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批評他,他越跟你對著幹!
你覺得,他翻來覆去惹你生氣,並不是因為他不知道這樣做是錯的。
而是他明知道不對,但卻非要這麼做。
很明顯,他的目的:故意氣你!
你班上有沒有這種學生?
你是否也被這種學生搞得身心俱疲!
為什麼?
在你生氣和苦惱之外,也許最想知道,學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惹老師生氣,對他來說有什麼好處呢?
什麼原因驅使一個孩子這樣對付老師呢?
「喜歡惹老師生氣,其實是學生心裡感到自卑」
這是國際知名的教育專家託馬斯費倫,在經過多年的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從心理學的角度作出的解答。
作為孩子,甚至未成年人,他們常常會感覺自己不如成年人。
他們覺得自己沒有成年人聰明,沒有成年人有經驗,也沒有成年人的種種權利,還要被成年人管著。
因此,他們感覺自己很弱小,感覺很自卑。
然而,他們喜歡感受到自己很強大,能夠在世界上留下一些印記。
比如,學生們可以連續幾個小時去湖邊扔石頭,這是因為他們看到水花飛濺,這能證明他們具有影響力,他們會覺得自己是那個能引起波瀾的人。
在師生關係裡,也是這樣。
如果他作為學生、作為孩子,能讓大人感到沮喪,那就說明他很有影響力。
換句話說,你的憤怒,可能會引起一系列的後果,這對他來說是個「大水花」。
這個「大水花」是由他引起的,這就讓他感到自己很強大。
正確的應對方式
學生怎麼這麼壞?
其實這並不是「壞」。
這只是人在青少年時期的一種正常心理。
對於學生們來說,惹老師生氣,能顯示出他的影響力。
擁有惹惱老師的力量,似乎是一種暫時的獎勵。
那麼,遇到這樣的學生,要怎樣應對呢?
教育專家託馬斯費倫,同樣給出了2個方法:
1. 別把學生當成「小大人」
不少老師和家長認為學生只是成年人的縮小版。按照這個思路,當學生反覆惹惱你的時候,你只需讓他坐下,冷靜地看著他的眼睛,並向他解釋為什麼不應該故意惹怒老師。
首先,他的這種行為讓老師生氣了;
其次,他的行為擾亂了班級的紀律,影響到了其他同學;
最後,再反問他,如果有人反覆惹惱他,他會有什麼感受?
可能老師們通常會覺得,這樣講完道理,學生就會乖乖看著你,說:「哎呀,老師對不起,我以前沒有考慮過這件事!」從此之後他就「改邪歸正」了。
這可能嗎?
顯然不可能。
那麼,這樣做錯在哪兒了呢?
錯誤在於,老師在與學生打交道時嚴重依賴言語和理由,並試圖藉此改變他們的行為。言語和理由本身很可能會慘敗,大多時候它們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換個角度看,要改變一個通情理的成年人都很難,可能他在你勸告之下態度一直是客氣和善的,但他真的會按照你說的做嗎?未必。那就更別提孩子了。
2. 告別情緒化
當你知道,學生的目的就是惹怒你的時候,你就要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你的氣憤,就是對他這種行為的獎勵。
那麼,只要你不生氣,那麼這種「獎勵機制」就被切斷了。
你需要始終如一地溫和、果斷和冷靜。
學生犯了錯誤,你只需要按照班規,讓他承擔相應的懲罰即可。
在「獎勵機制」被切斷、「懲罰」不斷兌現的情況下,用不了多久,學生就會發現,試圖激怒你,並不「好玩」。
如何管理學生、如何自我管理,是教師職業生涯中永恆的課題。
怎樣用簡單的方法,改變反覆維持課堂紀律的困境?
如何訓練自己快速說出關鍵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實現卓越課堂,應該養成哪些教學習慣?
作為教師感到職業倦怠時,該如何為自己充電續航?
《新手教師進階卓越的10部技法寶典》幫您找到實用的、有效的、具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