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投資者最常犯的三個錯誤 你中標了嗎?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今年易犯三大錯誤——

  錯誤1:試圖和市場博弈

  錯誤2:出於恐懼盲目套現

  錯誤3:盲目調整投資組合

  關注決策過程、而不只是糾結決策是「好」是「壞」,投資者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2020年投資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冠疫情暴發後,3月份美股從年初的創紀錄高點直瀉而下,然後又回升,再次屢創新高。

  每天有關疫情及其對經濟影響的新聞不絕於耳,許多投資者受到情緒衝突的困擾,他們既感到無聊又感到焦慮,既充滿希望又感到害怕,既心存感激又覺得內疚。這些情緒會給投資者的投資行為帶來很大影響,他們現在做出的決策會對自己積累財富的能力產生持久影響。

  即使在正常年份裡,做出明智、不摻雜情緒的投資決策也是很難的,但當下的環境可以作為研究投資者行為的一個案例。對投資者財富影響最大的可能並不是新聞上或社交媒體上又傳來什麼樣的消息,而是投資者做出了什麼樣的反應。

  3月份股市大幅下挫時,許多投資者做了他們應該做的事情——堅持到底,許多人還增加了退休金繳款。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投資者拋售了股票,或者離場觀望,擔心最糟糕的情況還沒有到來。這種做法有情可原,誰都不願意蒙受損失,尤其是那些指望用現金來彌補近期開支的人,蒙受損失可能比錯過收益更令人難以承受。

  投資者通常在決策過程中的兩個要素之間糾結:決策帶來的影響和隨之產生的情緒。

  「對未來可能感到後悔的恐懼可能是最能促使人們採取行動的一個因素,」決策和業績諮詢公司ReThink Group執行長丹妮斯·沙爾(Denise Shull)說,她曾是一名交易員

  我們不可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是有一些策略可以避免最嚴重的行為錯誤。實際上,通過更多地關注做決策的過程,而不是決策是「好」還是「壞」,投資者成功的機率會更高。

  錯誤1:試圖和市場博弈

  疫情催生了各種新的習慣和行為,其中包括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首席策略師麗茲·安·桑德斯(Liz Ann Sonders)所說的「新一代日內交易員」。Robinhood和Webull等新應用程式推出後,各個年齡段的投資者都開始買賣個股甚至期權。

  Citadel Securities稱,今年日均交易量在散戶投資者的推動下大幅上升。與此同時,散戶支付的期權溢價在8月份達到歷史最高水平,10月底下降後又開始回升。「個股期權的交易量比個股本身的交易量還要大。」

  很多投資者對股市產生了新的興趣不足為奇,在沒有好消息的情況下,股票的上漲讓投資者情緒高漲,而且股市在大部分消息都不太好的情況下還繼續創新高。

  晨星(Morningstar)行為經濟學家薩拉·紐科姆(Sarah Newcomb)稱,「我從沒想到自己有這麼多親友會對投資如此感興趣。」她認為,人們手頭的時間多了和現金增加是原因之一。軟體和數據匯總公司Envestnet Yodlee的數據顯示,買賣股票是1200美元經濟刺激資金最常見的用途之一。

  「這些因素給散戶投資者帶來了一個投資股市的良機,」紐科姆說。

  實際上,疫情籠罩下股市的一個不同尋常之處就是雖然拋售來得又快又猛,但反彈也是如此。「整個股市在非常短的時間裡經歷了一個周期,」桑德斯說。她指出,投資者情緒受到熊市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的影響。「這是投資者在這次熊市中並沒有感覺特別絕望的原因。」

  繼續投資很快帶來了回報,對於那些沒有退出投資或逢低買入的投資者來說,股市的回報增強了他們的信念。卡耐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經濟學和心理學教授喬治·洛溫斯坦(George Lowenstein)說,「我認為投資者對2000年和2009年的回憶——事後看來,當時是投資或進入股市的好時機——確實在扭轉股市局勢方面發揮了作用。」

  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指的是人們傾向於聽自己想聽的東西,這種現象正在蔓延。「人們對各種消息做出的反應似乎是不對稱的,」洛溫斯坦說。他稱,任何一點好消息都會推高股市,而壞消息似乎對股市沒什麼影響。

  建議:大多數專家關於交易個股或期權的傳統觀點很簡單:不要碰這些東西。雖然期權是管理風險的一種工具,但用期權進行投機是有風險的,成本也很高。如果投資者非要買個股,那麼最好用可能會花在旅遊或其他娛樂上的錢去買,而不是用用於儲蓄的錢去買。

  投資者可以為購買個股制定預算,並創建專用帳戶。接下來,寫下自己的投資過程——比如買入邏輯——以及退出策略,比如何時做獲利了結,何時拋售下跌股。「投資者必須搞明白自己為什麼買入一隻股票,以及在什麼情況下退出,」ReThink的沙爾說。

  她還表示,這個過程的一個關鍵部分是投資者決定追隨哪些專家。「信息太多了,而且很多信息都是相互矛盾的,」沙爾說,投資者可以選擇幾個能與自己產生共鳴的信息源,然後屏蔽其他的。

  錯誤2:出於恐懼盲目套現

  在很多情況下,繼續投資或加大股票投資力度的投資者都獲得了回報。但現在投資者需要搞明白一個似乎與當前經濟現實不符的市場,這是導致一些投資者在3月份股市下跌時套現,然後再也沒有返場的原因,還有些投資者選擇等待安全信號或在確認自己做出正確決策之前暫停了投資。

  富達(Fidelity)全球宏觀經濟主管尤爾裡恩·蒂默說,「投資者看到了股市和經濟明顯脫節,這一點成了一些人離場觀望的理由。」

  恐懼心理顯然是一個很大的驅動力,這是可以理解的。沙爾稱,投資者不應該輕視恐懼,但也不應該盲目相信恐懼。她建議投資者進行這樣的練習:「在最壞的情況下會發生什麼?」這不僅可以幫助投資者識別自己計劃中的盲點或採取重要的預防措施,還可以幫助投資者適當承擔更多風險。

  「投資者經常直接就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但如果進行真正的理性思考的話,他們會意識到最壞的情況也沒那麼糟糕,這就改變了他們承擔風險的意願,」沙爾說,「投資者應該把有效信息從無關衝動中分離出來。

  建議:獨立顧問聯盟(Independent Advisor Alliance)首席投資官克裡斯·扎卡雷利(Chris Zaccarelli)稱,消除恐懼心理的一個辦法是去分析經濟持續低迷對自己投資組合的影響,以及這將如何影響投資者的退休時間和收入。在很多情況下,安然度過經濟低迷期比錯過長期收益更重要。

  「這樣做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坦然地面對風險,」他說,「他們會明白即使在一些最糟糕的情況下自己的儲蓄也能得到保護,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Edelman Financial Engines創始人裡克·愛德曼(Ric Edelman)為那些依然憂心忡忡的投資者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各年齡段的投資者可以增加應急儲蓄來支付至多兩年的生活費用,這樣就不必擔心在股市下跌時出售資產。

  下一步是考慮減少股票敞口。比如把60%的股票配置減少到50%,這樣做比全部套現的危險要小。

  對於目前無法承受任何股票風險敞口的投資者,愛德曼有一個折衷方案:持有現金,但要制定具體計劃,在預定的時間內(比如六個月到一年)重新入市。

  錯誤3:盲目調整投資組合

  這可能是投資者最常犯的錯誤,與投機個股或囤積過多現金不一樣的是,發現這個錯誤的難度有點大。

  今年早些時候股市波動幅度最大的時候,「投資者沒有逃之夭夭,但他們調整了自己的帳戶,」Dalbar首席營銷官科裡·克拉克(Cory Clark)說。Dalbar發現,近三分之一的投資者通過傳統顧問或機器人顧問在股市大幅下跌期間重新配置了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從被動管理型基金轉向了主動管理型基金,他們還在不同板塊之間換來換去,比如增加對科技股和貴金屬的敞口。這些決定乍一看似乎很合理,但它們真的有效嗎?克拉克說,「我們看到了很多反彈,但沒有看到更高的阿爾法(alpha,即超額回報)。」

  機器人顧問公司Betterment行為金融學和投資董事總經理丹·伊根(Dan Egan)稱,在不確定時期對投資組合進行調整可以讓投資者「感覺自己實際上能夠做出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做出的風險決策,我們都知道當人處於令人焦慮的情況下,他們厭惡什麼都不做。」

  調整投資組合時或許感覺不錯,但數據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試圖把握資產類別或板塊走勢頂部、底部、或輪轉時機的投資者的勝算越來越小。無數研究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動型交易者獲得的回報往往低於平均水平,而買入並持有的投資者則會獲得最高的回報。

  投資者不用感到氣餒,就連專業投資者也在糾結這個問題。富達的蒂莫說,「最典型的挑戰是,如何既能全身心投入,又能保持超脫。」他指出,股市在大約50%的時間裡會出現10%的回調,「投資者必須盡其所能保持平衡。我自己會騎自行車做長途旅行,儘量不過度解讀短期市場評論,雖然很少看電視新聞,但我也上電視臺做節目。」

  建議:專家認為,這個問題是老生常談,但也是為什麼說制定計劃至關重要的原因。制定計劃還可以幫助投資者清楚了解自己決策背後的所有因素。專業投資者將此稱為他們買入或賣出證券過程的基礎規則。

  「防止情緒影響行為的最好的辦法是建立一個基於規則的策略,」愛德曼說,「當你保持冷靜、認真思考時,就更容易建立起一套自己願意遵守的規則。」

  結論:我們無法控制世界上發生的所有事情,但可以控制自己做決策的過程。「必須把重點放在過程上,」心理學家和決策專家瑪利亞·科尼科娃(Maria Konnikova)說,「因為這是我們唯一能控制的事情。」

(文章來源:巴倫周刊)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五: 跟風交易
    近期,我們摘錄了行為金融學主流學術觀點中關於全球範圍個人投資者常犯的一些錯誤,分期刊發,希望能給廣大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啟發和警示。  笑過之後,聰明的你應該很快明白什麼是「羊群效應」了。這一理論最初由心理學家提出,1992年,經濟學家Banerjee首次給出了具體概念,他把股票市場上投資者相互模仿的行為稱為「羊群效應」,雖然不同學者給出的定義有所差異,但本質都是投資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時導致的非理性從眾心理帶來的跟隨行為。  根據投資者是否故意模仿他人決策,可以將「羊群效應」分為真實和虛假羊群行為。
  •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四:熟悉性偏好
    知權/行權/維權  投資者教育園地  投服中心郵箱:qy360@isc.com.cn  上海證券報股民學校郵箱:okxzls@ssnews.com.cn  個人投資者常犯錯誤之四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Familiarity bias,中文翻譯成熟悉性偏好或熟悉度偏見。在面對未知或者遲疑時,普通人更傾向於相信自己熟悉的東西,認為自己對更熟悉的事物存在某種信息優勢,並持更樂觀的態度。  在證券投資市場上,熟悉性偏好也是存在的。
  • 高中語法:老外常犯的5個語法錯誤,你也錯過嗎?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高中英語>正文高中語法:老外常犯的5個語法錯誤,你也錯過嗎? 2019-03-06 09:56 來源:滬江 作者:   我經常聽說,那些說著英語長大,即英語母語者經常會犯五個語法上的錯誤。這些錯誤,你有沒有犯過?
  • 八個在英語對話時最常犯的錯誤,你應該也犯過這些錯吧?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本文整理了八個在說話時最常犯的錯誤,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幫助。一、有事請求他人時,使用」Will/Would you mind…?」(你得洗衣服喔。)三、想表達對他人的期待若使用」I expect you to…」 那意思可就錯了主管若對員工說」I expect you to work harder.」
  • 職場郵件禮儀:發郵件時最常犯的三個錯誤(雙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職場郵件禮儀:發郵件時最常犯的三個錯誤(雙語) 2012-07-11 14:02 來源:滬江英語網 作者:
  • 媽媽最常犯的3個錯誤,關於黃疸、肚臍、衝奶粉,你都做對了嗎
    這個所謂有經驗的人就是婆婆了,可是一部分的婆婆思想觀念比較老,所以帶孩子的方式也不夠科學,尤其是對待新生兒,總是容易給出錯誤的指導,新手媽媽也會隨之犯這三個大錯。新手媽媽常犯錯誤一、新生兒黃疸不需要治療,他們會自愈的!
  • Influencer Marketing最常犯的六個錯誤
    既然選擇了YouTube作為Influencer Marketing的營銷管道,不過你知道要怎麼找YouTuber嗎?你們之間的合作方式又應該是什麼呢?什麼是應該注意絕對不能接觸的禁忌呢?以下為大家介紹Influencer Marketing最常犯的六個錯誤。
  • 外國人常犯的八個英文錯誤,有你「踩雷」的沒?
    關注小愛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之前小愛已經分享過幾期關於中國人常犯的中式英語內容。但你們造嗎,其實一些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也經常會發生英文錯誤的情況,特別是以下頻率較高的八句,快來看看有沒有你常犯的吧!錯誤1: I did good.
  • 2016香港自助遊攻略:遊客五個常犯錯誤遊法
    2016香港自助遊攻略:遊客五個常犯錯誤遊法  很多人去香港旅遊,很多人去香港購物,很多人回來寫遊記,但是很多錯誤,仍然有很多人繼續不斷的犯著。比如遊香港山頂、星光大道、購物時間上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以下分享五個遊客常犯的錯誤遊法,供參考!  一、上山頂從中環出發?錯!
  • 觀點|諾獎得主理察·塞勒: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塞勒詳細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投資者的常見錯誤、過度自信以及「助推」(nudge)的含義。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談話節選。巴倫: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人們應該注意哪些行為錯誤?我認為是計劃出資者的錯誤,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採用我最青睞的幹預措施,即「每天多存一點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率會自動增加。我們知道,減少偏見的最好方法就是令決策自動化。
  • 知錯能改:新手學吉他最常犯的11個錯誤
    對於剛開始接觸吉他的朋友們來說,經常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先不說吉他的其他部位,光是那六根弦就讓我們感到非常的頭痛了,吉他的其他部位更是讓我們摸不著頭腦。下面就給大家列舉一下吉他新手常犯的十個錯誤,如果你是一個吉他老手,那麼更應該看看自己有沒有犯這些錯。
  • Python程式設計師最常犯的10個錯誤,你中招了嗎?
    鑑於此,本文列出了Python開發人員常犯的10個小錯誤,資深程序猿也難免會中招哦。return bar看出bug了嗎?那就是在每次調用函數前沒有對可變參數進行賦值,而認為該參數就是默認值。比如上面的代碼,有人可能期望在反覆調用foo()時返回'baz',以為每次調用foo()時,bar的值都為[],即一個空列表。
  • 人們常犯的24個邏輯錯誤!
    一個邏輯嚴謹的論述可能激起別人的情感波動,但是如果只用感情操作而不用邏輯論述,那你就犯了訴諸感情的錯誤。每個心智健康的人都會受感情影響,所以這種謬誤很有效,但這也是為什麼這種謬誤是低級和不誠實的手段。例子:小紅在飯店看到小明吃狗肉,於是上前訓斥:「你怎麼可以吃狗肉,小狗多麼可愛,就像小朋友一樣,你忍心傷害小朋友嗎?」 小紅犯了訴諸感情的謬誤。
  • 新手爸媽常犯的10個錯誤,你中了幾個?
    初次迎接自己的寶寶的新手爸媽,想要給寶寶十分的呵護,可是往往因為一些常識性的問題,犯一些錯誤,而這些錯誤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今天,小編就總結了10個常犯的錯誤,希望能對新手爸媽有用哦~錯誤一:寶寶要比大人穿得多新生兒對自身溫度的調節能力沒有成人強,而且自身的散熱功能也不完善,因此,寧可少穿,也不要多穿哦。
  • 上廁所常犯的 4 個錯誤,看完了你肯定會改
    上廁所常犯的 4 個錯誤,看完了你肯定會改 2020-03-02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這5個原因,你家孩子有嗎?
    小學生寫作文,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作文偏題或者離題,俗稱「跑題」!是什麼原因呢,綜合來看,無非是以下五大原因:一、選材不恰當二、詞彙量不夠三、句子不通順四、構思不完整、詳略不當;五、觀察力不夠,描寫不深入
  • 盤點人們最常犯的10個英語語法錯誤
    即使是很聰明的人也會在寫作時犯一些愚笨的錯誤。有時是因為犯懶或沒耐心,有時是他們真的很困惑。根據來自百萬用戶的數據,微軟公司最近整理出了英語中最常見的語法錯誤前十名。在下面,我們列出了來自微軟的10個最常見語法錯誤及示例,你大概至少會犯其中的一項錯誤。   1.
  • 發英語郵件時最常犯的三個錯誤
    Before you draft your next email, consider the following examples of bad habits to avoid:  最近職業女性社區DailyMuse在線版上刊登了一篇報導,指出了商務寫作中最常見的錯誤,有些錯誤甚至你都不知道自己正在犯。
  • Python程式設計師最常犯的10個錯誤
    return barPython程式設計師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想當然地認為:在每次調用函數時,如果沒有為可選參數傳入值,那麼這個可選參數就會被設置為指定的默認值。在上面的代碼中,你們可能覺得重複調用foo()函數應該會一直返回』baz』,因為你們默認每次foo()函數執行時(沒有指定bar變量的值),bar變量都被設置為[](也就是,一個新的空列表)。
  • 諾獎得主理察·塞勒:過度自信是投資者最容易犯的錯誤 |《巴倫》專訪
    塞勒詳細闡述了他所認為的投資者的常見錯誤、過度自信以及「助推」(nudge)的含義。以下是經過編輯的談話節選。巴倫:新的一年已經到來。人們應該注意哪些行為錯誤?我認為是計劃出資者的錯誤,因為這意味著他們沒有採用我最青睞的幹預措施,即「每天多存一點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儲蓄率會自動增加。我們知道,減少偏見的最好方法就是令決策自動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