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惑之年三不換,知命之年三不碰」什麼意思?男女都要注意

2020-12-11 老段聊古今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多古代的習俗現在依然影響著人們。俗語就是其中一種。相比詩歌這種「高級」的表達方式,俗語更加直白且通俗易懂,當中蘊含著老祖宗的智慧和生活經驗。

《論語》中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個人的一生就這樣會被劃分成了不同的時期,每個時期的經歷不同,感悟出的人生道理也不相同。

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做事做人的原則;

四十歲左右易經經歷了許多,對人對事要有自己的判斷力;

五十歲之後,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

有句俗語叫「不惑之年三不換,知命之年三不碰」,意思是在不惑之年有三樣東西不能換,在知命之年有三樣東西不能碰。下面就為大家解讀一下其中指的是什麼東西。

不惑之年三不換

不換工作

四十歲左右時,一個人的家庭狀況基本上已經定型,「上有老,下有小」是這個時期自普遍的生活狀態。不管是贍養老人還是照顧孩子,錢都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到了這個年齡,適合什麼樣的工作也基本上已經定型。如果在這個時期輕易換工作,風險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四十歲未必有二三十歲那樣拼搏的激情和犯錯的資本,穩定相對來說更重要。

不換婚姻

四十歲的時候,對婚姻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天長日久的夫妻生活過下來,由最初的激情變成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平凡生活。

這個時候,人們很容易經不住外界的誘惑。所以,這句話就是在告誡人們,在這個年紀,面對美滿的家庭更多的應該是感恩和珍惜。

不換健康

不論做什麼。健康都是最重要的。四十歲雖然依然屬於壯年,但是身體素質還是沒法和二十歲的時候比,這個年紀一定不能拿健康換錢,也要戒掉對健康不利的生活習慣。

透支自己的身體,年紀再大一些的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知命之年三不碰

不碰不良嗜好

年過半百的年紀,基本上都有了兒孫,操勞了一輩子終於可以好好休息,應當好好享受天倫之樂。這個時候一定不要因為一些不良嗜好破壞家庭的和睦。有些東西沾上就很難戒掉。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身為家中的長輩,也應該給後輩做一個好榜樣。

不碰不義之財

現在網絡越來越發達,騙子的手段也越來越多,很多人可能經受不住誘惑相信一些騙人的賺錢方法。這一點一定要避免,有時候一些歪門邪道可能讓人傾家蕩產,到時候整個家庭都會受到傷害。

不碰危害健康的東西

五十歲的身體比四十歲更脆弱,這時候人的身體也逐漸進入了衰老期,養生更重要。

這個年紀身體要是出問題,往往不會是小問題,不僅會讓自己難受,也會給家庭造成負擔。

所以,要遠離那些危害健康的生活習慣和愛好,比如抽菸喝酒等。

這就是「不惑之年三不換,知命之年三不碰」中蘊含的道理。老祖宗的留下的俗語中都有他們自己的處世智慧,是可以讓我們少走彎路的經驗。

所以,我們平時要摒棄「俗語是迷信的說法」。

這些俗語看似簡單,實際上蘊含的都是老祖宗的生活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如果你在交友、職場等方面還有困惑,或許老祖宗的經驗能夠幫助你。

這本《老人言》中記載了許多口口相傳的俗語,經過歷史的過濾,每一句俗語都體現著古人的智慧,讓人生哲理用有趣且通俗易懂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書中的「老人言」涉及修身、齊家、和做事三個方面,書中是以文白互譯的方式呈現所有內容,不用擔心讀不懂,裡面有趣的俗語故事也會增加我們閱讀過程中的趣味。

沒有言之無物的大道理,也不是心靈雞湯,《老人言》中一字一句都是來自生活,經歷了歷史長河的蕩滌和時間的洗禮,可以說是最純粹的智慧。

書中的俗語故事也可以講給孩子聽,在哄孩子的同時還能讓他們學道理,一舉兩得。

用心體會書中的文字,相信我們一定能得到收穫,少走或不走彎路。

這本書現在的價格是49元,一張電影票的錢。閒暇時間翻閱一下,能放鬆身心,也讓時間更有意義。

點擊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俗語「不惑之年三不換,知命之年三不碰」,啥意思?古人良言智語
    俗語「不惑之年三不換,知命之年三不碰」,啥意思?古人良言智語!古人對於年齡有著明確的劃分,分別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之年、七十古來稀、八十耄耋。經歷了接近百歲的人事滄桑,對於人生有了一個深刻的理解,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放棄什麼該取捨。遇事寵辱不驚、沉著冷靜、條理清晰,說話做事一針見血、立竿見影都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對於做人做事,我們的古人流傳下來很多的俗語用來警示世人,比如「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再比如「窮不走鄉,富不涉淫」,這些俗語都在提醒我們做人做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切莫為所欲為。
  • 民間俗語:「人到中年,兩不碰,三不換」,究竟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在民間流行的一種文化,雖然跟詩詞歌賦相比,略顯直白粗俗,甚至被認為難登大雅之堂,但俗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其中蘊含的道理不容小覷。俗語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少是教人向善的,比如「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告誡人們不要做壞事,否則遲早會被發現,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 俗語說:「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是啥意思?
    只說真話的農民公眾號在農村,對於很多事都有著自己的一套說法,也就是各種各樣的「名言」,這些俗語都是由老一輩的農村人說出來的,再由小輩傳下來,就成為了現在的俗語,它們表面上看並沒有什麼道理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這麼一句話:人過四十,有三不動,三不換和三不碰,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人過50,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在理嗎?
    俗語:人過50,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在理嗎有很多的農村俗語可以經歷好幾千年都不衰落, 這是因為俗語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每一句俗語都不是空穴來風
  • 農村俗語:「人到中年,兩不沾,三不換,四不傷」說的是什麼?
    在我國的農村,有很多俗語盛行,在現在看來,有些俗語缺乏理性的思考,但是對老一輩的人還是有行為上的指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農村的俗語"人到中年,兩不沾,三不換,四不傷"說的都包含什麼。首先來看一下哪兩個東西不能沾,第一個是賭博,人到中年,在事業上的心思稍微減輕,會有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到享受生活上的想法,時不時的叫上三五好友,打牌切磋放鬆一下,但是大賭小賭都是賭。第二是婚外情,和自己的另一半過了大半輩子,沒有了新鮮感,對方的缺點都顯現了出來,在這個時候要控制好自己,不要給自己婚外情的機會,否則傷自己傷家人。
  • 人到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沾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的鄉下生活,有一種場景,不管是有過親身經歷還是在電視上看到過,肯定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農村的傍晚,一幫老人圍著一顆老樹坐著,在樹下乘涼,周圍還有不少孩子圍著人群嬉戲打鬧。有時候老人說出來的一些俗語道理,那時候還不懂,慢慢的隨著長大,閱歷開始豐富起來,漸漸也就能體會到了。之前有句老話是老人們常說的,這農村俗語便是:人過四十,三不動,三不換,三不沾。很多人其實並不懂,這到底是啥意思呢?這其中又有什麼道理,說的通嗎?
  • 古人有訓「男人過四十,兩不動,三不換,四不碰」!句句暗含人生哲理
    古人有訓「男人過四十,兩不動,三不換,四不碰」!句句暗含人生哲理在農村,一直流傳著很多俗語老話,它們包羅萬象,基本涵蓋了平常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直指導著人們的生活,這些話通常比較簡短,朗朗上口。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會說這些俗語老話的人越來越少了,只能在一些老人口中才能聽到,很多人聽了都不知道一些話其中指的是什麼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過了四十歲,生活的感悟多了很多,有些事想開了,也想明白了。在農村人常聽人說的「三不動,三不換,三不碰。」也有更深的理解。
  • 農村俗語:人生過了三十歲,三不動來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是件很幸福的事,這裡雖然沒有城市那麼繁華熱鬧,但農村的環境優美風景怡人,鄰裡之間的關係相處的非常和睦,農民們的生活也很豐富多彩,尤其是到了傍晚的時候,大家都會從家中走出來,三五成群的聚在大街上嘮家常,這個過程中就會有人說一些農村的俗語老話,以下這幾個農村俗語不知道你們聽過嗎
  • 俗語「男不摸頭,女不摸腰」什麼意思?這是男女交往的界限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每一部分都代表著悠久的的文化底蘊。俗語,便是代表中華文化的一種,俗語是先輩們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對於我們生活裡遇到的一些事情很有指導意義,有一句俗語叫「男不摸頭,女不摸腰」,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又蘊含怎麼的道理呢?
  •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凹凸是什麼?未婚男女不妨看看
    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凹凸是什麼?未婚男女不妨看看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一個禮儀之邦的國家,無論是在過去還是現在,人們都是非常注重自己的禮儀和外表形態的,比如走路的時候就要昂頭挺胸的走,坐如鐘,站如松,切不可吊兒郎當給人一副輕浮的形象。為此咱們老祖宗也總結出一句俗語「男凹女凸,不寡就孤」,看似這句俗語在讀的時候有些拗口,其實在了解背後的意思之後,就讀的相當輕鬆了。
  •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天晴要備落雨柴」是什麼意思?在農村,有許多不成文的俗語,都是在農民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得來的「真理」。由於農民文化水平有限,沒有將它用文字記錄下來,僅以口頭相傳相下來的。農村俗語是簡單,通俗易懂,且蘊含豐富常識的一種農村語言。
  • 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人生大事,值得注意
    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人生大事,值得注意我國的民間會流傳著很多有意思的話語,特別是一些老人,他們特別喜歡用一些簡單的話語來表達出他們的意思,並且這些話很有意思,不少都是有教育意義的。今天我們也來學一下老人嘴裡的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這可是關乎到我們的人生大事,值得注意,建議看看的。說起人生大事,你們覺得我們的人生中有哪些大事呢?人這一生的大事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婚姻大事吧!跟誰結婚是關乎到我們一輩子的事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從婚禮上的一些習俗,我們也是能感受到婚姻的在人生中的重要。
  • 民間俗語:「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究竟是什麼意思?
    指的是什麼?文|小芬芬愛歷史我們中國的先輩們賦予了我們深厚的文化底蘊,每當看到那些文化藝術,我們都不得不感嘆古人的偉大。在這數千年以來,我先輩們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的經驗,他們大都以一些民間俗語的形式流傳下來。「男不過八八,女不過七七」?指的是什麼?
  • 俗語「人到40,二不碰,三不動,四不換」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摘要:俗語「人到四十,二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具體說的是啥意思?70後該看看!文/農夫也瘋狂古人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對於70後們來說,這個時候正是40不惑的年紀了。古人對於人一生在不同的階段,該幹什麼事情都是又說道的。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要開始獨立,要撐起養家餬口的重擔。而到了四十歲,人生已經過半了。可以說是已經過了懵懂的年紀,這個時候無論是家庭還是事業都已經基本定型了。在事業方面,也已經定型了。家庭方面基本上是上有老,下有小了,所以責任重大,同時也有許多的忌諱。關於40歲,有人總結了俗語「人到四十,二不碰,三不動,四不換」,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 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是什麼意思?要結婚的男女,都應該知道
    問題:怎麼才能每天都收到這種文章呢?答案:只需要點擊右上角「關注」即可。芝麻君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了一些民間俗語,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今天芝麻君趁熱打鐵,給大家再介紹一個俗語,那就是男不娶五,女不嫁六。有些人把這個俗語錯誤的理解為,男人不能娶五十歲以上的女人,女人不能嫁給六十歲以上的男人,這實際上大錯特錯了。這句話的意思,實際上飽含了民間的婚姻智慧,是無數前人總結的結晶,是告訴我們在男人和女人結婚的時候,要有所不為,即男人有五種女人不能娶,女人有六種男人不能嫁,否則準會吃虧!
  • 俗語:「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究竟啥意思?
    古人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說的就是有關婚姻方面的禁忌,蕃是繁盛的意思,可以解釋為同姓男女不能通婚,否則子孫後代不會繁盛。很多人看到這句俗語之後,可能都會產生一些疑問,為什麼同姓人不能結婚呢?這本根不符合常理。深挖這句俗語背後的含義之後,就會發現強調的,並不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同姓婚姻,而是說同宗同族的近親婚姻,這樣理解就解釋的通了。
  • 農村俗語,「男怕清醒,女怕迷糊」!說的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是農村所獨有的文化,其傳遞者就是農村老人。農村俗語的表達形式有很多,有的通俗易懂,通過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有的則晦暗不明,要了解其中的意思不是那麼容易。比如「男怕清醒,女怕迷糊」,採取的就是隱晦的說法,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騎馬拜堂,家破人亡」,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騎馬拜堂,家破人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男女相親不一樣,一個偷瞄一個望」是啥意思呢?
    前兩天與一位老農聊起古代男女青年相親的事情。老農說,古代男女相親可與現在不一樣。現代的男女青年已經沒有了封建思想,在相親時都敢於大膽地「審視」對方,看看對方究竟符合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同時,也敢於當面互相徵詢意見。
  • 俗語:「女怕三撩,男怕三挑」是什麼意思?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女怕三撩,男怕三挑」是什麼意思?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俗語是一種我們中華民族特殊的文化種類,就像是歇後語一樣,是我們的前人在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之後總結出來的道理。同時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之中,感情是一種非常需要的東西,而在俗語之中有一句對「男女之事」的俗語,這句俗語就是「女怕三撩,男怕三挑」。其中包含的道理那都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而我們這一期說的也就是這句俗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