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種龜:枯葉龜

2021-02-08 定幫龜盟交流平臺

枯葉龜,生長在瑪塔瑪塔沼澤,又稱為瑪塔瑪塔龜(Matamata Turtle)、瑪塔龜,屬於大型水棲龜類,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之一。它是一種久坐不動的龜,擁有呈三角形的扁平頭,管狀的鼻子上和一個呈角狀的部分,下巴有三條觸鬚和四絲狀觸鬚,形態像一片枯葉,呈枯黃色,在湖中可見。因其龜殼酷似枯葉,故稱為枯葉龜。

枯葉龜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通常都在淺水的地方活動,它的鼻子能透出水面呼吸。

枯葉龜在它生存的地域裡並非屬於食物鏈頂端的動物,但是眾多的進化產物和擬態的外觀讓它擁有了較高的捕食能力。


外形特徵

枯葉龜體型很大,通常可以長到43至45釐米,最大可達到61釐米,完全成長後體重約為15公斤(33磅)。雌龜的體長通常要較雄龜大一些,與其他的成年龜一樣,雄龜有著較雌龜長和寬的尾巴。其尾巴較小,周圍長有敏感凸起物。成年枯葉龜的頭部、頸部、尾部和四肢皆呈灰褐色。


它的甲殼有三條規則的條狀背脊,形似枯葉,圓錐形,並具有明顯的同心生長環,坑坑窪窪凹凸不平,並不是很堅硬,與產自北美的鱷龜相似。成年枯葉龜背甲最長可以至45釐米(18英寸),背甲為長方形、粗糙、多瘤節等,幼體的背甲則呈磚紅色對稱分布3對黑色斑點,看起來好像枯黃樹葉上被黴菌腐蝕的斑點,起到保護的作用;其腹甲細長,較小,呈奶油黃色或棕黃色,與背甲尺寸大小基本一樣,幼體腹甲顏色多為粉紅色,在長大後背甲和腹甲的顏色會逐漸消失,成年後底部邊緣會發紅。


它的脖子很長且較寬,頸部可以自如收縮、膨脹(利於捕食獵物),分布有很多對稱的神經探測觸鬚和棘刺狀肉質突起,和皮褶結構一樣有很多感覺細胞和觸覺神經,用來接收水流的信號,這和其棲息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此龜雖為高度水棲龜,但遊泳能力十分有限,只會在水中笨拙地扭動,速度不快,所以大部分時間只能在水底爬行,這讓它在掠食動物環視的熱帶水系很難生存下去,迫使物種開始進化成這樣的形態。這些觸鬚的確切作用一直存在爭論。有三個主要的觀點:第一,這些須被當作偽裝能使它們和環境融為一體,從而迷惑被捕食對象。第二,這些有著敏感神經末梢的須可以用來當作事物探測器。 第三,這些須在水中可以擺動,起到了誘餌的作用。


這種大型淡水龜具有幾大奇怪特徵。它的外形看起來像一塊浸透水的樹皮和殘片,它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向外突出的鼻子,這個鼻子相當於潛水者的通氣管,有助於它潛水。它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吃小魚。瑪塔龜會找個地方隱藏好自己,然後等待獵物自己送上門來,等獵物靠它非常近時,它才張開嘴巴,像一個低壓真空吸塵器一樣,把魚吸進嘴裡。 


枯葉龜的頭部是所有水龜中最有特點的。從鼻端一直延伸到頭骨兩端後部為皮膚翼狀物,起到了分流水流的作用,現已知道這些翼狀物包含神經,對至少兩種刺激作出反應並傳回大腦,其中一種翼狀物的動作不用觸動,而另一種對觸動作出反應,但還未完全得出結論。另一種說法認為頭部和頸部的皮膚翼狀物用於迷惑獵物、感應獵物、吸食獵物。

整個頭部成為巨大的三角楔形,很好地模擬了樹葉的形狀,減小了水的阻力,使得頭部正面的阻力面很小。頭部最前方突出的象鼻狀鼻管模仿了樹葉的葉柄,鼻子凸出,細、較長,方便枯葉龜進行氣體交換。它的眼睛很小而又不失神,雖然有光感,但在其生活的渾濁幽暗水底,優良的視力能為捕獵提供的幫助十分有限,為了彌補視覺的缺陷,它進化了功能超強的感官接收系統。


枯葉龜的嘴較寬大、柔軟,吸力很大,不凸出,頭部的三角形正中央還有一道箭頭狀棕色條紋似葉脈。其前肢、後肢較為普通,五個指甲,周圍長有敏感凸起物,每隻前腳有五個蹼爪。[1] 

枯葉龜要用擬態的方式自保和覓食,模仿對象是自身所棲息的環境,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外型逐漸融入到枯枝敗葉堆積,水體渾濁的河底背景當中。它的外形像一塊浸透水的樹皮和殘片,有一個向外突出的鼻子,這個鼻子相當於潛水者的通氣管,有助於它潛水。 


以魚類為主食的枯葉龜為了對付魚類的偵測系統,進化出了更為先進,更能深度隱藏自己,同時又能有效發現目標的偵察與反偵察系統。枯葉龜脖頸上的觸鬚和肉刺同樣也是感覺接受器,使龜同時可以接受到不同方向所傳遞的信息,為躲避敵害和捕獵提供正確的判斷。


生活習性

枯葉龜為肉食性,主要以水生無脊椎動物和蠕蟲、螺類、蝦及魚類等為食。

枯葉龜有夜間捕食的習性。食物包括魚、兩棲動物、淡水貝類動物,或者落水的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枯葉龜的捕食方法在龜類中是獨一無二的。它們在水中保持靜止,使得能夠融入周圍的環境中。直到魚類接近,突然伸長頭部靠近獵物,同時張開嘴,擴大喉嚨。這組動作造成了一種抽水作用,將獵物吸入它們擴大的喉嚨裡,水被排出,獵物則被吞下。枯葉龜以此方式進食是由於其不能咀嚼。

枯葉龜一般生長在湖裡,爬行非常緩慢,雖然它是完全的水棲動物,但水性不是很好,所以常在水底來等待食物。它高度水棲且很少離開水。


枯葉龜沒有曬太陽和陸地活動的現象。少數資料提出它們可以忍受長期暴露在鹹水或海水與淡水的混合物中(Kearney,1972;PritchardandTrebbau,1984),通過伸長脖子將它們的鼻尖剛好超過水麵來呼吸。枯葉龜更喜歡混濁的靜止或緩慢流動的河水。

枯葉龜呼吸時,只是伸長脖子,把鼻刺管伸出水面,從不把鼻刺管以外的任何部分露出水外,這也與鱷龜有著相似之處。

瑪塔龜捕食時利用聲音,它頭兩側的耳鼓可以感覺到水中的震動,來確定獵物在水中的確切位置。

 

繁殖方式

雄性會為雌性擴展他們的四肢,並把頭撲向雌性。這種情況多在10月至12月的亞馬遜河上遊發生。夏季時會爬至岸邊產卵,築巢期在10~12月,每胎可產12~28顆卵,經7-10個月孵化。龜蛋呈球形,長約35毫米(1.4英寸),直徑3.5~4cm,孵化期約為200天。 其中蛋殼對

弱酸有一定的需求,弱酸幫助將蛋殼分解,使稚龜可以破殼而出。


種群分布

枯葉龜生活在南美洲北部,包括奧裡諾科(Orinoco)河和亞馬遜(Amazon)河流域,在巴西、蓋亞那、秘魯分布最多。包括亞馬遜混濁的湖泊和奧理諾科河川,玻利維亞北部、秘魯東部、厄瓜多、哥倫比亞東部、委內瑞拉、蓋亞那以及巴西中、北部。在玻利維亞,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和巴西都可以找到枯葉龜的足跡,在特裡尼達島上也有分布。


發現歷程

1741年,枯葉龜被法國博物學家Pierre Barrère第一次描述為「大土地龜與高

低不平的和脊尺度」(翻譯)。

1783年,枯葉龜首次被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哥特洛布·施耐德分類為蛇頸龜屬。

1992年,被正名為枯葉龜。現今有兩種已經明確的枯葉龜類化石:一個是在委內瑞拉中新世地層發現的C. lewisi以及在哥倫比亞中新世地層發現的C. colombiana。雖然C. colombiana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被發現,但這兩種枯葉龜化石都是由Wood在1976年所命名的。


雖然Broin和Fuente在1993年在阿根廷上白堊紀地層中也鑑定出一塊疑似是枯葉龜類的頸部脊椎骨化石,但較為可信最古老的枯葉龜化石的時代仍是距今約2000萬年的中新世時期,但關於枯葉龜類的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我們仍需要更多的化石證據。

  

無論是C. colombiana還是C. lewisi都與現生枯葉龜一樣在背殼凸面有三條隆脊。但研究人員仍可以通過其背甲形狀和骨盆特徵來對它們進行細分。

枯葉龜背甲可靠報導可長達40-50釐米,因為枯葉龜脖子與背甲長度相近,所以一個巨型現生枯葉龜總長可達1米,重量為10到12公斤。而化石枯葉龜C. lewisi背甲長度是45.5釐米,C. colombiana則有50釐米。


水的要求很嚴格,他要 求所提供的水的PH值達到一定的平衡,通常是5.5—6.5,一般在6左右,我聽說還可以低至4,另外一樣我在水中加入的東西是黑水提取素,它可使水看上去呈渾濁黃褐色,這樣可以滋生出其在野生環境中生長的腐葉(苔蘚之類),對枯葉龜很有好處。其次水溫也尤為重要,通常在26—28度之間的溫暖水溫,魚缸不必太大,龜多大缸就多大。可以用小卵石裝飾其生活環境。這種龜餵養非常容易,可以餵活魚、小蝦、蝌蚪。小的枯葉龜可以餵它昆蟲、蚯蚓,最好不要餵金魚,這樣將危害到龜的健康(因為金魚是飼養在漁場的,大多數是用硫酸鹽來讓魚有鮮豔的色彩的)最好經常更換食譜,還有就是儘量不要餵解凍的小魚。枯葉龜(Matamata)可算是龜類中最奇特的一種了,不論是外形特徵還是生活習性都稱得上是龜中另類,因此也就成了不少發燒級龜友的愛寵


相關焦點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枯葉龜
    它是一種久坐不動的龜,擁有呈三角形的扁平頭,管狀的鼻子上和一個呈角狀的部分,下巴有三條觸鬚和四絲狀觸鬚,形態像一片枯葉,呈枯黃色,在湖中可見。因其龜殼酷似枯葉,故稱為枯葉龜。  枯葉龜的生活裡,通常是靜止的,因為它獨特的外觀可以用來迷惑食物前來,並且在不經意之間吃掉,有一種「釣魚」的感覺,枯葉龜喜歡生活在水裡,是一種遊泳很好的龜類。
  • 動物世界-枯葉龜
    界: 動物界 Animalia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綱: 爬蟲綱 Reptilia目: 龜鱉目 Testudines科: 蛇頸龜科 Chelidae屬: 蛇頸龜屬 Chelus種: 枯葉龜 C. fimbriatus
  • 認識認識偽裝大師—枯葉龜.
    枯葉龜,平時很善於偽裝自己,不注意看就像是一片枯葉在水中。
  • 聊聊枯葉龜
    瑪塔龜(枯葉龜)的發現歷程1741年,枯葉龜被法國博物學家Pierre Barrère第一次描述為「大土地龜與高低不平的和脊尺度」(翻譯)。1783年,枯葉龜首次被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哥特洛布·施耐德分類為蛇頸龜屬。1992年,被正名為枯葉龜。現今有兩種已經明確的枯葉龜類化石:一個是在委內瑞拉中新世地層發現的C. lewisi以及在哥倫比亞中新世地層發現的C. colombiana。雖然C. colombiana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被發現,但這兩種枯葉龜化石都是由Wood在1976年所命名的。
  • 每天認識一隻龜:水龜系列·南美蛇頸龜
    南美蛇頸龜的外觀形態與普通蛇頸龜差不多。一般雌性個體要大於雄性個體,最大可達40釐米。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發現,蛇頸龜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南美蛇頸龜的主要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擁有長頸和粗糙不平的龜殼,尤其是年幼的品種。
  • 枯葉龜怎麼養,枯葉龜飼養方法
    它是一種久坐不動的龜,擁有呈三角形的扁平頭,管狀的鼻子上和一個呈角狀的部分,下巴有三條觸鬚和四絲狀觸鬚,形態像一片枯葉,呈枯黃色,在湖中可見。因其龜殼酷似枯葉,故稱為枯葉龜。而很多養了枯葉龜的朋友們都不知道枯葉龜應該怎麼飼養,下面小編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枯葉龜飼養方法大全。
  • 每天認識一種龜:金錢龜
    金錢龜(學名:Cyclemys trifasciata),龜科的一種,喜歡選擇陰蔽的地方棲息,有群居的習性,每年冬天要冬眠。
  • 每天認識一種龜:蛋龜
    蛋龜是越來越流行的一大類龜,蛋龜並不是一種龜的名字,而是涉及到2個亞科4個屬的龜類,這4個科屬的龜類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背甲呈橢圓形,而且平滑
  • 每天認識一種龜:密西西比紅耳龜
    、可愛龜、秀麗錦龜、紅耳彩龜,萆草龜、強生龜、麻將龜、七彩龜、紅耳滑板龜、密西西比紅耳龜、紅耳側線龜、可愛錦繡龜,是澤龜科彩龜的亞種之一,是一種水棲龜類。每隻幼龜要有五公升水的活動空間,而水深不應超過龜體長度,好讓龜到水面呼吸時腳能撐到地。同時也必須為它們用磚塊、石片製作或購買曬臺,讓龜可以曬背。浮島不適用,因幼龜常爬不上去而白費力氣。市面上的樹脂曬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沉木也是很好的天然陸地。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島和裝飾物不要成為危險的障礙物,把小龜卡住令其溺水而死。幼龜所能適應的水溫約為攝氏20—28度。
  • 每天認識一種龜:凹甲陸龜
    ●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參考文獻 陸龜的龜板和龜甲作為藥用出售,是致危原因之一。● 因為貿易被捕獵:參考文獻 陸龜的甲殼作為坐墊藥用出售,是致危原因之一。● 作為食物被捕獵:參考文獻 陸龜被人們當做一種滋補食品而食用,是致危原因之一。● 作為醫藥成分被捕獵:參考文獻 中醫傳統理論認為凹甲陸烏龜龜板:有滋陰潛陽、補腎健骨的功效。因此被利用。
  • 每天認識一種龜:亞達伯拉象龜
    發現400多年前,西班牙人在赤道附近的一座孤島上發現了一種巨大的龜。它甲殼長達1.5米,重量約250千克,長著又粗又壯的腿,酷擬大象的巨足,所以稱為「象龜」。象龜最喜歡吃多汁的綠色仙人掌,每天可食10千克以上。因為它平時在體內積蓄了大量的食物,所以長時間不吃不喝,也不會餓死。它的壽命很長,可活三四百歲。象龜雖然生活在海島上,但只喝淡水。有時為找淡水解渴,能爬行好幾千米尋覓水源,喝水時將大量的水儲藏在膀胱內。當地人缺水時常常將象龜膀胱內的水放出飲用,以解乾渴之急。象龜害怕強烈的陽光,喜歡在樹蔭下生活。當蒙蒙的雨季到來時,象龜就從山上爬下來栖居。
  • 十大好養的寵物龜
    草龜是一種不容易生病的烏龜深受很多人的喜歡。需要注意的是要換水然後給烏龜補充營養就可以多活好多年,這種小小的寵物龜還是比較可愛的。第二,巴西龜。巴西龜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烏龜,也被稱為紅耳龜。第四,黃頭側頸龜黃頭側頸龜是一種寵物龜生活在水中,也被稱為呆萌龜喜歡吃一些素食,每天給餵食一些蔬菜就可以了比較好養活。第五,錦龜錦龜是一種比較漂亮的寵物龜,背甲十分美麗。
  • 每天認識一種龜:綠海龜
    覓食區多為海草豐富的淺水區。幼龜偏肉食性,長大後變為雜食。一生中大多的時間都在海中生活,但演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部分祖先的生活方式,所以必須回到陸地上產卵,繁育後代,形成了一種較獨特的生活習性。它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附錄Ⅰ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瀕危物種。形態特徵綠蠵龜是體型最大的硬殼海龜之一。
  • 每天認識一種龜:斑紋泥龜
    體形特徵體形體形特徵這是一種中等大小的泥龜,體長在12釐米左右,背部中央通常有一條脊椎龍骨,也許在幼體的背甲兩側各有一條不清晰的、較為模糊的側脊椎龍骨。生活習性棲息在中等大小的小河與寬闊的小溪甚至水壩都是理想的棲息地,斑紋泥龜一般出現在阿拉巴馬的水域的上遊和下遊,(傑佛遜、馬歇爾、勞倫斯,沃克爾等地方)。在歷史上,斑紋泥龜被報告和發現生活在布萊克,沃瑞河,準確的數量不被人所知,在當前的情況下,大約只有15%棲息地保留著這些健康可繁殖的龜,所以這個種群的龜在慢慢的消退。
  • 每天認識一種龜:巴西蛇頸龜
    其收回頭頸的方法與側頸龜同,並非縮入龜甲內,而是彎向一側。有些種類的頸部特長似蛇。蛇頸龜在侏羅紀時期的四川盆地最為常見。大多數龜的頸盾極小,位於第一枚和第二枚緣盾之間,但釘頸龜卻與眾不同,它的頸盾較大,位於第一和第二枚緣盾的後部,第一枚椎盾的前部。其頭頸部明亮的色彩和變化多端的條紋。生活習性蛇頸龜以特長的頸部而得名。完全肉食性且喜愛活餌。這是一種很容易馴養的龜類。只要飼養1-2個月就能夠認得主人。同時它們也很健壯,抗病力強,極適合初學者飼養。
  • 每天認識一種龜:中部錦龜
    ,在錦龜的亞種之中,它是其他三個亞種的過渡階段。錦龜共有四亞種: 西部錦龜, 學名:Chrysemys picta bellii 英文名:Western Painted Turtle南部錦龜, 學名:Chrysemys picta dorsalis 英文名:Southern Painted Turtle
  • 每天認識一種龜:中華草龜
    中文學名:中華草龜,別稱,烏龜、金龜、金線龜、墨龜、泥龜、山龜、臭青龜、長壽龜。草龜全身是寶,是《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等中奉為食補和藥補的上上品,常用來煲湯。李時珍說「介蟲三百六十,而龜為長龜,介蟲之靈長者也」。草龜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危物種,它們受到過度捕獵所威脅[1]  。而對香港及中國大陸而言,草龜有人工繁殖的市場,所以市面有大量的草龜提供給飼養者。
  • 每天認識一種龜:巨頭麝香龜
    外觀形態巨頭麝香龜,橢圓形的背甲最長至14釐米,表面比較平坦,有一條中央脊椎和兩條側脊椎,隨著年齡的增長會變得模糊或消退。逐漸增大的體型在食物的選擇上產生了一個變化,從昆蟲類到軟體動物,該種類的麝香龜發展到擁有強有力的顎部肌肉組織和可擴張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嘴部,很顯然它已經適應了軟體動物。
  • 每天認識一種龜:星點水龜
    星點水龜是一種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水龜,壽命在四十年左右,身上有不規則黃色斑點花紋,成體14釐米左右,屬於小型龜類。
  • 每天認識一種龜:緬甸星龜
    此外,緬甸星龜的腹甲多呈淡雅的鵝黃色,其上則有不規則的黑色斑塊,而印度星龜的腹甲則是和背甲相似,也有黑色的放射狀花紋。有些報告則指出,緬甸星龜的殼甲形態較為狹長,並且背甲殼面的刻紋不如印度星龜般明顯。形態:與一般龜相比,緬甸星龜沒有頸盾,而且邊緣兩邊每邊只有11塊的緣盾,而其他的龜有12塊。他的尾部的端末有角狀物,雌性跟雄性個頭也不一樣,雄性成拉長狀,腹甲凹陷,尾巴長大。