂悠悠,聲韻繞梁。讓觀眾在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的同時,感受雲居寺獨有的文化背景和深厚內涵,共繪「時代之美」。

此次筆會還特別邀請郭寶慶、盧景輝兩位書法家與兩位學生書畫愛好者共同創作「文化自信 厚積薄發」、「傳承石經文化 弘揚石經精神」主題書畫作品,將活動推向高潮,體現了有著1400年深厚歷史的雲居文化薪火相傳的深遠意義,並讚美厚積薄發的「雲居人」對房山文化的自信和勇於拼搏的擔當精神。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其中,以1122部、3572卷、14278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著稱於世,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經,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其歷史之久遠,工程之浩大,刊刻之宏偉,被譽為「國之重寶」「石經長城」,是房山傳統文化底蘊和價值的集中展現,與全區300多處珍貴文化遺存構成了房山「不斷代的歷史畫卷」。

當前,在房山全面融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積極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加快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暨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大型書畫筆會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激發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而且擴大了房山石經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傳遞了房山守正創新的文化聲音。

本次活動是雲居寺傳承房山石經文化、弘揚石經精神、發掘「美麗雲居」新境界的一次生動實踐。今後將以此活動作為契機,堅持文化引領, 加大文化交流,繼續推出體現雲居寺深厚文化內涵的精品內展和外展,講好雲居故事、房山故事、中國故事,積極為優秀特色文化展示交流搭建平臺,努力為房山建設歷史文化與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全面重塑區域發展新動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丹青書盛世,妙筆繪華章。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內涵,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2020年10月17日,由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主辦的「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暨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靜琬廣場舉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房山石經與雲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炤,全國政協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秘書長、文藝評論家白煜章,房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永年、房山區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心松,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2022年冬奧會文明宣傳大使、北京東城書畫研究會副主席郭寶慶,房山區大石窩鎮黨委書記曹燕傑,房山區大石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朱華俊,北京書法家協會理事、房山區書法家協會主席侯振海,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管理處主任王得軍,北京市房山區昊天學校校長李秋紅、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南尚樂中心小學校長丁建芳等領導和嘉賓出席活動開幕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向世界展現了國之美德,讓2020年成為了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最美時代。筆會現場,大型「美」字形書畫臺成為此次活動的一大亮點。眾多知名書畫家、書畫愛好者和中小學生近500餘人齊聚雲居寺,用畫筆展現著中國傳統文化獨具的藝術魅力,詮釋「堅韌不拔、鍥而不捨、一絲不苟、默默奉獻」的房山石經精神。

房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永年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2022年冬奧會文明宣傳大使、北京東城書畫研究會副主席郭寶慶和北京書法家協會會員、房山區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盧景輝頒發雲居寺「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大型書畫筆會指導老師的聘書。

全國政協第四屆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副秘書長、文藝評論家白煜章向雲居寺捐贈了書畫作品,房山雲居寺管理處主任王得軍接受了捐贈。

侯振海、李寶華、戰國權、曾木生、馬長勝、夏文周、楊茗媛、牛暖心、胡翰林等知名書畫家以「美」為主題傾力進行創作,共同創作出一幅「最美長卷」,向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湧現出的新時代「最美逆行者」 致敬。書畫愛好者們通過以城市、鄉村、山河為創作元素而繪製的書畫作品,傳遞本次書畫筆會深厚內涵,展示雲居文化獨特魅力。還有學生書法愛好者參與其中,他們引用習語金句、勵志經典古句、房山石經精神等,書寫「最美時代」書法作品,從中汲取奮發學習的前進力量。

活動現場還伴有濃濃古風韻味的古琴演奏,《良宵引》《關山月》《梅花三弄》等大眾耳熟能詳的曲目,從演奏者指下緩緩流淌而出。現場翰墨飄香,丹青溢彩,古樂悠悠,聲韻繞梁。讓觀眾在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的同時,感受雲居寺獨有的文化背景和深厚內涵,共繪「時代之美」。

此次筆會還特別邀請郭寶慶、盧景輝兩位書法家與兩位學生書畫愛好者共同創作「文化自信 厚積薄發」、「傳承石經文化 弘揚石經精神」主題書畫作品,將活動推向高潮,體現了有著1400年深厚歷史的雲居文化薪火相傳的深遠意義,並讚美厚積薄發的「雲居人」對房山文化的自信和勇於拼搏的擔當精神。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餘年的歷史。其中,以1122部、3572卷、14278塊石刻佛教大藏經著稱於世,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石刻佛教大藏經,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其歷史之久遠,工程之浩大,刊刻之宏偉,被譽為「國之重寶」「石經長城」,是房山傳統文化底蘊和價值的集中展現,與全區300多處珍貴文化遺存構成了房山「不斷代的歷史畫卷」。

當前,在房山全面融入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積極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加快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暨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大型書畫筆會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激發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變和創新性發展,而且擴大了房山石經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傳遞了房山守正創新的文化聲音。

本次活動是雲居寺傳承房山石經文化、弘揚石經精神、發掘「美麗雲居」新境界的一次生動實踐。今後將以此活動作為契機,堅持文化引領, 加大文化交流,繼續推出體現雲居寺深厚文化內涵的精品內展和外展,講好雲居故事、房山故事、中國故事,積極為優秀特色文化展示交流搭建平臺,努力為房山建設歷史文化與地質遺蹟相融合的國際旅遊休閒區、全面重塑區域發展新動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石經長城」雲居寺石刻佛經在北京展出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電(記者 王麗南)被譽為「國之重寶」、「石經長城」的北京房山石經文化,十日在歷史博物館展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徐惟誠、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等參加了開展儀式。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七十五公裡處,是中國北方著名的佛教勝地。
  • 「石經長城」原石首次出寺,雲居寺「三絕」亮相故宮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聞名於世的房山雲居寺石刻大藏經,首次走出雲居寺,亮相紫禁城。9月9日,「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在故宮太和門東側崇樓開幕。嘉賓在「雷音洞」中看展,展櫃中是珍貴的遼代石經原石。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此次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刻經緣起」「千年偉業」「寶塔金經」「護經傳寶」四個部分,以珍貴文物、圖文、VR演示等多種形式,再現了雲居寺千年刻經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 北京雲居寺房山石經拓經細節首次詳細披露
    昨天,紀念房山石經與雲居寺創建1400周年暨中國佛教協會發掘拓印房山石經6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落下帷幕。與會專家透露了石經拓印細節,藏經洞中隋唐石經編號拓印後原樣封存。雲居寺南塔下遼金石經,發掘拓印後藏入地宮。整個發掘拓印過程歷時三年時間。
  • 北京市西城區道教協會舉辦書畫筆會活動
    道教之音北京訊 2020年12月19日冬至到來之際,北京市西城區道教協會在廣福觀西院開展書畫筆會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讚美新時代,為嚴寒的冬天添上一筆靚麗的風採。北京市道教協會會長、西城區道教協會會長黃信陽道長,北京市道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欣,西城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民宗辦主任韓俊田,西城區道教協會副會長許高順道長以及姜守坦、張培公、陳志良、吳明、馮建國、王相文、馬景平等書畫藝術家們參加活動。此次活動由黃信陽會長主持。上午十點,筆會活動正式開始。活動現場,丹青吐彩,翰墨飄香。
  • 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走進德國柏林
    柏林竹苑德中文化交流促進會主席魏柯特先生為活動致開幕詞 肖晶 攝中新網柏林6月16日電 在柏林同北京建立友好城市25周年之際,「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日前在柏林文化遺產建築大師會堂開幕。
  • 國之重寶:雲居寺石經與書法藝術
    被譽為「國之重寶」、「北京石刻博物館」「石刻長城」、「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居石經被譽為「國之重寶」,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雲居寺石經具有美倫美奐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及書法史中的重要地位。刻石屬篆刻範疇和書法學科領域,雲居寺石經與書法藝術二者互相媲美,不可分割,珠聯壁合,相映成趣,各得益彰,她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 千年古剎牽手傳統文化,房山雲居寺舉辦國學雅集
    7月5日,千年古剎房山雲居寺首次以「雲直播」的形式舉辦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展示」——第三屆櫻花季攝影詩詞國學雅集活動。活動現場,詩詞誦讀《重遊西域雲居寺九絕句》作為開場節目,表演者對這首記錄在《歷代名人詠房山》一書中的絕句進行重新演繹。
  • 房山石經的石料到底來自哪裡
    雲居寺保存的石經(房山雲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略稱「房山石經」)是我國現存規模佛教石經中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文化珍品。這些石經始刻於隋代,歷經唐、遼、金、元、明各代,綿延一千餘年,鐫刻大小石經14278塊,刻佛經1122部、357卷,如果把首尾相連在一起,可達25裡長,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特別是研究佛教歷史和典籍的重要資料。所以,房山石經是繼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之後的中國文化奇蹟,被世人譽為「石刻長城」。
  • 霑化書畫研究會走進幼兒園 舉辦書畫筆會活動
    齊魯網濱州5月31日訊為迎接六一國際兒童節,慶祝霑化區豆豆幼兒園建園十周年,5月30日上午,霑化區關工委聯合區書畫研究會在豆豆幼兒園舉行書畫筆會活動,並組織學生參觀本次活動所創作的作品。活動現場,霑化區書畫研究會的會員以國畫、書法等藝術表現形式展現了對下一代的關懷,其中,霑化區書畫研究會會長範崇仁所繪《竹林清趣》將竹子的神韻、姿態畫的栩栩如生,獲得了在場師生的連連讚嘆。「我們將本著不忘初心的信念,繼續秉承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力爭給孩子帶來更美好、更豐富的童年生活。」霑化區豆豆幼兒園園長郭燕說。
  • 書畫傳承經典文化點亮「匠心」
    12月12日,「弘揚工匠精神——傳承漢字書法文化交流會」在安徽泗縣召開。旨在提高文化服務效能,推進文化融合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常俊    中國書畫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千年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為中國人提供了高尚的情操、高遠的理想和崇尚和諧公正的價值取向,在大眾心目中具有其他藝術門類無法取代的心理認同
  • 慶八一建軍93周年書畫筆會在雄縣頤豐源生態農業園舉行
    原標題:「傳承紅色基因 重溫崢嶸歲月」慶八一建軍93周年書畫筆會在雄縣頤豐源生態農業園舉行(代記芬)8月1日上午,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雄安新區雄縣頤豐源生態農業園與翰林院文化藝術中心,中國翰林書畫院雄州分院共同為當地退役軍人和參戰老兵舉辦了
  • 千年古剎雲居寺,邀您「雲」遊覽
    暫停開放的房山雲居寺景區,上線了「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博物館」微信小程序,市民足不出戶,不僅可以進行線上遊覽,還能觀看精美的雲居寺特色視頻和攝影圖片。線上遊覽製作精良,分為視頻、音頻、圖文三部分。視頻以專題形式呈現,包括舍利出土記、雲居寺的佛像與石經、千年刻經傳等十餘個作品,時長分別在2分鐘至10分鐘不等;音頻則以地點分類,分為牌樓、山門、石獅、天王殿、石經五大類,時長均在4分鐘以內;圖片則以雲居寺掠影、西域花宮、石經山等美景分類,支持遊客下載圖片至手機。
  • 海口經濟學院舉辦「大美海經書畫筆會」
    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1日消息(記者 王天宇 通訊員 黃巧斌)11月20日,海口經濟學院「大美海經書畫筆會」在該校就業指導中心舉辦。30多位書畫藝術家,與該校師生書畫愛好者一起,揮毫潑墨,共賀海口經濟學院聯辦改制20周年。
  • 傳印長老為「紀念房山石經開洞拓印55周年」發來賀電
    房山石經(又稱《房山雲居寺石刻佛教人藏經》),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最久、保存最全的石刻佛教大藏經,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各代,在眾多高僧的主持下,代代相傳,鐫刻不斷,綿延千餘年,共有本小經版1萬4千2 78塊,刻佛經1千1 2 2部、3千5 72卷,堪稱國之重寶,享譽全球,比肩敦煌。可以說,房山石經不僅是佛門的正法寶藏,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人類文化歷史的珍貴遺產。
  • 「雄安之聲」河北華悅鞋業有限公司舉辦感恩文化筆會
    雄安之聲消息(劉向陽)翰墨飄香,群賢會聚。5月19日,由容城縣書法家協會、雄縣書法家協會、燕南書畫家聯誼會、安新縣書法家協會、雄州書畫藝術中心聯合舉辦的感恩文化筆會,在容城縣河北華悅鞋業有限公司多功能廳隆重舉行。
  • 北京一座求子求財很靈驗的寺院,雲居寺
    北京的妙峰山、陝西法門寺、峨眉山,總之去了很多地方,最後是去了北京房山出石經的雲居寺。最高的一個殿,也是最後的觀音殿,裡面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和送子觀音菩薩聖像,去了一次回來後,當月就懷上了。我女兒周圍好幾個人都是結婚多年沒孩子,到處求都無果,最後也是去雲居寺有的孩子。
  • 臺北市山痴畫會書畫文化交流團在威海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為進一步推動威臺文化交流與合作深入發展,4月2日至4日,臺北市山痴畫會會長李沃源帶領參加「兩岸情深」書畫展的臺灣藝術家及臺灣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嘉賓一行19人,在威海開展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動    在威期間,臺灣客人與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新局、市文聯以及市文化發展促進會、市美術家協會、市文化交流協會等部門單位負責人進行了互動交流,先後參訪了劉公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和富城藝術館、東方藝術學校、春秋藝術館等文化機構,並通過座談、筆會、餐敘等形式,就共同推動威海與臺灣書畫藝術界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威臺文化交流合作水平,進行認真探討。
  • 氣賀澤保規:房山隋唐石經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氣賀澤保規:日本明治大學(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房山石窟的九座洞窟中收藏著四千件以上的石經,均為隋唐時代300年間和11世紀上半葉的遼代(1027-1057)所刻。而且皆為大型石板(石碑,平均高約200cm、寬60cm),表裡均刻有經文。就刻經的質與量而論,其也許超過石經山刻經總量的一半。《大般若經》的刻經事業始於玄宗開元、天寶之交(約740-742年),終於9世紀末葉的唐代末期。其間雖發生過安史之亂和會昌滅佛、黃巢之亂等事件,延續未斷。
  • 江蘇徐州興化寺首屆禪詩筆會在緣源書畫院舉行
    筆會現場 徐州雲龍山興化寺首屆禪詩筆會作品展示 合影留念 佛教在線江蘇訊 2011年7月9日上午,江蘇省徐州市雲龍山興化寺首屆禪詩筆會在興化寺江蘇緣源書畫院舉行徐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徐州詩詞協會會長徐崇先,徐州詩詞協會會員、徐州一青詩社詩友及徐州部分知名書畫家20餘人參加筆會。徐州詩詞協會副會長徐向中主持筆會。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緣源書畫院院長、徐州詩詞協會副會長、興化寺方丈果光法師致賀詞並就禪詩的起源和發展歷史發表了講話。徐崇先會長在講話中,強調詩詞協會要大力發展、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並要發展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佛教文化及禪文化。
  •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無錫市高校書畫聯誼交流筆會
    中國江蘇網6月14日無錫訊 2019年6月11日,第十五屆無錫市高校書畫聯誼交流筆會在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舉行,本次交流會由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團委和蠡溪書畫協會主辦,來自江南大學、太湖學院、江蘇信息學院等高校書畫社團的負責人參加了本次交流會,相互學習書畫創作、鑑賞經驗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