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經長城」原石首次出寺,雲居寺「三絕」亮相故宮

2020-12-22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聞名於世的房山雲居寺石刻大藏經,首次走出雲居寺,亮相紫禁城。9月9日,「中華文化奇蹟——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在故宮太和門東側崇樓開幕。

嘉賓在「雷音洞」中看展,展櫃中是珍貴的遼代石經原石。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此次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刻經緣起」「千年偉業」「寶塔金經」「護經傳寶」四個部分,以珍貴文物、圖文、VR演示等多種形式,再現了雲居寺千年刻經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雲居寺因珍藏14278塊石刻大藏經著稱於世。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唐遼塔群構成了我國古代佛教文化的一大寶庫,被譽為「佛教聖地,石經長城」。

佛教傳入中國後,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兩次滅佛,大量經書被毀。隋大業年間(605-618年),幽州智泉寺高僧靜琬發願把佛經鐫刻於石碑上、密封於白帶山山洞裡,免受自然與人為的破壞。此後,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清七個朝代,鐫刻佛經1122部、3572卷、3500餘萬字,被譽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石刻博物館。這也是繼京杭大運河、萬裡長城之後又一千年工程。

此次展覽中,雲居寺珍藏的石經、紙經、木經「三絕」集體亮相紫禁城。房山石經原石首次走出了雲居寺,與明代紙經、清代龍藏木經板等珍貴文物共同展出。房山石經的展示使用了鏡面裝置,利用鏡面反射延伸視覺效果,再現了「石經長城」的場景,讓觀眾身臨其境。

明代的紙經,左側是古代僧人用舌血混合硃砂書寫的《大方廣佛華嚴經卷》。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展覽同時推出「雲居禮物」文創產品,分為雲之禮、雨之禮兩大主題,包括茶禮、香囊、服裝、手機配飾等。現場觀眾還可以參與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身體驗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

清代龍藏木經板。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此次展覽由故宮博物院、北京市文物局與房山區政府聯合推出,9月10日對公眾開放,展期至10月19日。

新京報記者 倪偉 協作記者 浦峰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危卓

相關焦點

  • 「石經長城」雲居寺石刻佛經在北京展出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日電(記者 王麗南)被譽為「國之重寶」、「石經長城」的北京房山石經文化,十日在歷史博物館展出。全國人大副委員長何魯麗,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徐惟誠、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等參加了開展儀式。   雲居寺位於北京西南七十五公裡處,是中國北方著名的佛教勝地。
  • 千年古剎雲居寺,邀您「雲」遊覽
    暫停開放的房山雲居寺景區,上線了「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博物館」微信小程序,市民足不出戶,不僅可以進行線上遊覽,還能觀看精美的雲居寺特色視頻和攝影圖片。線上遊覽製作精良,分為視頻、音頻、圖文三部分。視頻以專題形式呈現,包括舍利出土記、雲居寺的佛像與石經、千年刻經傳等十餘個作品,時長分別在2分鐘至10分鐘不等;音頻則以地點分類,分為牌樓、山門、石獅、天王殿、石經五大類,時長均在4分鐘以內;圖片則以雲居寺掠影、西域花宮、石經山等美景分類,支持遊客下載圖片至手機。
  • 北京雲居寺房山石經拓經細節首次詳細披露
    北京雲居寺(圖片來源:資料圖)[原標題]雲居寺拓經細節披露:拓印萬餘塊遼金石經 研墨24斤拓印1萬多塊遼金石經,研墨24斤。昨天,紀念房山石經與雲居寺創建1400周年暨中國佛教協會發掘拓印房山石經6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落下帷幕。與會專家透露了石經拓印細節,藏經洞中隋唐石經編號拓印後原樣封存。雲居寺南塔下遼金石經,發掘拓印後藏入地宮。整個發掘拓印過程歷時三年時間。
  • 「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 2020年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內涵,持續打造雲居金名片,2020年10月17日,由房山雲居寺文物管理處主辦的「敬畏千年 房山石經暨傳承石經文化 描繪時代之美」大型書畫筆會活動在雲居寺靜琬廣場舉行。
  • 房山石經的石料到底來自哪裡
    在北京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有一座千年古剎,它因擁有被稱為「三絕」的石經、紙經和木板經而聞名於世。這,就是雲居寺。  所以,房山石經是繼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之後的中國文化奇蹟,被世人譽為「石刻長城」。
  • 明代紙經、清代龍藏木經板 雲居寺修復文物首次展出
    今天上午,經修復後「重獲新生」的9卷明代紙經和10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在雲居寺珍貴文物修復成果展上首次亮相,這也是雲居寺首次向社會大眾展示文物修復階段性成果。今天展出的紙經和木經板只是經過修復後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一部分,目前雲居寺已修復完成了208卷明代紙經和203塊清代龍藏木經板。據了解,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寺院珍藏著2.2萬餘卷明代紙經和7000餘塊清代龍藏木經板,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與房山石經並稱「雲居寺三絕」。
  • 國之重寶:雲居寺石經與書法藝術
    寺中因珍藏14278塊石刻佛教經版極具珍貴的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被譽為「國之重寶」、「北京石刻博物館」「石刻長城」、「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居石經被譽為「國之重寶」,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雲居寺石經具有美倫美奐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及書法史中的重要地位。
  • 北京一座求子求財很靈驗的寺院,雲居寺
    北京的妙峰山、陝西法門寺、峨眉山,總之去了很多地方,最後是去了北京房山出石經的雲居寺。最高的一個殿,也是最後的觀音殿,裡面有千手千眼觀音菩薩聖像,和送子觀音菩薩聖像,去了一次回來後,當月就懷上了。我女兒周圍好幾個人都是結婚多年沒孩子,到處求都無果,最後也是去雲居寺有的孩子。
  • 《開成石經》典藏版首發 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館
    《開成石經》典藏版首發 亮相西安碑林博物館發布時間: 2015-05-23 10:44:40  |  來源: 中國網  |   開成石經經折裝典藏版 中國網5月23日訊 5月22日,西安碑林博物館舉辦《開成石經》文化典藏首發式暨清拓本首次展示新聞發布會
  • 傳印長老為「紀念房山石經開洞拓印55周年」發來賀電
    1956年春季,為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涅槃二千五百周年,在周恩來總理的提議下,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佛教協會組織專家及專門工作人員,對石經洞與雲居寺地穴進行勘測調查後,開啟石經洞穴(山上有九個石經洞,山下有一座藏經塔:九洞藏的是歷代陸續刻的石經;塔下藏的是遼代刻的石經),發掘石經,進行拓印。
  • 北京房山雲居寺歷史文化展走進德國柏林
    此次展覽由北京房山雲居寺石經博物館聯合柏林竹苑德中文化交流促進會共同舉辦,豐富的展覽內容令德國觀眾得以領略綿延千載的房山石經文化和雲居寺深厚的歷史底蘊。柏林觀眾通過展覽了解了雲居寺的發展與傳承 肖晶 攝據介紹,此次展覽以雲居寺千年刻經史為主線,通過「雲居春秋」、「刻經偉業」、「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四個部分展開,透過拓片、圖文和攝影作品等多種形式加以藝術再現。這也是雲居寺首次與德國觀眾近距離接觸。
  • 千年古剎牽手傳統文化,房山雲居寺舉辦國學雅集
    7月5日,千年古剎房山雲居寺首次以「雲直播」的形式舉辦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展示」——第三屆櫻花季攝影詩詞國學雅集活動。活動現場,詩詞誦讀《重遊西域雲居寺九絕句》作為開場節目,表演者對這首記錄在《歷代名人詠房山》一書中的絕句進行重新演繹。
  • 走進文物修復工作室,揭開雲居寺珍貴經書經板重生之路
    在雲居寺珍貴文物修復成果展上,首次亮相的明代紙經和清代龍藏木經板吸引了無數觀眾。雲居寺文物管理處文物保護科科長續曉玉說,「我們珍藏的22000餘卷明代紙經和7000餘塊清代龍藏木經板,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幾經輾轉來到雲居寺的。」專家研討修復技術據考證,龍藏木經板是清代皇室下令,刊刻於1733年至1738年的一部佛教典籍叢書。
  • 揭秘雲居寺珍貴經書經板背後長達4年的重生之路
    在於近日舉辦的雲居寺珍貴文物修復成果展上,經過修復的明代紙經和清代龍藏木經板首次亮相,吸引了無數觀眾留步圍觀。從蟲蛀、裂隙、糟朽、變形、發黴到煥然一新……記者走進文物修復師的工作室,揭開了這批文物背後長達4年的重生之路。
  • 《開成石經》:中國古代正字典範(圖)
    《開成石經》之《論語》原石。◎ 侯博覺本月12日至15日,西安碑林鎮館之寶《開成石經》將亮相深圳會展中心,參展2014藝術深圳暨第十屆文博會冬季工藝美術精品展。國寶級文物《開成石經》規模浩大,由114塊巨石組成,上刻儒家核心經典12種,是為「天地間經本最完最舊者」。據悉,此次展會,碑林方面帶來了8件《周易》全文的原碑拓片。
  • 氣賀澤保規:房山隋唐石經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氣賀澤保規:日本明治大學(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房山石窟的九座洞窟中收藏著四千件以上的石經,均為隋唐時代300年間和11世紀上半葉的遼代(1027-1057)所刻。就刻經的質與量而論,其也許超過石經山刻經總量的一半。《大般若經》的刻經事業始於玄宗開元、天寶之交(約740-742年),終於9世紀末葉的唐代末期。其間雖發生過安史之亂和會昌滅佛、黃巢之亂等事件,延續未斷。最初《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經本入藏於<開元大藏經>,然後通過玄宗的妹妹金仙長公主的斡旋,730年贈與雲居寺。
  • 扎什倫布寺280件精品文物走進故宮博物院,乾隆還設計過無量壽佛
    高達180釐米的彌勒菩薩銅像時光轉瞬,紫禁城變成了博物院,一場「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亮相午門雁翅樓展廳,藏傳佛教文物、歷代班禪大師與中央政府貢賜往來精品等280件歷史的見證者在展櫃中陳列,按照「從須彌福壽至紫禁城」「來自扎什倫布寺的藝術」「六世班禪的遺珍」三個篇章,眷眷懷故。
  • 淺析涿州北塔-雲居寺塔
    學術界給出了一個廣泛認可的定義:1、同屬於一個寺院;2、對峙布局;3、(大致)處於同一水平面;4、距離不能太遠;5、性質基本相同。按照這個定義,涿州二塔分屬兩個寺院,應不屬於「雙塔」。但我覺得雲居、智度二塔儘管分屬二寺,但相距不遠,並且外形相似,年代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